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Web 3.0 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Web 3.0 的起源和定義

“網絡” 這個通用術語已經被廣泛使用了32 年,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定義和起源。 1989年,英國科學家Tim Berners-Lee 在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 分享了他對“協作媒介” 的願景,讓研究人員在CERN (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 共享和更新科學研究和信息。四年後,他在1993年創建了萬維網—— 開啟了一個革命性的互聯網時代。

➣ Web 1.0:用戶是內容「消費者」

數以百萬計的人加入了科學研究人員的行列,很快就從互聯的計算機系統中受益;上網獲取信息和娛樂的人數激增。美國在線、雅虎和谷歌等服務提供商將廣告貨幣化,並在這一時期成為最終的暴利者,這一時期後來被稱為Web 1.0 (1991 年至2004 年)。根據Graham Cormode 和Balachander Krishnamurthy 的說法(https://firstmonday.org/article/view/2125/1972),“內容創造者很少……絕大多數用戶只是充當內容的消費者。”

➣ Web 2.0:每人都是「內容創造者」

Web 1.0 這個術語是直到Web 2.0 的實現才出現,以便提供追溯性的清晰區分這兩個時期。 Web 2.0 是由Darcy DiNucci 創造的,直到Tim O ‘Reilly 和Dale Dougherty 在2004 年O ‘Reilly Media Web 2.0 大會上推廣後才被廣泛接受。 Web 2.0 允許任何Web 用戶參與內容創建。例如他們在Facebook 上與朋友互動,在博客上發帖,在YouTube 或Instagram 上分享視頻和圖片。

網絡用戶互動這一令人興奮的趨勢,已經讓那些適應性較差的互聯網公司過時了。這種現像類似於用戶在YouTube 和Twitter 等社交媒體上搜索特定話題,而不是被動地閱讀AOL 和雅虎的文章。

雖然Web 2.0 沒有取代Web 1.0 (它們也不是簡單的二元劃分) ——後者仍被普遍使用,並以“只讀” 為特徵—— 但Web 2.0提供了交互性,並仍然是主流。 Web 2.0 為大家帶來了對Web 3.0 豐富的想像。

➣ Web 3.0 的映射

人工智能已經成熟,現在已經嵌入到網頁上的每一個用戶交互中。算法分析和推斷用戶交互產生的數據,根據用戶的喜好推薦額外的文章或商品。 Tim Berners-Lee 將語義網設想為Web 3.0,屆時機器最終會像人腦一樣處理信息。簡而言之,可以從上下文和概念上理解消息。

因此,Web 3.0 被預測成:理解所有數據的機器(語義網) 將通過機器學習(人工智能) 優化解決問題,為數據可以在設備之間共享(物聯網) 的數字生態系統提供理想的前提。但是,繼區塊鏈技術問世之後, Web 3.0 的發展方向發生了變化。

➣ 區塊鏈技術問世後的Web 3.0

在區塊鏈之前,所有關於Web 3.0 的猜測都因為對機器學習的高估和缺乏實際的實現而破滅了。區塊鏈,用它的原始技術,將繼續實現互聯網的完整性和價值,同時為Web 3.0 提供新的視角。

與此同時,2013 年夏天,美國發生了一起決定性的事件。愛德華·斯諾登向英國《衛報》和《華盛頓郵報》透露了美國國家安全局(nsa )實施的全球監視項目(PRISM) 的高度機密信息。斯諾登立即飛往香港,並在俄羅斯尋求庇護。在他抵達後不久,他披露了更多有關英國監控項目的細節。

“棱鏡” 事件暴露了美國和英國通過違反憲法的方式大規模監視公民通信,秘密侵犯公民隱私的殘酷現實。通過嚴格依賴政府或企業來保護用戶隱私的脆弱性證明了賽博朋克運動(由一群個人自願倡導密碼學和隱私增強技術的行為) 是有遠見的。

Polkadot 創始人兼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Gavin Wood 認識到當前互聯網環境的缺陷,並在構建以太坊時介紹了自己對 Web 3.0 的看法:

“Web 3.0 是一組兼容的協議,為應用程序開發人員提供了構建塊。這些構建模塊取代了傳統的web 技術,如HTTP、AJAX 和MySQL,但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創建應用程序的方式。這些技術為用戶提供了強有力的、可驗證的保證,保證他們所接收的信息、他們所提供的信息、他們所支付的信息以及他們所獲得的回報。通過授權用戶在低門檻的市場中為自己行動,我們可以確保審查和壟斷機會的降低。可以把Web 3.0 看作是一部可執行的憲章 —— 它是個人對抗專制權力的基礎。”

總之,Wood 的觀點針對的是所有與Web 2.0 缺陷相關的問題,以及棱鏡醜聞所暴露的問題 —— 包括中心化、數據隱私和科技巨頭的壟斷。他將Web 3.0 定義為一系列可擴展的技術框架,為構建新應用程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法。這些解決方案通過數據去中心化確保了一個透明的網絡,使個人能夠重新控制自己的數字身份、資產和數據隱私。因此,Gavin Wood 還將Web 3.0描述為“後斯諾登時代的網絡”。

➣ 區塊鏈問世後關注 Web 3.0 的原因

如前所述,Web 3.0 的語義Web 版本描述了互聯網的美好未來,但並沒有解決Web 2.0 的現有問題。使用區塊鏈技術的Web 3. 0(正如Wood所建議的那樣) 將減輕當前互聯網的缺點,同時與語義網兼容。

Web 1.0 和Web 2.0 已經被定義的,而Web 3.0 仍在被定義的過程中。它就像燈塔一樣指引著互聯網的未來。除了以太坊和Polkadot,許多使用區塊鏈技術的項目,如Filecoin 和Blockstack 在Wood 概念化Web 3.0 之後湧現出來。每年的Web 3.0 活動也越來越受歡迎。

為什麼需要 Web 3.0

對於承認現代數字世界所缺失的東西,網絡空間的某些幻想在認知上是必要的。從Web 1.0到Web 2.0 的轉變體現了網絡空間中無限的可能性,用戶可以選擇既是內容消費者又是內容創造者。這種集體的內容交換暴露了我們內心的不完美,正是這些不完美激發了我們對“完美互聯網”的追求。

➣ Web 2.0 的固有缺陷

Web 2.0 最重要的成就是將現實世界中的大部分任務轉移到網上。這一理念幫助實現了互聯網的實質性變革,使我們的社會更加高效和互聯。然而,全球經濟的社會結構在網絡上保持不變;財富和權力的不公平分配仍然存在。中心化的問題仍未解決;相反,隨著每天產生的數據越來越多,它們變得越來越糟糕。大型科技公司對用戶數據的管理不當,導致非法實體濫用這些數據。因此,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 Web 3.0 能帶給我們什麼

正如Wood 所提到的,Web 2.0 和3.0 之間的區別在其早期階段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是微妙的。 Web 瀏覽器可能看起來一樣,但會被稱為不同的名稱,如“錢包”和“密鑰存儲庫”。這些新的網頁方面將作為我們的在線id與我們的資產信息。他們可以方便地識別個人,通過互聯網進行資金轉移、資產交換和支付,而不涉及其他身份服務。在這個開放透明的新市場上,可信的團體、保險機構和備份服務將在全球範圍內展開競爭。用戶不會被哄騙價格或尋租,也不會被洩露數據。

Web 3.0 將重新定義“數字時代”。我們還不知道新的互聯網世界會發展到多麼不可思議的地步。儘管如此,我們堅信它將引領我們向以效率、公平、誠信和價值為特色的互聯網邁進一步。它也讓我們問出這樣的問題:“Web 3.0的後續發展將是什麼?”以及“Web 3.0將採取什麼樣的新形式?”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思考。

Web 3.0 現狀和發展道路

區塊鏈技術不可避免地成為焦點的中心時,Web 3.0 也將目標定位在去中心化、誠信和防篡改。在互聯網新一代技術中,每個人都專注於自己的數據、身份和命運。除了區塊鏈,還有人工智能、去中心化數據存儲協議和高度安全的密碼學,所有這些都照亮了通向Web 3.0 藍圖的道路。

在這條通往藍圖的道路上,第一個障礙是與數據存儲和傳輸相關的問題,這是Web 3.0 的基礎。這兩種實踐也是一些區塊鏈應用程序的基本框架。第二個需要考慮的障礙是將數字身份嵌入這些應用程序的可行性。最後,我們需要以公眾所熟悉的方式呈現網頁瀏覽器和用戶界面。

➣ 零 / 低信任交互協議 (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確認了產品的價值和所有各方的完整性,這是實現Web 3.0 的關鍵特性。但是Web 3.0 缺乏可靠的、去中心化的交互協議來通信內部的功能。因此,許多行業專業人士正在構建基本的底層協議來支持Web 3.0,以填補這一空白,而Polkadot 就是Wood 構建的解決方案。

➣ 去中心化存儲

我們已經在不同場合提到了數據的重要性。許多國家實施了互聯網數據隱私法律,提高了人們對數據安全的認識。在沒有合法監管的情況下,試圖在當前的互聯網系統中保護數據使用及其存儲的安全將是徒勞的。這種情況激發了幾種去中心化的數據存儲技術的突破,包括IPFS。目前還不確定IPFS 是否會被廣泛使用,但至少我們已經意識到使用中心化式的服務器可能存在數據洩露漏洞。 Facebook 的重大數據洩露事件進一步證實了這一潛在危機。

➣ 去中心化的通信和計算

Polkadot 的目標是成為Web 3.0 中數據傳輸和資產交換的主要平台。要做到這一點,Polkadot 需要開發一個用戶友好的範例作為基礎。基金會將支持高效的區塊鏈開發工具 (Substrate:https://www.substrate.io/),並通過促進生態系統中的所有交易來容納多個經濟體。

只有這樣一個去中心化框架被組裝起來,我們才能進一步考慮去中心化通信和計算的實現。畢竟,如果沒有堅實的基礎,再好的想法也毫無價值。這也適用於Polkadot 和Ethereum 等項目。

➣ 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序

當涉及到應用程序時,數據保護和數據隱私是被廣泛討論的話題,特別是一些移動應用程序使用的是未經授權的數據收集。這些問題是由系統和軟件之間的二分法造成的,使得去中心化應用程序 (dapps) 成為解決這一固有的系統性缺陷的解決方案。

第二季度報告顯示,以太坊上的dapp 超過2400個,以太坊是目前最廣泛的dapp 網絡。雖然它無法與當前互聯網上的應用程序數量相比較,但足以讓我們看到區塊鏈技術逐漸成熟的趨勢。我們離未來更近了一步,我們對於新網絡的構想是切實可行的,應用程序將不再會使用允許未經授權的數據的收集和使用。

➣ 去中心化的身份

當我們在Web 2.0 移動設備上使用一個新的應用程序時,數據收集的過程就發生了。在中心化的互聯網網絡中,企業可以通過無意識的數據洩露,自願或非自願地向第三方披露用戶數據。就連以強大的數據保護協議而聞名的科技巨頭之一Facebook,也未能避免成為多次重大數據洩露的受害者。在用戶的權利不斷受到侵害的情況下,必須確保用戶的數字身份和信息的安全。

去中心化身份 (Decentralized Identity, DID) 是Web 3.0 用來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 DID 是一組完全去中心化的身份,允許個人或實體完全擁有其數字身份和相關數據的所有權。簡單的定義是,我們對自己的數字身份擁有絕對的所有權。當用戶使用DID 註冊應用程序時,他們可以使用這些應用程序,並在不受中央實體干擾的情況下保護他們的數據隱私。

DID 的兩個主流標準分別由萬維網聯盟 (W3C) 和去中心化身份基金會 (DIF) 制定。除了這兩個標準,Software、ArcBlock、uPort、lifeID、Sovrin、Blockstack和其他幾家公司都有自己的DID 定義和協議。

➣ 用戶界面優化

Web 3.0 中的另一個重要項目Blockstack 是一個區塊鏈瀏覽器應用程序,它集成了去中心化數據、去中心化應用程序和用戶數據。在去中心化的互聯網中,用戶擁有各種身份、相關數據流和專有數據。用戶可以將數據存儲在自己的設備或云上,並獨立於第三方實體。同時,開發人員可以使用用戶的API (應用程序編程接口) 構建本地運行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序。這允許用戶訪問他們的信息,而不用擔心數據存儲問題。

用戶通過使用這種技術從Blockstack 中檢索他們的數據所有權。這個區塊鏈應用程序保證了用戶的數據安全。然後,用戶可以自由地以任何他們喜歡的形式轉移他們的專有數據,而不受平台的限制。

許多類似的平台和應用程序也在迅速發展。這包括以太坊上的錢包Metamask 插件,允許用戶在PC 瀏覽器上直接使用他們的錢包,甚至訪問dapps。去年,Metamask 上的活躍用戶超過100萬。與此同時,DAO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和Web 3.0的流行進一步推動了用戶的活躍程度。

未來路線圖

區塊鏈的特點是通過其獨特的技術使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實現數字化。這種轉變是不可避免的,這讓我們想知道未來的數字世界會是什麼樣子。想像一下,未來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對我們同樣重要 —— 當所有用戶註冊進入數字領域時,將需要一個檢查點來驗證他們。

我們在未來數字世界中的互動將不再局限於二維碼、文字、聲音或視頻等二維方式。用戶將能夠以化身的形式探索三維數字世界。這些用戶將能夠登錄應用程序,匿名參與在線社交活動,並使用隱藏身份參加聚會 (除非他們介紹自己)。用戶將像在現實生活中一樣進行交易,而不必透露自己的身份或資產信息。

匿名將不再是犯罪的溫床 —— 相反,它將保護用戶的隱私。例如,當發現惡意活動時,系統可以評估所有可能影響用戶信用評分的活動,因為身份將與信用系統配對。信用評分低的人將被禁止使用該應用程序。用戶可以通過支付罰款等補救措施來修復信用評分,但不良信用記錄不能被篡改,可以隨時查看。匿名身份將對應於去中心化的KYC (打擊非法資金流動洗錢的標準) 中的數字身份和真實身份,以防止任何潛在的惡意行為。

除了在數字世界中擁有虛擬身份,我們還可以擁有自己的數字資產,如“用戶自己的工具”或遊戲中的不動產。房子的使用權和價值通過去中心化存儲和去中心化計算來驗證。區塊鏈技術確保這些數字資產是去中心化的。算法與去中心化治理相結合,可以保護購買者對房產的所有權。

結語

互聯網經歷了過去30 年的滄桑變幻。這一發展歷程為谷歌、亞馬遜、Facebook、騰訊和阿里巴巴等科技巨頭的崛起提供了完美的舞台。在公眾對網絡安全失去信任之前,互聯網能否保持這種勢頭仍有待觀察。

矽谷傳奇人物Tim O ‘Reilly (開源運動和Web 2.0 的領導者) 在他的書中提到,“與復雜和中心化的系統相比,簡單和去中心化的系統更容易孕育新的可能性,因為它們可以發展得更快。”在簡單規則的框架中,每個去中心化組件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適應模式。性能較好的底層協議將進行升級,而性能較差的協議將被淘汰。 ”

新互聯網的前景將是充滿驚險的冒險之旅。未來的互聯網將會因為區塊鏈、人工智能或者其他未知的技術而徹底改變,同時也會給Web 3.0 帶來更多的價值。我們不知道即將到來的變化是一種認知的覺醒,還是僅僅是當前互聯網的一種不可阻擋的進步 —— 但一場新的運動正開始在平靜的水面下湧動。

特別聲明
免責聲明:本文不代表0x财经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如需報導或加入交流群,請聯繫微信:VOICE-V。

來源: Polkadot 中文平台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