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幻照進現實,我們的世界會變成怎樣?
今年持續火熱的NFT似乎給了這個問題以相當直白的回應。
今年3月,加密藝術家Beeple在佳士得的NFT作品拍出6935萬美金天價,令NFT這個小眾事物徹底出圈,但其究竟是炒作還是真正的風口與價值,當下無人能給出權威答案。
5個月已過,NFT非但沒有歸於沉寂,反而熱度愈演愈烈。據Nonfungible數據,2021年第二季度NFT市場交易額達7.54億美元,同比增長3453%,環比增長48%。
此外,新的NFT玩法近期層出不窮,令人“大跌眼鏡”的魔幻頻頻出現。
而最新的NFT玩法非Loot莫屬,簡單來說,Loot 是一種僅包含文本的鏈上NFT,每鑄造一個Loot,就會以文本的形式得到一組物品。直觀來看,它就是只有白色文本和黑色背景txt文字。
截至發稿,每一幅Loot在NFT交易平台Opensea上地板價(最低成交價)已經達18ETH,折合超7萬美元。而在二級市場,9月2日,策源創投創始合夥人馮波在Element平台出價35ETH購得Loot#1288,折合13萬美元,84萬元人民幣。
對於許多剛剛開始認識到一幅數字畫作NFT可值天價的普通投資者來說,要接受幾行txt文本同樣價值近百萬就真的“超綱”了。
某傳統銀行業人士在與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談論起NFT時認為,NFT更多是小部分人的狂歡,體現了資本的逐利性,所謂的獨一無二性更多是為資本提供炒作空間,而合規、標準化的產品炒作空間不大。
當然,就Loot本身來說,它更多被視作一個實驗性項目,它逆轉了以往遊戲“打怪升級搶裝備”的順序邏輯,反過來從裝備出發,逆向思維,把可能的玩法邏輯交給社區,利用區塊鏈的開源和可組合性提供了無限的想像空間。但這一項目對資金和專業要求都較高,目前屬於小圈子的遊戲,且概念超前,資本和產品還處於倒掛階段。其更大價值或許在於能否帶來“範式轉移”,持續引發新一輪的NFT創新。
但撇開Loot,以更廣泛的視野看待NFT目前的玩法與未來藍圖,用傳統思維和金融視角,也很難真正理解它。
有投資者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這或許是最超乎常規認知與挑戰想像力的賽道,它的進化速度飛快,很多人不過剛剛開始認識它,就有人說現在已經是後NFT時代了。”
從結果來看,無論你接受或不接受,NFT確確實實已成為了一條高速發展的賽道。
元宇宙與NFT
要理解NFT價值何在,繞不開“元宇宙(Metaverse)”的概念。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元宇宙(Metaverse)的概念源於美國作家Neal Stephenson於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雪崩》。 “Metaverse”一詞由Meta和Verse組成,Meta表示超越,verse代表宇宙(universe),合起來通常表示“超越宇宙”的概念,即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運行的人造空間。
在《雪崩》中,這個虛擬空間已經被生動的描繪了出來:只要戴上耳機和目鏡,找到一個終端,就可以通過連接進入由計算機模擬的另一個三維現實,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中擁有自己的分身(Avatar)。在這個虛擬世界中,現實世界的所有事物都被數字化複製,人們可以在虛擬世界中做任何現實生活中的事情,比如逛街、吃飯、發虛擬朋友圈,此外,人們還可以完成真實世界裡不能實現的野心,比如瞬時移動。
簡單來說,元宇宙是一個可以映射現實世界、又獨立於現實世界的虛擬空間,此前很長時間只停留在概念階段,但隨著今年加密圈NFT概念火爆出圈,2021年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元宇宙元年,並激發了巨頭們的爭相押注:扎克伯格提出了關於Facebook的“元宇宙”企業轉型計劃,微軟董事長兼CEO薩提亞·納德拉在全球合作夥伴大會Inspire上官宣了企業元宇宙解決方案,韓國財政部公佈明年將向元宇宙和區塊鏈領域投入4600萬美元……
但為什麼NFT會成為推動元宇宙賽道爆發的關鍵點?
原因在於,NFT的出現實現了虛擬物品的資產化,它能夠映射虛擬物品,將虛擬物品成為交易的實體,使虛擬用品資產化,還可以把任意的數據內容通過鏈接進行鏈上映射,使NFT成為數據內容的資產性實體,從而實現數據內容的價值流轉。通過映射,大到實體資產、商業創意、知識產權,小到個人的房產、車、玩具、寵物、照片,甚至一條微博、朋友圈……現實世界的一切均可通過NFT連接到區塊鏈世界,也就意味著,NFT可以讓人類在區塊鏈的世界裡創造一個真正的平行宇宙。
在不少投資人看來,即便NFT收藏品有價無市,持有NFT資產依舊有很大價值的原因也恰恰是元宇宙。而加入了社交與元宇宙後,在一些人看來也將進入後NFT時代。 “任何脫離遊戲的道具都是沒有意義的,任何脫離虛擬世界的虛擬周邊或者虛擬藝術品也無法發揮最大價值。佔據(目前)最大市場份額的NFT資產類別終將歸入元宇宙的子集。換句話說,元宇宙將會是這些虛擬商品(具有純粹收藏屬性NFT)的最佳容器。”一位NFT研究者指出。
另有NFT投資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如果說元宇宙是另一個真實存在的平行世界,NFT就是鏈接現實與元宇宙最為重要的橋樑與載體,那麼對身處於現在“真實”世界的我們來說,NFT是否有價值,取決於你是否相信另一個世界。
當然,對於實現真正的元宇宙來說,僅靠NFT是遠遠不夠的,據騰訊研究院介紹,真正的元宇宙建立一定要有三個重要的基礎設施,NFT是其中一種,把它稱之為超鏈接全域證明,擁有全域證明你的資產就可以在不同的宇宙不同的世界觀不同的應用場景進行傳輸,不限定在某一個遊戲或者某個社交應用領域。其次需要具有的是HSTP,擁有超空間傳輸協議之後,在應用場景裡面所有的化身,我們自己身份認同的數字對應物就可以在不同的元宇宙進行傳輸,我們所界定的可視覺化和可感知的數字資產也可以進行流轉。最後還需要超感官的感知界面,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AR/VR,虛擬現實、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這些技術幫助建立超越感觀的感知世界,使得元宇宙不僅在我們想像中能夠產生,也能夠在感知中真實感覺到。
所以從這一層面來說,元宇宙的內涵和賽道,相較NFT似乎更大。
對於NFT與元宇宙領域的投資,區塊鏈諮詢孵化機構不空創始人Daniel Chen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元宇宙大概是今年最火的投資關鍵詞,有許多實際業務完全不同的公司,都可能和元宇宙掛鉤。相對而言,NFT的應用更為現實、落地更快,離普通人生活也更近、更可感知。普通人投資可以考慮NFT比較火熱的應用,如游戲道具類、頭像類、收藏卡牌類,市場上也已經有很多項目提供了不錯的投資回報。元宇宙同樣還在概念早期,要求資本和創業者都有極強的行業洞察和長期的投入。
互聯網大廠探路NFT
客觀來說,全球範圍內NFT持續火熱,但受法律、監管等客觀因素限制,NFT在中國的發展路徑不同於海外市場的玩法。不過,在中國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入局NFT。
整體來看,繼6月支付寶推出了基於螞蟻鏈發布的NFT付款碼皮膚之後,騰訊也在8月1日上線了NFT交易平台並推出首款數字藝術收藏品。此外,網易、視覺中國、字節跳動等頭部企業在NFT領域均有所動作。
佈局較快的當屬阿里巴巴。今年5月,阿里拍賣聚好玩520拍賣節就推出了NFT數字藝術專場,拍賣藝術家萬文廣作品《U107-無廢星球系-櫃族之梵高》、海爹雨海的作品《魔鬼貓-多彩流浪體綠》等多件數字藝術品。
6月23日,支付寶在螞蟻鏈粉絲粒小程序上限量發售“敦煌飛天,九色鹿”付款碼NFT皮膚。這兩款NFT是由支付寶和敦煌美術研究所聯合發售,購買後NFT皮膚會顯示在付款碼上方。這兩款NFT每款8000份,總計16000份,每份價格10支付寶積分+9.9元人民幣。
據了解,這兩款NFT發行在螞蟻鏈上,發行方為杭州鮮活萬物品牌管理有限公司,NFT版權由發行方或原作者所有和負責。
超乎意外的是,支付寶小程序“螞蟻鏈粉絲粒”限量發售的敦煌飛天、九色鹿、伍六七的“NFT付款碼皮膚”,幾乎是上線幾秒即售罄。而在閒魚上二次出售的價格最高已經標價到150萬元,也因此隨後被緊急下架。
騰訊在NFT領域也加快了佈局,8月1日,騰訊旗下PCG事業群推出國內首個NFT交易平台“幻核”App,首期限量發售300枚“有聲《十三邀》數字藝術收藏品NFT”。 8月9日,騰訊音樂宣布首批限量“TME數字藏品”將在QQ音樂陸續上線發售。
兩大互聯網巨頭在NFT領域的高調動作,再一次引發了國內市場對NFT的關注。從目前已有的企業動態來看,NFT在中國的發展路徑不同於海外市場。由於國內對虛擬資產相關業務採取嚴厲監管措施,中國企業更多是從版權保護切入,強調無幣化NFT的探索。
且有別於海外市場主流NFT基於公鏈發行,國內“合規”NFT的探索主要基於互聯網大廠自建的聯盟鏈。如騰訊“幻核”App平台的底層區塊鏈技術由騰訊參與的聯盟鏈“至信鏈”提供。
也因此,對於國內大廠發行的NFT是否被市場廣泛承認尚存爭議。
對於聯盟鏈NFT的嘗試,騰訊研究院曾發文指出,在公鏈上發行自己的NFT,有以太坊,有ETH,token,這些都是發行NFT必備基礎設施。但在聯盟鏈上發行,騰訊有深度的思考,聯盟鏈的支付方式應該是法幣,以及聯盟鏈上合作的交易所也應是合規的。聯盟鏈發行的NFT到底算不算數,本質上應該是發出來的NFT是不是有足夠的確權以及公信力背書,以及10年、50年之後NFT還是否繼續屬於自己。這個命題值得繼續展開,目前推斷可以,且可以合規地發出來。 NFT在聯盟鏈上發行可以做到真正去掉貨幣屬性,因為金融穩定是目前監管重點,故而NFT的金融屬性應該被降得更低一些。
Daniel Chen對於國內互聯網大廠的參與指出,雖然聯盟鏈嚴格意義上沒有體現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精神,但大廠對於普及NFT概念、促進生態繁榮,幫助區塊鏈“出圈”當然是利好的。但目前他們在NFT上的產品還比較簡單,處於試水階段。
國內NFT合規有望?
國內NFT若要行穩致遠,未來合法合規尤為重要。作為一個新的事物,它在定義、監管、法律方面依然存在一定模糊地帶或空白,未來之路尚不明晰。
但業內也有觀點認為,NFT似乎是中國法項下最有可能合規開展的涉通證業務,各方給予厚望,而伴隨著NFT的發展與研究的深入,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肖颯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指出,國內NFT合規有望。
對於NFT的法律釋義,肖颯指出,國內NFT本身是表徵某種債權的物,是NFT持有人對合同相對方隨時行使欣賞、觀瞻、聆聽權利的一種憑證。 NFT的物權屬性,其實只體現在它是一個虛擬牌(屬於虛擬商品),這個牌自身可能僅價值1分錢或更低,正如演唱會門票,門票自身是個物件,但它不是演唱會裡的歌聲和視頻更不是演唱會本身,只是一個持有人可以請求去聽演唱會的“債權憑證”。
此外,從以往監管經驗看,NFT某種程度來說與ICO同根,這也使得NFT未來的合規性有隱患。對此肖颯指出,不同於ICO以往可以等額分份,NFT自身俱有不可分性,只是某一個數字產品的憑證,其自身性質導致它的金融屬性比其他通證項目要弱得多,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轉的可能性就會更大。此外,從一個普通商品到金融產品,需要一個演化過程。 NFT金融屬性偏低,同時又是虛擬商品,某種程度上又能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未來監管機構是否要保留它,需要權衡和智慧。
而對於NFT的監管,肖颯認為未來可能是多頭監管,聯合執法。且因為國內法律對ICO和token的認定與英美法系國家對其定義為證券的性質不同,我國證券法並不承認非法定等額分份是證券,因而對比特幣這類的虛擬產品,對其定性就是特定的虛擬商品。所以我國未來對NFT的監管機構不會是證券類機構,對於海外的監管意見國內可以做一些參考,但是它並不符合我國法律實際情況。
而對試圖進入這一領域的投資人,肖颯指出目前該領域確實存在一些亂象,會令消費者受到詐騙,財產受到嚴重損失。首先應該明確自身進入該領域的目的,應該具有基本的理性消費意識,不要盲目支持。且目前對於NFT投資尚存在較多風險,如法律風險,操作風險等,所以需謹慎、量力而行,不要輕易All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