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螞蟻鏈粉絲粒推出一個潮玩系列的NFT數字藏品,限量出售,受到市場熱捧。該系列NFT作品分為三種,基於潮牌QEE熊公仔,打造出“鳳凰於飛”“馬到成功”“如虎添翼”三種不同風格的數字藏品,每種以19.90元的單價限售10000份,開售後紛紛告罄。
類似的情形也出現在騰訊NFT交易平台“幻核”上,最近上線的NFT數字藏品——典藏“萬花鏡”數字民族圖鑑也早早被搶購一空。
如今,NFT成為數字藝術品市場的“頂流”,保時捷、麥當勞、抖音國際版等近期都在試水NFT作品,“萬物皆可NFT”正走向現實。與此同時,NFT作品過度炒作也成為行業發展的頑疾,亟須治理規範。為了防止NFT作品商業炒作,國內的互聯網大廠正在探索一條更為適合自己的路。
NFT降低收藏門檻 數字藏品受熱捧
10月14日中午12時整,“QEE數字藏品——鳳凰於飛”率先發售,1萬份作品瞬間就被搶光。
記者也拼手速搶到了一份,成為這款NFT作品數字收藏大軍中的一員。收藏界面上,該份作品是個身上紋有鳳凰元素的熊公仔3D動圖,可以放大縮小,立體式欣賞該作品。
收藏界面顯示,這份作品的認證時間為10月14日12:00:16,編號為4880。也就是說,超過4800份在16秒內搶購一空,足見該IP收藏愛好者的熱情。此外,該作品還標有收藏者、創作者以及上鍊的哈希值等信息。
平台提示,遠離非理性炒作,防範欺詐風險。該數字藏品版權由發行方或原作創作者擁有,除另行取得版權擁有者書面同意外,用戶不得將數字藏品用於任何商業用途。
目前,NFT正在將藝術收藏的資金門檻拉低。記者發現,今年以來,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大廠陸續推出了多款NFT作品。以阿里為例,自6月份至今,螞蟻鏈粉絲粒已發售10餘款付款碼皮膚和數字藏品等NFT作品,價格範圍在9.9元至39元之間。騰訊發售的NFT作品售價則多在百餘元。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避免NFT炒作風險,互聯網大廠對此類數字藏品並未放開交易。不過,線下仍有大肆炒作的現象。記者註意到,此前,一名用戶曾在阿里拍賣上將“亞運會火炬”的NFT數字藏品拍賣,價格最高飆升至300萬元以上。而此款作品的最初售價僅為39元。
隨後,螞蟻鏈與阿里拍賣聯手下架這起涉嫌網絡欺詐的交易。據了解,該用戶發布的相關競價處置信息,附以數字火炬藏品的詳情圖,混淆了數字藏品和實體火炬的差異,對買家造成誤導,涉嫌欺詐。平台已下架對應違規商品並對用戶進行相應違規處理。
同時,螞蟻鏈也發表關於數字藏品“三不要”聲明,提醒消費者註意風險: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數字藏品炒作,堅決抵制任何形式的以數字藏品為名,實為虛擬幣相關活動的違法違規行為;堅決抵制任何形式的數字藏品商品價格惡意炒作,用技術手段確保商品價格反映市場合理需求;堅決抵制任何形式將數字藏品進行權益類交易、標準化合約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反對數字藏品金融產品化。
NFT促進版權保護 市場仍待規範
當前NFT市場確有機構正在將NFT作品包裝成金融產品,大肆炒作其價值。這些NFT交易平台採取定價、拍賣等方式出售NFT作品,有個別平台與商家聯合炒作抬價,經過幾輪拍賣後,往往一個NFT作品最終成交價要高出起拍價幾倍到幾十倍。業內普遍認為,這種炒作行為不僅使投資者蒙受錢財損失,也對行業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亟須規範。
“相較於實物商品,金融產品具有較高的虛擬屬性和價格波動性,這也是金融產品需要更強市場監管的主要因素。”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高培傑律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興資產在初期往往可以吸引較多市場關注度,由此產生市場溢價,但隨著其他新資產的不斷湧現,資金會趨向更新的產品和市場,NFT產品在未來也存在同樣的風險。建議投資者在區塊鏈投資過程中分散風險,理性投資。
“區別於某些機構過於強調NFT的金融屬性,國內互聯網大廠更重人文屬性,二者對於NFT的發展邏輯明顯不同。”某區塊鏈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以阿里為例,螞蟻鏈粉絲粒與頭部IP合作,做公益、煥活傳統文化、做國漫,主要圍繞著IP本身的價值而來,沒有“金融屬性”而是“人文屬性”,是一個“數字收藏家”的角色。
“通過螞蟻鏈發行的數字藏品來看,國漫、博物館館藏、公益畫作、數字火炬等,每個作品背後體現的都是IP本身的價值。”《比較》研究部主管陳永偉表示,這種對待NFT的態度值得學習。唯有採取這樣低調務實的態度,才能保證NFT的長遠發展;而一味地炒作和捧殺則只會斷送NFT的前程。
從行業整體來看,NFT正在加速將藝術收藏的邊界從物理世界延伸至數字世界。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NFT作品,與現實中對應的藝術品形成唯一的映射關係,每個NFT作品都具有獨一無二的鏈上序列號,作為NFT作品在區塊鏈上唯一的權利憑證。”深圳市信息服務業區塊鏈協會副會長余維仁對記者表示,換句話說,每個NFT作品都是這個藝術品的單個數字複製品,NFT作品的擁有者俱有相應的數字所有權。這也對創作者的知識產權和內容創新起到積極作用。
關於未來NFT的發展,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區塊鏈重大項目評審專家、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曉華對記者表示:“現階段還需借助區塊鏈的存儲、認證以及智能合約的授權、履行機制,完善版權NFT化的法律法規以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應規制創作者本人的版權濫用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