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來源:Delta Fund
原文編譯:PANews
區塊鏈發展其實和城市規劃設計一樣,雖然你可以建造越來越高的摩天大樓來不斷擴大城市規模,但最終,土地會被用盡,就像區塊鏈中的區塊大小會被用盡一樣。人們可能會放棄進一步“改造老城”,而是選擇居住環境和發展更好的“新城”。對於區塊鏈行業而言,未來屬於多鏈。
編者按:Delta Fund是一家早期戰略區塊鏈基金,由前Consensys Ventures負責人Kavita Gupta創立,最近成功募集到超過5000萬美元的資金,該基金也是少數由女性CEO領導的區塊鏈行業風險投資項目之一。目前,Delta Fund主要專注於DeFi、鏈遊和NFT領域,而且已經投資了一些NFT項目(比如Swap Kiwi和Taker)和其他加密項目(比如Nahmii、Monster Hunt、Metaverse AI和FODL)。
在區塊鏈世界裡,Layer 1就像是各個城市,而Layer 2就像是城市中的一座座摩天大樓,它們需要相互連接才能實現更快的增長。在這個區塊鏈世界中,我們已經看到出現了許多新的城市,但橋樑等公共交通基礎設施仍有很多不足之處。在這個全新時代裡,不同區塊鏈之間的互操作性將會定義區塊鏈革命,而隨著跨鏈易用性不斷提升,無疑也會推動區塊鏈技術大規模採用。
區塊鏈行業正在快速增長,創新也在以令人印象深刻的速度發生,因此也導致了許多新的區塊鍊網絡被創建出來。
上圖:Layer 1 區塊鏈的時間線
“新區塊鍊網絡”出現的同時也帶來了技術改進,比如有的區塊鏈會選擇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共識機制,有的區塊鏈會引入新的交易執行引擎(Solana)並支持並行交易處理。但同時,有些“新區塊鏈”其實只是複制現有的區塊鏈以增加整體交易容量而已,比如幣安智能鏈(BSC)基本上算是以太坊的克隆。
對於區塊鏈的長期增長和發展而言,有兩點至關重要且會產生積極影響:
第一,新技術優化升級;
第二,增加供應。
目前,區塊鏈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處理交易的容量(即區塊空間)有限。 DeFi和NFT的快速發展導致用戶對增加區塊空間的需求越來越大,也讓交易成本呈指數級增長。
上圖:以太坊平均交易費用變化趨勢(資料來源:Messari)
如今,加密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像幣安智能鏈(BSC)這樣的區塊鏈,但它們並不會給行業帶來創新,只會帶來更多“供應”(也就是區塊空間)。正是因為這些區塊鏈增加了“供應”,從而導致交易費用價格降低,進而推動了更多采用。簡單來說,這些區塊鍊是一種比較好的短期解決方案,因此對整個區塊鏈行業來說是有利的,但從長遠來看,我們需要更具可擴展性的解決方案。
區塊鏈開發具有開放性,所有不同區塊鏈都可以相互學習,目的是為了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和增長。然而這種狀況會讓大多數區塊鏈提供的功能非常相似,雖然有些區塊鏈的變現更好一點,但對整個行業來說並不有利,就好像有些國家的城市在某些方面做的比其他國家城市更好一樣,比如蘇黎世在城市設計方面就有精心規劃,而像班加羅爾則顯得有點失控。區塊鏈發展其實和城市規劃設計一樣,雖然你可以建造越來越高的摩天大樓來不斷擴大城市規模,但最終,土地會被用盡,就像區塊鏈中的區塊大小會被用盡一樣。事實上,城市系統的其他部分,比如污水,甚至在你用完土地之前就會開始堵塞。最終,人們可能會放棄進一步“改造老城”,而是選擇居住環境和發展更好的“新城”。
在技術方面,擴展單個區塊鏈的做法可以被看作是“垂直”擴展,而通過添加新區塊鏈來擴展整個系統的做法可以被看作是“水平”擴展。通常而言,垂直擴展更容易,帶來的效果也更直接,但從長遠來看,水平擴展更有效,因為這種解決方案提供了更高的可擴展性。
我們生活的世界裡存在許許多多的城市,如果不同城市之間需要相互關聯,那麼公路、鐵路和橋樑就至關重要,因為這些基礎設施可以促進城際交通。人們需要不時從一個城市搬到另一個城市,以充分利用不同的機會。區塊鏈行業其實也存在類似的狀況,每個區塊鏈都提供相同的核心功能,但每個區塊鏈又有自己的專長,用戶需要不時從一個區塊鏈轉移到另一個區塊鏈,以充分利用不同的機會。
跨鏈橋(Cross-Blockchain Bridges)
跨鏈橋可以把一個區塊鏈連接到另一個區塊鏈。 Polkadot XCM 和Cosmos IBC 等一些橋接器支持通用消息傳遞,而其他大多數橋接器則專注於將代幣從一個區塊鏈移動到另一個區塊鏈。在不同的區塊鏈上移動代幣是目前區塊鏈互操作性最常見的用例,但隨著我們開始轉向真正可互操作的去中心化應用,我們將看到市場會對通用跨鏈橋提出更多要求。
上圖:區塊鏈互操作性生態系統概況
目前,代幣橋(Token bridges)主要有兩個用例:
1、讓資產在不同區塊鍊網絡之間(比如比特幣和以太坊)移動;
2、讓資產在一個父區塊鏈與其子鏈(側鏈)之間移動,該側鏈要么在不同的共識規則下運行,要么從父區塊鏈繼承安全性(例如,建立在以太坊上的Rollup)。
代幣橋主要有兩種代幣機制:
1、Mint/Burn(鑄造/銷毀)策略;
2、Liquidity(流動性)策略。
代幣橋主要有三種安全模型:
1、中心化(Centralized)
2、PoS(權益證明)
3、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
舉個例子,AnySwap 是一個頭部跨鏈橋接協議,提供25條區塊鏈的跨鏈互操作性,可以支持上述兩種類型的代表機制,目前日交易量超過1.5 億美元,日均用戶近1 萬。
代幣機制
1、Mint-and-Burn 策略:大多數跨鏈橋都遵循Mint-and-Burn/鎖倉機制,只是在方式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鏈A和鏈B之間的橋接:將資金從鏈A轉移到鏈B,我們可以在鏈B上鑄造新的代幣或是解鎖鏈B上已有的鎖倉代幣,同時在鏈A上銷毀/鎖倉代幣。類似地,將資金從鏈B轉移到鏈A,我們可以在鏈A上鑄造新的代幣或是解鎖鏈A上已有的鎖倉代幣,同時在鏈A上銷毀/鎖倉代幣。
Mint-and-Burn 策略類似於星際迷航等科幻小說系列中的傳送方式:要“傳送”一個人,他們的身體(代幣信息)在目的地(鏈B中的代幣)和起始位置(鏈A中的令牌)被銷毀/凍結。當身體沒有在目的地被複製(鏈B中的代幣沒有生成)或是原始身體完好/未凍結(鏈A中的代幣仍然可以訪問)時,就會出現問題,否則在傳送(交易)結束時,可能有是2 個身體(獲得資金)或是剩下0 個身體(資金損失)。因此,鏈A和鏈B上的代幣通常存在映射關係,以確保它們代表相同的令代幣信息,Arbitrum Bridge 和Anyswap Bridge 就是此類跨鏈橋的典型示例。
2、Liquidity策略:在這種機制中,代幣不會被鑄造/燃燒,而是在用戶和跨鏈橋代幣池之間進行轉移。初始代幣由流動性提供者(LP)添加到代幣池中,流動性提供者可以賺取用戶為橋接代幣支付的部分費用。為了橋接使用這種機制的代幣,用戶需要先把將代幣存入一個區塊鏈的代幣池中,然後從不同區塊鏈的代幣池中取出代幣。這種機制的局限性在於,只要目標鏈的代幣池中有可用流動性/代幣,您就只能使用橋接代幣,Connext 網絡和Hop Protocol是這種跨鏈橋的典型示例。
安全模式
1、中心化橋
示例:Avalanche Bridge, wBTC(託管方:BitGo)
優勢:架構最為簡單,速度更快,更易於操作和整合
劣勢:中心化程度較高,並且依賴於單個或一組權限控制,可能被惡意攻擊/黑客攻擊,導致資金損失/收益損失;與Web 3真實願景背道而馳;通常特定於某些平台。
2、權益證明(POS)橋
示例:AllBridge、RenBridge、Polygon POS橋,目前這種橋接模式依賴於一組外部驗證者,而不是單一的中心化機構,在進行橋接交易時,質押代幣會在合法驗證者端進行存款和區塊並通過智能合約實現。
優勢:使用權益證明共識機制,而不是依賴於單一中心化機構;速度比去中心化解決方案更快(相比於耗時7天左右的提款速度,PoS橋存款大約7-8分鐘即可完成,提款大約30分鐘即可完成);通常獨立於平台或依靠多平台提供PoS橋功能。
劣勢:來自於中心化橋,如果驗證者是惡意攻擊者或黑客,可能會導致資金損失或收益損失;速度比中心化橋更慢;目前激勵驗證者不作惡的機制尚未明確。
3、去中心化橋
示例:Polkadot XCM、Cosmos IBC、Arbitrum Bridge、Polygon Plasma,去中心化橋通常使用父鏈的安全性(比如Polygon Plasma的父鏈就是以太坊)並將交易推送到父鏈以驗證橋接交易的有效性。在這種情況下,交易可能會經歷漫長的等待期(通常為7天),這樣才能將所有“根交易”傳遞到主鏈(父鏈)並識別出潛在的欺詐交易。
優勢:真正的去中心化;去信任(依賴於數學機制);增加了安全保障(主鏈礦工可以提供保護)。
劣勢:對於子鏈代幣會有限制,在大多數情況下,需要在子鏈上部署一個簡單的ERC-20代幣(最好不要有其他花里胡哨的東西);交易等待時間較長(通常為7天,比PoS和中心化橋慢得多);依賴於平台(例如Cosmos IBC 需要基於Cosmos網絡上的區塊鏈才能構建);欺詐交易通常只是被標記,但無法保證收回資金。
與互操作性相關的UX問題
在用戶體驗方面,當前市場上的跨鏈互操作性解決方案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坦率地說,UI/UX從一開始就是區塊鏈生態系統中的痛最大點之一,但在這個多鏈新世界中,裂縫已經開始顯現,而且越來越明顯。實際上,使用多個區塊鏈的感覺,就像你在不同星球而不是城市之間進行交流,你會發現不同區塊鏈之間似乎完全沒有聯繫,好像被隔離在不同世界一樣,如果不手動在不同RPC端點之間來回切換就無法使用多個應用程序。
對於橋接代幣而言,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幾乎每個基於Mint-and-Burn機制的橋接器都會在二級區塊鏈上部署自己的橋接代幣。也就是說,我們會在二級鏈上看到有多個原始代幣的副本。最終,其中一個橋接代幣獲得了大部分採用,而其他橋接代幣則變得無用。然而,在橋接代幣發展早期階段,決定使用哪個橋接器來獲得“正確”的橋接代幣可能真的會令人感到非常困惑。
橋接NFT更加麻煩,在大多數情況下甚至是不可能的。在我們詢問的BAYC 持有者中,沒有一個能夠將他們的NFT 從以太坊主網橋接到任何其他區塊鏈,用戶體驗其實並不流暢。不僅如此,對於“行業小白”來說,找到一種從一條區塊鏈移動到另一條區塊鏈的方法也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對於“行業老炮”來說,由於高昂的費用和缺乏聚合機制,這個過程也非常低效。當然,市場上也有一些比較好的服務,比如1inch的代幣橋聚合器可以對比所有跨鏈橋的費用和可用性,而且其專注於互操作性的多鏈錢包也能夠更好地緩解痛點。
最後的想法
什麼才是革命性的發明?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是革命性發明,但是不同智能手機的變體不是革命性發明,就好像即使iPhone和Android提供獨特的功能,您也可以毫不費力地從iPhone撥打Android電話。
對於區塊鏈行業而言,未來屬於多鏈。
接受多鏈,將推動BUIDLer們在互操作性及其區塊鏈標準方面進行創新。
我們將會看到一些區塊鏈開始提供獨特的功能,其他區塊鏈開始跟風克隆。但是,所有這些都需要互操作性的支持,“橋”可以實現區塊鏈互操作性,但現在跨鏈橋可以做的事情非常有限,尤其是對於新用戶或非技術用戶來說,跨鏈橋的易用性很差。毫不誇張地說,跨鏈橋技術的發展將會成為下一個重大技術浪潮。
另一方面,區塊鏈用戶體驗也往往被忽視,但同樣是需要被關注的重要部分。為了讓區塊鏈得到廣泛採用,我們需要更簡單的互操作性解決方案,而不是簡單虛構UX/UI。就像人們無需了解5G工作原理即可享受流暢的互聯網體驗一樣,人們也不用了解跨鏈橋如何工作就可以輕鬆使用多個區塊鏈。在這方面,可能會是多鏈錢包的用武之地。區塊鏈錢包將會為用戶規劃跨鏈橋旅程提供幫助,而一個好的錢包無疑能讓最艱難的旅程變得順暢。
多鏈錢包
我們希望未來可以實現以下多鏈錢包功能:
1、對於已支持的區塊鏈,提供所有跨鏈投資組合的聚合視圖。
2、按需橋接資產,無需用戶訪問可疑網站並手動橋接代幣。
3、匯總所有跨鏈橋的報價。
4、在橋接完成時,提交所有隊列交易。
5、允許應用通過單個API 訪問多個網絡。
6、應用程序API可以獲取匯總餘額和其他跨鏈數據。
7、跨鏈Swap可以獲得大宗交易的最佳交易價格/兌換率。
除了互操作性之外,還有一些我們認為必不可少的通用功能:
1、對交易數據進行解碼以顯示並確認正在簽署的內容。
2、模擬交易以顯示交易“後遺”問題。
3、能夠直接連接到Gnosis Safe 等多重簽名並提出交易。
4、支持NFT相關數據顯示和NFT交易。
5、在用戶簽署可疑交易之前給用戶發布警告,利用機器學習預防漏洞。
6、支持區塊鏈API(RPC 端點)的回退/負載平衡器。
最後要說的是,我們相信,具有上述功能類型的多鏈錢包將改變行業遊戲規則,並將推動更多人採用區塊鏈技術。
特別聲明
免責聲明:本文不代表0x财经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如需報導或加入交流群,請聯繫微信:VOICE-V。
來源:PANews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