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O+NFT能實現什麼?

感覺DAO宇宙接近了一個轉折點,因此我記錄了一些關於DAO的想法。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PleasrDAO、NounsDAO、PaperclipDAO等因為NFT而聚集在一起。

《紐約時報》在互聯網上購買了JPEG,因為顯然這就是目前的趨勢。 CT稱俱樂部關門時,人們會選擇DAO。

感覺DAO宇宙接近了一個轉折點,因此我記錄了一些關於DAO的想法。

以太坊上的“藝術DAOs”

1/5 軟件吞噬文化

1 NFT是身份象徵。

無名小卒Peruggia購買了價值750萬美元的外星加密朋克,比3D虛擬人物Lil Miqueila更能深入體驗在線身份的未來。

視頻可以偽造,但區塊鏈不能。

NFTs是無平台身份,沒有Instagram、Twitter或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禁止。

NFT表明你與誰結盟——是一張可以與邁克·泰森、加里·維或一群怪獸成為朋友的門票。

有點像足球,但歡呼確實有助於你的球隊贏得比賽。獲勝顯然會讓你更高興。

2 NFT是一種表達方式。

人們在NFT上花費了數十億美元。 OpenSea已經超過了eBay。

著名DJ戴著無聊猿(Bored Apes),Pengus印在《紐約客》的封面上。

一方面,謀利行為行為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創作者學會以故事為基礎設計有價值的遊戲。

對聰明人來說,金融化不是目的,而是一種全新的表達方式。

3 藝術與經濟交織。

“This Artwork is Always on Sale《此藝術品總是在售》”是第一個使用哈伯格稅的數字藝術項目。

EulerBeats開創了音樂社區永久版稅的概念。

AvidLines率先推出計劃,要創造公平衍生品,並將NFTs轉變為流動資產。

每一批藏品都有可能成為金融培養皿。

4 DAO在藝術界快速興起。

Sothebys已經賣出了一件作品歸DAO所有。很快DAOs將對其拍賣進行競標。

DAO一詞在2016年被埋沒,幾年後又重新出現,如今它正迅速在藝術世界佔據一席之地。

一些DAO。來源:Cooper Turley

2/5 藝術的本質

5 真與假是當代藝術的熱門話題。

比如班克西(Banksy)2010年的假紀錄片,講述的是一位因太過怪異而不出名的導演(洗腦先生Mr Brainwash)。

又如Damien Hirst 2017年的電影,講述的是一艘沉船,裡面裝滿了不真實的財富。

Banksy的天才之處在於,他不會告訴你“這是假的”,也不會讓你得出關於“真實情況”的結論。

真假有可能同時出現,懷疑也是故事的一部分。

6 價值存在於收藏家眼中,一直都是。

對於任何熟悉中本聰硬幣、Banksy電影中的主角或使Hirst成名的運動(YBA)的人來說,這都不足為奇。

一些收藏家極大影響了別人的看法。

比如,Saatchi和Gagosian之於YBA;Banksy本人就是洗腦先生;埃隆·馬斯克之於比特幣;DAO之於NFTs。

7 藝術是一場心理戰。

當你發現價值6900萬美元的Beeple的買家賣掉了他擁有的其他20個Beeples的代幣時,你是否感到震驚?

你還會發現Damien Hirst花了1億美元購買了自己的作品——一個鑲有鑽石外殼的頭骨(而且這不是他第一次“自理門戶”)。

3/5 鏈上藝術的謝林點是什麼?

謝林點(英語:Schelling point,又譯為薛林點,或稱為聚焦點),是博弈論中人們在沒有溝通的情況下的選擇傾向,做出這一選擇可能因為它看起來自然、特別、或者與選擇者有關。

8 有人欣賞的藝術才能持久。

可以根據區塊鍊軌跡完全重構的NFT對藝術的意義就如同比特幣對金錢的意義一樣。

不記名資產、保有全部所有權的藝術品以及只要互聯網存在,就不會消亡的文化藝術品,這些應該比僅僅是“服務器代幣”的NFT更持久。

但是,歸根結底,社區才是“重構”任何東西的必要條件。

而作為一塊無人問津的化石生存下來,即使是一件傑作,也是毫無價值的。

9 設計空間細緻入微。

鑄幣是通過白標合約還是定制合約進行的?

媒體是存儲在服務器上、IPFS/Arweave上還是鏈上?

它是基於交易數據還是合約數據?元數據呢?

需要多少依賴關係來渲染實際的藝術品?

這些選擇不會決定某個項目的成敗,但會開闢新的概念途徑。

認清這些問題的藝術家會脫穎而出(比如Robin Sloan就用他的Amulets系列吸引了一種人機關係)。

10 NFT是一個強大的理念。

富有的加密朋克擁有者要用加密朋克建立一個動漫世界。

Autoglyphs吸引了大批程序員研究其指令集。

也許“互聯網時代的蒙娜麗莎”將不再僅僅是一個作品,而是一個強大的理念,促使人們不斷地重新詮釋自己。

Autoglyphs是一套收藏(512個作品),其指令集完全位於以太坊區塊鏈上。底價(最低售價)在2021年暴漲。

4/5 分化與反身性

分化:將一個NFT分成幾個部分收藏。

反身性:簡而言之,就是相互決定性。

11 $WHALE和$B20是第一個“從代幣店出門”的。

市場上不會有太多買家購買價值1億美元的Beeples。

所以你把一大堆藏品放進金庫,將金庫的控制權歸於一份合約。

在該合約上鑄造代幣衡量投票權,為整個收藏設定一個底價——高於底價的出價就會觸發拍賣。

代幣持有人可以隨意否決一個出價,每次否決都會抬高底價。

12 往上是福,往下是禍。

與2017年的ICO熱潮有相似之處——

代幣發行商在資金不足時籌集了數十億美元,也沒有足夠的流動性投入,於是將資金投入其他ICO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流動性較差的財富用作經濟周期的“補充燃料”,並增加收益。 Chris Burniske在2018年就寫過這種“反身性”。

13 分化也是NFT收藏的一種形式。

分化可能具有反身性危險,但也可以提供NFTs的“情感依戀”,而不受流動性限制。

團隊收集與單獨收集一樣有趣,且有利可圖。

比如數以百萬計的球迷為擁有c羅NFT的一部分而歡呼;再如把Cristiano換成外星人朋克,或者任何參加2040年電子競技奧運會的“元宇宙英雄”。

5/5 博物館的作用

14 博物館的社會目的是什麼?

保存國家歷史?鼓舞創作者?

教育公民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幫助人們融合,創造共同文化?

“從流動性極低的資產類別中獲取豐厚回報”?

還是以上都是呢?

15 博物館可能有一個驚人的底線。

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的上市資產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

相比之下,無限制收入(補貼、捐贈等除外)微不足道,2019年約為1億美元(約0.1%)。

巴西最大的博物館MASP收藏價值超過20億美元,2019年收入約200萬美元(約0.1%)。

博物館就像一個擁有億萬富翁TVL(總鎖定價值)的流動性池,但體積很小。

16 博物館是內容分銷商。

展覽是博物館的主要產品,但展覽只是對各種物品和故事的正式稱呼。

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承載著潛在的能量,並引發討論。

博物館是內容分銷商,在數字時代更是如此。

17 藝術DAO要創新。

幾乎所有博物館都是由慈善機構維護或由國家資助的。

禮品銷售、授權和藝術品交易只佔收入的一小部分。

從設計上看,博物館更像是具象文化倉庫,而不是抽象文化寶庫(就像Git)。

“藝術DAO”可以少一些依賴,多一些創新——把知識產權看得更像《堡壘之夜》,而不是盧浮宮。

18 DAO不亞於博物館。

FingerprintsDAO最近將其大型Autoglyph收藏合成衍生品(NFT藝術品)。

由此產生的512件產品在15天內產生了約600萬美元的交易量(DAO的費用約為7萬美元)。

按年份計算,這與巴西最大博物館2019年的收入持平。

19 藝術DAO前途無量。

加密領域有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協議與同類型公司相比,有什麼好處?”

如果藝術品是一種年銷售額在700億至1000億美元之間的萬億資產,那麼藝術DAO的目標市場應該有多大?

畢竟,10億美元藝術DAO的概念聽起來很瘋狂嗎?

一些主要NFT藝術品收藏的市值(藏品大小X底價)除以“歷史數量”。從較小的供應量到較大的供應量。就像圖畫一樣,如果他們吸引的收藏家稀有且足夠多,那麼較小的供應可以通過更少的交易增值。

來源:Medium

作者:Felipe

翻譯:stacey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