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DePub 教室:示範區塊鏈出版〉 刊出後,牽動了不少神經,很多人試著做,短短幾天已出現了不少有意思的應用場景,部分就連我也沒想過。
我又不是名作家,為何要出版到區塊鏈?
出版到區塊鏈,不是著名創作者和藝術家的專利,任何人都有自己獨有的原因,把人生片段刻錄在區塊鏈。
光是在過去一個星期:
一、音樂人林貓Zeko 把兒時畫作以及單曲封面〈重生〉上傳到區塊鏈作紀念;
二、畢業生懶散茶包把論文《輕小說倫理學》收錄在區塊鏈。
三、兒子Steve Shang 在區塊鏈刻入對離世父親的懷念之情。
四、港人無名氏整理了香港電台1973 年以來六千多段影片,全部註冊ISCN,賦予每段共同記憶一張賽博空間身份證,向遺忘說不。
只是以上幾個例子,已讓我們窺見「無大台(去中心化)」出版的雛形,顯然跟傳統出版有所不同。 「 DePub 」(Decentralized Publishing)的意義很廣,我們過去已經討論過不少;從實用的角度,把內容出版到區塊鏈,大致有以下幾個目的。
編者註:「無大台」意指,任何人不能要求他人服從自己,真正實現人人平等,也就是「去中心化」。
一、存在的證明
現代社會,我們很難想像有父母覺得沒必要為子女申請「出生證明」。對內容也一樣,只要對你來說重要、有意義、有存在價值,就值得為它申請「身份證」ISCN。
雖然拿了內容跟孩子作類比,但孩子是唯一的,數位內容卻可以無限複製,而這個特性,很多時候正是我們應該註冊數位內容的根本原因。
利用區塊鏈記錄作者、發表日期、版權等各種元資料(Metadata),以產生存在的證明(Proof of Existence),雖然並不會從技術上阻止其他人復制,卻可以有效證明自己註冊內容在先,而別人復制在後。
試想像網路上眾多有趣、發布量極廣的迷因(Meme),假設能透過翻查註冊找到照片的出處,甚至追踪原照片逐步成為迷因的軌跡,將能產生很多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二、出版自由
無大台的一大意義和原則是無需許可(Permissionless)。在DePub 的生態中,這代表任何人都可自由出版。
很多人以為無需許可的出版自由代表胡作非為,不負責任,是個誤解。無大台的大原則是不由一方獨大,避免濫權、自肥、作假、獨裁等各種行為,在出版的意義,體現為避免噤聲產生一言堂;但無大台同樣有方法獲取共識,比如透過流動民主,定義和處理假訊息(俗稱假新聞,Fake News)、內容農場等。
三、永恆不變
內容一旦註冊ISCN,永恆不變。
註冊到區塊鏈的內容,就算原作者都不能竄改(Immutable)。就是說,原作者可以修改,但修改記錄完全公開,而其他人則完全不能更改。
不可竄改的特性,除了保障作品不會被肆意修改,也可有效打擊惡意改圖、小量修改網上內容當作原創等行為。至於徹頭徹尾的謊言,雖然不能以技術手段杜絕,然而,不能竄改的特性也會讓假訊息不傾向註冊,避免一旦被拆穿,撒謊的事實也將永久被記錄,不像現在「被拆穿就刪文」當作沒發生過那麼輕鬆。
所以說,DePub 並不意味著胡作非為、濫用自由,應用得宜更能反過來,幫助事實查核,打擊假訊息。
四、為鑄造NFT 鋪墊
最近,Non-fungible token(NFT)非常火爆,連很多過往對加密貨幣貨幣興趣缺缺的,都躍躍欲試NFT。我們今日先不討論「一塊NFT 石頭都能買幾百萬」的現象,但NFT 為一直以來被無限複製的數位內容提供了各種可能性,這一點毫無懸念。
NFT 的核心就是元資料,何時、何地、由誰創作,現在和曾經由誰持有等等。不是每筆內容都應該都值得鑄成NFT,但發表作品時先註冊ISCN,把元資料永久寫在區塊鏈,時機到了,ISCN 就能成為NFT 最穩健的基礎。
NFT 引起人們對元宇宙的關注,而無大台出版的核心ISCN,則是元宇宙中的元資料,「Metadata for the Metaverse」。為內容註冊,就是為內容在元宇宙留下永恆印記。
# 文檔根目錄:ckxpress.com/why-depub/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這篇文章區塊鏈社會學| 香港電台6 千多段影片已「永存於區塊鏈」 最早出現於區塊客。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BLOCKCAST。版權歸作者高重建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