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8日下午5時許,比特幣猶如一匹脫韁野馬,一路高歌猛進,中途全線綠燈,一鼓作氣殺到40600。之後雖經歷短暫回調,但終於在今年4月14日突破了63000;市場空頭一路成了吃瓜群眾,只能一邊吃瓜,一邊感受無盡恐慌,最後眼睜睜看到倉位歸零,無一例外。
引用某位市場觀察員頗具資本血腥味的話來說,就是’見過做空比特幣的人,現在墳頭草都有兩米高了。 ‘
之後市場利空消息開始發酵,5月18日,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根據禁令內容,’包括銀行和在線支付渠道在內的此類機構不得向客戶提供任何涉及加密貨幣的服務,如交易、清算和結算等。
隨後加密貨幣市場全線跳水,23日近乎腰斬。如此跌宕起伏,比坐過山車,是要刺激多了。倒帶一遍,這距離上一輪牛市已過去兩年多,究竟是誰給了它這麼大底氣走到現在?讓人恨又讓人愛?
與以往不同,這輪牛市的助推器是華爾街的各路資本大鱷,他們的入場是這輪牛市開啟的直接原因。伴隨著從成長到成熟,比特幣從過去被冠以擊鼓傳花的名號再到現在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和接受,中間的歷程可想而知。
很多人說比特幣有價值是因為它的稀缺性,其實過於片面了,甚至可以說,稀缺性這條屬性,絲毫無法概括它的價值。
同樣的邏輯,就好比,你發明了某個物品,而且這個物品是限量發行,那就能因此說明它一定是有價值的嗎?絕非如此,多數時候這只是一種一廂情願、自娛自樂的行為罷了。
在我看來,比特幣的價值所在,更多的是,契合了時代的需要。
好比我在我的書中提到過“網紅經濟”這個詞,現今隨處可見的網紅店,覆蓋吃喝玩樂,樣樣俱全,但凡與“網紅”掛鉤的東西,似乎都能成為吸引目光的噱頭。
拿奶茶舉例,一杯水的成本,頂多也就幾分錢,這種常見又特殊的自然資源,就其本身價值而言,十年前如此,十年後依舊如此。
十年後你願意用千倍於成本的價格來買一杯貼標“網紅”的奶茶,要放在十年前你這麼幹,人家肯定就覺得你這人有病,但為什麼十年後的今天,願意為此類行為買單的人越來越多,而且不足為奇?
是因為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並不是,只是因為它契合了時代的需要,時代誕生了網紅經濟,為網紅經濟的誕生提供了溫床,所以它才會被越來越多人接受,它的共識範圍夠廣,才可以瞬間擊碎一切否定和不利。但從內質看,並不代表諸多的產物就一定是有價值的,但很多人依然選擇接受,這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而這,才是真正的價值。
對於某部分人而言,這種共識的切換邏輯和適用性,是一樣的,放在比特幣身上同樣適用。
就比特幣本身,它無非由幾串代碼組成,如果非要談一般意義上的價值,我指的是,站在它能夠被用來幹什麼的角度看,那它能被無數代替品所代替。
但這種相輔相成的關係,是有因果的,因為沒有它,就沒有所謂的替代品。真正有價值的,並不是比特幣本身,而是它背後展現的運行邏輯,值錢的是它的運行法則。這個邏輯是時代發展的奇點,是一種必然,而這種必然,只是由“比特幣”這個東西搶占了先機並將它表現了出來而已,由此形成的共識,才謂真正的價值。
應該將其理解為,就算今天你不做,明天也會有人搶著做。好比阿里巴巴,如果創始人今天不是馬雲,明天也會是張雲李雲王雲,他們出現後,把公司取名為阿里爸爸,那這個阿里爸爸就值錢了,但或許同一時期的另一個叫阿里巴巴的公司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而已,所以你能說你看見的這個東西值錢嗎?並不能,值錢的是它背後的邏輯。
比特幣去中心化的內核屬性從誕生起就成為了對抗權威的一餅利器,加上有限的發行量,將它的遠期價值鎖在了高峰,物以稀為貴、一覽眾山小。微觀層面看,物價漲了,它也跟著漲,宏觀層面看,物價漲了,它繼續跟著漲;理論上,它會永遠漲下去,因為你不接盤,總有人會接,而且這並不會以某一個人或某一群人單方面的意誌所轉移。
原因是多方面的,對於主權貨幣不穩定的國家而言,比特幣是有效的保增值工具;對於金融機構而言,它能夠很好地應對通脹和對沖市場風險;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它是一項可選擇的投資市場;作用性最最強的,是只要這世界上還存在有軍火、走私、毒品、博彩等各種犯罪活動,它就能幫犯罪集團很好地轉移和隱匿財產。客觀講,還是那句話,它契合了時代的需要,只不過在這裡要在契合前面加三個字了-“很好地”,因為除此之外,似乎已經找不到更好的方式來迎合這群人的需要了。技術的特性和他們痛點的需要,把二者天衣無縫地結合到了一起。
回到剛才的視線,如果說網紅經濟是一個時代的需要,那這種需要本身就是價值,但至於網紅經濟是不是,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願意跟風去追捧這種“潮流”。這個基本面同樣適用於比特幣。它網羅了一大批看客,有人看它笑話,有人將它視作信仰,但它始終如座山,不管朝陽亦或日落,它就屹立在那個地方,容貌不變,變的只是看客眼裡的世界-彼岸的風景美不美,看客的感受都不同。
6月21日,央行再約談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儲蓄銀行、興業銀行和支付寶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在內的幾家金融和支付機構,央行強調’各機構必須嚴格落實《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等監管規定,切實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不得為相關活動提供賬戶開立、登記、交易、清算、結算等產品服務’,比特幣在反彈觸碰40000之後再次跳水。隨後7月6日,再傳出一名為“北京取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涉嫌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軟件服務而被予以清理整頓並被責令註銷。
接連的負面新聞讓繼續展翅高飛的比特幣頃刻插翅難飛。這一切,其實在第一波利空消息來臨前的幾天市場就有早有預兆,但為什麼之前一段時間一直都是相安無事的,利空會偏偏出現在5月18日?為什麼6月21日的再監管發文前的6月18日,央行宣布銀行降息?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切忌忽略A股市場和匿隱深海的暗湧,這背後的巧合,留給自己好好意會。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次已經體現得淋漓盡致。但歸根結底,人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火勢它不會燒盡所有,留下的,卻能夠見證所有的污濁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