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evc,金色財經
截至目前,上市公司已持有超50萬枚比特幣,價值約480 億美元,佔比特幣總供應量的2.422%。機構投資者對比特幣接受度顯著提升。將比特幣納入資產負債表,這些企業不僅推動了比特幣的合法化和市場認可,還為其生態系統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動力。企業持有比特幣的行為也帶來了一定的市場穩定性,為比特幣價值的長期成長奠定了基礎。然而,這些公司的財務狀況與比特幣價格波動緊密相關,面臨潛在的市場風險。
企業家的創新敏感性和高風險偏好,是加密資產發展和普及的主要力量,在自由的經濟系統中,企業家精神得到尊重,是保持經濟活躍的前提,從而引領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在最切身的利弊權衡下,企業家知道該將什麼放進自己的資產負債表,透過對風險與報酬的判斷,我們可以窺見未來發展的方向與趨勢。
持幣上市公司一覽
在當前階段,比特幣投資主要受到科技巨頭的青睞。 MicroStrategy以絕對優勢的持股領跑,其投資收益也最為顯著。除了科技公司,金融、遊戲、工業等多個領域的公司也紛紛佈置比特幣,顯示出市場對加密資產的廣泛關注。
MicroStrategy
– 主要創辦人: Michael J. Saylor
– 簡介: MicroStrategy是一家專注於商業智慧和數據分析的軟體公司,自2020年以來,其CEO Michael Saylor將比特幣作為核心策略資產,以對沖美元通膨。這項舉措使MicroStrategy成為企業採用比特幣的先驅者,其行為廣泛被視為推動加密產業合法化的重要一步。
– 財務狀況及市場表現: MicroStrategy透過多次公開增發股票籌集資金,用於購買超過38萬枚比特幣,其持倉市值在比特幣牛市時大幅增長。這種策略讓MicroStrategy的股票價格與比特幣走勢高度相關,使其被視為「比特幣代理股」。
Marathon Digital Holdings Inc
– 主要創辦人: David Martz
– 簡介: Marathon Digital是一家比特幣挖礦公司,致力於透過擴建礦場和使用再生能源提升挖礦能力。該公司旨在提供可擴展、具備成本優勢的挖礦服務,並推動加密網路的成長。
– 財務狀況及市場表現: 公司在2024年的營收因挖礦產量成長而提升,但其獲利能力受比特幣價格波動及能源成本的影響。 Marathon的股票價格與加密市場高度相關,在牛市期間表現強勁,但也面臨監管和能源成本壓力。
Riot Platforms, Inc.
– 主要創辦人: Jeff McGonegal
– 簡介: Riot是一家專注於比特幣挖礦和區塊鏈技術的公司,透過不斷擴大挖礦能力和優化能源效率,鞏固其在行業中的領導地位。
– 財務狀況及市場表現: Riot在2024年因比特幣價格波動而經歷股價起伏,挖礦產能的成長部分抵消了市場的不確定性。其透過能源管理合作以降低挖礦成本,提升了營運效率。
Tesla, Inc
– 主要創辦人: Elon Musk
– 簡介: Tesla於2021年首次宣布購買比特幣作為資產多元化策略的一部分,這一舉動標誌著主流企業對加密貨幣的認可。儘管其核心業務仍為電動車和清潔能源,但Tesla的加密投資行為引發了廣泛關注。
– 財務狀況及市場表現: Tesla持有的比特幣在財報中的佔比較小,但其投資舉措影響了比特幣市場情緒。然而,Tesla在核心業務上的表現更主導其股票價值。
Coinbase Global, Inc.
– 主要創辦人: Brian Armstrong
– 簡介: Coinbase是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之一,其使命是促進全球金融體系的開放化。公司於2021年透過直接上市成為公眾公司,是加密產業的標誌性企業。
– 財務狀況及市場表現: Coinbase的收入主要來自於交易手續費,其業績和股價與加密市場的交易量和價格走勢密切相關。 2024年,由於市場需求復甦,公司用戶成長顯著,但面臨監管審查和競爭挑戰。
Hut 8 Corp
– 主要創辦人: Andrew Kiguel
– 簡介: Hut 8是一家總部位於加拿大的比特幣挖礦公司,專注於為網路提供運算能力,同時尋求提高能源效率以降低挖礦成本。
– 財務狀況及市場表現: 其股價和收益高度依賴比特幣價格,並在價格上漲時獲利頗豐。但公司也受到能源成本和政策法規變化的影響。
Block, Inc.
– 主要創始人: Jack Dorsey
– 簡介: Block(前身為Square)在傳統支付解決方案之外,透過旗下的Spiral專案(原Square Crypto)投資於比特幣開發,推動了區塊鏈在支付和金融服務領域的創新。
– 財務狀況及市場表現: Block的比特幣業務為輔助,其主要營收仍來自支付業務,但公司積極參與開發去中心化技術,增強其在加密領域的競爭力。
Galaxy Digital Holdings
– 主要創辦人: Michael Novogratz
– 簡介: Galaxy Digital是一家提供加密貨幣金融服務的企業,業務範圍涵蓋投資銀行、資產管理和交易,是加密市場機構化的重要參與者。
– 財務狀況及市場表現: 公司因加密市場的波動而收入起伏,但憑藉其多元化服務模式和專業金融支持,為行業帶來更高的透明度和合規性。
企業家精神:超越政府的15年
企業家精神是推動社會發展與科技創新的核心力量,尤其在新興科技的探索與推廣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對於較早推動比特幣採用的人而言,這種精神尤其顯著。以下幾個方面可更能理解其在社會發展中的深遠影響:
1. 開拓新市場與技術前沿
企業家精神的本質在於識別未被滿足的需求和發掘新興科技機會。比特幣早期推動者(如Michael Saylor、Elon Musk、Brian Armstrong、Jack Dorsey等)憑藉著對去中心化金融系統潛力的敏銳洞察,率先進入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領域。他們的行動不僅加速了比特幣的技術應用,也建構了完整的加密生態。
這些企業家以卓越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前瞻性,探索了比特幣在儲值、交易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的實際應用。例如,Michael Saylor透過MicroStrategy的大規模比特幣投資,向傳統企業展示如何將比特幣作為對抗法幣貶值的有效工具。
2. 挑戰傳統金融體系
這些企業家在某種程度上扮演了「金融改革者」的角色。他們透過推動比特幣的使用,對傳統金融體系提出了挑戰,強調了去中心化、透明度和抗審查性的重要性。
Jack Dorsey:透過Block開發比特幣支付技術,推動金融普惠。
Brian Armstrong:透過Coinbase建構了方便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為一般用戶提供進入加密世界的途徑。
這種對傳統模式的顛覆行為,不僅激發了更多金融創新,也促使傳統機構重新評估數位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潛力,進而引發金融領域的系統性變革。
3. 推動科技與社會認知的進步
企業家精神不僅體現在經濟價值的創造,還在於對社會認知的塑造。比特幣早期推廣者面對懷疑和不確定性,以實際行動提升了比特幣的合法性和社會認可。
例如,Elon Musk在2021年公開宣布特斯拉投資比特幣,不僅顯著推動市場情緒,也吸引了更廣泛的公眾關注。這些企業家的行為表明,他們並非僅僅將比特幣視為投機工具,而是看到了其長期價值和潛在的社會益處。
4. 帶動生態系發展
推動比特幣採用的企業家成為區塊鏈生態系統的催化劑。他們的投資與創新行為吸引了資本、技術和人才湧入,並帶動了整個生態的繁榮。
比特幣挖礦企業(如Marathon Digital與Riot Platforms)透過擴大網路規模和與清潔能源結合,推動了環保挖礦技術的發展。
智慧合約平台(如以太坊)、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s)和DeFi生態系統也因這些企業家的行動而加速成熟,為社會提供了更多創新的金融工具與解決方案。
5. 承擔風險,推動社會變革
企業家精神的核心還在於對風險的大膽承受。早期比特幣推動者冒著巨大的經濟和聲譽風險投入這一新興領域,為社會提供了突破傳統規則的實驗場。這種精神不僅體現了對創新與自由市場的堅定信仰,也為後來的加密貨幣企業樹立了榜樣。
這些企業家的努力使得比特幣從一種邊緣技術發展成為推動金融體系變革的重要力量,同時也為未來的創新與社會變革奠定了基礎。
平行時空:比特幣與創業家的選擇
10月31日,關於MicroStrategy計劃在未來三年籌集420億美元資金的消息,引發了市場關注。藍港互動創始人王峰隨後在X平台發文回憶,2019年他曾提議公司投資2000萬美元購買比特幣(當時價格不到6000美元/枚),卻遭到董事會成員和某大股東代表的強烈反對,甚至威脅起訴。對此,王峰深感惋惜,並表示:“如果2019年我的提議得以執行,如今藍港互動的賬面現金將達到20億人民幣左右。”
王峰也提到,直到2023年初他重新擔任CEO後,公司才開始實施比特幣投資計劃,但此時比特幣價格已升至26,000美元/枚。他認為,當年錯失的機會對公司發展影響深遠,也反映了創業家在決策上的複雜博弈。
平行時空,四年後的今天,MicroStrategy創辦人Michael Saylor計畫向微軟董事會介紹其比特幣購買策略,主張企業透過投資比特幣實現更穩定、低風險的財務結構。他甚至建議波克夏-哈撒韋、蘋果、谷歌和Meta等現金流充裕的公司將比特幣納入策略議程。他表示:“這些公司擁有大量現金,但實際上是在消耗股東價值。”
然而,冷靜審視,比特幣的崛起並非偶然,更多是歷史事件的綜合產物——新冠疫情引發的全球寬鬆政策、俄烏戰爭的持續衝突、以及特朗普大選等“黑天鵝事件”,都為比特幣的繁榮提供了獨特的背景。如果這些變數缺失,比特幣或許不會發展得如此蓬勃發展。
Michael Saylor的經驗為理解歐美企業家的典型特質提供了一個鮮明的樣本:
1. 卓越特質
-
大膽與執著:Saylor堅信“玩遊戲就必須all in”,體現了極高的冒險精神和執行力。
-
商業奇才:他敏銳捕捉網路、行動化和雲端運算等趨勢,推動了MicroStrategy的快速成長。
-
個人魅力與影響力:以熱情洋溢的演說和敘事吸引投資者,塑造了自己作為思想領袖的公眾形象。
-
追求卓越與奢華:他對頂尖生活品質的追求與對公司發展的高度掌控相輔相成。
2. 不足與挑戰
Saylor的成長並非一帆風順,他的缺點與失敗經驗同樣顯著:
-
盲目自信與風險意識不足:他在公司創立早期對會計問題的處理缺乏嚴謹性,導致2000年的會計醜聞和股價崩盤。這暴露了他對財務管理和合規性的重視不足。
-
管理風格專制:Saylor對決策的極端控制導致高階主管頻繁流失。他拒絕授權的做法限制了團隊成長空間,影響了公司長遠發展。
-
創意未能持久發展:儘管他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卻缺乏將創意轉化為長期業務的耐心。例如,Alarm.com和Angel這兩個項目都被他過早出售,未能挖掘更大的市場潛力。
-
對市場趨勢反應遲緩:他早期曾質疑比特幣的潛力,錯失了先發優勢,直到2020年才開始佈置比特幣資產。雖然轉變帶來了成功,但也體現了人們普遍對新興科技的保守態度。
-
奢華生活與管理專注力衝突:Saylor在追求社交與奢華生活時,常因過度塑造個人形象而忽視企業經營,這種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公司管理的穩定性。
-
單一策略依賴風險:Saylor後期將MicroStrategy全盤押注比特幣,儘管帶來了巨大回報,卻使公司面臨極高的財務風險。一旦比特幣市場波動,公司或陷入困境。
Saylor的雙面特質從某種程度上折射了歐美企業家的典型特徵:敏銳的商業洞察力與大膽的決策能力並存,同時也伴隨著盲目自信、風險集中等弊端。
從Saylor的經驗來看,企業決策往往受到外在環境、個人風格和歷史偶然性的共同塑造。無論是錯失的比特幣投資機會,或是「all in」比特幣的激進策略,二者的選擇都在推動加密產業的演化。最終,這些經驗不僅為產業提供了經驗教訓,也塑造了比特幣發展的宏大背景。
「逆襲」的企業家和「逆襲」的政客,帶給了加密產業蓬勃發展的大牛市。
AI時代,神經網路的思考方式
在金本位時期,美元的購買力主要由黃金的供需、國際貿易、國內經濟實力、政治與制度保障、軍事和地緣政治因素、社會信任以及外部衝擊等多重因素所支撐。黃金的穩定供應和需求是核心因素,國際經濟規則與國內工業化加強了美元的全球地位,而政治穩定和社會信任則保障了貨幣體系的長期穩定運作。
進入金本位後期,美元的購買力主要由以下因素支撐:
-
貨幣政策與金融體系:聯準會的利率調控、貨幣供給管理,以及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成為支撐美元購買力的核心。
-
經濟實力與生產力:美國經濟的規模、技術創新能力和全球貿易中的主導地位,推動了美元在全球範圍內的廣泛使用。
-
地緣政治與軍事力量:美國的軍事霸權和在國際事務中的領導地位,確保了美元在全球支付和結算中的可信度。
-
能源與大宗商品定價:美元作為全球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的主要計價貨幣(即「石油美元」),加強了其需求與價值。
-
國際信任與資本流動:投資者對美元資產的信任使美國成為國際資本的避風港,尤其是在全球經濟動盪時。
在金本位時期,美元的購買力主要依賴黃金供需的直接支撐和固定匯率制度下的國際經濟規則。而在金本位之後,美元的購買力轉向依賴聯準會的貨幣政策、美國經濟實力及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金本位時期,美元的購買力以實體黃金的稀缺性為核心,而後金本位時代則更依賴信貸貨幣體系和全球對美元的信任。這一轉變體現了美元從商品貨幣轉向信用貨幣的演變。
比特幣的誕生與普及,可視為對傳統貨幣體系購買力支撐失效或不足的回應,具體表現如下:
-
對抗通膨與貨幣貶值:聯準會的寬鬆貨幣政策(如量化寬鬆)和不斷上漲的通膨削弱了法幣的購買力。比特幣作為一種總量固定的資產,透過演算法保證稀缺性,被視為“數位黃金”,為投資者提供了對抗貨幣貶值的工具。
-
國家債務危機與信任缺失:美國債務屢創新高,市場對國家信用的擔憂日益加劇。法幣依賴國家信用,但過度債務化可能導致經濟失衡。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特性使其不受單一政府政策的直接影響,增強了長期價值的信任。
-
經濟與金融自由的需求:傳統金融體係受限於監理、貨幣管制和跨國支付壁壘,常常限制個人和企業的經濟自由。而比特幣提供了點對點交易的能力,繞過銀行中介,實現了高效、無國界的價值轉移,滿足了經濟自主權的需求。
-
對貨幣非國家化的期望:貨幣長期由國家主導發行,但這種模式在國際競爭和政治幹預中容易受到損害。比特幣的出現代表了對哈耶克等經濟學家「貨幣非國家化」思想的實踐,透過去中心化機制擺脫政府和中央銀行的控制,成為一種超國家、以代碼信任為基礎的貨幣形式。
-
科技革命與金融創新:區塊鏈技術帶來的透明性、安全性和不可篡改特性,回應了傳統貨幣體系中的信任缺失和效率不足問題,為去中心化金融(DeFi)開闢了新道路。比特幣作為區塊鏈的首個應用,開創了技術驅動的貨幣新典範。
比特幣的出現可視為全球貨幣體系信任危機的產物。與金本位時期依賴黃金稀缺性,後金本位時期依賴國家經濟實力和金融政策不同,比特幣的購買力源自於技術透明性、稀缺性和對傳統經濟權力結構失效的替代方案。它不僅是一種資產,也代表了人們對更公平、更自由、更去中心化經濟未來的追求。
從神經網路的角度來看,這種演變可以透過神經網路模型解釋:在金本位時期,貨幣購買力受黃金供給和經濟軍事實力保障影響,這兩個因素是當時的主成分。到了金本位後期,美元購買力的主成分轉變為聯準會調控和大宗商品定價。而在加密時代,政府政策的友善性彌補了加密貨幣法理上的短板,並間接為其提供了經濟和軍事力量保障,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特性。隨著社會共識的形成,信任成為貨幣購買力的主要支撐因素。隨著這一趨勢的發展,加密資產將逐漸減少對法理性的依賴,甚至具備對經濟或軍事力量的號召力,使加密貨幣的趨勢變得不可阻擋。
神經網路方法的核心在於,在訊號輸入到結果輸出的環節中,同一參數(因素),在各個神經元內影響力排名是非線性過渡的。每一個神經元是一個自訂的多維模型,參數和函數式會重新生成,當前貨幣購買力模型的最後一個神經元,共識和「貨幣總量有限」是其中最重要的主成分,而將不再是聯準會貨幣政策、大宗商品和經濟實力。
企業家精神激發市場經濟活力
目前,許多國家(例如南美洲部分地區)存在著組織與市場脫節的現象,忽略了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相適應的基本原則。某些地區採用了不合適的標準來選拔人才,類似於用「航空航太」的知識密度和難度,設計培養體系和考核標準,只為挑選出能「蓋大樓」的工人,這不僅導致了生產資源的浪費,也造成了資源分配的畸形與不合理。社會因此浪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大規模的失業潮則暴露出經濟活力不足,無法有效吸收這部分勞動力資源。
如果把企業家精神比喻為自然界中的浮游生物與《沙丘》中的沙金
浮游生物通常體型微小,密度接近水,無法主動游泳,因此會隨水流漂移。它們適應漂浮的環境,通常具有增加浮力的結構,如突起或扁平體型。浮游植物透過光合作用產生大量氧氣,佔地球氧氣供應的50%以上。它們繁殖迅速,並對環境變化(如溫度、光照和營養)極為敏感。
浮游生物是水體食物鏈的基礎。浮游植物作為初級生產者,為更高一級的生物提供能量,而浮游動物則作為消費者進一步傳遞能量。它們也參與全球碳循環,透過吸收二氧化碳和釋放氧氣調節氣候,同時支持物質循環,為生態系統提供養分。
沙金(Spice Melange)是宇宙中不可或缺的資源,具有延長壽命、增強健康的效果,並能賦予人類超凡能力。其最重要的作用是賦能星際航行。攝取沙金使航海公會的領航員獲得預知能力,確保超光速旅行的安全性。此外,沙金增強瞭如女巫組織的感知能力,並長期塑造了費雷曼人的體質和文化。
沙金僅存在於沙漠星球阿拉基斯,並由沙蟲的生命週期生成。其形成過程受限於特定條件:極端乾旱的沙漠環境、高溫氣候和獨特的生態反應。阿拉基斯的沙漠地表是物質與空氣相互作用的第一位面,沙金的生成需依賴沙蟲分解有機物、轉化礦物質及獨特的生化反應。
沙金是阿拉基斯沙漠生態的核心,沙蟲與其共生,影響整個星球的食物鏈和環境平衡。同時,它賦予費雷曼人獨特的文化和宗教意義。從宇宙的角度來看,沙金是經濟與權力的基石,其供應控制了星際貿易與社會穩定。然而,沙金生產的生態依賴和稀缺性,使其成為權力爭奪和環境脆弱性的中心。
透過「浮游生物」和「沙金」這一類比,可以看到,活躍的經濟體需要企業家帶來的「蜉蝣態”,支撐整個繁榮富有生命力的生態系統。而在社會訊息傳播上,則需要“息態”,即無摩擦的傳播。
聯準會是如何「偷走」企業家的權利和貢獻的
美國部分產業的衰敗可以歸因於多種複雜因素,其中核心問題在於全球化、技術轉移、政策失誤以及資本驅動的短視行為。 20世紀下半葉,全球化浪潮推動了製造業轉移到勞動成本較低的國家,尤其是亞洲地區,導緻美國本土工業基地逐步萎縮。同時,技術外包和智慧財產權轉移加劇了美國在高科技製造領域的競爭劣勢。此外,美國政策長期偏向金融業和服務業發展,忽略了對傳統製造業的支持,稅收政策、貿易政策和監管框架未能有效保護本地產業。資本市場的短期利益導向促使企業更傾向於追求利潤最大化,而非長期研發和基礎建設投資。
上述是美國產業衰敗的表象,而衰敗的核心在於聯準會透過調整貨幣政策週期性地向全球釋放流動性。這使得全球大量企業和國家成為其政策的附庸,導致金融業已開發、實體產業衰退。在高度泡沫化的環境中,支撐的生產力在與發展中國家的競爭中處於極度劣勢。在聯準會降息的過程中,優質企業和殭屍企業無差別地承接流動性,而那些加槓桿追逐資本的一方,反而獲得更好的發展,膨脹其資產負債表;專注科研投入的企業,甚至落後於金融化的殭屍企業。而在聯準會收緊流動性時,殭屍企業的泡沫首先破裂,社會回歸良性競爭,但許多優質企業也因此錯過了一個發展週期。
聯準會作為美國金融體系的核心調控機構,其政策制定仰賴對就業、通膨、經濟成長、金融市場以及全球經濟的多重考量。其目標是實現經濟穩健發展、物價穩定及金融安全,同時維護美元的國際地位。
然而,今天的結果是美國債台高築。儘管聯準會的政策旨在實現經濟穩健發展,但每次政策調整都有受益者和受害者。金融業甚至有馬斯克批評聯準會降息行動落後於市場,川普則指責聯準會降息有利於民主黨大選,但川普上台後要求加速降息以促進經濟成長。然而,這種成長的代價可能會導致通膨,再次腐蝕美元貨幣的購買力。
以上的觀點是,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可能導致了市場和企業家行為的扭曲。聯準會沒有能力判斷哪些是殭屍企業,也無法決定誰應該在泡沫時爆發或在流動性緊縮中凋零。正確的做法是讓“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讓企業家來調配資本這一生產資源。在貨幣總量恆定的背景下,由企業家爭取金融資源,並為自己的行為買單。這樣可以讓企業家成為市場的主體,以最切身、最有效率的方式推動金融體系的運作。然而,在意識形態衝突時期和市場修正失靈的時刻,如果讓市場和企業家主導貨幣市場運作,可能會導致極端的混亂,但為了市場的公平和效率,值得嘗試。公平的市場和極致的資本效率可以發現最有價值的賽道和資產,進而為繁榮打下基礎。
對於非美國本土企業而言,往往更容易受到聯準會貨幣政策變動的影響。由於這些企業處於不完全自由開放的市場中,在承接美元資本流動性時,通常需要支付比美國本土企業更高的成本,容易導致巨額債務負擔和財務壓力。在流動性緊縮週期開始時,美元流動性抽離的感受尤其明顯。在這一周期內,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內部因生產力和生產關係落後於美國同行,衰退速度更快。有些國家在跟隨聯準會貨幣政策週期時,甚至在市場和金融領域落後,卻自信試圖脫離聯準會政策週期,即升息或降息力度超越聯準會。然而,這種不協調性成為企業家的沉重負擔——在升息的情況下,美國「優質企業」往往能扛住壓力,甚至實現成長,而非美國企業在不完善的市場環境中能生存已屬不易,許多企業面臨破產和萎縮。放水的代價更嚴重。
小結
上市公司大規模持有比特幣,不僅反映了對這項加密資產的信心,也標誌著比特幣從小眾投資工具向全球金融核心資產的轉型。這種參與方式加深了比特幣與傳統資本市場的聯繫,提升了其合法性和穩定性,為整個加密貨幣生態系統注入活力。然而,這些企業也必須面對價格波動和政策不確定性所帶來的風險。
企業家精神在比特幣的採用過程中,不僅加速了科技的普及,也推動了金融體系的變革,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進一步開放。早期推動者憑藉他們的遠見、創新和冒險精神,為新興技術在主流社會的立足鋪平了道路,同時也提醒我們,在面對新技術時,應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看待可能的變革與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多數國家在逐步開放加密產業發展的同時,應避免Web2網路大廠與資本合力壟斷第三代網路的發展。應當打開並保護當代青年的階級上升通道,壟斷並不是企業家精神的體現。
在本文最後,提出一個問題與讀者共同思考:動物園式的社會能產生非洲草原那樣的世代交替與演化效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