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冰蛙來源:X,@Ice_Frog666666
前言
Vana:源自於「涅槃」一詞,致力於掙脫巨人的鎖鏈!
在當今數據就是「金礦」的時代,個人資料正被科技巨頭無償攫取和商業化。
這種不公平性,促使了我們今天的主角Vana 誕生,其目標就是打破現有的數據經濟模式,讓用戶重新獲得對自身數據的所有權和控制權,再利用這些數據,訓練一個AI 模型,讓用戶從自己的數據中獲得直接收益,做自己數據的主人。
本文將深入解析Vana 專案的技術架構、創新機制與發展現況。
一、計畫背景:數據民主化的萌芽
資料壟斷現狀
在Web2 時代,平台公司透過無償收集用戶資料實現商業化。例如字節跳動旗下的今日頭條,僅廣告收入一年即可達數百億人民幣。而即便內容創作者在平台上獲得一定分成,核心利益仍被公司牢牢掌控。
到了Web3 時代,這種現象愈演愈烈。 Reddit 僅2024 年透過與AI 公司簽訂數據授權協議就賺取了2.03 億美元,但為平台貢獻內容的用戶卻幾乎未獲得任何收益。這種失衡推動了Vana 的誕生。
Vana 的願景
Vana 的目標是打破現有資料經濟模式,讓使用者重新獲得對自身資料的所有權和控制權,並透過資料訓練AI 模型,從中獲得直接收益,成為自己資料的主人。
二、創始團隊:麻省理工學院的先鋒力量
Vana 由兩位菲律賓創業家Anna Kazlauskas 和Art Abal 共同創立:
-
Anna Kazlauskas:擁有電腦科學與經濟學背景,早期參與以太坊挖礦,曾在國際金融機構進行數據研究。她也曾擔任東帝汶總理的政策顧問,設計過人人平等的法律制度。
-
Art Abal:哈佛大學公共政策碩士,曾在AI 訓練資料提供者Appen 主導創新資料收集方法。
兩人曾合作TOCA 項目,為菲律賓低收入者提供透過貢獻數據獲得報酬的機會,為Vana 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Vana 的核心創新與技術架構
1. 數據民主化解決方案
Vana 提出的方案包括:
-
數據自主權:使用者完全控制個人數據,數據可選擇不上鍊,保留最終使用權。
-
價值再分配:用戶透過貢獻數據獲得經濟回報,代幣機制實現價值流動,打造用戶中心的數據經濟模型。
2. 資料流動性池(DLP)
DLP 是Vana 的核心技術創新,可理解為一個安全儲存用戶資料的「數位倉庫」。其關鍵特性包括:
-
資料所有權歸用戶,支援治理代幣發行。
-
根據數據品質獎勵貢獻者代幣,實現「數據挖礦」模式。
Vana 已開發300 個資料DAO,每日處理170 萬筆交易,吸引了超過130 萬用戶。例如,Reddit Data DAO 發布後一週內吸引了14 萬名用戶參與。
3. 貢獻證明機制與資料儲存方案
為確保資料質量,Vana 引入多維度貢獻證明機制,採用加密儲存方案:
-
用戶的原始資料不上鏈,可選擇儲存在個人雲端,僅提交加密連結和雜湊值。
-
驗證節點透過授權存取數據,並對數據品質進行多節點加權評估。
4. 名古屋共識
借鑒Bittensor 的尤馬共識,名古屋共識透過驗證節點的互相評分提高系統公平性,核心特點包括:
-
多節點評估資料品質;
-
每3 小時(1800 區塊)完成一次週期性評分。
四、融資:頂尖機構的青睞
Vana 獲得了知名資本的青睞,截至目前已融資2,500 萬美元:
-
種子輪:Polychain 領投200 萬美元;
-
策略性輪:Coinbase Ventures 領投500 萬美元;
-
A 輪:Paradigm 領投1800 萬美元。
投資陣容包括Coinbase Ventures、Casey Caruso、Packy McCormick 等,Paradigm 前合夥人也參與了投資,體現了業界對Vana 模式的高度認可。
五、發展現況:數據經濟的曙光
Vana 已完成三階段的發展規劃:
-
初期技術架構搭建;
-
數據DAO 的快速成長,用戶數突破百萬;
-
即將上線主網和代幣,昨天已成立基金會。
數據集構建
Vana 致力於打造規模空前的AI 資料集,其資料廣度和品質遠超GPT-3,可為未來的大規模AI 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媒體報道與社區影響力
作為首個由菲律賓人主導的出圈項目,Vana 獲得了廣泛的媒體關注,並透過一系列創新實踐為個人重新掌控數據主導權提供了全新視角。
六、結語:重新定義資料價值
無論Vana 最終能否完全實現其願景,其「數據民主化」理念一定會為該行業帶來深遠的啟發,透過賦予用戶數據自主權,Vana 已經打響了挑戰科技巨頭的第一槍,也為我們提供了重新檢視數據經濟公平性的重要契機。
在數據驅動的新世界裡,個人資料的歸屬與價值分配或許正迎來一場真正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