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稚嫩到成熟,一位本金翻400倍的投機高手自述

摘要:背弃自己的信念,而去跟从”聪明人“或”大众“的任何主张,必定痛苦矛盾。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跟币圈结缘,是18年初进了家初创公司,公司有三条产品线:硬件钱包、交易所、ICO平台,硬件在深圳生产,我负责开发手机App。钱包不是当时的主营业务,所以产品经理和BA都是其他组的人抽时间搭把手,整个组 …

背棄自己的信念,而去跟從”聰明人“或”大眾“的任何主張,必定痛苦矛盾。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跟幣圈結緣,是18年初進了家初創公司,公司有三條產品線:硬件錢包、交易所、ICO平台,硬件在深圳生產,我負責開發手機App。錢包不是當時的主營業務,所以產品經理和BA都是其他組的人抽時間搭把手,整個組只有我一個人算是全職。

那段時間壓力很大,但也很興奮。瘋狂讀書、讀源碼、畫腦圖、做筆記,BIP、EIP幾乎看了個遍,每天學到深夜,清晨起來去游泳館游上半小時,到公司喝杯咖啡,就又投入到新一輪學習和coding中。

當時最大的動力,就是一夜暴富的夢想。

期間加入了DappReview的創世群,參加星雲開發者大賽,寫了人生中第一個dapp。

也加了許多微信群、電報群,還收藏了一個從產品路線、創始團隊背景、技術實力……等各個角度給代幣打分的網站,每天上去看最近的分析文章,看到打分高的就買一些。跟自己說,雞蛋不能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再後來我就出現在了許多維權群裡,這是後話。

同事苦心勸我,這個產品好壞,跟幣價高低沒有任何關係,你看那些17年拉上天的幣,哪有什麼技術和產品,真能做出東西來的,他發的幣也不一定就值錢。奈何我根本聽不進去。

每一份白皮書都讓我心潮澎湃,彷彿看到了無限美好光明的前景和錢景。

直到我買了EOS,看到它一天之內漲了40%。

那時我還年輕,不知道命運的每一份饋贈,都在暗中標註好了價格。

這份禮物的代價就是,在以後漫長的歲月裡,我一直走在回本的路上。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18年虧本的方式簡直數不勝數。

跌跌不休的大盤、高位被套的EOS、打著世界杯旗號的WICC和SOC、一堆人輪流在朋友圈發視頻喊利好的火幣……回想起來,當時完全沒有投資邏輯,更不懂倉位管理,看到有人喊單就衝,然後追漲殺跌,一直是場外賺錢彌補場內虧空。

然而這些都還好,因為不管大盤也好,柚子火幣也罷,再怎麼跌也是有個底線的,充其量是看著本金減少一直焦慮罷了。

轉過年來,我迷上了dApp菠菜挖礦。

猶記得陸老師和牛總一步步教會我計算挖礦成本,計算莊優,又在我上癮之後苦口婆心警告我不要倍投。

可是我沒聽。

當骰子連續開出六七把大,而押注已經到了上限之後,我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倍投是歸零的最快途徑。

然後我就進了號稱戒賭群的JKR家人組,進去後發現一個比一個賭的厲害。那是一段很開心的歲月,因為幾乎每個人都在虧錢,都在討論如何回本,四處薅毛。

大概到了五六月份,一種赤裸裸的盤圈dApp爆發了,它完全拋棄了遊戲性,直接聲稱每日回報率百分之多少。回報率哪裡來的?拉人頭。後進場的人的投資拿去給前面的人當分紅,聰明的中國玩家又一次發現了規律,就是我先把腳本寫好,一開盤就把代幣投進去,只要我能成為最早進場的那幾個人,只要項目方能繼續拉人進來,我至少虧不了。

這個事情發展到了極致,就有個網站喊出了roi 333的口號,每日回報33.3%,上線3天,總交易額達到1億波場,大概是300萬刀。然後就在第三天晚上,在早期用戶很開心的等著比誰跑得快的時候,項目方率先跑路了。

被項目方割得死去活來,也看了許多智能合約攻擊案例之後,我忽然醒悟,為什麼同樣是程序員,我就只能等著被項目方收割,而不是主動出擊?

接下來改變了思路,學起了solidity、nodejs,把以太坊和EOS上的攻擊手法看了個遍,什麼假幣轉賬、數值溢出、越界下注、隨機數攻擊、自我轉賬,能用的都用上了,大概搞了72個合約,賺了……200多刀。總歸是動手比較晚,那些被發現過的漏洞基本都被堵上了。

陸陸續續幾個月,還是虧的比賺的多。最慘淡的時候,連幾十個波場的羊毛都要去薅一下。

Unn在群裡說,小刀哥進幣圈就是來消費的。

又過了幾個月,辛辛苦苦攢出來2000個bnb之後,便遭遇了從業生涯中最大的滑鐵盧——一個號稱“零熵項目“的資金盤。

白皮書裡面這樣寫:

“絕大多數項目要么是用豪華的技術開發團隊開發新的公鏈(高TPS,分片,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功能),要么是基於已有公鏈開發補充協議從而修補一些不完善的功能。然而,自以太坊之後,並沒有哪一個項目能夠引領區塊鏈下一輪的技術革命。”

“我們對自己的定位就是低熵甚至是零熵,即通過重視社區聲音,和社區通力合作,高效調配開發和資金等一系列的措施達到,簡而言之就是分佈式治理(社區治理),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不消耗過多的資金,將成本損耗降到最小,以此來維護幣價。”

簡而言之,就是“不做事,只拉盤”。

剛開始的時候,我只覺得這種項目簡直太好笑了,就算是17年那些ICO跑路、國產公鏈慘不忍睹,你這種一看就要超級瑪麗的幣難道比他們能好到哪裡去?

看著推土機一天天往上推,看著45度上揚的K線,我漸漸笑不出來了。

後來我咬牙梭了進去。

之後的每一天都是幸福和快樂的,直到它崩盤為止。

崩盤離場之後,我又相信了創始人許下的鎖倉x個月,以不少於xx價格回購的承諾,把剩下的所有本金都鎖了進去。

過了不久,他就跑路了。

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我一直在反复思考,我為什麼從頭到尾一直在虧,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是因為總是接到二手消息給人接盤;還是容易衝動上頭,輕易相信項目方的話術;又或者是倉位管理不對,加上沒有投資邏輯;還是新人容易犯的錯誤我全犯了個遍?

困惑迷茫中我胡亂讀了很多東西,印象最深刻的是墨客、約翰、比特傻三個人寫的文章。

約翰說:

每個新幣上市都是一次龐氏重啟,所以當初BTC持幣者極端敵視ETH,有限的資源被無限的新幣分流,老幣持幣者怎麼辦?當然,當他們擁有大量ETH後,自然會換成鼓吹ETH,對新的玩意冷嘲熱諷,無限循環。

從今天起,拒絕那些大V給你灌輸的理念,少買多看,好好想想財富轉移背後的邏輯。在一個新的騙局找好自己的先發位置,勝率遠遠大於在一個老騙局做墊腳石。

幣圈是個規則不說比不上股市,連賭場都不如的地方,這裡就是單純的財富再分配。你什麼都不懂,或者似懂非懂,跑來就要贏錢,以為自己是位面之子麼?

墨客說:

所有的“資金遊戲”,不管是房市、股市、社保、郵幣卡、狹義資金盤、數字貨幣、Dapp。剝離掉價值增長部分,都是廣義上的資金盤。資金盤就是在一定的空間時間內,資金總量不變,但是在不同的空間與時間流動。

“共識無貴賤,賺錢有快慢”

比特傻說:

通常參與資金盤的有三波人。項目方處在金字塔頂端,收割其他參與者。職業資金盤獵人懂得什麼時候進、什麼時候出。純韭菜則是被項目方和資金盤獵人畫的十倍百倍收益忽悠的人。但純韭菜也是知道風險,也十分清楚自己在玩資金盤。他們不具備系統判斷資金盤時間節點的能力和信息,只是僥倖地認為自己不是最後一波。

單個資金盤必然崩潰,可是從社會看來資金盤卻是生生不息,最終因為短視和貪婪的人性。

那一刻我彷佛有了醍醐灌頂的感覺,幾年來的經歷一幕幕浮現:

喊著FT 100、別墅靠海的張健跑路了;

EOS三浪打完,價格甚至就沒再超過50人民幣;

BNB在IEO的故事講完以後,從39刀直落到9;

……

每個天王級項目最後都成了天亡級。

去你媽的,老子再也不信任何價值投資了!管它什麼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我只關心能不能搞到錢。在這個賭局裡,我要比大部份人衝的更早,撤的更快!我恨恨地想。

機會很多,而我的本金又一次沒了。

風起青萍之末

几个月后,Comp发币带来了defi盛夏,而陆老师在oks一战成名,第一个月我甚至犹疑了很久,直到判断出来凭实力实在赚不到钱之后,咬牙掏月费进了群。

進群後就陷入了更深的焦慮。每個人都在快速賺錢,那速度幾乎是把幣圈當作了提款機。而我本金太少,以太坊上的礦沒有一個是能挖的起的,於是只能各種沖沖衝。跌10個點止損,翻倍就跑。什麼BAL、CRV、YFI、YFII、葡萄、泡菜、紅薯、壽司,我統統沒挖過,只在1000刀的時候買了點YFI,2000刀拋光。當時AR還是可以在1.2到1.8之間來回高拋低吸的,BAL也是每週發幣前賣出,發完幣砸盤后買入,完美波段,直到有一天波飛再也上不了車為止。

陸老師在復盤時說,

COMP的價格被炒作,Defi 協議的天花板估值被抬高,引入了Defi治理代幣,治理代幣承載了Defi應用的價值,由此開啟了Defi治理代幣時代。而後Defi應用的TVL爆發式增長,隨後就是流動性挖礦引發的流動性大戰。

很遺憾,雖然身處其中,但我卻對此一無所知,給我留下更深刻印象的,只有Uniswap大賭場,Yam最經典的那句“對不起,我們失敗了”,還有墨客把JST喊了15倍。

Comp打響第一槍之後,彷彿整個幣圈的資金都在湧入Defi,陷入了一個錢比項目還多的情況。哪怕沒有白皮書沒有網站只有電報推特的項目都有無數散戶在衝,於是7月份幾乎每個衝了的項目都在賺錢。而到了8月,幾乎每個新上uni的都在跑路。當時有個說法是,池子只有個位數以太的不要碰,有兩位數的可以少上,有三位數以太的就可以賭一下了。這三個檔次分別叫做:土狗-> 精品土狗-> 嘯天犬。

所幸群裡總結出一條規則:陸(陸老師)牛(牛總)墨(墨客)貓(貓皇)刀(卯金刀)這五個人至少有三個人在車上的項目才能上,才避過了無數土狗。

JST 15倍之後,熱度來到了Justswap上面,記得當時最早的幾個幣是Ank、DZI,花樣還很多,要去Discord搶白名單,搶不到的只能沖超募額度,那時候真是激動人心,Discord頻道一開放,就看消息噠噠噠噠往上崩,研究了好幾天的機器人,無果,只能拼手速網速。到了上幣當天,搞笑的來了,正經的幣全都上不去Justswap,反而假幣接二連三的冒出來,大家瘋狂嘲諷:發假幣的都是經驗豐富的程序員,發真幣的可能是剛畢業的。

DZI搶到了白名單,開盤前在場外掛五倍價格沒賣出去,開盤後收到發幣便只剩兩三倍了,不想低價出手,就只能跟後面搶到的TAI一起挖珍珠。而後開啟了瘋狂奶幣模式:

我看好DZI和珍珠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1. 在訂閱輪項目方計劃募集超募了420多萬刀,沒有跑路而是退幣,信用和資金儲備值得信賴。

  2. 開盤後,白名單和訂閱輪的籌碼已經發放完畢,該砸的都砸了,但幣價能夠穩住,讓這兩輪的人都沒虧,說明項目方有強大的控盤能力。

  3. 基於以上原因,低價籌碼基本已經換血,項目方可以輕裝前行

  4. 孫哥要蹭DeFi熱度,在JustSwap上打造百倍幣計劃,從以上三點來看,DZI勢必是首選。

  5. AMPL的仿盤邏輯,玩過的人自然清楚,這種項目最需要的是熱度,而孫哥一來有錢,二來有造熱度的能力。所以DZI在孫哥的JustSwap上必然能夠穩健前行,成為波場上為數不多的幾個百倍幣之一。

  6. justswap上線後面跟著dzi 然後珍珠珍珠又給dzi和usdj賦能明顯是波場生態的一盤大棋。如果dzi成為百倍幣,那麼珍珠的目標就是yfi。

墨客說,小刀為了賣TAI的白名單都要瘋掉了。

可不是快瘋掉了麼,進群兩個月,看著整群的人每天都在數錢,想賺點Skale和Near代投費,熬夜不說,CoinList還屢屢當機,熬了幾夜就再也撐不住了。

8月28號那天,YFI已經拉到了1.8萬刀一個,船長說,“又一個跟YFI一樣的機會擺在你們面前,珍珠1.8千一個不過分吧。”玩笑歸玩笑,但珍珠當前確實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波場開始開啟造富效應,孫哥拼命造勢,錯過了YFI的資金大量湧入,波場低廉的交易費用是散戶的不二之選。理智告訴我這是空氣挖空氣的套娃模式,但情緒上已經徹底Fomo。尤其是看到場外200刀一個收來的珍珠,一覺醒來變成3000以後。

9月1號,YFII上線幣安,高師傅8848的預言成真。

9月4號凌晨。珍珠開挖三文魚,YFI在那之前已經突破三萬,市場情緒和流量達到了頂峰,波場系完全罔顧大盤暴跌10個點的事實,白名單1刀的TAI衝到了50刀,珍珠6000刀,每個群都在喊8848這個口號。

倆小時後,徹底崩盤。

資金蜂擁而至,沒人接得住二池拋壓。

那夜只睡了一個小時,起床後就連justswap都已經上不去了,匆匆忙忙調合約把珍珠蘿蔔全都拋掉,還算是走的及時,利潤回吐有限。

馬上幣安就出來了BSC(幣安智能鏈),漢堡、Bake、吞拿魚,一個個流動性挖礦紛至沓來,還有個燃燒BNB兌換的斯巴達。崩盤的速度越來越快,以太坊以周計,波場以日計,BSC則是以小時計。像吞拿魚和後來出來的南瓜,基本上就是二池剛開就死。斯巴達燒完之後,在久遠的歲月裡都只見灰燼。

到了16號,我算了下從最高點起的幾個產品跌幅:

珍珠跌到1/9

TAI跌到1/25

月亮跌到1/60

蘿蔔跌到1/70

三文魚跌到1/400

吞拿魚跌到1/500

挖不如買的盛況,似乎再也沒來過。

17號,Uniswap發幣,一天之內上齊三大,按當時價格4刀左右算,一個普通地址送了大概800刀代幣,又是上車下車互道珍重的時刻。我4個地址開開心心全賣掉了。 8個月之後,它飆到了45。回頭看,那應該是幣圈規模最大,也最值錢的一次空投了,可惜發幣時正值低潮期,許多人都毫不猶豫地賣成了u。

都說是買在無人問津處,賣在人聲鼎沸時,到頭來總是知易行難啊!

Defi全線崩盤後,感覺身體也撐不住了,索性好好休息了一陣子,順便重讀《敘事經濟學》和《隨機漫步的傻瓜》,又有了新的感觸。

去中心化金融的概念19年就已經有了,然而流動性挖礦給它賦予了全新的風尚,隨之而來的造富效應又令無數人趨之若鶩。從ICO、FCoin、dapp、IEO到DeFi,每一波敘事都帶來了大行情。對賺錢的人來說是行情,對虧錢的人來說則是騙局。當然行情最終也會淪落成騙局。

八月底到九月初的兩週,彷彿經歷了人生的二十年。當知道結果已經註定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開始的時候衝進去,在大部隊入場的時候退場。但可惜當最後這波人開始FOMO的時候,自己卻沒有做到及時撤退,而是被情緒感染的繼續持幣觀望,回吐了大量利潤。今後當謹記:最好的故事,殺最多的人。

所幸把這幾年的虧損全都賺了回來,還有不少盈餘。

春遊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

十二月的DeFi跟之前的DeFi有什麼區別?之前的按照國內時間都得熬夜,熬不過,一覺醒來錯過很多密碼。現在的國內需要早起,於是就可以很輕鬆愜意的操作,等著國內起床發現Base砸盤已經好幾輪了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