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頭佈局元宇宙中的金融與支付

元宇宙如果產生了跨境交易,依照傳統法幣清算,則存在匯率的問題。

Facebook更名Meta讓元宇宙概念再次火了。

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曾說過,人類的面前有兩條路,一條向外,通往星辰大海;一條對內,通往虛擬現實。

星辰大海並不是普通企業可以企及,虛擬現實則正在走近我們的生活,可能迎來新的產業狂歡。那麼對於即將到來的虛擬時空間,支付又該作何改變呢?

元宇宙中的支付

一個通俗的解釋是,“元宇宙”是一個虛擬時空間的集合,由一系列的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和互聯網(Internet)所組成。籠統地說,“元宇宙”是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且高度互通的虛擬世界,包含了AR/VR、雲計算、AI、5G 、區塊鍊等技術。

曾有研究機構總結,元宇宙擁有六大特性:持續性、實時性、兼容性、經濟屬性、可連接性、可創造性。目前將其實現的可操作性較低,尤其是經濟屬性、可連接性、可創造性。

電影《頭號玩家》從遊戲的角度,展示了通過VR技術實現的遊戲元宇宙。而通過與現實世界的場景與設備聯動,則有更加廣闊的虛擬現實想像空間。

支付在元宇宙中是何角色呢?

在美國風險投資家,也是元宇宙資深研究專家馬修·鮑爾的元宇宙“九章算術”中,將支付定義為“對數字支付流程、平台和操作的支持,其中包括法幣與數字貨幣的兌換(fiat on-ramps),以及諸如比特幣和以太坊在內的幣幣交易金融服務,以及其他區塊鏈技術。”

簡單說,元宇宙的支付,會包含法幣與數字貨幣的存在。基於當下我國對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監管政策,元宇宙中仍然會延續中心化貨幣與去中心化貨幣的矛盾。

以支付最基礎的邏輯來理解,支付包含了對人與商家的識別,對商品或服務的確定,對交易信息的共識。

對人與商家的識別。在現實的世界中,支付對人的識別以卡、手機為載體,識別的方式包括密碼、生物識別信息等,在一個安全的載體上,用戶存放其唯一的標識碼。元宇宙中,需要考慮何為安全的載體,以當下的安全路徑,在任何的元宇宙設備中加入SE安全芯片,便成了可以承載支付的載體,如帶有SE安全芯片的VR眼鏡。另外一方面,用戶與商戶的唯一識別碼在元宇宙中則擁有廣泛的想像空間,如最近大火的NFT技術。

對商品或服務的確定。元宇宙中商品和服務變成虛擬,正如游戲中一般,如果一個商品可以通過簡單的複制、粘貼、刪除實現信息變動,短時間價值變化巨大,則交易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問題,借助區塊鍊和NFT技術,可以較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對交易信息的共識。需要類似於當下電商平台的角色或者機制,能夠讓雙方對交易的內容足夠放心,這也是區塊鏈技術的共識機制所能完成的。

從傳統的網絡支付思路來看,得賬戶者得天下,大概率仍然適用於元宇宙,存在身份識別,就擁有賬戶機制的生存空間。

支付巨頭們的準備

在元宇宙大火之前,巨頭們對元宇宙所需要的支付方式都在不斷的探索。

2019年6月,仍然尚未更名的Facebook,就推出了加密貨幣項目Libra。 Libra旨在成為一個新的去中心化區塊鏈,低波動性的加密貨幣和一個智能合約平台,旨在創造一個新的機會,負責任的金融服務創新。 Libra錨定多國法幣組成的“一籃子貨幣”,也被稱為“穩定幣”。

但由於多國合規質疑,成員機構不斷退出,Libra更名為Diem,並瞄準美元穩定幣。此外,Facebook也積極推進數字貨幣錢包項目,近期其Novi也已經啟動小規模試點。

更名為Meta之後,借助其佈局的加密貨幣項目,能夠牢牢掌控支付渠道,為其元宇宙戰略發展打好基礎。

由於政策限制,國內的企業對於加密貨幣項目並沒有提前佈局,但在VR場景支持上,也有一些嘗試。

2016年,支付寶就推出了VR Pay,用戶在移動VR平台或VR App中選擇商品下單、確認購買,進入支付環節,選擇支付寶,用戶點擊確認支付。

本質上來說,支付寶的VR Pay仍然是基於支付寶的賬戶體係做的場景延伸,仍然是網絡支付,是電商支付的範疇。

此外,一些銀行也正在應用VR技術來改善用戶體驗。

據移動支付網了解,2016年,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金蜜蜂”創客空間建設完畢,其中虛擬現實體驗由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和黑匣網共同打造,通過一段6分半的VR體驗片介紹了未來VR技術在客戶服務、金融交易、場景展示等方面的應用。 2016年中國國際金融展上,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華夏銀行等幾家銀行都提供VR設備給客戶帶來全新的金融服務體驗。第六屆中國(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廣州農商行設立了VR營業廳,客戶可以在VR營業廳實現資訊瀏覽、自助購物等操作。

不過,彼時的銀行對VR的認知尚淺,更多是通過VR技術呈現資訊,也並沒有達到當下元宇宙的互通性。未來,金融機構探索其在元宇宙如何尋找場景、提供服務會成為一個熱門話題。

那些在解和待解的問題

未來元宇宙中的支付,可能更加複雜。以當下的遊戲分成為例,同一個遊戲在不同的主機平台售價不同,分成情況也不同。平台分成機制、版權、供應商等都有不一樣的分賬需求。

元宇宙如果產生了跨境交易,依照傳統法幣清算,則存在匯率的問題。為了提升跨境支付效率,SWIFT先後推出了GPI、SWIFT Go等項目。此外,二十國集團(G20)也達成共識,推出《G20關於加強跨境支付的路線圖》,從5個19個改良建議,全面提升全球跨境支付效率,這也有望惠及元宇宙發展。

此外,還有一個比較隱形但中國監管層目前正在關注的問題,那就是倫理。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九月份在第十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表示:

加強金融科技倫理建設。堅持促進創新與防範風險相統一、制度規範與自我約束相結合,健全多方參與、協同共治的倫理治理體系。金融機構要履行科技倫理管理主體責任,建立倫理審查、信息披露等常態化工作機制;行業組織要研究制定自律公約和行動指南,前瞻研判倫理挑戰,及時預警倫理風險、築牢自律防線;從業人員要主動學習、提高認識,自覺踐行科技倫理規範,堅決抵制不良行為。

雖然這並沒有明確與元宇宙相關,但隨著元宇宙的普及,虛擬環境中的金融與支付需求也會逐漸鋪開,元宇宙平行於現實世界,但又與現實世界存在互通,存在許多可能的問題。

舉一個稍顯不雅的例子。例如,女性如果使用智能性愛儀器,黑客對設備進行了攻擊,獲得了性愛儀器使用權限,並施加指令對女性造成了實質傷害,這是否會涉嫌強姦。再如,某用戶經過女性同意,通過付費的形式,遠程獲得設備權限,並施加指令,是否涉嫌嫖娼。

此外,元宇宙可能還存在虛擬貨幣與現實金融體系的矛盾問題。

遊戲中的貨幣可以在遊戲世界購買多種虛擬物品,而一旦一個遊戲的影響力足夠大,其遊戲道具和遊戲貨幣便會與現實的法幣產生價值錨定,如一個稀有裝備或皮膚值數千人民幣,遊戲裡面的虛擬貨幣與現實法幣存在一定的兌換比例。

元宇宙也如此,某個虛擬世界影響力足夠大,佔用了足夠的用戶時間,其虛擬物品便擁有了一定的價值。最直接的比喻,未來可能Q幣可以買包子,遊戲幣可以加油。當然,這存在金融監管的問題。但如果是去中心化的虛擬貨幣,虛擬道具,監管難以管束,這會極大的衝擊當下金融體系。

另外,元宇宙中數字人民幣該如何發揮法幣職能,這又會是一個新的探索方向。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