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際計算機學會(ACM)旗艦雜誌CACM刊登由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蔡亮,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孫毅,中山大學教授鄭子彬,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肖江,趣鏈科技高級副總裁、首席架構師邱煒偉共同撰寫的論文:Blockchain in China。
日前,國際計算機學會(ACM)旗艦雜誌CACM刊登由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蔡亮,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孫毅,中山大學教授鄭子彬,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肖江,趣鏈科技高級副總裁、首席架構師邱煒偉共同撰寫的論文:Blockchain in China。
針對新時代的新特徵、新挑戰,該篇論文首次從政策、技術、產業、案例等多個方面系統介紹中國區塊鏈發展。該文相關技術研究和產業分析得到眾多業內專家高度讚賞,雜誌評審專家對工作成果給予充分評價,認為是一篇關於中國區塊鏈發展具有代表性的論文。本次論文的成功發表,再次彰顯趣鏈科技團隊的學術創新和產業前瞻的領先能力。
圖片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論文全文
政策方面,論文指出,中國強調了區塊鏈技術在新一輪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中的關鍵作用。然而,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中國對世界範圍內區塊鏈的崛起持有獨特看法:在擁抱區塊鏈技術的同時,抵制與代幣發行融資或虛擬貨幣有關的非法金融活動。 2020年,中國國家部委、各省政府及省會城市發布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的政策、法規、方案文件共217份。國家發改委將區塊鏈納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首個金融區塊鏈標準規範《金融分佈式賬本技術安全規範》。地方政府密切關注區塊鏈技術,積極打造區塊鏈先行應用試點地區。各省產業政策主要集中在創新發展、金融、政務及公共服務等領域的示範應用。图片图1:区块链公司数量排名前十的中国省份技术方面,论文指出,经过数年发展,中国在区块链技术方面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提高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新兴技术创新融合”、“专利数量稳步增长”等特点和优势,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圖片圖2:2013年至2020年10月中國區塊鏈論文總量論文顯示,2019年以來,參與區塊鏈業務的1000家企業中,57%是初創企業,遠高於傳統互聯網公司的23%佔比。 “以趣鏈科技為代表的科技企業為區塊鏈產業提供底層技術支持和應用建設方案支持”。圖片圖3:2013-2020年中國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
產業方面,金融、能源等行業不斷深化區塊鏈技術應用和融合。 2021年,福布斯“區塊鏈50強”列出了眾多區塊鏈技術領先平台,例如,中國建設銀行的BC Trade 2.0平台。而在能源領域,國家電網提出”一主兩側”區塊鏈服務,以服務可再生能源市場,促進分佈式發電的商業化進程。此外,論文重點列舉了“央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台”、“全國住房公積金數據共享平台”、“雄安新區區塊鏈綜合服務平台”等典型案例。例如,“全國住房公積金數據共享平台”是由國家住建部、中國建設銀行、趣鏈科技三方基於趣鏈區塊鏈平台共同建設。論文指出,“該平台支持居民在全國303個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實時提取他們的住房公積金,無需任何人工審核。目前,該平台已有超過4.8億筆交易,為住房公積金項目運行了1998萬個抵押賬戶(注:以上數據截至2019年)。平台採用區塊鏈的核心優勢是,通過建立部門間的聯繫,提高跨職能部門的溝通協作效率,支持各實體在一個系統中更新和利用數據,且數據不可篡改”。以上案例說明,為更好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區塊鏈平台需要承擔高交易吞吐量、提供高效可靠的存儲模型和網絡架構、優化合約虛擬機、維護網絡安全和隱私、支持異構區塊鏈之間的連接等。目前,中國專家正在努力加強基礎研究,已經取得如下創新成果:
首先是共識機制,構建動態、自調整的具備魯棒性、高效性及安全性要求的共識體系;第二,突破區塊鏈海量數據存儲與查詢,設計符合區塊鏈數據特性的專用數據庫,打造高效、高可用的區塊鏈存儲基礎設施;第三,突破安全分析和增強等技術,提升區塊鏈系統的安全分析和態勢感知能力,突破零知識證明、安全多方計算、差分隱私等技術在區塊鏈領域的重構;第四,突破異構網絡互聯技術,實現複雜網絡環境下的高效、可靠傳輸、時延等多種需求;第五,突破跨鏈數據傳輸協議,形成全方位、高安全、自適應的跨鏈體系。
論文強調,隨著區塊鏈被列入“十四五”規劃,中國政府正在不斷促進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如:發布支持標準和出台監管政策,提供專業人才培訓等。截至目前,中國已有40多所大學開設了區塊鏈專業或相關課程,各省也出台了30多項區塊鏈人才政策,以加快其區塊鏈產業發展。而人才湧入帶來的競爭和機遇,將會大大促進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
關於CACM:CACM為全球最大的計算機領域專業性學術組織國際計算機學會(ACM)的旗艦雜誌,被認為是“當今計算機從業者最可信和最專業的行業信息來源”。根據湯森路透期刊引用報告(JCR)顯示,該刊被引量排名第一,影響因子排名第二。 CACM在該領域的權威地位已經延續了數年,全球超過數十萬的計算機研究人員和從業者正在閱讀該雜誌。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