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周皓:貨幣的數字化給央行和政府調節經濟帶來了新手段

9月3日,在“2021中國國際金融科技論壇”上,南方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原副院長周皓提出,央行的數字貨幣和貨幣的數字化能夠給央行和政府調節刺激經濟提供新的直接貸款或者直接刺激的手段,增強了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但是在當前金融科技2.0發展階段,他認為,大部分參與技術推廣過程的金融科技企業應放棄快速暴利的願望。

在周皓看來,金融科技數字貨幣特別是央行數字貨幣,將為央行和政府調節經濟帶來新的手段。 “2007年、2009年金融危機的時候,央行的刺激政策不能完全滿足需要藉款的個人和小微企業。銀行機構由於擔心不良等風險,未能完全把央行的流動性傳遞到急需資助貸款的個人和小微企業身上。”同樣來自周皓的介紹,英格蘭銀行曾實驗過一種央行直接對企業貸款的思路,而傳統貨幣無論是紙幣還是銀行的儲備都是要通過金融機構間接傳遞到個人和小微企業。 “假如現在在一種新型的央行數字貨幣的基礎上直接通過APP,將資金’推送’給需要貸款的個人或在疫情當中需要貸款的企業,這種新的數字化技術,將會為央行和政府調節經濟、增加貨幣投放轉化為實際投資的渠道,發揮重大的作用。”他說。

但周皓同時也認為,在央行數字貨幣技術等基礎技術推廣過程中參與其中的企業,不會是一種暴利的情況。

“這和金融科技1.0時代的壟斷、市場割據下的情況不一樣。央行作為基礎技術的提供者不會只給幾個巨頭參與機會,中等或小規模的支付企業都可以在央行的數字貨幣平台上提供支付服務或參與支付服務。在這種情況下,參與到基礎技術推廣的這些企業是能夠得到比較穩定的利潤。”這種利潤,在周皓看來,並非暴利,而應該是薄利、低利甚至是普惠的。

除此之外,在論壇現場,周皓還分享了他個人對數字貨幣特別是央行數字貨幣其他三點的思考。主要包括“私人數字貨幣不是貨幣,不是國家的支付手段”“央行的數字貨幣是貨幣的數字化,是一種技術進步,不是一種完全新的貨幣形式”,以及“央行數字貨幣和人民幣國際化沒有直接的關係,只是一種共生的技術進步”。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