渣打銀行和Synpulse 共同撰寫的這份研報,是針對跨境貿易場景下,關於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的全面報告。報告詳細介紹了代幣化將如何成為全球貿易的變革者,透過將貿易資產轉化為可轉讓的工具,為投資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流動性、可分割性和可訪問性。
傳統金融資產會因宏觀市場影響造成巨大波動,貿易資產區別於此。雖然貿易與經濟密切相關,但經濟衰退將對銀行貸款產生影響。但是,巨大的貿易融資缺口依舊為投資者進入市場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因為即使在經濟放緩期間,中小型企業仍然需要大量融資,從而創造了持續的投資機會。從某種程度上講,貿易資產能夠抵禦全球經濟衰退。
同時,這種貿易資產由於週期相對較短、違約率較低、融資需求較大的因素,我們認為更適合成為代幣化的底層資產。除此之外,貿易資產的代幣化,也能為全球貿易複雜流程場景下的各個參與者、各個流程環節提供諸多益處,無論是在1.跨境貿易款項的支付,2.各貿易參與方之間的融資需求,以及3.利用智能合約提升貿易的效率降低複雜度,公開透明等面向。
渣打銀行預計到2034 年,整體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的需求將達到30.1 兆美元,其中貿易資產將成為前三大代幣化資產,並在未來十年內將占到代幣化總市場的16%。
因此,我們將本報告編譯成文,為市場參與者與投資者提供參考。文章探討了貿易資產代幣化的變革力量,以及分享了為什麼現在是採用和擴大貿易資產代幣化的完美時機。同時,也審視了擁抱代幣化的四個關鍵好處,並提出了作為投資者、銀行、政府和監管機構現在可以採取的行動,以捕捉這一機會,塑造金融下一章的旅程。
以下 Enjoy:
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全球貿易的遊戲規則改變者
過去一年,我們目睹了代幣化(Tokenization)的快速發展,這反映了向更易於訪問、高效和包容的金融系統的顯著轉變。特別是,貿易資產的資產代幣化既代表了我們對價值和所有權認知的轉變,也代表了投資和交換機制的根本變化。
透過渣打銀行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領導的Project Guardian 專案中的成功試點,展示了資產代幣化作為一種創新的「發起到分發」結構的可行性,以及它為投資者參與融資現實世界經濟活動所呈現的潛在機會。
渣打銀行在Project Guardian 專案中進一步推動了這個願景,率先為現實世界資產創建了一個初始代幣發行平台。他們成功模擬了在公共區塊鏈以太坊上,以貿易融資資產為支持的5 億美元資產支持證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ABS)代幣的發行。
該計畫的成功展示了開放和可互通的網路如何在實踐中被用來促進對分散化應用程式的訪問,激發創新,並在數位資產生態系統內促進成長。這個試點計畫證明了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實際應用潛力,特別是在提高資產流動性、降低交易成本、增強市場進入和透明度方面。透過代幣化,貿易資產可以更有效地被全球投資者存取和交易,將貿易資產轉化為可轉讓的工具,也解鎖了先前難以想像的流動性、可分割性和可訪問性水平。它不僅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新機會,透過具有可追溯內在價值的數位代幣來平衡他們的投資組合,而且還可以幫助縮小全球2.5 兆美元的貿易融資缺口。
一、什麼是資產代幣化?
在金融世界經歷快速數位化(Digitalization)的同時,數位資產站在最前沿,徹底改變了我們對資產的看待和交換方式。傳統金融透過與創新的區塊鏈技術結合,將引領數位金融的新時代,從根本上重塑了我們對價值和所有權的認識。
在2009年之前,透過數位資產(Digital Asssets)進行價值轉移的想法仍然是不可想像的。數位領域的價值交換依舊依賴中介機構,充當守門人,並創造了低效率的過程。儘管金融業在數位資產(Digital Asssets)的準確定義上存在爭議,但不可否認,它們在我們技術驅動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從我們日常使用的資訊豐富的數位文件到我們在社群媒體上消費的內容,它們滲透了我們現代存在的每個角落。
區塊鏈技術的引入改變了遊戲規則。它正在徹底改變金融市場。曾經不可想像的事情正在變成現實,代幣化已成為擴大數位資產市場的關鍵要素,將其從小眾和實驗性轉變為被廣泛接受和主流。
「代幣化」從本質上講,是指在分散式帳本上以代幣的形式發行傳統資產數字表示的過程。
Tokenization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issuing digital representations of real or traditional assets in the form of a token on a distributed ledger.
這些代幣本質上是所有權的數位證書,可提高營運效率和自動化。值得注意的是,它與碎片化的概念密切相關,其中單一資產可以被劃分為較小的可轉讓單位。但最具革命性的方面是,代幣化增強了對新資產類別的訪問權,並改進了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為去中心化金融(DeFi) 中的創新應用和全新的商業模式打開了大門。
二、代幣化的發展
代幣化可以追溯到20 世紀90 年代初。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s)和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s)是最早實現實體資產的分權擁有權,使投資者能夠擁有建築物或商品等實體資產的一部分。
直至2009 年,世界見證了比特幣的誕生,這種數位貨幣挑戰了傳統第三方中介的概念。它引發了一場革命,隨後以太坊在2015 年進入視野。以太坊是一個由區塊鏈技術驅動的開創性軟體平台,引入了支援任何資產代幣化的智慧合約。它為創建數千種代表各種資產的代幣奠定了基礎,如加密貨幣、效用代幣、證券代幣,甚至是非同質化代幣(NFTs),它們展示了代幣化在代表數字和物理項目中的可能使用。
隨後的幾年出現了一系列新現象:首次交易所發行 (IEO) 和首次代幣發行(ICO)。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 於2018 年創造了「證券型代幣發行(STO)」一詞,為受監管的代幣化發行鋪平了道路,催生了符合監管要求的解決方案。
這些發展為現實世界的資產代幣化登上主舞台鋪平了道路。它們繼續充當金融服務領域變革和技術改進的催化劑,為持續的新應用鋪平了道路。金融服務業持續積極探索代幣化的潛力。在客戶需求以及代幣化為銀行和全球數位經濟帶來的潛在機會的推動下,金融機構越來越多地尋求將數位資產整合到其服務中。
此類舉措的一個主要例子是 Guardian 項目,這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 與行業領導者之間的一項行業範圍內的合作,旨在測試資產代幣化與 DeFi 應用的可行性。這些產業試點將進一步揭示數位金融代幣化快速創新帶來的機會和風險。
案例 A:Project Guardian資產支援證券(ABS) 代幣化項目
渣打銀行在Project Guardian 專案中展示了一個大膽的願景:如何使用區塊鏈網路來推進更安全、更有效率的金融網路的發展。這是一個MAS 和行業領導者之間的合作,參與機構進行了市場案例研究,為利用區塊鏈和DeFi的創新潛力的未來市場基礎設施設計了藍圖。
渣打銀行將這一願景更進一步,開創了針對現實世界資產的代幣發行平台,成功模擬了在公共區塊鏈以太坊上發行5 億美元的由貿易融資資產支持的資產支持證券(ABS) 代幣。透過這項舉措,渣打銀行測試了從創設到分發的端到端流程,包括模擬違約情境。
代幣化(Tokenization):貿易融資應收帳款資產以非同質化代幣 (NFT) 的形式進行代幣化。以風險為基礎的分配(Risk-based Allocation):根據預期的風險和回報情況,將這些 NFT 進行結構化設計(Senior and Junior Tranche),確保嚴格的現金流量分配。代幣創建(Fungible Token Creation):根據底層資產的NFT以及結構化設計,創建了兩類FT代幣。高級FT代幣提供固定收益率,而次級FT提供超額利差。分發和訪問(Distribution and access):最後,這些代幣透過 ITO 分發給投資者。
Project Guardian 試點成功展示瞭如何在實踐中使用開放和可互操作的區塊鏈網路來促進對去中心化應用程式的訪問,刺激創新並促進數位資產生態系統的成長。應用場景可以拓寬至固定收益、外匯和資產管理產品等金融資產的代幣化可以實現跨境無縫交易、分發和結算。
同時,透過對跨境貿易場景下融資需求的代幣化,向更廣泛的投資者群體介紹了這個新的數位資產類別,並幫助提高了貿易融資市場的流動性。
三、在貿易資產代幣化之外,我們還能看到什麼?
代幣化不僅是創造一種新的數位資產投資方式,以及為貿易融資帶來急需的透明度和效率,它還能更深層地參與到貿易融資中,簡化供應鏈金融的複雜性。
信用傳導:通常,貿易融資只對已建立的一級供應商開放,而更「深層」供應商——供應鏈中更小、通常缺乏規模的中小企業(SMEs)經常被排除在貿易融資之外。透過代幣化,可以透過使中小企業能夠依賴錨定買家的信用評級,增加供應鏈的整體彈性和流動性。
創設流動性:人們經常吹捧代幣化可以釋放巨大的潛力,尤其是在效率低和流動性不足的市場。市場正在形成一種共識,即由於交易成本降低和流動性增強,投資者傾向於採用代幣化資產。對於供應方的機構來說,吸引力似乎在於獲取新資本、提高流動性和簡化營運效率。
除此之外,渣打銀行認為代幣化的真正改變力量要大得多。未來三年將是代幣化的關鍵節點,新的資產類別將迅速代幣化,貿易融資資產將作為新的資產類別佔據中心位置。產業發展正在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公共事業將比孤立的努力獲得更多的回報。
為了提供獲得新資產類別的管道,銀行在提供信任和將現有的傳統金融市場與新的、更開放的、代幣支持的市場基礎設施連接起來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保持信任地位是驗證發行人和投資者身份、運行 KYC/AML 檢查和授予憑證以參與這個新的可互通金融生態系統的基礎。
渣打銀行設想未來傳統市場和代幣化市場共存並最終融合,迫切需要一個開放且經過許可的多資產和多貨幣數位資產基礎設施來補充傳統市場。與過去的閉環市場相比,所有權和效用由更廣泛的市場參與者共享,在包容性和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這樣的基礎設施不僅可以促進效率和創新,還可以解決產業當前的痛點,例如重複投資和孤立的、分散的發展,這些都阻礙了成長和合作。
四、是什麼推動了貿易資產的代幣化?
因為代幣化為過去十年來被視為複雜的資產類別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流動性、可分割性和可訪問性,當前的宏觀和銀行環境成為採用的催化劑。
4.1 SMEs:釋放彌補貿易融資缺口的數兆美元機會
渣打銀行預計全球貿易將在未來十年內成長 55%,到2030 年將達到32.6 兆美元。數位化、全球貿易擴大、市場競爭加劇和庫存管理加強是推動這一擴張的因素。然而,貿易融資需求與供應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特別是對於發展中國家的中小企業而言。
貿易融資缺口一直在急劇增加——從2020 年的1.7 兆美元增加到2023 年的2.5 兆美元。這一成長代表著47% 的需求提升。這是自該指標推出以來最大的單期增幅,包括 COVID-19、經濟困難和政治不穩定在內的多種因素使得銀行更難批准貿易融資。
此外,國際金融公司 (IFC) 估計,發展中國家有6,500 萬家企業(佔正規微型、小型和中型企業(MSME) 的40%)的融資需求尚未得到滿足。雖然中小企業和中小微型企業的困境已得到廣泛承認,但一個關鍵的細分市場仍未受到關注:「缺少的中間環節」。
「缺少的中間企業」或中型市場企業(SME) 是投資者難以進入的群體。 SME 位於大型投資級企業和小型零售和中小企業之間,在中東、亞洲和非洲等快速發展的地區尤其活躍。它們代表著一個規模龐大且尚未開發的市場,為投資者提供了重大機會。
這種投資機會也能夠抵禦經濟衰退。由於貿易與經濟密切相關,經濟衰退將對銀行貸款產生影響。然而,巨大的貿易缺口為投資者進入市場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因為即使在經濟放緩期間,中小型企業仍然需要大量融資,從而創造了持續的投資機會。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亞洲發展銀行數據,2.5 兆美元的全球貿易融資缺口佔所有貿易出口的10%。由於目前的貿易融資涵蓋了當今所有出口的80%,另外10% 可能代表額外未揭露貿易融資的缺口,因為企業要么沒有尋求此類融資,要么無法獲得此類融資。這意味著,目前尚未披露的貿易融資缺口總額可能會達到 5 兆美元的潛在總機會。
4.2 尚未由投資者開發的豐利市場
貿易融資資產具有吸引力,但投資不足。它們產生強勁的風險調整回報,並具有一些獨特的特徵:
允許風險分散。交易資產期限短、可自我變現,被視為低風險投資,與股票和債券市場的相關性相對較低。這使它們成為更穩定的資產類別,同時仍能提供強勁的風險調整回報。廣泛的投資範圍。有各種各樣的交易資產可供選擇,以滿足投資者特定的風險偏好。加上加納、科特迪瓦、孟加拉或沙烏地阿拉伯等不易進入的新興市場和前沿市場,這個資產類別可以滿足廣泛的投資者的需求。低違約風險和高回收率。最重要的是,貿易融資資產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業績記錄。與公共信貸相比,貿易融資的違約率相對較低,違約時的回收率也較高,這充分顯示貿易資產的風險調整後報酬率優於其他債務工具。
儘管由於對此類資產缺乏了解、定價不一致、缺乏透明度和營運強度,機構投資者對此類資產的投資不足,但代幣化可以幫助解決這一問題。
4.3 銀行受到激勵採用代幣化,並利用基於區塊鏈的數位發起分銷模型來解鎖前沿市場的資本
巴塞爾協議 IV 是一套全面的措施,將對銀行計算風險加權資產的方式產生重大影響。儘管預計要到2025 年才會全面採用,但銀行將需要透過現代化分銷業務模式來制定巴塞爾協議IV 下的成長策略。
透過基於區塊鏈的發起分銷,銀行可以從資產負債表中取消確認資產,從而減少監管資本以覆蓋風險,並有助於促進高效的資產發起。銀行可以透過向資本市場和新興數位資產市場分銷貿易融資工具來利用代幣化。這種針對其貿易融資資產的「數位發起分銷」策略可以使銀行提高股本回報率,擴大資金來源,並提高淨利息收入。
全球貿易融資市場規模龐大,已具備代幣化的條件。銀行間的大部分貿易融資資產都可以代幣化並轉換為數位代幣,讓尋求回報的全球投資者能夠參與其中。
4.4 現實的需求促進成長
根據 EY Parthenon 的報告,代幣化投資的需求將飆升,到 2024 年,69% 的買方公司計劃投資代幣化資產,高於2023 年的10%。此外,到2024 年,投資者計劃將其投資組合的6% 分配給代幣化資產,到2027 年這一比例將上升至9%。代幣化不是轉瞬即逝的趨勢;它是投資者偏好的根本轉變。
然而,市場的供應方仍處於起步階段,到 2024 年初,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不包括穩定幣)的總價值約為 50 億美元,主要涉及大宗商品、私人信貸和美國國債。相較之下,Synpulse 預計,包括貿易融資缺口在內可觸及規模將達到 14 兆美元。
根據目前的市場趨勢,渣打銀行預計到2034 年,整體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的需求將達到30.1 兆美元,其中貿易融資資產將成為前三大代幣化資產,並在未來十年內將佔到代幣化總市場的16%。由於未來幾年需求可能會超過供應,因此有潛力幫助解決目前 2.5 兆美元的貿易融資缺口。
五、擁抱代幣化的四個好處
資產代幣化有潛力改變金融格局,提供增加的流動性、透明度和可近性。雖然它對所有市場參與者都充滿希望,但要實現其全部潛力需要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共同努力。
貿易融資刺激了全球經濟,但傳統上,這類資產主要出售給銀行。代幣化為更廣泛的投資者群體打開了大門,並開啟了一個成長和效率的新時代。
5.1 改善市場准入
如今,機構投資者渴望進入新的、快速成長的市場。新興市場可以成為多元化投資的一個有吸引力的選擇。然而,由於缺乏必要的本地專業知識和有效的分銷網絡,投資者無法充分利用新興市場提供的機會。
這正是代幣化的優勢。透過數位代幣分銷貿易融資資產,銀行可以提高淨利息收入並優化資本結構,而依賴貿易融資的投資者、企業和社區則可以透過提高可及性而受益。仔細研究渣打銀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 Project Guardian 上的早期合作,可以凸顯代幣化的變革力量。該試點顯示了開放、可互通的數位資產網路如何解鎖市場准入,並允許來自不同生態系統的投資者參與這個代幣化經濟,為更具包容性的成長鋪平道路。
5.2 簡化貿易複雜性
由於全球資本和貨物貿易流動的涉及多方和跨境性質,貿易融資通常被視為較為複雜的場景。這種資產類別標準化程度較低,票證規模、時間和基礎商品各不相同,難以進行大規模投資。
代幣化提供了一個可以解決這種複雜性的平台。
代幣化不僅是獲取投資的新方式,它也是深度融資的推動者。通常,貿易融資僅適用於成熟的一級供應商,而「深層」供應商通常被排除在貿易融資之外。作為一種解決方案,代幣支援的深層供應鏈融資可以消除複雜性。
除了為貿易融資帶來急需的透明度和效率之外,代幣化還可以透過使中小企業能夠依賴主力買家的信用評級來提高供應鏈的整體彈性和流動性。
案例B:Project Dynamo 專案:利用數位貿易代幣(Digital Trade Tokens)解決貿易複雜性
Project Dynamo 專案是渣打銀行、國際清算銀行香港創新中心、香港金融管理局和科技公司之間的合作項目,是利用數位貿易代幣解決貿易複雜性的典型範例。
這項合作努力促成了一個原型平台的開發,主要買家使用代幣向其整個供應鏈上的供應商進行可編程支付。智慧合約技術用於根據特定事件(如觸發 eBL 或 ESG 的條件)自動執行、兌現這些代幣,從而實現高效透明的貿易流程。主要買家還可以使用代幣向其中小型企業供應商進行有條件支付,並且只有在滿足預設條件(例如交貨證明或電子提單)時,代幣才會兌換成現金。
代幣持有者也有多種處理代幣的方式。他們可以持有代幣、出售代幣以獲得融資或將其用作貸款抵押品。透過代幣化進行所有權轉移使深層供應商在管理資金效率上擁有更大的靈活性。
其好處也不僅限於個人參與者。 數位交易代幣以「穩定幣」的形式發行,並由專項銀行資金或銀行擔保支持。再加上區塊鏈基礎設施提供的可程式性和可轉讓性,機構投資者對投資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以前被視為高風險的領域)的信心增強。
Project Dynamo 專案只是一個開始。它制定了一張藍圖,透過提供更具適應性和更有效的融資和支付方式,解決供應商(尤其是中小企業)在獲得深層供應商融資方面面臨的困難。最終,它為那些以前無法獲得傳統融資選擇的人創造了一條新的融資管道。
案例C:利用 CBDC 的可程式進行優化貿易流程/融資
雖然代幣化為解決貿易生態系統的複雜性帶來了令人興奮的可能性,但基於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可程式性也帶來了另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因素。這些由中央銀行發行的法定貨幣的數位版本可以利用智慧合約的自動執行功能來實現可編程交易,從而進一步簡化貿易和供應鏈融資的流程。
試想一個場景:有一家擁有良好信用記錄的大公司(主力買家)擁有一個供應商網絡,其中許多供應商都是中小企業(SMEs),幾乎無法獲得貸款。有了可編程的CBDC,主力買家可以指示其銀行對未來應付的CBDC 進行編程,並直接分發給供應商,然後供應商可以使用這些CBDC提高營運資本效率,或向更下一層的供應商付款。
這項簡化流程為深層供應鏈融資提供了眾多優點:
-
增強靈活性:深層供應商可以利用數位貨幣作為借入法定貨幣的抵押品,解鎖新的融資選擇並提高營運彈性。
-
更順暢的信用評估:銀行可以利用透過支付資料收集的客戶信息,簡化中小企業信用評估流程,並降低銀行在收集資料時面臨的營運成本和風險。
-
可擴展性和透明度:CBDC 使中小企業營運更具可擴展性,供應鏈上的所有各方更容易報告ESG 管理和永續性。
-
穩定性和信心:從更大範圍來看,CBDC 增強了整個供應鏈的穩定性和透明度。
在上述場景中,智能合約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幫助實現支付和融資流程自動化:
預定義合約(Pre-Defined Contract):透過利用智慧合約,可以對 CBDC 進行編程,並將支付和貿易資訊結合起來,成為一種新的貿易融資工具。
目的性融資(Purpose-Bound Payment):沒有達到信用要求的深層供應商可以利用代幣作為抵押品,獲得與發行目的相關的融資。
目的性支付(Purpose-Bound Financing):此類 CBDC 可由主力買家轉交給其供應商,供應商可以立即將其用作向深層供應商支付的一種形式。
履行義務(Obligation Fulfilment):一旦滿足智能合約中的條件,智能合約將自行執行,CBDC 限制將自動取消。
5.3 數位證券化
傳統金融中將貿易資產證券化為金融產品的雖然有效,但僅適用於有限的資產子集,例如營運資金貸款和進出口融資資產。代幣化將大大擴展了這一可投資資產集。
由於貿易資產的期限較短,整個流程在操作上效率低下,同時為了追蹤底層基礎資產、評估績效並確定資金和付款,貿易資產類別需要全面的管理解決方案。
這些都完全可以透過代幣化與智能合約的可編程性,與AI自動化處理背後的複雜性和多樣性的方式來解決。透過自動化流程,資料管理可以簡化和自動化。每個代幣都是可追蹤的,因為它與應收帳款相關聯。這有助於狀態監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工錯誤,有利於所有相關方的透明度,並支持應收帳款和融資額的評估。
可程式性也簡化了交易過程中所有權的轉移過程,並提高了交易效率。
由於代幣化涉及應收帳款的標準化表示,它創建了一種通用語言,可以使跨司法管轄區的應收帳款管理更加直接。
5.4 減少資訊不對稱
利用區塊鏈來溯源底層基礎資產有助於減少發行人和投資人之間的資訊不對稱,從而增強投資人信心。
為代幣化資產制定上市框架是鼓勵採用和增強投資者信心的重要一步,公開披露發行文件使投資者更容易獲得盡職調查所需的相關資訊。上市代幣還可以確保發行人具有一定程度的透明度,並確保滿足監管揭露要求,這對許多機構投資者來說至關重要。
現今的投資者更加成熟,要求更高的透明度和控制力。我們很快就會看到代幣化產品成為減少資訊不對稱的一種新方法。除了代表基礎資產之外,代幣還可以包含其他功能,包括提供對來自上述資產的營運和策略數據的線上存取。例如,在營運資金貸款的代幣化中,投資者可以存取基礎業務的營運參數,例如利潤率或銷售管道中的潛在客戶數量。這種模式有可能提高投資回報並將透明度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六、如何參與代幣化市場?
資產代幣化有可能改變金融格局,提供更高的流動性、透明度和可近性。雖然它為所有市場參與者帶來了希望,但要充分發揮其潛力需要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共同努力。
5.1 採用
對於尋求獲得新資產類別或提高回報的機構投資者來說,代幣化可以提供更具體、更差異化的解決方案,以滿足其客戶的特定風險回報狀況和流動性偏好。
家族辦公室和高淨值人士 (HNWI) 可以透過分散化和透明的產品結構,從更有效的財富增長方式中受益,從而釋放以前無法獲得的機會。
為了抓住這個投資機會,投資人應該從堅實的基礎開始。由於這是一個新興的、不斷發展的領域,了解新風險至關重要,因此要從教育開始,以建立專業知識。
例如,參與試點計畫將使投資者和資產管理者能夠試驗並建立對代幣化資產配置的信心。
5.2 合作
業界正處於全面接受資產代幣化的轉折點。全市場協作對於實現代幣化的益處至關重要。克服分銷挑戰並實現更好的資本效率需要協作努力。銀行和金融機構可以透過協作業務模式擴大其覆蓋範圍,例如開發代幣化的產業效用。同樣,保險公司等中介機構可以充當替代分銷管道,擴大市場准入。認識到代幣化對資本效率和營運效率的變革性影響,產業必須團結起來,利用共享基礎設施的力量。
除了金融機構之外,包括技術提供者和其他參與者在內的更廣泛的生態系統必須合作創造一個支持性環境。利用標準化流程和協議實現互通性、法律合規性和高效的平台運作至關重要。
代幣化工作目前處於起步和分散狀態,迫切需要全行業合作來解決這些關鍵問題,將傳統金融 (TradFi) 的穩健性與DeFi 的創新和敏捷性相結合。這項策略將為更穩定、統一和成熟的數位資產生態系統鋪平道路,平衡技術進步與監管一致性和市場穩定性。
5.3 促進
最後,不僅是市場參與者,政府和監管機構也在促進數位資產產業負責任的成長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透過制定鼓勵全球貿易和支持社區的政策(例如創造就業機會),他們可以在降低風險的同時促進行業發展。
清晰、平衡的監管框架可以促進創新,同時防範加密領域出現的陷阱。
與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建立公私合作夥伴關係也至關重要。這些合作可以透過促進負責任和可持續的成長來加速產業的發展。
透過這種合作,監管機構可以確保數位資產產業的成長有利於經濟、改善全球金融整合、創造就業機會並維護市場誠信和投資者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