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一種典型的東亞範式

作者:清和,智本社社長

韓國獨立於李承晚,發展於朴正熙。

1961年,軍人出身的朴正熙發動政變,推翻了李承晚建立的政權。在美國總統甘迺迪的壓力下,朴正熙結束了軍政府統治,成為了韓國第三任總統,其後連任5屆總統,執掌青瓦台達18年之久。

朴正熙接手的韓國,比當時的北韓貧弱許多。幸好樸正熙並非一介武夫,他善於審時度勢,實幹興邦,締造了「漢江奇蹟」。

朴正熙在美蘇爭霸的大格局下吸收了來自美國的援助紅利,同時在日美貿易戰中左右逢源。

1965年,在美國的撮合下,日韓經過七輪談判最終實現外交正常化。日韓簽署了「日韓請求權協定」。根據這項協定,日本向韓國提供5億美元經濟援助。

尼克森上台後,美國在越戰中盡顯疲態。 1969年7月5日,擅長外交的尼克森在關島提出了美在東亞的新政策,被稱為「尼克森主義」(關島主義)。尼克森希望緩和東亞局勢,與日本結成“夥伴關係”,帶上韓國,拉攏中國,共同製衡蘇聯。

如此,韓國如今之越南,處於一個極為有利的國際局勢之中。

本文以財閥經濟為切入口,分析韓國現代化之路,思考背後的東亞典範。

本文邏輯:

一、漢江奇蹟與財閥經濟

二、軍政倒台與歷史跨越

三、民運總統與財閥政治

01 漢江奇蹟與財閥經濟

1973年1月12日,朴正熙在新年記者招待會上發表了“重工業化宣言”,宣稱韓國在1980年代初人均國民收入將達到1000美元。

同月31日,朴正熙聽取了經濟第二首席秘書官吳源哲的報告,報告指出,要改造工業結構,擴大工業基礎;發展化學工業、造船、機械工業,還包括敏感的原子能等國防工業;引進新技術,建設大型工廠,趕超北朝鮮。

會議持續了四個小時,朴正熙最後下了指示:“要引進必要的外資!”

這是一次改變韓國命運的會議。

朴正熙繼承了張勉政府的韓元貶值策略,限制外商投資,建立科技研究院,以提高出口製造的競爭力。

朴正熙的秘書長金正濂和重化工業企劃團長吳源哲提出,各領域選定一兩個私人企業,在選址、公路、資金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朴正熙政府每個月都會與企業家召開出口政策例會,為出口製造業清除政策障礙。

這就是韓國財閥經濟的開端。

今天韓國經濟最大的特色-財閥經濟,起源於日據時期,崛起於樸正熙時代。

1973年7月3日,韓國浦項鋼廠完工,當第一口鐵水流出時,其總經理樸泰俊高呼萬歲,熱淚盈眶。

1978年,浦項鋼鐵的產量已達550萬噸,1981年增加至850萬噸。這家當年韓國政府扶植的標竿企業,如今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鋼鐵集團之一。旗下光陽鋼鐵廠、浦項製鐵廠的產量分居世界第一、第二。

這家成立於1968年的鋼鐵廠,是韓國重化工業的開端,也是韓國工業經濟的象徵,也是韓國十大財閥之一。

當時,朴正熙出師不利,剛啟動工業化,便遭遇第一次石油危機,出口業岌岌可危。

1974年10月,三星和大宇提出參照日本建立綜合商社,並向韓國商工部提交韓國綜合商社育成方案。朴正熙政府批准了綜合商社,相當於確立了財閥制度,直接將韓國經濟推向財閥經濟。

朴正熙希望組成大集團來抵禦危機及快速崛起。韓國政府給予綜合商社出口貸款優惠,支持他們併購中小企業。三星物產登記為第1號綜合商社,隨後大宇、雙龍、三和、錦湖實業、現代等逐一登記,并快速發展成為跨界財閥。

當時,現代、三星、LG、SK等大財閥獲得的金融機構貸款,一度超過韓國信貸總量的70%。 1970-1975年,現代、大宇和雙龍的成長速度分別達到33%、35%和34%。 【1】

典型的案例就是現代集團。當時,現代集團的總裁鄭周永考慮到石油危機的嚴峻情況試圖放棄造船計畫。

但朴正熙則極力推動,對鄭周永說:“這哪能行,難道坐在我面前的人是當年建設京釜高速公路的那個人嗎?”

當時現代集團的核心業務是基建設施,建造了京釜高速、泰國的帕塔尼納拉西瓦高速以及越南的一個港口。朴正熙讓政府為現代集團撥付了一筆貸款來支持其造船業務。

1975年,現代造船廠竣工,但國際船運市場低迷。於是,朴正熙令國會制定一項法律,對使用韓國遊輪向韓國運輸石油的公司,給予特殊優惠。現代集團藉此機會進一步拓展了國際航運業務,日漸成為造船與航運一體的大集團。如今,韓國成為了全球造船大國。

現代集團另外一個雄心勃勃的計畫:造車。

1967年,現代汽車與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合作,引進福特技術生產「哥蒂拉」牌小汽車。 1974年,現代汽車首款量產自主車型「小馬」問世,並首次出口到國外。現代第一輛車、第一條流水線的核心技術,都是由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提供的。

「小馬」是亞洲繼日本之後第2個自主研發的車款。它的問世,標誌著韓國邁入汽車工業國家行列。

受惠於美日貿易戰,現代汽車先與豐田公司合作,後來與三菱汽車結盟,生產小馬牌汽車並出口至美國。現代汽車第一年(1986年)投入美國市場,就創下16萬輛的銷售奇蹟,一舉奠定了現代汽車的國際地位。如今現代汽車,是韓國第一大汽車品牌,是世界二十大汽車廠商之一,也是韓國十大財閥之一。

不過,真正為韓國帶來繁榮的應該是電子產業。

上世紀70年代,日本彩電全面趕上美國,巔峰時對美出口佔彩電出口的90%,囊括三成美國市場份額。 80年代,日本半導體及電子產業對美國造成巨大衝擊。

美國分別對日本彩電、半導體及電子產業發動貿易戰,限制日本彩電出口數量,對日本出口到美國的晶片及相關產品,發起301調查,徵收反傾銷稅,設定美半導體在日占有率指標。

1987年,日本東芝公司向蘇聯出售違禁工具機產品,美國對東芝公司進行製裁,禁止其產品對美出口長達三年。

如此,日本家電、半導體及電子產業逐漸下滑,直至衰落;而韓國的電子產業卻快速崛起,並成為首屈一指的主導產業。

在美日貿易摩擦的夾縫中,韓國利用財閥模式抓住了這次產業轉移和貿易替代的歷史性機會。

韓國三星、LG、現代以及大宇四大財閥,先主動吸收、模仿日美技術,後加強了對設備及人才的投資,從而在技術上建立了競爭優勢。

在美國的幫助下,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KIST)於1965年5月份成立。韓國政府透過建立合資企業的方式推動了歐美先進國家的直接投資。 Komi、仙童半導體、Signetics、摩托羅拉公司先後投資韓國,韓國的半導體封裝和測試設備業務迅速崛起。

1967年8月,哥倫比亞大學電子學教授Kim Wan-Hee訪問韓國,建議韓國政府重視電子產業發展,並呼籲韓國公司加入全球電子產業發展的大戰略。

這是一個具有超越性的建議。

韓國政府很快就將電子產品的定位上升為六大戰略出口產業之一;並於1969年1月通過了“電子業促進法案”,給出了一系列真金白銀的補貼和出口刺激措施。

此時,三星創辦人李秉喆捕捉到這改變韓國國運的機遇,成立三星電子,立即宣布進入電子產業。 LG的前身GoldStar是韓國電子產業的開拓者,三星則是集大成者。

三星公司只有137名員工時,李秉喆派遣了多人到日本學習電視和真空管生產技術。三星公司成立第二年,在日本合作夥伴的幫助下,三星電子設計生產了第一台真空電子管和第一台12吋的黑白電視機。

而真正讓三星在半導體領域建立主導優勢的是韓泰半導體。就在三星電子成立之際,前摩托羅拉(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分立晶體管公司之一)韓裔工程師康博士,與他的同學Harry Cho,還有著名無線電網絡運營大咖金教授,一起成立了一家公司,叫積體電路國際公司或稱為ICII。

ICII設計的晶片極為成功,甚至供不應求。為了解決產能不足的問題,三人決定將晶片製造轉移到韓國,並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叫韓泰半導體。

不過,在籌建韓泰半導體的晶圓廠時,世界石油危機爆發,韓泰半導體資金告急。

此時,李秉喆及其兒子李健熙觀察到這家公司的技術實力,繞過猶豫不決的三星領導層,以家族的名義馳援韓泰半導體,於1977年完全吃下韓泰,並更名為三星半導體。幾年後,三星電子整合了三星半導體。

1979年,韓國政府試圖圍繞著生產16K DRAM的VLSI晶圓廠構築一個龐大的財閥體系,其中包括三星、大宇、GoldStar和現代。

為了獲得先進的技術支持,三星在美國加州設立了分公司,專門尋求DRAM技術的許可。不過,摩托羅拉、日立、東芝、德州儀器都拒絕了三星。所幸的是,美光科技向三星敞開了大門,同意向三星授權它的64K DRAM設計。

這是三星邁向全球最大晶片廠商的關鍵一步。

如今,三星已超越英特爾成為全球第一大半導體企業。韓國擁有全球22%的半導體市場份額,僅次於美國成為半導體製造大國。

在朴正熙時代,韓國經濟起飛與財閥深度捆綁。 1979年,韓國GDP從1962年的全球第101位躍居到第49位;人均GDP從1965年的108美元(比中國多10美元)躍升至1783美元(接近中國的10倍);電視、冰箱、洗衣機在韓國城市家庭已極為普遍。

1980年,韓國前十大財閥營收的GDP佔比已達48.1%,財閥根深葉茂,富可敵國。

就在韓國經濟起飛的1979年,朴正熙被心腹、中情部長金載圭槍殺。

朴正熙死後,韓軍保安司令、陸軍中將全斗煥發動政變奪權,全鬥煥、盧泰愚先後執掌韓國。這兩位都曾經是朴正熙的警衛,他們掌權後依然按照朴正熙的經濟思路往前走。

02 軍政倒台與歷史跨越

在警衛執政時代,韓國經濟和財閥持續高歌猛進,創造了震驚世界的「漢江奇蹟」。韓國人均GDP從1980年的1,715美元增加至1989年的5,817美元,1992年居民可支配所得為1963年的9倍。

該如何評價漢江奇蹟?

政治強人和財閥經濟的勝利,還是自由市場的結果?

朴正熙政府及韓國財閥,是韓國市場經濟啟動的重要力量。但漢江奇蹟的內在動力來自國際技術及資本的轉移。

在美蘇爭霸與美日貿易戰的大格局下,亞洲工業經濟呈現「雁行產業發展型態」(日本經濟學家赤松要),朴正熙懂得小國生存之道,獲得了來自美日轉移而來的大量現成技術和國際資本。

但是,漢江奇蹟的底色依然是軍政府支撐的國家資本主義。政治強人倒台後,韓國維新體制與自由市場的衝突愈演愈烈。這是任何傳統國家發展自由市場終將面臨的一道坎。

1972年,朴正熙宣布維新憲法,禁止一切政黨及全體國民的政治活動,實施新聞審查,推行維新體制。

維新憲法發布後,高麗大學學生爆發示威遊行運動。朴正熙簽署「緊急措施7號」命令,派遣軍隊佔領高麗大學,禁止學生遊行示威,逮捕反抗學生,不經過法院直接判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徒刑。

樸正熙被暗殺後,崔奎夏代理總統,韓國民主化運動崛起,一度出現「漢城之春」。但是,一個多月後,全斗煥發動肅軍政變成功奪權。金大中、金泳三率領民主人士發表《促進民主化國民宣言》,引爆大規模的示威運動,要求全斗煥下台。

1980年5月,全鬥煥宣布緊急戒嚴令,禁止一切政治活動,逮捕了金大中、金泳三等人,造成4,000多人傷亡。這就是著名的光州事件。

儘管經濟持續成長,但朴正熙和全斗煥政府都面臨政權合法性的挑戰。為了強化民族認同感和國家榮耀,以涵蓋政權合法性問題,全斗煥成功申辦1988年漢城奧運。但是,令全沒想到的是,漢城奧運給了韓國民主化運動千載難逢的機會。

1987年6月,因漢城大學學生樸鍺哲被拷打致死事件,韓國掀起了民主化運動的高潮。國際媒體高度關注,全斗煥政府壓力大。國際奧委會給韓國政府發出取消韓國奧運主辦權的警告。

這時,全斗煥不得不退居幕後,推舉盧泰愚出面平息事端,並參選下一屆總統。

6月29日,退無可退的盧泰愚面對記者宣布一系列妥協。其中包括修改憲法,實行總統直接選舉制;赦免金大中;保障民權;主張言論自由。這就是八點民主化宣言(六二九特別宣言)。

這屆奧運會,改變了韓國的國運。

1988年漢城奧運如期召開。這一年,韓國憲法修訂,規定經濟自由化和民主化。這對財閥經濟發起了挑戰。

1988年,是韓國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可以說是「千禧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歷史上,各國的演進都面臨一次歷史性跨越,即從自然國向法治國跨越。在1990年前後,國際局勢動盪,許多國家都面臨這種機會。但目前,多數國家都並未完成這項壯舉。韓國是幸運的,他們借助奧運改變了國家的歷史。

韓國軍政府面臨的遭遇與伊朗巴列維王朝是一樣的,即獨裁政府的現代化改革悖論。

美國社會學家戴維斯在1962年提出關於「革命何時爆發」的「戴維斯J曲線」。戴維斯認為,貧窮本身不足以引發革命。最容易爆發革命的國家不是封閉國家,也不是開放國家,而是處於現代化過程中的國家。

我先前指出,獨裁君主的國家現代化之路,是一個自毀「江山」的過程。改革中的獨裁君主制,只是國家現代化過程中的臨時制度。 【2】

這種國家隨著改革開放,社會穩定降低,經濟持續成長,一旦經濟失速,可能導致現實與期望的失調。這種心理挫折感,及開放後對不公平的低容忍度,是滋生革命的土壤。

但是,韓國軍政府及韓國國運,與巴列維王朝及伊朗是完全不同的。盧泰愚選擇自​​我革命,而巴列維則是被革命。一個國家邁向法治國,一個國家則倒退到政教合一的統治。

這種差異,值得我們深思。僅從經濟的角度來分析,朴正熙推動的國家資本主義,雖以財閥經濟為內涵,但也是外向型經濟,經濟利益惠及範圍更為廣泛。巴列維王朝發展的石油經濟,與伊斯蘭民眾的利益關乎不大,大部分伊朗民眾不以國際市場為生。相較而言,韓國走向開放經濟體的趨勢很難被逆轉。

1990年,盧泰愚試圖抑制財閥經濟緩和政治壓力。不過,財閥勢力激烈反抗。 1992年1月8日,現代集團的鄭周永對外公佈,自朴正熙政府以來,現代集團每年向當局繳納數十億韓元的政治資金。這場政治醜聞嚴重打擊了盧泰愚政府的威望。兩天后,鄭周永宣布成立韓國國民黨,親自參加韓國大選。

1992年大選,鄭周永敗北,金泳三當選總統。

這次大選具有標誌性意義。金泳三是韓國第一位非軍人總統,是民主化運動的勝利。不過,韓國剛送走了軍人總統,又迎來了財閥政黨的直接競爭。鄭周永是韓國第一個參選總統的財閥。鄭周永建黨參選,標誌著韓國財閥透過合法手段,直接參與國家最高權力的競爭。

從此,韓國平民勢力與財閥勢力在總統舞台上赤裸交鋒,血腥爭鬥,一次次上演「青瓦台詛咒」。

輿論開放讓財閥政治陷入被動,財閥的政治醜聞、性醜聞被曝光,甚至被拍成影視劇。金泳三上台後徹查了全鬥煥和盧泰愚時期的政治資金問題,將全盧兩人投入大牢。

同時,金泳三推動韓國經濟全球化,逐步開放金融市場,加入經合組織(OECD);廢除了“經濟計劃”,推動國家資本主義轉向國際化自由經濟。

03 民運總統與財閥政治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重創韓國經濟。

隔年,韓國經濟成長率暴跌至-5.13%。要知道,在江漢奇蹟時代,韓國經濟成長率大部分年份都超過8%。

這場危機差點讓韓國這個國家破產。 1998年,韓國非金融企業部門槓桿率達到歷史最高點的110%,企業平均負債比率超過400%。韓國違約企業數量高達22828家,債務風險傳染到銀行系統,銀行不良貸款率快速攀升。 【3】

危機爆發時,韓國的外匯存底只有50億美元,而短期外債高達583.7億美元,匯率市場岌岌可危。

韓國政府緊急地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尋求援助。後者給了韓國政府570億美元一攬子貸款,將韓國從破產的邊緣拉回。

不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條件是,改革財閥體系,整頓金融系統,開放外商投資。

當時,韓國輿論對此引發激烈論戰,一部分民眾認為,經濟開放可藉助外部勢力終結財閥壟斷、割除經濟頑疾;另一部分則認為,這是喪權辱國的合作。

韓國政府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合作嚴重損害了既得利益者——財閥,後者試圖掀起民族主義大棒抗拒改革,大力抨擊金泳三的自由主義改革。

這場金融危機屬於外溢性風險,韓國之所以遭受重創,不是開放經濟、自由市場的問題,而是財閥經濟及其負債型經濟埋藏的禍根。

韓國商業銀行與財閥的關係錯綜複雜,給予財閥企業提供大規模的貸款,防治系統極為脆弱。 1997年,位列韓國前三十的財閥,其負債權益比高達518%,其中5家甚至超過了1,000%。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求韓國政府關閉向財閥輸送利益的商業銀行,從根源斬斷財閥經濟的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求韓國將利率提高到30%,外資銀行乘機進入,財閥企業遭受打擊。

這場危機導致大批財閥企業破產,前30家大財閥中有一半被破產清算、併購。其中,第二大財閥大宇集團倒下,終結了財閥「大而不倒」的歷史。

韓國經濟學家、現任駐華大使張夏成寫過一本書叫《韓式資本主義》。對於這場危機所引發的爭論,張大使在書中指出:「如果說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問題是市場本位主義的產物,那麼韓國的問題則因沒有正確樹立市場經濟規範而導致」。 【4】

他認為,韓國式資本主義類似馬克斯·韋伯所說的“賤民資本主義(pariah capitalism)”,表現為任人唯親、裙帶關係、小團體主義、地方保護主義、貪污受賄等特徵。

張大使認為,韓國經濟需要更加開放與自由,不能懷念或回到政府高度幹預經濟生產、統領一切的「朴正熙時代」。

金泳三下台後,金大中上台。 「兩金」皆為平民總統,延續了自由化、國際化改革。金大中政府修改金融法案,清理整頓了600家金融機構,關閉了11家自有資本率不到8%的銀行;禁止財閥旗下公司之間相互提供貸款擔保;注入公共資金,幫助金融系統排毒;切斷政府對商業銀行的信用幹預;開放金融市場,實施外匯交易自由化。

1999年,韓國經濟強勢反彈,經濟成長高達11.47%,2000年維持在9.06%,避免了國家破產,經濟走出了危機陰霾。

外資進入銀行系統,美國資本相繼收購韓國第一銀行、韓國外匯銀行,限制了財閥勢力對銀行的控制,提高了銀行的風控水準​​。 2001年韓國金融體系的不良貸款率下降到3%左右。

2003年,又是一位平民總統上台,他就是盧武鉉。

這一年,韓國經濟開始告別了高成長,下降到中速成長平台。盧總統繼承了金大中的陽光政策,推動社會民主化及經濟自由化。

不過,盧武鉉政府在2008年遭遇了全球金融危機,匯市、股市大跌。這場危機為財閥勢力提供了反敗為勝的良機,大力批判金大中和盧武鉉推行的自由主義。

這年大選,李明博成功入主青瓦台。李明博,1965年便進入鄭周永的現代集團;36歲擔任現代建設的執行總裁,為現代建設效力長達27年。當年鄭周永競選總統失敗,16年後李明博幫助財閥勢力重奪大權。李明博政府的重任是救市,而基於寬鬆政策的救市最利於財閥勢力。

盧武鉉下台後便遭到調查,盧武鉉承認了部分賄賂指控。 2009年5月,盧武鉉在私宅後山貓頭鷹岩跳崖自殺。

「青瓦台詛咒」升級,李明博卸任後,保守派朴槿惠接任。朴槿惠正是朴正熙的女兒,也是韓國史上第一位女總統。朴槿惠修改了政黨名稱,試圖擺脫李明博「親財閥」的形象,打出「經濟民主化與福利主義」的旗號。 2008年後,韓國經濟持續低迷,一些民眾期望朴槿惠能帶領韓國恢復「江漢奇蹟」。

然而,2016年,朴槿惠因閨蜜乾政事件被國會彈劾。

2017年大選,平民總統文在寅贏得大選,民運派再次奪回政治權力。文在寅在大學期間被朴正熙投入大牢,因此被學校開除。文在寅還是盧武鉉的政治盟友,對保守派恨之入骨。

文在寅上台後迅速啟動對朴槿惠的司法調查。案件撲朔迷離,檢察院以收賄罪和濫權罪對樸提起公訴。法院二審判處朴槿惠25年有期徒刑,幾天後終審又撤銷了二審判決。 2020年7月,朴槿惠最終獲刑20年。

在調查朴槿惠的同時,文在寅也成功搞定了前總統李明博。李明博家族及親信捲入一連串的貪腐案,李明博認為遭到政治報復。 2020年2月,李明博被判17年有期徒刑。

文在寅以為民除害的形象示人,下令調查張紫妍案、李勝利夜店事件等。他強調:「如果不能找出發生在社會特權階級的這些事件的真相,我們就無法談論正義的社會」。

朴槿惠案和李明博案牽出一大堆財閥,三星、現代汽車、SK、LG、樂天、韓華等九大財閥都集體調查。三星家族的李在鎔因賄賂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不過二審改成兩年半,緩刑四年,當庭釋放。

「青瓦台詛咒」的背後是,財閥勢力與平民勢力的博弈,是保守派與民運派的鬥爭。

自金泳三以來,韓國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之路。財閥勢力也不斷地適應來自政治及國際化的挑戰。 2017年韓國六大財閥總營收約9,420億美元,佔韓國年度GDP超過60%,其中光是三星集團年營收就佔韓國GDP超過20%。 【5】

與全球趨勢一致,韓國貧富差距日漸擴大,居民實際可支配所得成長率、實質薪資成長率均低於人均GDP成長率。

韓國人對財閥的態度是矛盾的,他們渴望進入財閥企業獲得更高的收入,同時希望破除財閥對經濟的控制。

韓國會走向衰落嗎?

經濟學家曼瑟·奧爾森在《國家的興衰》中認為,大量分利聯盟(遊說政府、幹預政策的利益團體)的存在可能會成為一個國家衰落的充分必要條件,但不存在大量分利聯盟卻似乎無法成為一個國家繁榮的充分條件,充其量它只能是一個必要條件。 【6】

不過,「青瓦台詛咒」儘管赤裸裸,但韓國社會是進步的。韓國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拿到了已開發國家的門票,這是東亞文化圈中的傑出代表。

韓國,是東亞國家現代化的典型路徑嗎?

日本走的是英國保守主義路線,韓國的發展顯然更符合東亞文化,伊朗和印度沒有東亞文化根基。

韓國的現代化受東亞「有為政治」的驅動,先經濟改革,用政策扶持經濟勢力,吸收外來資本與技術;進而出現開放經濟與保守政治發生衝突,在外部壓力下,推動言論自由化與政治民主化,實現歷史性跨越(多數無法完成);最後,既得勢力與民運勢力展開曠日持久的政治鬥爭。

韓國(朴正熙)、新加坡(李光耀)及中國台灣(蔣經國),其現代化之路有著類似的路徑,只是財閥勢力、既得勢力的程度有差異。另外,經濟和政治正快速邁步的越南,是否會打破這種東亞典範?

上週首爾市長樸元淳——被認為是下一任總統的最佳候選人自殺身亡,文在寅及民運派失去了一位關鍵政治人物,“青瓦台詛咒”還將繼續,但韓國仍是幸運的。行至中途而內捲化,那才是真正的殘酷。

參考文獻

【1】鐵打的財閥,流水的總統:韓國財閥經濟對中國的啟示,慕峰,撲克投資家;

【2】伊朗,何以至此,智本社;

【3】1997年,韓國如何處理債務違約,趙偉團隊,長江宏觀;

【4】韓式資本主義,張夏成,中信出版社;

【5】迷霧重重黑幕不斷的韓國政壇,阿暉,新民周刊;

【6】國家的興衰,曼瑟‧奧爾森,上海人民出版社。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