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加密貨幣產業展望:人工智慧代理、穩定幣、支付金融、去中心化交易所和資產發行趨勢


2024年加密貨幣產業經歷了複雜的市場變化,儘管山寨幣表現不佳,但迷因幣持續受到關注,最終焦點回歸比特幣。加密貨幣趨勢朝向正面方向發展,關注人工智慧、穩定幣、支付和去中心化交易所等領域。區塊鏈專案需簡化使用者體驗,AI瀏覽器代理能有效提升互動。穩定幣市場競爭激烈,傳統金融業者逐步參與。支付領域將藉助穩定幣優化跨境交易,促進金融普惠。整體來看,資產發行仍為主流,產業需推動真正有價值的專案發展。

引言

從刻字熱潮開始,到華為加密貨幣總統誕生,2024年即將落幕。這一年裡,加密貨幣產業經歷了一場截然不同的「多頭」:山寨幣表現不佳,而迷因幣價成了主導地位,但最終所有目光又重新聚焦在BTC身上。雖然其中也有低潮與難以釋懷的失落,但整體而言,加密貨幣趨勢將朝著更正向的方向發展。展望即將到來的2025今年,值得關注的領域有很多。本文將基於近期觀點,簡要討論明年的展望。

一、關於人工智慧

在當前階段,區塊鏈專案往往為了追求概念上的完善而過度複雜化其技術實現,最終影響用戶的互動與體驗。基於Intent(意圖)架構的專案往往更加複雜。無論是中心化的(例如TG Bot)、構造的(結合鏈上與鏈下重建)或是去中心化的(例如Solver + Executor架構),這類基於意圖的專案通常會面臨一些共同的問題。例如,使用者仍需具備一定程度的DeFi理解能力,同時「意圖」本身的表達必須清晰、準確且簡單。當使用者提出複雜且模糊的意圖時,目前的意圖項目往往無力完成,執行範圍十分有限。自2023年以來的階段性範式提出了這個概念,聚焦目的的項目主要只停留在紙面上,有效推動新用戶引導或降低驅動。然而,基於以太坊二層的發展趨勢來看,此類方案的需求非常迫切。

回顧近期Layer 2的發展,OP Superchain等龍頭計畫持續加大聯盟拓展的力度,ZkSync的彈性鏈與Arbitrum Orbit也追隨這一思路,形成了各自的聯盟。這些聯盟將透過集群化解決方案實現內部互通,以解決以太坊Layer 2生態內的碎片化與不可互通問題。未來,當幾十條鏈的競爭開始收縮時,最終只能剩下多方角逐。但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隨著加密貨幣市場回暖,一些新晉Layer 2項目(如運動、燃料等)在主網上線後,為搶佔山寨幣市場中為數不多的流動性,也不斷加入競爭。而對於那些無法依靠身體第一梯隊的項目,碎片化與互通性不足的現象依然存在基於不同架構的虛擬機,甚至可能無法擁有相容的錢包插件。對於一般區塊鏈用戶而言,整個Layer 2生態會變得越來越複雜,這個趨勢必將成為非金融類應用的落地帶來極大的發展。

要讓以太坊真正實現對新用戶的引進,生態的統一關鍵。一個需要使用者俱備「半極客」素養的生態,注定無法走向「大規模普及」。反觀今年Solana、Ton逆勢成長的可以發現,趨勢是,它們降低了用戶比重、提供了更接近Web2 的機會的體驗,這樣的策略在生態拓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說得直白一點,這兩個生態其實只是降低了資產釋放量,讓用戶幾乎感受不到使用區塊鏈的過程。由此可見,以太坊需要整合各方,聚焦使用者體驗;然而,鑑於核心開發者一直以來的開放態度,強制要求二層生態統一的可能性並不大。

我認為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是AI瀏覽器代理程式。很早之前就有人設想,AI能夠徹底變革應用互動方式,從單點互動走向跨應用操作,形成一個「超級應用」。簡單來說,當使用者滿足旅遊需求時,AI可自動處理任務、客製化旅遊路線、安排用餐以及預設時間。如果AI還具備長期記憶功能,它還可以為使用者安排後續多次出行。

現在,Google 即將推出名為Project Mariner、由Gemini 驅動的AI 瀏覽器代理程式。在Google Labs 主管Jaclyn Konzelmann 的演示中,當用戶在Chrome 上安裝AI 代理擴展程序後,瀏覽器右側會彈出一個聊天窗口用戶可向代理髮出諸如“將清單清單的物品裝雜貨店的購物車裡」之類的指示,AI代理會自動跳到雜貨購物平台,將商品加入購物車並進入結算頁面。確認無誤後,用戶完成付款(代理商不具備付款權限)。 OpenAI 也將在下個月推出類似產品。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Google的Project Mariner 目前只針對小額測試者開放,但我已經在一些加密貨幣專案中體驗到了面向普通用戶的類似代理。透過數小時的實驗,我發現該代理商執行複雜或模糊任務的準確率大約在60%–70% 之間,能夠自行在多條區塊鏈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完成代幣交易,也能跨資產轉移到各個Layer 2 網路。整個過程中,我點擊要向代理商提出意圖並輸入錢包密碼即可。

當然,該平台目前仍需使用中心化模型API。那麼,加密貨幣在守護趨勢中能夠扮演自訂角色?我認為,AI 瀏覽器代理程式不僅會提升終端解析的使用者體驗,也將在來年推動AI 錢包、去中心化算力以及去中心化資料專案的發展。

試想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什麼AI代表的美好願景要在多年AI快速發展的今天才開始走向現實?回顧OpenAI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語言模型的時序能快於圖像生成模型,是因為互聯網本身作為一個海量的語言料庫,可以方便地提供源源不斷的文本訓練素材。而限制語言模型發展的更多的是算力和注意力問題。另外,AI代理需要大量的人工標註和回饋,其推理過程代價高昂。加密貨幣天然適合透過代幣來獲取勞動力:在這樣一個經濟體系中,上層用戶可以透過中心化的方式提供大量的核心數據及反饋來代幣,而底層則可整合中心化算力與數據項目一旦完成訓練,再與錢包和DeFi項目透過SDK 進行集成,就可以構成真正的AI 錢包,實現最終閉環。 基於這個思路,其他AI 代理的架構想出現類似的情況,因為任何Web3 AI代理都需要算力、靈敏和回饋來「成長」。

二、穩定幣

穩定幣一直是加密貨幣產業內的必爭之地,同時也具有極高的價值。就其應用價值而言,在行業外同樣獲得了廣泛認可。例如,今年傳統金融中的幾大玩家都開始涉足穩定幣發行,包括PayPal推出的PYUSD、貝萊德(BlackRock)與Ethena合作的USDb,以及VanEck針對阿根廷和東南亞等地區推出的AUSD。

穩定幣

隨著Tether和Circle在該領域的持續強勢,新進業者正逐漸增持為偶像類型:一類是法幣背書型穩定幣的發行方,開始轉向南美等新興市場特定或應用場景;另一類則是越來越多以低風險的金融產品作為基礎資產的演算法穩定幣,例如前文提到的Ethena、Usual等。從趨勢來看,明年或將會有更多的「Delta」中性」穩定幣爭奪在中心化交易所(CEX)進行空交易的流動性,而對沖資產的範圍也去中心化BTC、ETH風險更高、流動性較差的公鏈幣代幣,以期捕捉剩下的最後一個分析市場。像通常那樣將中短期相比美國國債支撐資產的穩定幣,我認為其重點將放在協議代幣和收益方式的創新上,因為低於,中短期國債仍然是最穩定的優質資產。流動性有限的CEX市場,此類穩定幣的競爭壓力較小,理論上成長上限較高。

整體而言,穩定幣正逐步朝向穩定的基礎資產和去中心化治理演進。但我最期待的是,明年能否出現真正的去全部中心化消耗超額質押品的穩定幣協議。

三、支付

隨著各地對穩定幣監管的放寬及採用的加速,穩定幣下游的支付領域也將成為新的競爭的焦點。像Solana、Move這樣高TPS、低Gas費用的七個公鏈將成為支付應用的主要基礎設施。傳統支付早已是成熟且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那麼區塊鏈還能在支付上帶來什麼樣的創新呢?最常被提及的有兩點:其一是優化跨境支付,避免預先撥備(預融資)的需求,使跨境匯款更快、更便宜、更簡單,從而解決傳統體系中萬億上美元因前期撥備而被佔用的問題;其二元兌換服務市場。正如我在阿聯酋的新興文章中所言,穩定幣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的應用價值已經得到驗證。借助穩定幣所提供的強力金融普惠性,第三世界國家居民能夠更有效地應對政府動盪帶來的高通膨,並參與全球金融活動、全球訂閱最前沿的虛擬服務。

穩定幣

Solana 基金會經理Lily Liu 在第七屆EthCC 大會上提出的「PayFi」概念,為區塊鏈與支付的結合帶來了更多可能性。其核心包含兩點:一是即時結算,即T +0結算。 PayFi可實現同日多次結算,緩解傳統金融體系的延遲與繁瑣,大幅提升資金週轉速度;二是Buy Now, Pay Never(BNPL)模式。例如,用戶在網路產品裡存入50美元,去買一杯5美元的咖啡。當產生的利息上漲到5美元後,就用這部分利息支付咖啡費用,然後資金解鎖並還給用戶帳戶。

基於此可以衍生出許多例子。例如,在新興專案融資需求方面,PayFi可提供更安全透明的進出管道;在出國旅行時,可再透過各種實體金融機構進行貨幣兌換;支付與收款的時間可更有彈性(延遲收款以消費利息、提前付款享受折扣) );此外,收益方式也將變得更加多元。除了把穩定幣存入借款產品利息之外另外,我個人認為不同品種的穩定幣之間也應允許輕鬆對接。未來,隨著更多新興穩定幣湧入市場,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選擇最適合的穩定幣類型,並同時獲得穩定幣協議代幣及更高的穩定幣利息。如果這個支付體系能走向主流,那麼它在DeFi 領域的潛力將非常可觀。

四、去中心化交易所(DEX)

如前文所提到的,Layer 2 的碎片化和不可互通性仍然是令人頭痛的問題。然而,這條發展路徑還有另一個問題:區塊空間過剩。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遠遠超出去中心化應用(DApp)本身的成長。這個問題很可能在未來幾年內自然淘汰掉許多長尾公鏈,也成為以太坊在數據可用性(DA)定價機制上無法獲得正向回饋的一大難題。

回看那些逆週期獲得發展機會的公鏈,多是依靠強社區、強生態以及行銷優勢,為資產發行平台帶來機會,從而快速提升整體TVL。並非每條Layer 2都複製這個「注意」力經濟」模式。殺手級應用的赤字在來年仍會持續。這一點,除了前文提到的AI代理的潛在需求,短期內比較明確的方向還包括鏈上訂單簿DEX、隱私解決方案、支付相關技術堆疊以及決策類別工具。

穩定幣

就我個人而言,我對鏈上訂單簿DEX 成為下一代中心化交易所的主流比較樂觀。畢竟,從AMM 的發展歷程來看,其技術路線十分複雜,但邊際效率提升卻越來越有限。在我們阿聯酋關於Uniswap 的文章中也提到了這一點。不過,對於大多數Layer 2 而言,性能與Gas 成本的依然明顯。因此,匹配限制演算法與Gas 方案的創新將是關鍵挑戰。

五、資產發行仍是主流

從2023年至今,從刻字到目前的AI Meme平台,這一年圍繞著資產釋放展開了熱點。若將時間軸再拉長一點,從ICO時代以來,「資產釋放」一直是整個加密貨幣圈層的核心命題,只是外在盤點與購物中心不斷變化。

從正面角度來看,使用者對市場參與的需求推動了高端基礎設施和DeFi的早期發展。當這項技術獲得認可並廣泛應用後,區塊鏈開始走向主流並與現實世界結合。從負面來看,市場的競爭越來越純粹且荒誕。資產發行的權益越低,代表這部片《黑暗森林》更險峻。只要幾次點擊、幾張圖片和幾行文案,就能發起一次大規模零和遊戲。不過,為什麼不把這種模式引向正面的一面,旨在推動產業的進步呢?

例如,專案已有的一些AI Meme 開始向可實際落地的AI 代理奠定了基礎,而不是之前那種只是胡亂輸出的「紙上AI」。另外,近期火熱的DeSci 也可以被視為一種「科學」版本的雖然眼下其核心仍以模式為主,但從長期看,將區塊鏈的優勢注入傳統科研領域,使科研更加透明、易傳播、容易取得資金,也因為更有協作。至於能是否在實務上落地,或會如何建立,目前仍有未知數。

事實上,DeSci 背後的想法與我在探討GameFi當時的觀點類似,即區塊鏈如何在中小型遊戲工作室資金和人手缺乏的情況下,有效推進獨立遊戲的研發。只不過,區塊鏈模式下的融資所的主要問題仍然是發行發展中國家太低、限制條款過少以及融資能力過強(這也可歸因於區塊鏈本身的准入門檻極低) 。如何透過規則約束資金的使用,使得專案方持續打造出有實際價值的產品,是我們應該關注的焦點。

讓投資者競爭,讓建設者前進。這是區塊鏈持續發展的前提。明年可能會有更多迭代版的「ICO」支撐,但我期待的是,在維護盛大的博弈中,我們能夠見證「DeFi之夏」的崛起。

關於YBB

YBB 是一家Web3 基金,致力於紀念Web3 的潛力項目,目標是為所有網路居民創造更美好的線上家園。 YBB 由一群自2013 年開始深度參與區塊鏈產業的信仰者創立,始終願意幫助早期專案從0到1演進。我們重視創新、自驅動力和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同時認可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應用的潛力。

資訊來源:0x資訊編譯自網際網路。版權歸作者Zeke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