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於區塊鏈的全球藝術市場下思考公鏈、NFT及DeFi

摘要:我懷著興奮的心情寫下這些文字,因為終於夢想照進了現實,區塊鏈正在改變現實世界的一個領域的運行模式:一個以區塊鍊為基礎的全球藝術市場建立了起來,並因其強烈的吸引力而持續擴張。這個市場之所以可以成立並迅速發展,恰恰在於我們曾經暢想過的、區塊鏈技術的獨特優勢:免許可進入、無需信任、點對點支付(實時且低價…

我懷著興奮的心情寫下這些文字,因為終於夢想照進了現實,區塊鏈正在改變現實世界的一個領域的運行模式:一個以區塊鍊為基礎的全球藝術市場建立了起來,並因其強烈的吸引力而持續擴張。

這個市場之所以可以成立並迅速發展,恰恰在於我們曾經暢想過的、區塊鏈技術的獨特優勢:免許可進入、無需信任、點對點支付(實時且低價)、免中介的物權變動(實時且低價)。

本文所指的藝術市場並不是某條公鏈上的某一個或幾個平台,而是多條公鏈上的、多種不同特點的平台共同形成的一個藝術市場。

文章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與區塊鏈相關,包括這個市場對於區塊鏈發展的一些啟迪;第二部分與藝術相關,包括這個市場可能改變藝術市場的當今格局。這些思考是發散性的,觀點與觀點彼此獨立,本文僅列舉這些個人性的觀點但不對觀點做更深入地系統論證。

區塊鏈

  • 公鏈

一個應用可以讓一條公鏈變得「成立」

根據目前的發展趨勢和發展需求,未來更大的可能是多條公鏈並存。什麼樣的公鏈會立得住腳?一個成功的應用可以讓一條公鏈變得成立。也就是說,如果一條公鏈能夠有一個應用或一類應用發展了起來,這個應用擁有真實的、忠實的用戶,這條公鏈會因為這一個成功的應用而變成一條成功的公鏈。

這不同於過去。 。跑出來的應用帶起它所在的公鏈。

公鏈的技術

某個/某類應用能在某條公鏈上誕生和發展,很大程度上跟該公鏈的技術特點相關。

公鏈的技術也許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與公鏈的速度、容量、去中心化程度等等相關的技術,雖然這在過去和現在是被給予最多關注的部分,但個人感覺除了「無狀態」可能會帶來較大的差異,目前其他的技術都不足讓兩條公鏈(不包含一些中心化的鏈、以及核心技術是服務於跨鏈、存儲的鏈)有什麼實質上的不一樣,即便有不一樣,用戶似乎也並不太在意這種不同。

另一類技術是與應用相關的技術,也就是說某種/某類應用只有在這條公鏈上才能實現或才能更容易、更好地實現。

目前有看到三種不同的方向,一是往抽象的方向,二是往具象的方向,三是編程範型的改變。這種技術上的不同可能讓公鏈誕生全新的應用,如果應用成立,其對應的公鏈就成立。

換言之:。

文化、社區

一條公鏈上出現一個殺手級應用,也可能與其技術無關。其它原因中最重要的可能是公鏈的「氣質」或者文化。獨特的氣質吸引到了具有某些特質的人,這些人中更容易誕生具有某種特質的原創應用,該應用以社區內成員的支持為基石發展起來。

社區這個概念被越來越多地提起,但社區最重要的不是人數,而是其吸引到的真正參與者是什麼樣的人。

除了社區,公鏈團隊也可以是出現殺手級應用的重要力量。團隊打造/主導自己鏈上的特色應用,以該應用帶起公鏈。

  • NFT

NFT最好是且僅是NFT本身

關於NFT是什麼有很多討論,我之前也寫過《問題在於你站在哪個世界看NFT》,描述如果站在數字世界,NFT就是事物本身。但在市場大半年的發展之後,如今的感受是不管站在數字世界還是物理世界,NFT最好是且僅是NFT本身、是事物本身、是銀貨兩訖中的貨。

也就是說,最好(或最理想、最原生、最適應區塊鏈)的NFT,是。

拿NFT藝術品來說,如今可能不太會有人認為自己擁有一個NFT,代表的是自己擁有對某一個數字藝術品的所有權或版權;更普遍的認知是,NFT就是那個數字藝術品,就是貨。

這種區分也許很微妙,舉一個區分度更高的例子。目前有一些NFT代表的是會員服務,擁有這個NFT,就可以享受假設是數據服務。來看另一類NFT。

下圖是一個不斷變化的NFT的截圖,點代表平台的用戶,其中紫色的點是我,紅色的點是我收集過其作品的藝術家,紅色點之間的連線是這些藝術家之間互相收集作品的關係。我可以用鼠標點擊任意點,了解我關注的藝術家被其他人收集的情況,如第二張圖所示:紅色點為他收集別人,藍色點為別人收集他,白色點為兩個藝術家有互相收集。

不難發現,上文中的第一類NFT是代表數據服務的資格;而第二類NFT是數據服務本身,擁有該NFT就擁有數據服務。

第二類NFT從數據服務角度展示了NFT即NFT本身。來看第三類NFT,它從資格的角度展示了NFT即NFT本身。有一個NFT魷魚游戲,該NFT一共發行100份,購買該NFT就是遊戲的參與者,100份賣完後遊戲自動開始,最後,100個參與者中的一人拿走全部的獎勵。這個NFT可以被認為是資格或門票,但可以看到它與第一類NFT所代表的資格的區別。

這便是該小節想表達的觀點:NFT最好是且僅是NFT本身。這個觀點可以被闡述為:。

當然這並不是說其他性質的NFT不成立,只是具有這種特質的NFT,應該是最容易被納入區塊鏈體系內的NFT;現實世界哪個領域在NFT化後,其NFT具有這種特質,該領域可能較早被區塊鏈改變運行模式。

數字藝術是最好的例子,它是NFT即貨本身,很快便發展出了基於區塊鏈的全球藝術市場,開始改變傳統藝術市場的運行模式。

元宇宙之所以與區塊鏈有莫大的關係,是因為在元宇宙裡,NFT天然的可以是貨本身,不管這個貨是土地資產、裝備資產、遊戲道具資產,還是其他。因此,區塊鏈會是元宇宙資產的天然的交易市場。

區塊鏈,一種點對點的銀貨兩訖系統

這真的是所有事情中最有趣的部分,科技想要什麼和科技的進化路徑。回首最開始的地方,比特幣是這麼被描述的,《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在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之後,在一輪輪牛熊轉換、技術發展、應用浮沉之後,會發現能概括區塊鏈的描述可以是:區塊鏈,一種點對點的銀貨兩訖系統。

。如果一個領域的產品能夠變成鏈上的貨,不管是以token的形式還是NFT的形式,長遠而言,區塊鏈可能都會成為該領域最好的交易市場。本文將在藝術部分試著對這一觀點進行分析。

  • 去金融機構

把DeFi「落地」於鏈上產業

DeFi是區塊鏈上的金融基礎設施,這個基礎設施本身的核心架構已建設完成,也持續被優化以及不斷有創新。只不過目前的DeFi就像有動脈卻沒有毛細血管,一來沒有讓該系統外的其他組織得益於這個系統,二來不能把其他組織的營養和造血功能接入這個系統。

連接鏈下世界是一種方向,不過道阻且長,只能行而不輟。

如果我們調轉視線,服務鏈上世界的產業是否是一種更快見效、也更相容和自洽的方向?就現在的鏈上世界而言,一個全球藝術交易市場已經逐漸發展起來了,與這個市場相關的各個要素需要什麼樣的金融服務? NFT抵押借貸和NFT碎片化是一部分,但其實還有很多不起眼卻是真需求的部分,比如為藝術家提供理財服務。

藝術家可能不想花心思選擇不同的DeFi協議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他需要的是穩定的收益或僅僅需要相較於法幣的穩定,雖然DeFi中已有這類產品,但提供給藝術家的產品可以主動出現在藝術家的視線,比如與NFT平台結合,在一個應用/界面內完成;可以根據資金的特殊性做設計,比如隨時有新資金進入的情況……這是毛細血管的部分,它似乎很小,也沒有宏大敘事,但卻是紮實的根基。

DeFi是金融業,圍繞NFT、圍繞「貨」相關的市場,圍繞被區塊鏈化的領域是否就是「實業」?雖然目前還只有一個藝術市場較成規模,但隨著未來被區塊鏈改變的領域越來越多,實業也就越來越多,DeFi就會成為由動脈和毛細血管組成的健壯的系統。

不只是藝術市場

雖然本文把這個市場稱為藝術市場,但其實它已不止於此,只不過藝術類NFT是其中數量最多、最引人注目的。

就NFT類別而言,這個藝術市場其實已包含藝術品、文化創意作品、衍生品(周邊)、音樂作品、文學作品、出版物(目前有書籍、雜誌、文章)、遊戲等等;而換一個角度,這個藝術市場本身還涉及了禮物領域、打賞領域。

突然想到有一個系列的NFT,它整體是一個偵探故事,每個NFT會給出一個線索;還有一個系列的NFT,它視覺化了卡夫卡的《審判》(截圖如下,目前只有第一章),場景是立體的,可以通過鼠標在公寓樓裡穿梭,「走到」不同人物的身邊,體驗上有點像在看話劇。

舉上述例子是想說,。這意味著區塊鏈不止有承載藝術品的能力,也有承載廣泛的文化產品的能力,而文化領域也許有著現實世界的半壁江山?

曾經的宇宙

對於Crypto圈的人來說,是先有了可以放在元宇宙裡的資產,比如藝術品,然後進入元宇宙(或對元宇宙有需求);但對於圈外的人而言,他們可能是先進入元宇宙,即現實世界的互聯網發展到這一步,然後為自己在元宇宙裡添置資產。

當元宇宙真正發展起來後,可能會帶動區塊鏈的一次躍遷。 。只不過元宇宙何時能發展起來尚不得而知。

有一些疑問是元宇宙裡的東西為什麼就會/要資產化,其實該問的問題不是為什麼會,而是為什麼不會;這些資產為什麼要放在區塊鏈上,答案同樣是為什麼不。

真正意義上的全球用戶會在何種情況下開始使用區塊鏈?添置元宇宙資產是一部分,現實中某領域的區塊鏈化也是一部分。以藝術市場為例,藝術家或名人發布了NFT作品,他的粉絲或喜歡作品的人就可能被帶入這個市場。目前全球範圍的藝術家和創意工作者正在快速進入這個市場,消費者還較少被帶入,但會有從量變到突變的那一刻出現。

藝術

藝術家被發現的路徑

在傳統藝術市場,藝術家與收藏者之間的路徑近乎於一條直線,藝術家只有沿著這條線才能被收藏者發現。但在以區塊鍊為基礎設施的全球藝術市場中,藝術家和收藏者之間的路徑是一個網絡,收藏者有很多路徑可以發現藝術家。

如下圖所示,整個市場是一張關係的網狀圖。比如我有自己喜歡的藝術家和收藏者,會時常去看他們最近收藏了什麼作品,進而會關注到這些作品的創作者;而我喜歡的藝術家和收藏者也有自己感興趣的人,他們也會根據那些人的收藏變化而關注到新的人。

所有的節點(藝術家和收藏者)組成了一個大的、有效的關係網絡。在現實生活中,六度分隔理論是一種弱紐帶,但在這個藝術市場關係網絡下,六度分隔理論是一種強紐帶。常常有一些藝術家入駐平台不久、推特粉絲也不多,但很快就能進入視野。

除了因收藏關係建立的關係網,藝術家還能通過諸多其他渠道抵達收藏者。比如搜索,藝術家可以給作品打標籤,使得作品能夠被對該類別感興趣的收藏者發現;藝術家可以自己策劃活動或參與平台的活動,使得作品能夠出現在高流量頁面,進而被發現。這個藝術市場除了是免許可進入,其資源(包括絕大多數平台的平台資源)也是對所有人免費開放的。

藝術家的基本生存保障

藝術家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在乎金錢和權力的群體,但現實世界的殘酷在於如果你不去追求金錢和權力,你可能連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都得不到。基於區塊鏈的這個全球藝術市場有可能為藝術家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從而讓他們能專注/忠實於自己的創作。

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上文所說的關係網絡可以讓藝術家容易被發現,即使其作品不被大多數人喜歡,但一個只要是真實表達的藝術家,總能在全球範圍內找到幾個和他有相同感受、進而被他作品打動的人,而這幾個人可能就可以維繫他的基本生存;打賞和互相幫助是藝術社區裡流行的文化氛圍,一個覆蓋全球用戶的小額打賞系統(錢少但人多),應該也可以帶來基本的收入;給藝術家的版稅在藝術品交易中所佔比例較大,一個藝術家只要有過幾幅或幾個系列受歡迎的作品,這些作品可以為他帶來持續的收入。

這種狀況可能催生更多的藝術家,以及藝術家可能帶來更多忠實自我的作品。就像上文所說,這個市場涉及的不只是藝術家,它其實是一個大的文化市場,可以把文中談論的藝術家延伸為各種創作者。

未來的世界可能需要更多的文化產品、更少的物質產品,因為元宇宙裡的物質是現實世界裡的文化,我們需要文化的物質來填充元宇宙。似乎剛剛好,在元宇宙興起之初、對文化產品有了更多需求之時,區塊鏈這個工具被打造好了,它為文化的繁榮提供了條件。

權力格局改變:買家為作品定價

基於區塊鏈的全球藝術市場可能改變傳統藝術市場中的權力關係,這種關係的改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藝術家和收藏者都不再需要依賴兩者之間的唯一路徑,那條直線上相關角色將不再具有決定性的權力。收藏者/買家也許會是新市場裡最重要的角色,他們對作品的價格有更大的影響力和決定權。

畫廊依然是重要角色

相較於傳統藝術市場,這個新藝術市場需要更多畫廊,因為市場中的買家和賣家可能都是指數級增長。所不同的是,畫廊在過去是權力機構,在新市場中可能更接近於服務機構。

有兩大類畫廊。一類是推出自己的藝術家和藝術家作品的畫廊,目前一些NFT發行平台實際上就是這類畫廊;另一類是基於市場上已有的作品,在其中挑選出特定種類的作品,為收藏者服務。比如某個特定的主題、某個特定的藝術類別、畫廊主理人的獨到審美等等,這一類畫廊還較少,但會是一種剛需,著名的/有影響力的收藏者也可以被看作是這一類畫廊。

畫廊不僅需要有挑選作品的能力,也需要有在元宇宙空間策展的能力,包括在這種空間里通過布展展示作品的能力。

這可以引出另一個話題,就是元宇宙的興起對主流藝術發展方向的影響:在元宇宙空間裡具有表現力的作品,可能會是更受歡迎、更流行的作品。下圖是同一幅作品的圖片展示和元宇宙空間展示。

結束語:

令人感慨,當我們看到這個藝術市場建立了起來,然後追問為什麼的時候,發現一切的根源正是區塊鏈技術本身的那些特點或優勢。

過去,我們曾逐一討論這些特點及它們帶來的好處,但並不確定這些特點會以怎樣的方式被使用,而且這些特點之間的關係也似乎是彼此獨立的。現在,在這個藝術市場上,我們不僅看見這些特點正是這個市場之所以成立的根本原因,更看到這些不同的特點居然是缺一不可、渾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的,似乎區塊鏈生來就是為了做這件事情的,多麼奇妙啊。

當區塊鏈的工具意義開始覆蓋信仰上的意義和炒作意義,它真正向世界拉開了大幕。一切都才剛剛開始。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