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Gino Matos,CryptoSlate
編譯:Shaw 金色財經
比特幣和加密貨幣似乎即將被主流接納,美國現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資金流入量屢創新高,高盛持有的由貝萊德發行的加密貨幣ETF 股份比其他任何機構都多,從Strategy 到Bitmine 的企業財務部門也紛紛擁抱數字資產。
然而,美國銀行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四分之三的全球基金經理仍堅決拒絕涉足數字資產。
富蘭克林鄧普頓副首席投資官馬克斯·戈克曼(Max Gokhman) 表示,這些看似矛盾的數據並非源於監管不確定性或運營複雜性,因為這些障礙在很大程度上已得到解決。
在接受采訪時,戈克曼表示,這種失衡的數據源於恐懼、誤解以及該行業難以放棄對合法投資的根深蒂固的信念。
戈克曼多年來一直關注傳統金融如何應對數字資產革命。他指出:
「最大的原因在於,一個成熟的行業要意識到自己落後了,往往需要一段時間。這種對未知的恐懼一直存在。」
管理悖論
基金經理們以履行受託責任為榮,但這種保護意識卻造成了一個悖論:想要保護客戶資產的願望,使他們無法接觸到客戶日益渴求的投資機會。
據戈赫曼稱:
「做好資產管理的一個方面在於了解客戶的需求。從個人客戶到機構客戶,都對數字資產更感興趣,但他們發現自己的投資經理實際上並沒有提供相關解決方案。」
這種抵制源於一些根深蒂固的誤解。一種觀點認為,這完全是過度投機,毫無價值;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缺乏具備專業知識的人員來利用數字資產創建合法的投資解決方案。
Meme 幣陷阱
當戈克曼遇到持懷疑態度的同事時,對話總是遵循著一個可預測的模式。傳統金融界的資深人士會將Meme 幣視為整個加密貨幣生態系統的代表,這暴露出他所謂的膚淺理解。
正如股票市場涵蓋了從藍籌股分紅到投機性生物技術股,數字資產也從能產生實際收益的成熟協議到純粹的投機性代幣。
他的反應已經變得很自然了:
「因為你投資股票,難道就意味著你只買那些在粉單市場交易的低價股嗎?高收益債券中有很多公司,大多數理性的投資者都不會碰。大多數資產管理者都會告訴你,他們持有新興市場股票和不良債務。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關鍵的資產類別。」
戈赫曼強調,這種懷疑是有選擇性的。基金經理們對委內瑞拉債券這種多次違約的金融工具感到放心,卻對15 年來從未失約的比特幣望而卻步。
儘管基金經理們還在爭論加密貨幣的合法性,但市場已悄然發生變化。戈克曼所引用的數據戳穿了散戶主導的論調:在交易所進行的比特幣交易中,89% 的交易額超過10 萬美元。他強調:
「那不是散戶資金。市場正變得越來越機構化。」
教育挑戰
富蘭克林鄧普頓的應對措施包括針對央行官員、機構中介和散戶投資者的三層次宣傳活動。 至關重要的中間層由大型經紀公司和平台所有者組成,他們控制著數百萬客戶渠道但對客戶需求卻一無所知。
戈克曼向這些玩家詢問他們是否詢問過客戶是否想要加密貨幣。他補充道:
「他們可能在Coinbase 上有一個賬戶,把大部分財富都存在那裡。而你根本就沒有掌握到這些情況。」
傳統顧問常常發現客戶的財富分散在多個平台,而由專業人士管理的投資組合中根本不包含客戶自行積累的數字資產。
富蘭克林鄧普頓的突破在於詮釋:用傳統金融語言來表達區塊鏈概念。在分析Solana 時,他們沒有援引革命性的言辭,而是計算折現現金流。
戈赫曼解釋道:
「如果像Solana 這樣,每筆交易都要實際支付費用,我們就能預測這些交易的增長情況。這些就是未來的現金流。我們可以將其折現到當前。」
這種方法通過運用任何接受過基本估值培訓的投資者都能理解的熟悉分析框架,來揭開數字資產的神秘面紗。
一切都歸結於收益
隨著美聯儲降息臨近,戈克曼看到了機會。傳統收益來源的回報率不斷下降,而機構面臨越來越大的創收壓力,加密貨幣則能提供一種替代選擇。
據他所說:
「每個人都需要收入。質押是一種明確的獲取收入的方式。當有人跟我說擔心這一切(加密貨幣)都是騙局時,那你想過政府會不會直接取消所有債務嗎?因為我經歷過這種情況。」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近期關於流動性質押的指導方針可能是一個轉折點。這是首次,受監管的產品能夠提供質押收益,而無需直接持有加密貨幣。
戈克曼預測,如果支持質押的加密貨幣ETF 獲得批准,這種阻力不會無限期持續下去。他預測:
「當我們能夠給出收益時,我認為這會推動更多的採用。」
這種轉變可能會突然加速。機構採用通常遵循這樣的模式:在競爭壓力迫使大規模行動之前,一直存在持續的懷疑態度。
在75% 的基金經理堅持傳統框架與越來越多認識到客戶服務需要擁抱技術變革的聯盟之間,巨大的加密貨幣鴻溝依然存在。
問題不在於這種差距是否會縮小,因為經濟壓力最終會促使各方接受。問題在於哪些管理者會引領潮流,哪些又會匆忙追趕。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0x财经 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如需報導或加入交流群,請聯繫微信:VOICE-V。
來源:金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