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上海紮根、香港開花—數字人民幣與離岸人民幣穩定幣的「雙軌加速」》
原文作者:葉開,華夏數字資本
引言
今天傳出一些謠言:「京東螞蟻被央行拒絕退出穩定幣牌照」,然後很多網紅很快又刪掉了,這就是很缺智商。雖然香港穩定幣條例和新的指引結合起來,多了很多限制,但其背後的邏輯本質是什麼?是限制美元穩定幣,留出空間給離岸人民幣穩定幣;限制穩定幣散戶,先做大穩定幣機構市場。
而京東螞蟻被央行拒絕,很大概率源自於被拒絕離岸人民幣穩定幣,Joycoin 的目標是港元穩定幣,離岸人民幣穩定幣的最大可能首先來自於涉銀行業務的中資機構(在港而言中資機構是指央國企金融機構),而不是京東螞蟻。
從這個話題引起來,我們聊聊香港穩定幣、離岸人民幣穩定幣和數字人民幣的可能性,在這里為了不給監管添堵,聲明一下:劇情純屬虛構,請勿對號入座。
正文
香港《穩定幣條例》正式實施前兩天,鳳凰網數字經濟頻道採訪華夏數字資本對於穩定幣條例解讀,其中問到一個問題:請比較形象的描述一下數字人民幣和穩定幣的關係。我用一棵大樹來比喻:數字人民幣和離岸人民幣穩定幣像一棵新金融大樹,從上海臨港自貿區的「黑土地」紮根,莖幹由央行背書的數字人民幣數據脈衝構成,枝葉在香港的海風中舒展,結出一枚枚「CNHC」離岸果實。這棵植物的生長是有計劃的,不是機械化運作,而是有機共生。數字人民幣和離岸人民幣穩定幣並非相互替代,而是通過「雙軌制」模式,共同推動人民幣在全球的流通。
根系、莖幹與葉片:如何理解「雙軌」模式
1. 上海根系:深紮實體經濟的基礎
作為最大的在岸人民幣中心,上海臨港自貿區被看作這棵植物的根系,支撐著人民幣的核心生態。電子圍欄裡的跨境電商、汽車出口、綠色能源裝備等「大額B2B 結算」交易,採用數字人民幣作為入口,再通過央行接口轉化成香港沙盒內的CNHC 穩定幣,讓企業在鏈上進行支付。這種模式確保資金保持在貿易閉環內,不受外部資本流動的干擾。通過這種方式,企業能夠在數分鐘內完成支付,遠超傳統SWIFT 需要2-3 天的結算時間。
根系的目標是通過這些大宗交易為人民幣穩定幣注入充足的流動性,樂觀預計到2030 年,跨境支付規模可達到1 萬億元,鏈上RWA 融資達到5000 億元,逐步擴展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
2. 數字人民幣:站在中央的堅韌莖幹
數字人民幣就像是一條堅固的管道,承載著人民幣的支付網絡。它連接上海的根系和香港的枝幹,起到了關鍵的連接作用。在上海,數字人民幣主要處理境內的人民幣資金拆借和結售匯;一旦資金跨境,它會通過央行接口批量轉換成CNHC,再進入海外市場。
這種中央控制的設計既保障了監管的有效性,也提供了靈活的資金流動渠道。通過這種「冷暖交換閥」,央行能夠對境內外資金流動進行有效監管,同時給出足夠的自由度支持跨境支付。
3. 香港CNHC:面朝全球的綠色枝葉
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作為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其作用就像是這棵植物的枝乾和綠葉,面向全球市場。 CNHC 除了作為人民幣計價資產的鏈上共識「票據」,還被設計成適合跨境支付的小額支付工具,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快速流通。香港金管局的要求非常嚴格,確保每個CNHC 都能1:1 錨定人民幣現金或高流動性票據,並允許多鏈發行。
香港的CNHC 不僅能夠服務國際貿易、資本流動,還能夠在綠電算力資產、能源礦產資源、港股代幣化清算等人民幣計價資產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市場研究表明,如果CNHC 能實現4 倍加槓桿,足以支撐40 萬億人民幣的年貿易清算量。這使得人民幣在東亞、中亞、中東走廊和全球貿易中,逐漸與美元穩定幣同場競技。
如何讓根係為CNHC 葉片提供養分
整個資金流動的過程像是一個精密的生態系統,確保離岸人民幣穩定幣在國際市場上的流動性和可操作性。以下是推演的人民幣資金流轉過程(純屬虛構請勿對號入座):
(1) FT 賬戶和電子圍欄鏈:在上海自貿區,人民幣先通過FT 賬戶轉化為可出海的數字人民幣,並加以監管。
(2) 央行跨境四通閥:央行通過「冷暖交換閥」進行身份和貿易真實性的校驗,確保合規性。
(3) 滬港雙域橋:資金從上海的數字人民幣批量進入香港託管行的儲備池,轉化為香港的CNHC。
(4) 多鏈同步鑄幣:CNHC 根據儲備餘額,由持牌的香港穩定幣發行人在多個區塊鏈平台上同步發行,涵蓋以太坊、Solana、BNB 鍊等。
(5) 反向贖回:通過香港的清結算行(中銀香港)或做市商,用戶可通過四通閥將CNHC 兌換為數字人民幣並返回國內進行使用。
這一整套流程像是金融市場的「三防隧道」,既防止資本外流,也確保貿易合規。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個人來說,這個過程幾乎是「飛速通關」。
雙軌監管技術體系
為確保「雙軌模式」下人民幣跨境資金流動的安全與合規,上海與香港的監管機構可以分別構建嚴密、高效的監管技術體系:
上海端,以「FT 賬戶」和「電子圍欄」技術為核心,通過建立專門的自由貿易賬戶(FT 賬戶),實現資金在賬戶內閉環流動、精準監測,配合央行與商業銀行協同的資金進出管理,確保每筆資金的跨境流動都基於真實貿易背景。同時,利用電子圍欄技術實現資金用途的精準管控與定位追踪,確保資金只用於合規的跨境貿易支付。央行在上海的跨境四通閥設置跨境資金「身份驗證與真實性審核」接口,對數字人民幣跨境批量轉換成CNHC 前進行逐筆真實性、合規性審核,運用鏈上鍊下數據融合技術,通過AI 與大數據分析進行動態實時風險監測,防範洗錢和資本外逃風險。
香港端,在《穩定幣條例》基礎上,香港金管局要求穩定幣發行商建立嚴格的「儲備資產託管與透明度機制」,通過指定本地託管銀行(如中銀香港)對CNHC 儲備資產進行隔離託管與定期審計,運用區塊鏈上的「資產實時透明度證明」(Proof of
Reserve)技術,實現鏈上儲備餘額與鏈下託管資金的實時對賬與同步更新。此外,CNHC 的多鏈發行過程,依托分佈式賬本的不可篡改性和鏈上追踪技術,通過鏈上智能合約實現每筆跨鏈資產的實時登記、追踪和交易歷史的永久可查性,確保資金流動過程完全透明化、可監管。
通過上述一整套監管技術手段,上海與香港可以構築起嚴密的跨境資金監管體系。資金在鏈上每一次流動都能被精準監測、追溯到最初源頭,既防止了資金非法外流,又保障了跨境支付的高效運行與資金安全。這種雙域聯動的監管技術創新,為未來人民幣國際化與離岸人民幣穩定幣全球流通提供了堅實的監管基礎和技術支撐。
雙軌制的意義、風險和挑戰
「數字人民幣+人民幣穩定幣」的雙軌模式,並不是簡單地一分為二,而是一種兼顧效率與安全、央行監管與市場活力的平衡設計。從支付效率看,單靠央行主導的數字人民幣體系,雖然穩健合規,但因為運行在許可鏈上,跨鏈能力有限,很難覆蓋全球7×24 小時的實時跨境交易需求。而如果完全依賴市場化的離岸人民幣穩定幣CNHC,又容易面臨儲備資產波動、風控失效等系統性風險,一旦脫錨,可能引發信心危機。
雙軌制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兩難」:數字人民幣像主幹道,負責保障主權、身份合規和資金流動的正本清源;CNHC 像輔路和支線,快速靈活、低成本地延伸到全球每一個有人民幣需求的角落。正如國際清算銀行(BIS)所強調的那樣:「央行是主根,私營機構是分支」,雙軌制的關鍵在於央行掌握根本控制權,同時釋放市場力量去延展邊界。
當然,這種架構也並非沒有挑戰。例如,如果香港利率大幅波動、儲備資產收益跟不上,CNHC 可能被集中拋售,帶來脫錨風險;而在其他地區政策尚不明朗的情況下,鏈條延伸可能中斷,影響貿易閉環;此外,一旦央行主導的跨境系統出現技術故障,雙軌之間的橋樑也可能失效。因此,雙軌制的未來既充滿想像空間,也需要製度、技術與全球協調的多重護航。
綜上所述,「數字人民幣與離岸人民幣穩定幣」雙軌模式體現了金融科技與政策監管之間的精妙平衡。上海作為人民幣在岸生態系統的根系,和香港作為面向全球的離岸人民幣金融樞紐,正在形成強大的合力,推動離岸人民幣穩定幣(CNHC)逐步走向全球舞台。儘管這一過程伴隨技術、政策與市場風險,但在明確監管、有效風控和技術創新的協同作用下,人民幣雙軌模式預計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極具競爭力的創新範式。展望未來,隨著更多全球地區的政策協同與技術完善,更多的全球資產以離岸人民幣穩定幣計價,人民幣有望在全球數字經濟浪潮中佔據更加主動和關鍵的地位。
華夏數字資本是一家專注於RWA(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賽道的數字投行機構,致力於RWA 賽道市場投研與教育、發行與投資孵化、RWA 資管平台、數字金融創新等解決方案,旨在構建現實世界資產與加密世界價值的橋樑。
#ARAW Always RWA Always Win!
2025 年RWA 市場將會在合規生長中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對RWA 與穩定幣話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加微信yekaimeta 入研討群交流。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0x财经 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如需報導或加入交流群,請聯繫微信:VOICE-V。
來源:華夏數字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