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目前已經有數百萬人使用穩定幣,並交易了數萬億美元的價值,但是穩定幣這一類別的定義以及人們對它的理解仍然模糊不清。
以史為鑑,可知興替。如果我們想了解穩定幣設計限制和可拓展性,一個有用的視角就是銀行業的發展史,來看什麼行得通,什麼行不通,以及背後的原因。與加密貨幣中的許多產品一樣,穩定幣可能會複製銀行業發展的歷史,從簡單的銀行存款與票據開始,然後實現日益複雜的信貸來擴大貨幣供應量。透過編譯,深受啟發,究其本質,逃脫不出銀行貨幣學的三板斧。
穩定幣的早期採用者使用法定支援的穩定幣來轉帳和儲蓄。雖然去中心化超額抵押借貸協議產生的穩定幣既有用又可靠,但實際需求乏善可陳。到目前為止,用戶似乎強烈傾向於以美元計價的穩定幣,而不是其他(法定或新型)面額的穩定幣。
我們也見證了例如 Tether-USDT, Circle-USDC 法定貨幣支持的穩定幣(Fiat-Backed Stablecoins)的快速採用,這種穩定幣因其簡單性和安全性而具有吸引力。資產支持的穩定幣(Asset-Backed Stablecoins)的採用卻落後,這種資產類別在傳統銀行體系中佔存款投資的最大份額。
要了解當前穩定幣如何模仿銀行體系來發展,了解美國銀行業的歷史尤其有幫助。
原因何在?因為銀行面臨(並且仍面臨)維持存款投資獲利與保障存款安全之間的矛盾。為了實現存款投資獲利,銀行需要釋放貸款並承擔投資的風險,但為了確保存款安全,銀行又需要管理風險並持有部位。
雖然零售銀行客戶可能認為他們所有的錢都放在存款帳戶中,十分安全。但事實並非如此,回看 2023 年發生的矽谷銀行因資金錯配,導致流動性枯竭而倒閉事件,是我們市場血淋淋的教訓。
銀行透過將存款投資(放款)來賺利差以獲利,銀行在幕後平衡賺錢和風險,而用戶大多不知道銀行究竟如何處理他們的存款,儘管在動盪時期,銀行基本上可以保證存款安全。
三、從銀行存款角度看穩定幣
由法定貨幣支持的穩定幣類似於美國國民銀行時代(1865-1913 年)的美國銀行券(US Bank Notes) 。在此期間,銀行券是銀行發行的不記名票據;聯邦法規要求客戶可以將其兌換為等值的美元(例如,特別美國國債)或其他法定貨幣(「硬幣」)。因此,雖然銀行券的價值可能因發行人的聲譽、可觸及程度和償付能力而異,但大多數人都信任銀行券。
畢竟,法幣支持的穩定幣是集中發行的,很容易想像穩定幣贖回時會出現「銀行擠兌」的風險。為了因應這些風險,法幣支持的穩定幣接受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並取得當地的執照資格以及符合合規要求。例如,Circle 定期接受德勤的審計。這些審計旨在確保穩定幣發行人有足夠的法定貨幣或短期國庫券儲備來支付任何短期贖回,並且發行人有足夠的法定抵押品總額來以1:1 的比例支持每種穩定幣的承兌。
3.2 資產支持的穩定幣
事實上,流通中的大部分貨幣,即所謂的 M2 貨幣供應量,都是由銀行透過信貸創造出來的。銀行使用抵押貸款、汽車貸款、商業貸款、庫存融資等來創造貨幣,同樣,鏈上的借貸協議使用鏈上資產作為抵押,從而創造了資產支持的穩定幣。
傳統金融機構採用三種方法安全發放貸款:
3.提供周到且量身訂做的核保服務(商業貸款)。
用戶可以根據四個標準評估抵押貸款協議:
3.智能合約的安全性;
此外,區塊鏈實現的去中心化和透明度可以減輕證券法旨在解決的風險。這對穩定幣來說很重要,因為這意味著真正去中心化的資產支持穩定幣可能超出了證券法的範圍——這種分析可能僅限於完全依賴數位原生抵押品(而不是「現實世界資產”)的資產支持穩定幣。這是因為這種抵押品可以透過自主協議而不是中心化中介機構來保護。
3.3 策略支持的合成美元
這些屬性使得 SBSD 不適合用來作為可靠的價值儲存或交換媒介,而穩定幣最主要的用途正是這些。雖然 SBSD 可以以多種方式構建,風險和穩定性水平也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提供了人們可能希望在其投資組合中加入的以美元計價的金融產品。
儘管我們看到銀行確實對存款實施了簡單的策略,且是主動管理的,但這只佔整體資本配置的一小部分。很難大規模使用這些策略來支援整體的穩定幣,因為它們必須主動管理,這使得這些策略難以可靠地去中心化或審計。 SBSD 使用戶面臨比銀行存款更大的風險。如果用戶的存款被存放在這樣的工具中,用戶有理由持懷疑態度。
穩定幣的時代已經來臨。全球有超過 1600 億美元的穩定幣用於交易。它們分為兩大類:法定支持的穩定幣和資產支持的穩定幣。其他以美元計價的代幣,如策略支持的合成美元,在人們的認知度中有所增長,但不符合穩定幣作為儲存價值和交換媒介的定義。
這種分析雖然可能很有用,但是我們更應該著眼於現狀。穩定幣已經是最便宜的匯款方式,這意味著穩定幣有真正的機會重建支付產業,為現有企業創造機會。更重要的是,為新創公司創造機會,讓他們能夠在一個無摩擦、無成本的全新支付平台上進行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