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Bright,Foresight News
山寨季還會來嗎?
這是幾乎所有加密玩家的疑問。畢竟,在2020—2021 的上一輪牛市中,很少會有人高喊All in BTC,DeFi Summer 期間動輒5 倍的山寨幣比比皆是。加密貨幣總市值則是從2020 年1 月的約2000 億美元飆升至2021 年11 月的略高於3 萬億美元。可以說,真正在這一波牛市中打贏翻身仗的,90% 是山寨幣的擁躉。
然而,殘酷的現實是,新資產一定會來,刻舟求劍的山寨季爆發在現實情況下已然不大可能。
潰敗的山寨幣大軍
在許多人還在等待山寨季之際,四年後,加密行業其實已經悄然接近了牛市的尾聲。 2024 年至2025 年中,加密貨幣總市值實際上已經波瀾壯闊地增長了130%。
2021 年11 月15 日時,BTC 的最高點是69000 美元左右,加密貨幣總市值高點約為3 萬億美元;2025 年7 月14 日,BTC 的最高點是123091 美元,加密貨幣總市值高點約3.91 萬億美元。
相反,算上Meme 潮時蜂擁發行的垃圾Memecoin,鏈上已經存在數百萬個山寨幣。這一輪,山寨幣遭遇了大潰敗。
對此,或許只能說一句:對不起,我們失敗了。
之所以無法Make Altcoin Great Again,實際上是高舉合規主旋律的加密行業正在經歷切割過去蠻荒時期生長出的贅肉的劇痛。
華爾街的圈地遊戲
美國加密合規化趨勢下,原本不敢妄動的華爾街正規軍開始湧入加密貨幣這一拜登政府時期的「雷池」,同時將金融霸權的殖民旗插在了鏈上。
從玩家角度,由巨鯨、散戶、礦工和幣圈機構組成的博弈格局一去不復返。戲稱自己為「納斯達克、道瓊斯加密交易員」的散戶們實實在在地成為了華爾街專業對沖基金的對手盤。
從資產角度,看VC 組局、精心設計的低流通高市值玩法行不通了;不受監管的Meme 幣也在散戶喪失興趣後持續失血;DeFi 似乎也沒有成為機構熱錢湧入的首選。
事實上,多金的華爾街機構入局加密,第一步便是用資本力量掌控了事實意義上最「去中心化」、加密行業共識度最高的比特幣,掌握加密貨幣行業的話語權,譬如Grayscale 的比特幣ETF;第二步,就是將自己已經掌控的金融力量向加密滲透、鋪開,吸引加密原生投資者轉換投資品類,譬如股票代幣化、山寨幣「微策略」公司;第三步,則是發行新的符合原有金融規定的加密相關資產,徹底掌握加密資產定價權,如加密公司IPO。
加密原生者們原本希冀的華爾街熱錢並沒有傻乎乎地湧入早已被佔滿坑的「去中心化」賽道。換句話說,人家選擇了自己玩自己的,不僅如此,他們還要用白花花的銀子逼著你玩他們的。
打不過,那就加入。
IPO 潮暗流湧動
6 月5 日,Circle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首日股價便飆升超過160%,此後一路飆升至最高289.99 美元,據發行價的31 美元已經有了9.64 倍的駭人漲幅。而同期,加密貨幣只能說是表現平平。
Circle 的投資回報率,才是以往加密貨幣山寨季的正宗味道。珠玉在前,緊接著一連串加密相關公司爆出了2025 年下半年IPO 的計劃,其中包括美國本土的交易所Kraken 、FalconX 、Gemini 、Bullish,也有Fintech 公司、資管機構,比如Bitgo、Grayscale、Figure,甚至還爆出OKX 赴美上市的消息。除了熱鬧的美股之外,韓國交易所Bithumb 表示將實施韓國科斯達克、美國納斯達克兩步走戰略,而泰國交易所Bitkub 表示將上市泰國證券交易所。
而7 月30 日,美國交易所Kraken 據傳正以150 億美元估值尋求籌集約5 億美元融資,再次刺激了加密行業。
此前Robinhood 宣布入局股票代幣化,甚至推出OpenAI、SpaceX 等未上市頂級公司的股權,正式打開了Pre-IPO 的想像力。在近期Kraken 炒作其上市預期之際,諸如Forge 等私募股權交易平台恰好為「想賣」的人和「想提前買」者提供了准入退出通道。
一般而言,投資者可以通過兩種方式購買未上市公司的股權,第一種是P2P 模式,第二種是通過SPV 模式。以Kraken 為例,P2P 模式即平台撮合出售Kraken 股權的持有者和購買者,交易平台會協助兩者完成KYC、盡調與合約簽署流程。 SPV 模式記交易交易平台設立專門的特殊目的實體(SPV),匯集買家資金後統一購買目標公司股權。
目前,Forge 平台上的價格為36.13 美元,估值約為100 億美元,如果Kraken 能夠順利以150 億美元估值上市,當前入場者或將獲得超過50% 的超額收益。
總之,加密公司IPO 好比是加密行業的成人禮,受禮後它將受到世界的廣泛認同,但這同時意味著,它勢必要拋掉孩提時代那些不合時宜的玩意兒。是的,說得就是那些無法計算市盈率,只知道畫PPT 的垃圾項目。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0x财经 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如需報導或加入交流群,請聯繫微信:VOICE-V。
來源:Foresigh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