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鎮壓表明工業比特幣挖礦是去中心化的問題


比特幣對大規模挖礦基礎設施和地理中心化的依賴,已因中國最近的挖礦鎮壓而大為緩解。今年5 月,中國宣布將對加密貨幣開采和交易採取強硬措施,以應對金融風險。該國對加密貨幣的打擊並不新鮮,而是重申了先前對數字貨幣對經濟穩定的風險的立場,以應對最近的價格波動。

加密貨幣礦工第一次成為執行現有準則的目標。即使挖礦轉移到其他地點,挖礦硬件仍然存在潛在風險。這可以證明,以太坊區塊鏈轉向可以在消費級設備上運行的權益證明(PoS)是一種更可靠的去中心化途徑,並提供更大的抵禦此類風險的能力。

比特幣(BTC) 挖礦依賴於大規模的工業加密貨幣礦場,並且主要中心化在中國,佔全球哈希率的65%。中國定制硬件的製造支持了這一趨勢,生產的ASIC 礦機中有二分之一分發給中國礦機。打擊行動在比特幣市場引起了重大動盪。

比特幣網絡的哈希率已降至12 個月以來的最低點,更多省份要求礦工關閉。被沒收的挖礦硬件可能會發生什麼的不確定性已經嚴重打擊了整個網絡。對於中國礦工來說,這是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產業的巨大損失。

中國對比特幣的政策立場尋求“金融穩定和社會秩序”,這可能是地緣政治利益的結果,除了其既定的降低碳排放和將能源轉向其他行業。迅速的打擊表明,比特幣對工業規模礦場、硬件供應鍊和電力的依賴——所有這些都依賴於政府政策——可能是它的致命弱點。

礦工現在正在尋求遷移到涼爽的氣候、廉價的能源和“加密貨幣友好”的司法管轄區。這可能會為其他司法管轄區的其他對加密貨幣友好的政策立場開啟良性競爭,以吸引行業參與者——例如,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懷俄明州對去中心化自治組織和一般加密貨幣友好的立法的擁護。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移動硬件是否會使其不受政策打擊的影響。

我們去中心化了嗎?

硬件一直是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的主要漏洞。在基於工作量證明(PoW) 共識算法的基於區塊鏈的加密貨幣網絡中,例如比特幣,普遍認可的交易記錄依賴於分佈式計算機網絡。

這很容易受到結構性開發的影響,包括硬件開採中心化在某些地區(例如中國)的工業規模工廠中,使用尚未提供給更廣泛市場的升級硬件(例如新型ASIC)“預挖”加密貨幣,或供應鏈延遲。

將大部去中心化列能力中心化在一個國家,依賴昂貴的硬件設置,並受到監管打擊,這與中本聰(中本聰) 概述的比特幣“去中心化”精神背道而馳。比特幣在其白皮書中的最初願景是一個點對點系統,其中基礎設施可以由個人以分佈式方式(通過CPU 挖礦)在通用計算機上運行,​​從而使整個網絡無法關閉以單點故障為目標。

這也可能說明為什麼以太坊轉向PoS 共識很重要——以及為什麼從長遠來看它有可能變得更加可靠和去中心化。攻擊PoS 網絡在時間和金錢上比僱傭或購買硬件來攻擊PoW區塊鏈的成本更高,因為攻擊者的硬幣可以被自動“削減”。

此外,在筆記本電腦上運行PoS 驗證器節點遠不如運行大規模硬件挖礦操作那麼顯眼。如果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消費級設備從任何地方運行節點,那麼更多人可以參與驗證網絡,使其更加去中心化,監管機構將發現幾乎不可能阻止人們運行節點。相比之下,比特幣挖礦中發現的巨大耗能工廠更容易成為攻擊目標。

硬件怎麼了?

挖礦業正在進行中,礦工將他們的硬件轉移到附近地區,包括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一些對加密貨幣友好的司法管轄區——例如為公司提供法律明確性的德克薩斯州——正在競相吸引礦工。硬件也在出售,物流公司報告稱有數千磅的礦機被運往美國出售。

儘管中國的政策在市場上引起了一些恐懼、不確定性和懷疑,但它可能有助於消除網絡的結構性漏洞,這也是為什麼一些比特幣支持者對此次打擊表示歡迎的原因。比特幣人的目標是長期去中心化。然而,移動硬件並不等同於進一步去中心化網絡並消除對礦工的監管打擊的漏洞。

移動硬件與消除漏洞

硬件是去中心化網絡中的一個難題。比特幣對大規模基礎設施的需求使其容易受到中國等國家政策和政治的影響。即使挖礦轉移到其他地方,它也可能不是去中心化的,這意味著它可能會在其他司法管轄區受到威脅,而PoS 網絡依賴於可以在標準筆記本電腦上運行的軟件可能不會。

相關:哈希未來:比特幣哈希率下跌是變相的機會嗎?

這些事件證明了區塊鏈與民族國家政治和利益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從長遠來看,司法管轄區如何應對吸引硬件挖礦的機會,以及他們如何處理正在過渡到PoS 的區塊鏈,將對區塊鍊網絡的結構和風險產生重大影響。

Kelsie Nabben 是RMIT區塊鏈創新中心的研究員和博士。 RMIT大學數字民族志研究中心的候選人。她還是區塊鏈Australia 的董事會成員。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COINTELEGRAPH。版權歸作者Kelsie Nabben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