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介紹了2025年的個人路線圖,強調了他認為以太坊生態系統應該負責的方向。
Buterin在最近的一次 郵政 在去中心化的社交平台戰線上。他的重點涵蓋了圍繞深基礎設施升級的概念,以了解以太坊如何支持開放技術和社會彈性。
以太坊L1長期路線圖
Buterin的首要任務之一是使以太坊的基礎1層更快,更苗條,更安全。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稱為單槽終結性的東西,這將減少以太坊交易從15分鐘左右到幾秒鐘的時間所需的時間。
提出的方法將依靠約125,000個驗證者的“超級委員會”來改善流程。雖然這聽起來可能雄心勃勃,但它會帶來權衡,需要仔細處理以避免削弱網絡的安全性。
以太坊的創始人Buterin在Warpcast上
同時,以太坊聯合創始人還在長期思考以太坊虛擬機(EVM),這是運行智能合約的核心引擎。 Buterin希望它能夠進化,以更好地支持更新的加密貨幣工具,並通過匯總等擴展技術更平穩地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朝著“無國籍”以太坊朝著驗證者不需要存儲區塊鏈的整個歷史記錄的移動可能會使運行節點更容易訪問並鼓勵更大的權力下放化。
全棧安全和隱私
另外,布特林還沒有忘記以太坊在權力下放和韌性方面的根源,尤其是在過去的安全性挫折之後,如2016年的Dao 被盜之後。他強調,隨著網絡的擴展和現代化,升級應始終保持安全和開放性的核心價值。
安全性和隱私在他的2025年重點中也具有特色,而不僅僅是協議級別。 Buterin希望從智能合約到錢包再到應用程序,一直沿堆棧進行更強大的保護。
他正在推動更強大的開源實踐和工具,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對中心化中介機構的需求,這通常是系統中的弱點。
此外,諸如零知識證明之類的技術,這對於確保以太坊用戶在政府和公司越來越多地跟踪在線行為的環境中,這對於確保以太坊用戶的安全至關重要。
Buterin還討論了他所說的“去中心化加速主義”或D/ACC。就上下文而言,這是對當今快速發展的技術領域的回應,該景觀旨在將權力掌握在用戶和社區而不是公司的手中。
從本質上講,這意味著建立去中心化的溝通工具,更好的治理系統以及更多的公共物品資金模型。
其他重要領域
他還關注密碼學,開源操作系統甚至生物防衛等領域。這些領域以太坊和區塊鏈技術可能有助於使系統更安全和透明。
同時,他承認不太直接參與某些研究領域,例如共識設計,點對點網絡和第2層硬件解決方案的持續工作。他還呼籲人們注意諸如Danksharding和Zkevm之類的發展,這些發展是以太坊的可伸縮性路線圖至關重要的,並可能在2026年之前增加吞吐量。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THECRYPTOBASIC。版權歸作者Sam Wisdom Raphael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