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岩:還有什麼可以通證化?

絕大多數的通證不是幣,而是各種“數字證件”與“鑰匙”。

數字計算機能夠處理的一切對象,都必須先通過編碼(coding)進行數字化(digitalization)。 “數字化”不是很準確的中文翻譯,一個外行如果將它翻譯回英文的時候,可能會變成“numberization”。在海峽對岸將digitalization 翻譯成為“數碼化”,我個人以為是更好的翻譯。

萬事萬物唯有數碼化之後,才能被計算機處理。這處理之中的一項,便是以接近零成本複制。這既是計算機信息處理的威力之源,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因為在很多情況下,我們並不希望一個東西那麼容易被複製,甚至根本不希望它被複製。

比如錢、證券、證件、藝術品、權證。

在區塊鏈出現之前,在計算機系統裡表達不可被複製的對象,是一件不自然的事情,是違背計算機本性的。為了馴服計算機違背本性,就必須額外施加非技術的管理措施。而這種管理措施天然是中心化的,為此就不得不賦予這些中心化管理者超級權力。

你為了讓一個FinTech 系統能確保你賬戶資金的安全,就賦予了它凍結、關閉你賬戶、罰沒款項、錯誤計算費用和利息、隨意對你的行為進行大數據分析、兜售你的財務狀況的權力。

這是當代數據管理技術內生的缺陷,法律只能使其表面上變得不那麼明目張膽,改變不了其本質。

而如果想不依賴於中心化的管理機制、主要使用技術手段來管理一個不可複制的數字對象,目前只有一個辦法:把它變成可信的區塊鏈上的一個通證(token)。

一個數字對像一旦通證化,就可以以很高的可信度具備防複製、防篡改、防抵賴、易溯源的特點——正是那些被稱為“證”、“券”、“票”、“卡”、“幣”、“合同”、“鑰匙”之類的東西所需要的特徵。

再強調一遍,通證化不是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之一,而是目前唯一可行的辦法。

不進行通證化,什麼數據確權、數據交易、隱私數據保護、數據市場,往好了說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往壞了說就是掩耳盜鈴的虛假儀式。

所以通證化在區塊鏈時代的意義,等同與計算機、互聯網時代的數碼化。扯開通證而談區塊鏈毫無意義。

結論就是這樣,但是對於什麼可以被通證化,似乎還有不少誤解。比如很多人一見到通證,立刻想到幣,立刻想到IXO,立刻想到資金盤,立刻想到傳銷騙局,立刻想到各種不可赦的大帽子。某些人的想像力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

絕大多數的通證不是幣,而是各種“數字證件”與“鑰匙”。

但的確,人們最容易想到的通證確實是貨幣與證券。事實上,通證化也確實是從這裡開始的。但這只是開始。

現在大家已經意識到,數字藝術品,或推廣之,一份數字媒體文件是可以通證化的,並且由此意識到,NFT 可能才是通證的一般形態,FT 只是特例。

通證是放在鏈上的,或者更形象的說,放在你自己的數字錢包裡。它屬於你個人,不屬於任何第三方平台。沒有第三方能夠非法的剝奪你凝結在通證裡的權利。

注意“非法”兩個字。

可以通過法律和共識機制,在區塊鏈上頒布代碼,限制和廢止通證及其權利。而且其效率和可靠性之高,超過任何人類執行機制。

這是一種辯證體系。去中心化系統裡有著最強的中心:共識和代表法律的代碼。

還有很多東西可以通證化。

各種證、票、卡、券都可以通證化。比如會員卡、優惠券、門票、獎章、榮譽證書。

各種權證都可以通證化。

數字身份可以通證化,包括個人數字身份和各種設備的數字身份。

數字鑰匙可以通證化。

合約可以通證化。

元宇宙裡的虛擬裝備、虛擬土地,乃至所有的虛擬物品都可以通證化。

社交關係和社會組織結構可以通證化。

還有哪些?大家一起來想。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