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東西是基於這些天來對數據經濟和ownershipLabs在做的事情的一些思考,主要的研究範本是Ocean protocol。第二部分則是近期對NFT和數據結合的想法。
第一部分:數據私有製
集體性貧困[1]是指:一小撮兒人拿走了包括你我所生產的所有東西,而我們什麼都沒有。或者說大部分人很平等,平等的貧窮。對於80、90、00後來說,沒有經歷過集體性貧困,說起來那好像是上世紀70年代的中國農村。
但好像,我們也在每時每刻生產著什麼來著?
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商業私有製的興起讓人們可以擁有自己生產的汽車、財產、食物和衣服。人們開始被允許擁有一部分自己生產的東西了。
Jennifer Zhu Scott 在《TED—為什麼數據私有化對於普惠AI來說很重要? 》中說:私有製是我們不曾擁有的一種自由形式。
如果我們從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數據所有權,那會怎樣?如果數據所有權實際上是私人的、個體的和經濟上的問題, 那會怎樣?如果在新的數字經濟,我們被允許擁有我們創造的(數據的)一部分,並給人們私有數據所有權的自由, 那會怎樣?
數據經濟的遠景就是,讓每一個數據生產者認識到自己在「生產」,在這個過程「受到激勵」,然後「自行決定」如何處置它。
數據經濟的重要性
以往數據和人工智能往往增持在少數互聯網巨頭手中,Ocean protocol目的將數據和人工智能(AI)的價值民主化。為了價值化個人、商業甚至是城市的數據。[2]
•個人沒有數據所有權,無法控制隱私
•缺乏規範性入口,數據很難定價
•策劃信號造假
•亞馬遜上的假評測或Twitter上的機器人賬號擾亂
•互操作性
個人數據,尤其是隱私數據對於研究(比如AI)和商業決策非常重要。但隱私數據處於影子地帶,很難獲取且過程中容易洩漏,區塊鏈、加密貨幣學技術讓保護隱私的前提下價值化個人數據成為可能。
你需要的是谷歌嗎?你需要的是「搜索引擎」
在web3經濟中,任何一股力量都不是一種單一的勢力。任何一項服務也不再具有排他性。這世界只有一個谷歌、一個facebook、一個amazon的大而不倒將會與web3豐富的應用組件同時存在。而web3的服務以token鏈接,因token而彼此打通。你可以因為使用了去中心化搜索引擎the graph 的搜索而授權Swash留下數據集(你的檢索歷史),並自動獲得收益、或可選擇將其在數據市場上進行出售。你也會因為生產和貢獻了good data[3]而得到關聯項目的空投、NFT激勵,以獎勵你對一些AI模型訓練的貢獻。
Ocean的case study
Ocean protocol的做法總結來看有兩個方面:
•通過defi切入數據經濟,其實更多的是讓大眾去認識,數據就是資產
•從數據層面直接討論,打造數據市場進行數據交易
ocean和defi的組合
compute-to-data
根據麥肯錫的報告,AI 會在未來十年增加13 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出[4],個人產生的數據無疑會對這巨大的發展做出貢獻。商業公司的具體實踐,比如微軟的去中心化合作計劃[5],通過數據透明化和與機構/組織建立強有力的合作,激勵他們去貢獻good data供AI模型使用。
ocean打造了一個數據市場,並通過compute-to-data 讓隱私數據集(datasets) 和算法(algorithm)可以在區塊鏈的支持下被安全的交易,這個功能最近被集成到了數據市場。
*Compute-to-Data是指,數據在所有者處,計算需求方把算法發送到他那,他接受了算法後,在自己處計算返回結果給需求方,保護了數據隱私。
ocean的應用案例 [6]
第二:其他可能性
除了Ocean這種與defi結合和打造數據買賣市場之外,我也在思考數據與DAO、NFT的交集。
數據DAO(dataDAO)
DAO的語境目前還局限在金融領域,比如用智能合約管錢、投資等。但歸根究底是激勵一批特定領域專長的人來貢獻他們的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所以我就想到了數據DAO——聚集一批數據科學家來進行知識編程。
基於特定的組織知識分類和結構,以及包含數據、信息和知識編程、存儲和檢索等詳細邏輯的實用軟件程序數不勝數。理論方面,諸如robin cowan的研究論文《The Explicit Economics of Knowledge Codification and Tacitness》[7]更是從20年前(2000年)就開始討論為知識(注意力)編程的經濟可行性。
沒有做到的是讓這些理論與價值網絡交配的成功案例,區塊鏈、智能合約、去中心化存儲將帶來改變。當然,這個爆點的場景將是無從知曉的,會是開放式推薦算法嗎?
我的猜想是,之後會有各種各樣的算法被設計出來,大多是定價算法,設計者在理解數據庫的網絡結構、變量、權重等關係基礎上(畢竟理論那麼多元),抽像出對應的代碼,將其嵌入智能合約之中。可以根據每一級、或每一個網絡節點去定價,用戶進來付費不僅是為了拿到數據,更是為了加入網絡(attenstation)。將有一個/系列事件讓data curation這件事有利潤,也許正如李博所說:web3的知識管理就是財務管理。
隱性知識(to put the economics of tacit and codified knowledge together)[7]
NFT+data
知識(注意力)編程的程度是由激勵因素決定的—也就是這樣做的成本和收益。基於圖數據庫和智能合約的存儲和計算,似乎已經到了突破性進展的臨界點。 ——The Explicit Economics of Knowledge Codification and Tacitness
我有時候覺得這種數據經濟形態已經在NFT身上初見端倪,剛剛說的turning point,web3的殺手應用可能是:使知識(注意力)管理自動成為財務管理的應用。
NFT與data的結合下,NFT作為數據價值化的載體。作為獎勵人們注意力的載體,本身是一張帶有#[[]]的卡片。就像前面提到的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抑或是主動的知識收集整理(knowledge curation),都是我們付出注意力的行為。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未來,你會因為收藏了一些帶有#[[]]的書籤而獲得相應的獎勵——比如NFT獎勵(這些獎勵更像是找上門的,就像廣告主在找他的1000個粉絲用戶一樣)。
NFT是一個建立關係網絡的絕佳媒介,我覺得這甚至大於它的金融屬性(雖然現在很多努力致力於增強它的流動性,讓它與金融商品、defi接軌)。大部分時候,我去決定購買一個NFT是因為我認可這件作品、這件作品背後的人會帶給我持續的inspiration,我的注意力需要“被”粘在這裡,成為一個節點,因此這是一段關係的開始,你決定將注意力在此停留。你投資的是一段關係,打造的是一個關係網絡,並不限於要時刻計算收益率、買了之後就想著轉手的金融投資。
The world after capital
之前寫過一個thread[8],我最感興趣的、最想在未來看到的事就是讓人的思想帶來直接的價值,哪怕只是純粹的好奇心、越來越稀缺的注意力。一方面,人們的注意力必須以某種方式被“善待”,這樣才會形成良性的循環,我們才會去根據自己的偏好、自主的安放自己的注意力(而不是被動的,上癮的,被操縱的,對我說的就是抖音)。另一方面,好的產品應該尋找更匹配的注意力,去激勵1000個true fans,而不是1000k個random doesnt care,在此基礎上建立和發展關係網絡。
References
[1] Jennifer Zhu Scott《TED—為什麼數據私有化對於普惠AI來說很重要? 》
[2] Ocean V3怎麼用defi的方法價值化數據https://www.coindesk.com/ocean-protocol-v3-data-monetization-tools-ethereum
[3]good data對不同行業的貢獻:
對AI建模(https://www.forbes.com/sites/oluwaseunadeyanju/2020/06/19/how-decentralization-could-alleviate-data-biases-in-artificial-intelligence/?sh=3b15ece95248)
對自動駕駛行業(https://blog.oceanprotocol.com/ocean-protocol-decentralized-data-marketplace-solutions-for-the-automotive-industry-eb0acc238151)
對能源行業(https://oceanprotocol.com/press/2020-09-15-ocean-energy-web-collaboration-announcement)
[4]https://www.mckinsey.com/~/media/McKinsey/Featured%20Insights/Artificial%20Intelligence/Notes%20from%20the%20frontier%20Modeling%20the%20impact%20of%20AI%20on%20the%20world%20economy/ MGI-Notes-from-the-AI-frontier-Modeling-the-impact-of-AI-on-the-world-economy-September-2018.ashx
[5] https://www.microsoft.com/en-us/research/blog/leveraging-blockchain-to-make-machine-learning-models-more-accessible/
[6] https://docs.oceanprotocol.com/concepts/projects-using-ocean/
[7] The Explicit Economics of Knowledge Codification and Tacitness, by Robin Cowan,Paul A. David, and Dominique Foray
[8] https://twitter.com/JESSCATE93/status/1389895654634262529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