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caster轉型探秘:Web3社交敘事何以陷入“死胡同”


Farcaster近期宣布將其客戶端Warpcast重新命名為Farcaster,旨在簡化品牌並解決用戶混淆問題。儘管Farcaster在去中心化社交領域獲得了巨大融資,但其用戶增長卻面臨困境,日活躍用戶比例低迷。團隊意識到內容驅動社交的邏輯難以實現,逐漸將重點轉向與加密貨幣資產交易相結合。隨著內置可交易錢包的推出,Farcaster似乎向資產化社交應用轉型,但其發展方向仍不明朗,面臨結構性挑戰和用戶需求的真空。

作者:Kaori

abcde宣布停止新項目投資併中止二期基金募資,引發了加密貨幣Twitter上又一輪「vc已死」的哀嘆,但上一周期vc們風光無兩,靠造敘事抬估值,把一張張ppt盤點成互聯網的未來。

作為在兩輪牛市裡總共融資1.8億美元的去中心化社交龍頭farcaster無疑是vc敘事的最佳代表,但farcaster的答案也正在逐漸清晰– – 不再押注「去中心化的想像力」,而是押注「資產化的執行力」。 ,farcaster不是失敗的產品

farcaster到翹曲,再到farcaster

近日,farcaster協議聯創dan宣布,團隊正在考慮將當前名為warpcast的官方客戶端應用重命名為farcaster,並同步調整其網頁端域名為farcaster.xyz,意在簡化品牌體系,解決新用戶在協議與應用之間混淆的問題。 ,解決新用戶在協議與應用之間混淆的問題。

2021年,farcaster以桌面端產品推出,2023年轉型為移動端與網頁端應用並改名為(Warpcast)(Warpcast)(farcaster)(Farpcast)(farcaster)名字不同,會更方便其他開發者基於協議構建自己的客戶端,從而帶動協議用戶增長。但最終這套設想並沒有真正落地,據團隊反饋,現實中絕大多數用戶仍是通過,現實中絕大多數用戶仍是通過

去年5月,blockbeats曾撰文對farcaster生態進行分析,warpcast掌握著farcaster協議的核心功能,諸如私信、,頻道等,整個生態馬太效應十分明顯,非官方客戶端只能夾縫中求生存、找到,warpcast的痛點進行功能開發,儘管如此還是有諸如

而如今farcaster團隊正式宣布將前端warpcast更名為farcaster,某種程度上無疑背刺了那些選擇farcaster協議的前端應用開發者們。

其實這次更名操作只是farcaster轉型的一個小縮影,自去年,10月以來,farcaster 協議在產品更新、戰略佈局、人員變動等多方面作出了調整。

一個細節是,在此之後的開發者會議討論中不再區分「,farcaster議題」與「扭曲,更新」部分,比如,增長,直接鑄造、降低註冊成本、樞軸穩定、 fip 治理、身份系統。

但從用戶粘性來看,farcaster迄今未能走出冷啟動平台的典型困境。根據沙丘,自,自2023年下半年開放註冊以來,其dau/mau比例長期徘徊在0.2左右

dau/mau比例是指每日活躍用戶與每月活躍用戶的比率,用於衡量用戶每月與應用程序互動的天數

相比之下,web2早期社區產品如reddit或mastodon,dau/mau 穩定維持在0.25〜0.3 區間。即便是用戶體量更小、話題更垂直的社交應用如不偏見,也往往能保持,也往往能保持0.3以上的活躍比。 farcaster的數據說明,儘管其在,crypto社區中保持了較高話題度,但用戶使用習慣並未真正建立

做內容?做資產? farcaster沒有答案

在最初的產品邏輯中,farcaster試圖通過內容工具構建去中心化社交圖譜,如曾經被寄予厚望的頻道(頻道,類似話題小組),是這個圖譜中承載社群與流量的核心單位。但很快資產的激勵效應遠超內容的自組織能力,產品邏輯隨之偏轉。 ,產品邏輯隨之偏轉。

被拋棄的頻道

2024年2月,$degen在degen中名為,degen的頻道中走紅,成為farcaster破圈的主要推動力。彼時farcaster放開網絡註冊才僅四個月,每日活躍用戶突破$degen $degen 代幣發酵、以及出現諸如代幣發酵、以及出現諸如

farcaster轉型的背後:web3社交敘事走到“死胡同”

farcaster 團隊意識到頻道是一個能將人、注意力、流動性聚集在一起的載體,farcaster創始人dan認為這是區別於推特等中心化社交媒體的重要差異

團隊從而確立了頻道的核心開發定位,圍繞其創造了許多概念,包括頻道主的各種權益、頻道所有權,還衍生出了以頻道為運營核心的項目和客戶端。 ,甚至呼籲用戶不要搶注頻道名稱,以便以後將其出售給品牌

但這樣的做法並未持續很久,2024年7月,Farcaster協議的網絡擴展瓶頸浮現,開發者會議上,團隊表示將暫停頻道的去中心化,並重新思考實現路徑。 ,並重新思考實現路徑。

在回復用戶關於為何不能在某些主題頻道發言時,丹表示頻道不會帶來任何額外的分發加成,過去曾經有過,但效果不好,他稱「頻道適合用來運營社區,但不適合討論某個話題,我們並不會把它們推薦給新用戶。」從歷史數據看,頻道對用戶增長的推動有限

產品優先級上取而代之的是迷你應用和錢包,這讓farcaster從一個偏向內容和社交圖譜的社交協議轉變為一個側重交易的協議,因為後者在crypto能夠吸引更多原生用戶。

內置錢包加劇壟斷

在一次播客中,farcaster聯合創始人dan:僅註冊賬號並進行輕度互動的用戶,雖然在表層上增加了活躍度,但真正為網絡帶來價值的,是那些持有加密貨幣資產、並願意進行鏈上交互的錢包用戶。這種用戶細化認知,直接影響了團隊在錢包系統上的產品策略。 ,直接影響了團隊在錢包系統上的產品策略。

2024年11月底,farcaster開始探索在應用內集成可交易錢包,以促進鏈上交易。目標是通過提升鏈上交互頻次,增強生態粘性與貨幣化潛力。事實上,每位,warpcast用戶在註冊時已默認創建一個「farcaster錢包」

相比之下,新上線的「,warpcast錢包」則是一個可收發資產的錢包,用戶可以在註冊時自動生成,並通過該錢包進行代幣充值、兌換、轉賬以及鏈上交互。 ,並通過該錢包進行代幣充值、兌換、轉賬以及鏈上交互。

farcaster開始內置可交易錢包這個時間節點,很難不讓人聯想到clanker的出現。

clanker是戰爭上的一個代幣發行ai代理,用戶發帖並艾特clanker就可以在uniswap發布可交易代幣,其官方代幣$clanker在去年11月暴漲20倍,使base以及base以及warpcast成為同solana solana solane solandai概念賽道的競爭者。也因為$clanker的造富效應,farcaster的日活用戶突破去年夏季以來的新高。

farcaster轉型的背後:web3社交敘事走到“死胡同”

與$degen命運不同,作為同樣從,warpcast內跑出來的破圈標的,$clanker從一開始就受到團隊及核心圈的關注與支持。不過,在這個過程中

clanker的成功讓團隊意識到,如果想要讓更多鏈上交互在,farcaster生態中發生,光靠開放協議和第三方集成是不夠的,必須掌握一個原生的可交易錢包系統

從產品設計看,經Warpcast錢包所扮演的角色,是打通用戶社交與鏈上行為的橋樑—————用戶無需跳轉,也無需連接外部錢包,點擊,點擊,讓

根據官方文檔,用戶在使用,warpcast錢包時需支付0.85%的手續費,其中0.15%歸提供交易路由的0x協議,0.70%則直接計入warpcast收入。 dune數據顯示,自上線以來

farcaster轉型的背後:web3社交敘事走到“死胡同”

但值得注意的是,扭曲,再加上要將,warpcast客戶端更名為farcaster,blockbeats了解到,farcaster開發者認為協議正變得越來越中心化和壟斷。

最大的創新,只是「微信小程序」,只是「微信小程序」

引入內置錢包後,farcaster在朝資產導向型社交應用的方向上推進得更加順暢。官方曾表示,錢包的上線目的之一,是吸引開發者基於,是吸引開發者基於,進而推動交易行為與內容分發的結合。 ,進而推動交易行為與內容分發的結合。

框架最早於2024年初推出,是一套運行在farcaster協議之上的輕量級應用標準,frame後,開發者可以識別其錢包地址,並向其推送內容或觸發交互操作。然而,隨著

為應對這一局面,farcaster於2024年底推出了幀V2 frax v2 html,css和javascript構建具備接近原生體驗的應用,開發者還可以藉助mini app sdk sdk快速部署產品,無需經過應用商店審核流程。幀v2不僅提升了交互複雜度

farcaster轉型的背後:web3社交敘事走到“死胡同”

2025年3月,標量資本及賞金及linda xie linda xie farcaster團隊,負責開發者關係

farcaster轉型的背後:web3社交敘事走到“死胡同”

2025年4月初

當前,Warpcast內已集成一批支持鏈上交互的輕量應用,Mini App正式成為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從用戶增長數據來看,Mini App的拉新能力尚未顯著釋放,其長期作用仍待觀察。 ,其長期作用仍待觀察。

「web3」消逝,矽谷傳奇們失效

其實,farcaster的變化並不特殊,它只是率先暴露出了整個web3社交賽道的結構性困境————開放協議構不出用戶規模,內容分髮帶不動交易,最終只能回到資產驅動這條唯一現實的路上。

我們真的需要一個「去中心化社交平台」嗎?

從$degen到$clanker,farcaster每一次出圈幾乎都與資產掛鉤。真正拉動日活躍用戶大幅上漲的,不是協議的演進,也不是客戶端的創新,而是一次又一次由代幣帶動的財富效應。這種反復出現的模式揭示了一個核心事實:farcaster並非「沒有人用」

這並非偶然,而是加密貨幣敘事與現實使用之間長期錯位的必然結果。 ,而是加密貨幣敘事與現實使用之間長期錯位的必然結果。

2020年,大塊曾在一篇名為《世界討厭現在的社交媒體》的文章中寫道,去中心化與協議化或許是社交產品走出「平台困境」的唯一路徑,在日益嚴苛的內容審查與平台壟斷中,開放式協議承載了人們對「新社交秩序」的希望。 ,開放式協議承載了人們對「新社交秩序」的希望。 ,開放式協議承載了人們對「新社交秩序」的希望。

twitter,被稱作協議未遂的典型失敗者:曾經短暫地開放api,鼓勵開發者構建生態,但最終還是走回廣告平台與數據壟斷的老路。而,farcaster最初的雄心,就是「不要成為第二個,twitter」,它宣稱要以開放協議為核心

但三年過去,farcaster復刻的卻並非twitter最初的協議理想,而是它後期的平台邏輯。曾經呼籲大家「基於協議構建自己的客戶端」的dan,如今親自宣布把客戶端也叫

這種轉向在產品尋找pmf的層面是理性的,甚至可以說是現實的妥協,但它也說明:所謂「開放生態」在落地過程中,被悄然挪用為用戶增長的敘事工具。開發者的角色不是要被真正扶持

farcaster用三年時間證明了一件事:加密貨幣語境下的社交協議,根本無法形成,2020年,而是因為沒人用。不是因為不夠去中心化,而是因為去中心化根本不是用戶關心的事。 ,而是因為去中心化根本不是用戶關心的事。

如今socialfi同gamefi一樣在某種程度上都被打上了死亡賽道的稱號,前段時間某kol在懟去中心化社交應用創始人說道,「做這麼久流量,粉絲還沒我一個個人普通kol高

加密貨幣不是「下一個互聯網」

可a16z是這個敘事最大的佈道者,很早就投資了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體,當投資霸主遇上去中心化社交產品,自然無法忽視它的存在。正如

A16Z的全稱是Andreessen Horowitz,取自兩位創始人的姓氏,Marc Andreessen和BenHorowitz於2009年,2009年,:facebook,twitter twitter airbnb airbnb airbnb okta github github github github github,條紋等

其敏銳的前瞻性和激進大膽的投資風格在加密貨幣領域的佈局上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2013年coinbase上市時市值最高達858億美金,是科技史上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 a16z在套現44億美元後,至今仍持有公司7%的股份。 opensea,uniswap,dydx等知名加密貨幣項目,也都是a16z的代表作。

2021年以來的加密貨幣牛市讓各大風投組合賬面價值飆升,基金回報達到20倍甚至100倍,lp蜂擁而入,急於趕上下波浪潮。風投公司募集的新基金規模是之前的10倍甚至100倍,堅信他們能複制那些超額收益。

farcaster轉型的背後:web3社交敘事走到“死胡同”

farcaster無疑是這股流動性熱潮頂峰的產物,2022年7月,farcaster宣布完成了由a16z宣布完成了由3000萬美元融資。兩年後,farcaster又以10億美元估值完成了1.5億美元融資,範式,範式,A16z crypto,haun haun haun haun haun haun usv usv usv usv,變體,

加密貨幣投資人liron shapira:「如果風投仍有lp資本可用,他們選擇投入,1.5億美元而非返還,就能額外收取2000至3000至3000web3社交的認同,而是一次資本運作的自洽閉環。《財富》雜誌的文章還稱一位因業務約束而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表示,像大多數協議一樣,他預計,farcaster將推出代幣

a16z合夥人曾提出「技術浪潮常以組合形式出現」,以此為web3 ai 、硬件的交集做背書。但他們迴避了一個基本事實,移動互聯網的每一次躍遷,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搜索引擎,都建立在真實的用戶痛點與技術突破之上,而非資本敘事下的結構性泡沫。 ,而非資本敘事下的結構性泡沫。

「科技吃掉世界」曾是一個激進又精準的判斷,但它的適用前提

因此因此

加密貨幣從來不缺社交工具,所謂協議理想只是這個行業對互聯網平台時代的幻覺投射,它試圖用,識機制替代商業模式,但最終只是將結構問題推遲到資產變現環節。 ,但最終只是將結構問題推遲到資產變現環節。

目前加密貨幣行業的最大危機,不是監管,不是技術,而是戰略迷茫和需求真空。除去「賭場邏輯」和跨境支付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互聯網。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