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區塊鍊和加密貨幣在過去十年前的使用中不斷發展。比特幣一幣獨大時代已經過去了。多年來,無數的區塊鏈項目已經被創建。隨著新的項目圍繞全新的生態系統建立,投資者越來越難在這個新市場中捕捉到Alpha 收益。不久前,The Lynnhaven Group 創始人@MoneyWithCarter 研究了…
區塊鍊和加密貨幣在過去十年前的使用中不斷發展。比特幣一幣獨大時代已經過去了。多年來,無數的區塊鏈項目已經被創建。隨著新的項目圍繞全新的生態系統建立,投資者越來越難在這個新市場中捕捉到Alpha 收益。
不久前,The Lynnhaven Group 創始人@MoneyWithCarter 研究了新鏈的增長和它們所遵循的流程,並試圖解釋這樣一個生態系統如何順利運作。
從分析來看,大致如下:
-
大量高收益山寨幣帶來了短期投機者。
-
然後社區自己會尋找最喜歡的項目,於是這些項目成了該生態的底層項目。
-
一個原生的項目成功運作,價值暴漲,更多資金的湧入讓生態系統可以捕獲更多的流動性, 良性循環。
而他也預計這個理論也會在大多數新興的第一層生態系統中得到驗證。
引入流動性
要實現一個生態系統的發展,需要底層模塊。首先,必須有一個去中心化的交易所(DEX)來進行基本的交易,這也是流動性的源頭。原生的DEX通常也是鏈上最初的礦場(流動性挖礦)。這些DEX,大多數時候,比全能鏈的”藍籌股”(如Sushiswap)表現更好。
流動性挖礦和山寨幣
流動性挖礦是Defi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參與者往往希望通過注入流動性,來獲得利息,或者獲得網絡內的交易費用。而同時這也是交易者藉出代幣的地方,這就是基礎礦場的基本構成部分。
-
如果是首批DEX,用戶的目的往往非常單純,就是短期高收益(白嫖),高ARP 是初期吸引流動性的唯一途徑。
-
這些農場中的大多數都風險很高,而且只配發一個耕作代幣。
-
這些收益農場往往從構成上與“龐氏騙局”非常相似。
山寨幣主要是指除比特幣以外的代幣,現階段,多指一些新發行的,沒有深厚生態根基的代幣。它們往往伴隨著高風險,甚至於“清零”的可能性,但同時高收益也是這些代幣的一個特點。投資者往往喜歡從市值低的山寨幣中追逐高額的投資回報。
這些幣絕大部分最終會消失,因為它們可能從項目構成上就和“空氣幣”沒什麼區別。僅有一小部分重新定義項目,並繼續打造自己的產品,最終成為一個強大的項目。這方面的一個好例子是SushiSwap。
山寨幣的終極形態
新鏈上的原生協議比全能鏈的“藍籌股”(如Sushi、Aave和Beefy)更有機會在該特定鏈上贏得大量市場份額,當然這也就意味著幣價成百上千倍的暴漲。只有最強的代幣,才能形成強大的社區,從而有更出色的表現,並為獲得大量的流動性注入,或者投資者質押資產。這些代幣往往收益不是那麼恐怖,但它們的安全性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資者從而獲得持續而穩定的上漲。當然這些幣往往流動性不佳,從而會產生非常多的套利機會。 。 。與風險。
收益率聚集器
各種農場的收益率可以有很大的不同。在多個平台上追尋收益率的過程極其的機械重複且耗時。收益率聚合器作為Defi 又一基石般的存在,其目的是將這一過程自動化,通過在各種DeFi平台之間移動資金以尋找最高的收益率,幫助用戶獲得最高的利率。需要收益率聚合器來更有效地移動流動性。用戶需要將流動性注入聚合器,聚合器將流動性轉移到程序判定收益最高的途徑,而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套利、注入流動性,促使代幣成長的過程。聚合器的大量使用會促使代幣TVL(總鎖定資產)的增長,因為它帶來的高流動性是yield farming 變得更加易用。
Arbitrum可能是整個系統運作模型的一個完美例子,因為它在去年夏天有一個巨大的TVL反彈,僅僅因為一個高收益的Farm , 就把該鏈的TVL 催生至15 億美元。但沒多久,礦就“塌”了。
流動性挖礦使用流動性提供者(LP)向去中心化交易所注入流動性,類似於給汽車加入了機油,於是DEX開始更順滑的運作。而隨著新的買家追逐礦池山寨幣的高APY,他們又把代幣價格推上了天。當代幣價格下降到某個閾值以下時,APY的吸引力就會降低,更多資金抽離造成惡性循環。大量投資者拋售代幣將價格拉低,留給LP的就只剩下一手的山寨幣。
Arbitrum現在似乎處於山寨幣和新生“藍籌”的尷尬夾縫之中。只有少數幾個好的協議建立在其第二層上(Arbitrum是一個二層拓展解決方案)。有幾個基本面很強的項目,如GMX和CAP,但顯然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能否通過更多的壓力測試,無人知曉。
總之,高額回報山寨幣、DEX、流動性、收益聚合器之間存在非常強的關聯性,並且也存在某種生態循環,但最終支撐項目走的更遠的仍然是其技術本身,是否能解決用戶的痛點,是否能讓我們所處的環境變得更好才是關註一個項目“堅固”與否的重要指標。
圖片來源:網絡
作者:Chen Zou
本文來自0x新聞Bitpush.News,轉載需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