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Zeus
編譯:Block unicorn
前言
貨幣是經濟活動的基礎,但我們很少探究哪些特質使貨幣有效。隨著數字貨幣挑戰傳統的貨幣概念,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哪些特質使貨幣能夠在現代經濟中履行其基本職能。
歷史表明,貨幣的定義不僅僅在於其技術特性,而在於其通過不同發展階段演變的能力。真正的貨幣必須經歷一條充滿挑戰的進化之路,這是大多數新興貨幣無法完成的。
完整的貨幣生命週期
要成為功能完善的貨幣,資產必須成功完成四個發展階段:
1. 吸引價值
首先,貨幣必須吸引資本和關注。無論是通過貴金屬、政府背書還是潛在的升值空間,所有成功的貨幣都始於吸引人們持有它。這一初始吸引力為後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沒有這一階段,貨幣無法聚集足夠的大規模採用所需的臨界量。許多數字貨幣在這一階段表現出色,利用投機和網絡效應建立初始採用和流動性。
2. 規模發展
其次,貨幣必須實現足夠的規模和流動性,以支持有意義的經濟活動。它需要足夠的市場深度,以避免交易導致過度波動;還需要足夠的分佈,以確保找到交易對手不會過於困難。
規模帶來信譽、網絡效應以及更廣泛應用的必要流動性。像比特幣這樣的主要加密貨幣已成功通過這一階段,市值達到數万億美元。
3. 穩定機制
第三,貨幣必鬚髮展出使其在商業和合同中可靠的穩定機制。穩定並不意味著固定價值,而是指在市場壓力下的可預測性和韌性。這需要技術機制和製度支持。
許多新興貨幣在這一階段失敗。真正的穩定需要能夠在各種市場條件下正常運轉的系統,不會崩潰或需要外部干預。這意味著貨幣必須具備內在的應對機制,能夠應對需求過剩和需求不足。
4. 經濟效用
最後,貨幣必須在超越投機的普通經濟活動中真正實用。它必須在各種經濟環境中作為可靠的記賬單位、交換媒介和價值儲存手段。
真正的實用性意味著支持現代經濟所需的全部金融功能:高效的支付、可靠的合同、合理的借貸市場以及穩定的規劃週期。這意味著貨幣變得平凡而實用,而不僅僅是令人興奮和新奇的。
協調問題
人們很少意識到,後期階段需要解決隨著系統規模擴大而難度增加的根本性協調問題。
考慮貨幣的基本功能,如提供最後手段的功能、實施緊急穩定措施或在危機中乾預。這些功能本質上是公共物品。它們要求實體將系統穩定置於眼前的自身利益之上——為了集體利益而承擔個人風險。
在純粹以個人利益為導向的去中心化系統中,這些關鍵功能缺乏結構性支持。系統在正常情況下可能運行良好,但在穩定性至關重要的時候卻會崩潰。
我們在加密貨幣市場中反复看到這種脆弱性:
在2020 年3 月的崩盤中,BitMEX 等交易所不得不暫停交易,以防止清算級聯威脅整個生態系統而導致徹底崩潰。
在「黑色星期四」,MakerDAO 因抵押不足而需要緊急治理響應和社區救助。
LUNA 最初通過資金雄厚的參與者的大規模干預度過了市場壓力,但當其規模增長到連這些支持者都無法穩定時徹底崩潰。
這些例子揭示了一個深刻的真相:儘管加密貨幣在理論上提倡無需信任的系統,但其在危機中的生存一再依賴於隱性信任的參與者進行自由裁量的干預。
隨著系統規模擴大,這個協調問題變得指數級困難。在較小規模下通過非正式協調可能解決的問題,一旦系統增長超過某些閾值,就變得不可能了。
資本形成要求
除了穩定性之外,良性的貨幣必須支持資本形成——推動經濟生產力的借貸過程。這正是現有加密貨幣面臨的另一個根本性局限。
加密資產作為抵押品的使用日益增加,但很少作為債務的計價資產。 很少有人願意以比特幣(BTC)或以太坊(ETH)借款,因為它們的不確定性為藉款人和貸款人帶來了難以管理的風險。
功能完善的貨幣必須為跨時間的協議提供穩定的記賬單位。無論是藉款人為了建房、為了給企業融資,還是開發基礎設施,他們都需要對其債務的未來價值有合理的確定性。
設計完整的貨幣體系
現有加密貨幣的局限性並非暫時性的問題,而是根本性的設計約束。比特幣和以太坊等資產主要為前兩個發展階段——吸引價值和規模發展——而設計。
它們的固定或高度受限的供應模型為早期採用和投機創造了強大的激勵。這種設計在啟動價值和實現初始規模方面表現出色,但在需要穩定性和實用性以實現更廣泛採用時,卻成為了一種負擔。
如果沒有機制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狀況、提供最後手段的功能或在危機中穩定的機制,這些體係從根本上來說仍然是不完整的貨幣體系。它們作為所有權賬本運作良好,但難以成為功能齊全的貨幣。
良性貨幣的完整架構
基於這些觀察,我們可以定義架構完整的貨幣所需的內容:
自適應供應機制:良性的貨幣必須能夠在需求超過供應時擴張,在供應超過需求時收縮,創造自然的穩定壓力。
最後手段功能:良性的貨幣需要內置機制,以便在市場壓力下提供流動性、穩定性和乾預,而無需外部協調。
生產性儲備利用:良性的貨幣應將其積累的價值用於生產性用途,而不是讓其閒置或消散,為系統創造可持續的價值。
借貸市場基礎:良性的貨幣必須提供功能性借貸市場發展所需的穩定性,從而允許資本形成,而不會產生過度風險。
透明的健康指標:良性的貨幣應該提供清晰的系統健康狀況指標,使參與者能夠根據基本面實力而非僅僅基於市場情緒做出明智的決策。
傳統貨幣體系的歷史發展並非偶然——這些特性之所以演變,是因為它們是貨幣在多樣化經濟條件下運作所必需的。
彌合差距
這一分析並非否認加密貨幣的成就。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通過成功完成前兩個發展階段——證明通過市場激勵啟動非主權貨幣體係是可能的——且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它們的成功為貨幣演變的初始階段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策略。核心洞察在於,完整的貨幣體系在設計時需要考慮其最終的成熟狀態,同時仍能應對早期的進化階段。
貨幣技術需要兼顧初始增長和投機的機制,同時提供在達到足夠規模後實現穩定性和實用性的路徑。它們需要結合使加密貨幣成功的啟動能力與目前缺乏的適應性機制。
結論:通向良性貨幣之路
貨幣的演變不僅是技術問題,而是解決隨規模擴大而增加的協調問題。良性的貨幣必須設計為在其整個生命週期——從初始採用到成熟的應用——都能運作,具備適應變化條件的機制,而無需持續的外部干預。
這並不意味著要回歸完全中心化的系統,而是要設計架構完整的系統,並內置貨幣運作所需的機制。這意味著創造的貨幣不僅在最佳條件下有效,而且在各種經濟情景下都能有效。
隨著我們繼續開發數字貨幣,這些見解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評估其潛力的框架。我們不應僅僅關注技術特性或短期價格升值,而應思考一種貨幣是否具備在其整個演變過程中發揮優質貨幣功能所需的完整架構要素。
貨幣的未來並非屬於那些擁有最先進技術或初始增長最強勁的系統,而是屬於那些在設計時就全面了解貨幣實際運作機制的系統。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0x财经 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如需報導或加入交流群,請聯繫微信:VOICE-V。
來源:Block unico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