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digm 新文:以太坊核心協議升級速度有望加快


以太坊社群認為其核心協議的升級應加速推進,而不應犧牲其價值觀。儘管社群內對未來願景存在討論,但更快實現目標是對以太坊發展的重要促進。提升迭代速度將有助於避免因技術選擇而產生的爭論,允許同時推進多個改進。社區需要明確加速迭代的必要性,並採取措施優化研發流程,提升協議更新頻率。通過加快開發進程,以太坊可更好地適應未來,並在競爭中保持優勢,從而推動全面的金融創新。

「我們認為以太坊核心協議的升級速度應該能更快。在不犧牲其價值觀的前提下,有許多對以太坊有重大影響的改進都可以提速推進。」

原文標題:《Ethereum Acceleration》 作者:加密貨幣創投公司Paradigm 技術長Georgios Konstantopoulos、普通合夥人Dan Robinson、管理合夥人Matt Huang、普通合夥人Charlie Noyes 編譯:PANews 官方作者Frank

自創立以來,以太坊一直是加密貨幣領域的先鋒力量。以太坊為智能合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鋪平了道路,並在零知識證明(ZK)和最大可提取價值(MEV)等前沿挑戰上不斷創新。以太坊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社群為下一代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建立了堅實的基礎。

回顧歷史,不要忘了以太坊最初版本的協議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就成功推出——這樣的速度曾吸引我們許多人把以太坊視為開發平台的首選。

今天,我們認為以太坊核心協議的升級速度應該能更快。在不犧牲其價值觀的前提下,有許多對以太坊有重大影響的改進都可以提速推進。

無論你的願景是什麼,更快迭代都對以太坊有好處

關於以太坊未來的核心願景到底應該是什麼,社群內部有理性的爭論。但無論以太坊走向何方,更快達成目標總是好的。對以太坊在交付和迭代能力上的投資,都是有價值的。

在面對某個技術選擇時,人們往往會立刻跳到價值觀層面的爭論——例如,我們更在意L1 VS L2、去中心化VS 效率,或是金融用例VS 非金融用例。這些話題很有吸引力,因為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其中。它們可能會引發很多爭議,並為辯論者帶來許多影響力。但如果我們尚未觸及問題的根本,那麼過早地在這些價值權衡上糾結或許並不明智。在真正達到「技術效率前沿」之前,我們認為以太坊應當專注於盡可能拓展自己的極限,而不是對未真正面臨的價值觀衝突進行假想式的爭論。

加快開發速度可以幫以太坊更快抵達目標,同時也能在「要先做X 還是先做Y?」這樣的問題上,讓我們有機會回答「我們可以同時做這兩者」。

以太坊並不缺乏資源:我們擁有令人驚嘆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隊伍,他們對建立未來充滿熱情。只要給他們充足的授權和動力,讓他們可以更快、更並行地工作,就能避免陷入過早的爭執,從而更快地解決問題。

以太坊如何加速迭代?

回顧歷史,以太坊大約每年推出一次較大的協議更新。我們認為它能做得更多。

最關鍵的是,以太坊社群需要在心態上做出決定:要有更雄心勃勃的目標,並全力以赴去達成它們。其中一個障礙是慣性,另一個障礙是某些人認為協議應該開始「固化」(ossify)——保持以太坊去中心化的最佳方式是放慢對核心協議的更改速度。

我們認為對以太坊而言,「固化」風險過高。它將使以太坊在平台競爭中難以保持優勢,因為應用和用戶可能轉向更中心化的替代方案。此外,「固化」也會帶來去中心化本身的風險。核心開發過程是以太坊「社會層」在鏈下治理的重要體現方式,中心化了工程師、研究者、驗證者以及各類機構的意見。一旦以太坊核心協議被「固定」不再演進,就等於放棄了這個治理機制,也讓以太坊難以根據L2 與MEV 等市場結構的變化做出回應。

一旦決定要加快迭代速度,有一些研發流程上的改進或許能起到巨大作用:

1、客戶端團隊應當擁有「建議權」,而非「否決權」

確保客戶端多樣性並不一定要以犧牲開發速度為代價。我們確實需要在每次升級之前至少有多個客戶端能同步完成升級的準備,但不應該採用「N-of-N」的模式,讓最保守的客戶端團隊來決定整個協議的迭代速度。我們維護的Reth 客戶端就承諾永遠不會成為以太坊路線圖的瓶頸。

2、改進AllCoreDevs(所有核心開發者)流程

(正如Tim Beiko 最近在共識層電話會議上建議的那樣)我們邀請社區在Pectra 的复盤中提供更具體的建議。

3、為DevOps(開發運維)和測試分配更多資源

這樣我們就能在確保以太坊高可靠性的前提下,更頻繁地交付重大改進。

除了這些初步建議,還有許多其他方式可以幫助加快以太坊的迭代速度——但最關鍵的是要明確承認「加快速度」的必要性。

好點子並不缺

我們相信有很多「低垂的果實」(相對容易實現的高價值改進),本可以得到更多社區投入。然而,目前因為交付速度太慢,以及社區普遍認為「一年內只能做少量改動」,這些改進都處於擱置狀態。以太坊不應該自我設限;它應該努力去做更多事情,並且更快達成。

下面是一些可能的例子:

1、擴容及確保L2 的安全性

Rollup項目需要確定其對需求的規劃,從而決定要容納多大規模的用戶與交易量。這需要在EIP-4844 之後的路線圖(如 PeerDASBlob-Parameter-Only 硬分叉)投入更多資源。

Rollup 還需要繼承L1 的安全性和抗審查性,可見提案:NativeRollups

2、不增加節點負擔的情況下擴容L1

重定價L1 的opcode 可以在不修改區塊gas 上限的情況下幫助以太坊擴充[1,2]。

提高L1 執行層的gas 上限目前是一個活躍的研究領域,需要深入分析歷史狀態增長,以決定諸如「歷史到期(history expiry)」和「無狀態(Statelessness)」等方案應如何運作。

3、透過抽象帳戶實現更好的錢包用戶體驗與安全性:

雖然EIP-7702 已經開始彌合外部擁有帳戶(EOA)和抽象帳戶(AA 錢包)之間的差距,但我們認為還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包括:

更便利的批量和代付交易以及消除對私鑰的過度依賴,從而提升用戶體驗。

我們如何為加速以太坊這項使命做出貢獻?

作為研究員和工程師,我們將透過撰寫EIP、數據分析和程式碼來參與這項事業,特別是關注諸如EIP-7862 之類的提案。它們能帶來相對不具爭議的改進,並且與現有路線圖不衝突。我們已經深入研究了以太坊的狀態和歷史,以了解如何在gas 上限方面做出更安全的優化。

Reth 已經可以投入生產使用,並會繼續加快升級進程,為即將到來的硬分叉提供支撐。我們在設計Reth 時,就把它當作一個「EVM-core」節點的SDK,方便研究者和工程師進行各類實驗和創新。我們也邀請研究社群和我們一起合作,在Reth 上原型化新的特性,以改善以太坊的性能、抗審查性並增強對未來的適應能力。

最後,我們也會繼續建立和支援一些基礎工具,例如Foundry、Alloy、Solar、Revm、Wagmi 和Viem,確保任何核心協議的更新都能高效地傳遞給最終用戶。

展望

我們認為,「同意以更快的速度迭代」是以太坊社群能做出的最重要的決定之一。這將擴大可行的創新空間,並幫助以太坊協議更好地完成宏大的路線圖。

加速以太坊的開發能讓無許可創新機會為更多人所觸及,從而為真正全球化、信任最小化的金融系統鋪平道路。

原文連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PANews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ZOMBIT。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