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究竟是什麼,為什麼需要發展Web3.0? Web3.0到底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美國創業孵化器Y Combinator總裁Sam Altman曾發推預測,2020s進行的投資平均回報將比2010s的投資回報差很多,但Web3可能仍然可以獲得類似2010s的回報率,不過大多數風險投資公司會錯過它。對此,埃隆·馬斯克評論稱,“Web3聽起來就像是胡說八道。”
各大IP對Web3.0的公開交流,迅速引發了行業內對Web3.0的激勵討論。 Web3的概念提出至今已經7年了,從無人問津到各大CryptoVC瘋狂宣傳再到現在兩極分化:反對者認為Web3.0沒有任何可取之處、Web3.0就是個偽需求;支持者則認為Web3.0會重構互聯網的結構、Web3.0能帶來真正的自由主義。
那麼,Web3.0究竟是什麼,為什麼需要發展Web3.0? Web3.0到底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一、Web3.0的由來和定義,為什麼需要Web3.0
Gavin Wood博士在2014年提出了一種革命性的Web3.0設想,並隨後發起成立了Web3基金會。他的理念是:Web3是為讓互聯網更去中心化、可驗證、安全而發起的一組廣泛的運動和協議;Web3願景是實現無服務器、去中心化的互聯網,即用戶掌握自己身份、數據和命運的互聯網;Web3將啟動新全球數字經濟系統,創造新業務模式和新市場,打破平台壟斷,推動廣泛的、自下而上的創新。
Web1.0:只讀互聯網
Web1.0時期大約是從1991年-2004年,Web1.0時期用戶只能被動地瀏覽文本、圖片及視頻內容,網站提供什麼,用戶查看什麼,幾乎沒有互動。這個時期誕生了很多門戶網站,例如穀歌、雅虎、搜狐、新浪等,他們通過各種網頁信息的展示,吸引用戶點擊觀看,以此定制廣告,通過流量變現。
Web1.0時期,內容創造者很少,絕大多數用戶只能接受平台信息的投餵。
Web2.0:可讀寫互聯網
從2004年到現在,都處於Web2.0時期。 Web2.0的概念最早是由Darcy DiNucci 於1999 年發明,在2004年底的O’Reilly Media Web2.0 大會上由Tim O’Reilly 和Dale Dougherty 再次推廣,Web2.0才逐漸被世人接受。
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一些基於互聯網的商業模式逐漸誕生。比如博客、社交媒體平台、在線社區等,這類網站的最大特點是,允許用戶自主生成內容,與網站和他人進行交互和協作。
但是Web2的網絡是專有的、封閉的,屬於某個互聯網公司的。雖然用戶通常可以免費使用它們,但用戶自身並未真正擁有這些平台上的用戶數據。 Web1.0到Web2,實際上並不是一個一場變革,許多互聯網公司都是從Web1.0升級到Web2.0的,在Web2.0時期,Web1.0的業務也仍在運行。
Web2.0本身也仍在進化,尤其是隨著機器學習和算法的演變,Web2.0的商業模式也在演變。比如,網站可以通過用戶的行為,開始學習和分析,然後給不同用戶推薦不同內容。
Web3.0:價值互聯網
Web3.0與Web1.0和Web2.0都不同,與Web2.0的進化升級也不同。 Web3.0不僅是一場技術變革,更是一場商業和用戶模式的革新。
Web3.0的內容由用戶創造,數據歸用戶所有,所以Web3被稱為價值互聯網。 Web3.0是開源協議,但通過密碼經濟學集體所有;獨立於傳統組織,代碼按規定執行;重視開源軟件、用戶對數據的所有權以及無許可訪問;創造一個共同的身份和協作意識。
Web3.0最早是由以太坊聯合創始人、Polkadot創始人Gavin Wood在2014年提出的。 Gavin 認為,Web3.0 是一組包容性協議,為應用程序製造商提供構建塊。這些構建塊取代了傳統的Web 技術,如HTTP,AJAX,MySQL,提供了一種創建應用程序的全新方式。這些技術為用戶提供了強大且可驗證的保證,從而保證了他們接收信息和提供信息的安全性,以及讓他們所支付的信息得以保密。
Web3.0的願景:每個人都能掌握自己的(數字)身份、資產和數據,進而掌握自己的命運。
為什麼需要Web3.0
從當前Web2.0的現狀思考,需要發展Web3.0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Web2.0的中心化平台遵循可預測的生命週期,平台與網絡參與者的關係已經從正和變為零和。
Web2.0的中心化平台遵循可預測的生命週期,這個觀點最早是由A16Z合夥人Chris Dixon提出。在中心化平台發展初期,平台為了招募用戶和機構入駐平台,會竭盡所能吸引各方加入,這樣做的目的是加強平台的網絡效應。
隨著中心化平台的採用率實現S曲線增長,中心化平台對用戶和第三方的影響力穩步增長。當這個增長曲線發展到頂部時,平台與其他網絡參與者(包括用戶、開發者、創作者和入駐企業)的關係將從正和變為零和。
圖片
此時,平台的收入若要繼續增長,就必須從用戶那裡提取數據並與其他網絡參與者形成競爭。
這方面的例子包括:微軟與網景、谷歌與Yelp、Facebook與Zynga、Twitter與第三方客戶端,以及Epic與蘋果等。
對於第三方而言,從合作到競爭的轉變感覺就像一個“誘導轉向”。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好的企業家、開發者和投資者逐漸意識到建立在中心化平台上的弊端,很多時候這些弊端會扼殺創新。而Web3.0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可以讓各方參與者在不同時期均能做出貢獻的同時保證自身的利益。
2、Web2.0發展到後期逐漸顯現的寡頭壟斷局面,讓用戶的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問題變得更加尖銳。
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問題是互聯網行業近些年不斷出現的高頻詞彙。我們在互聯網巨頭和集權中心的面前,是完全透明的用戶畫像,這會導致用戶的某些行為被部分機構支配。這些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問題,本質上是互聯網Web2.0基礎架構的問題,是中心化的問題。這些問題不會隨著Web2.0的智能化升級而消失,反而會愈發尖銳。
我們在使用Web2.0的一些軟件時,剛註冊或登錄時經常會遇到被迫授權的問題,比如訪問手機通訊錄,有些軟件與通訊錄八桿子打不著,但是你要是不同意授權它訪問手機通訊錄,你還就用不了它,能不能不用呢?有時恐怕不能……因為Web2.0實際上已經逐步進入寡頭壟斷的階段。
Web3.0的願景之一就是每個人都能掌握自己的(數字)身份、資產和數據,進而掌握自己的命運。許多領域的數據,不是說不能授權給機構使用,而是要把數據的所有權和收益權還給用戶自己,可以在脫敏的情況下有限授權。比如患者的就醫數據,在脫敏的情況下有限授權給醫療科研機構,有助於推動醫藥研發。
3、Web1.0到Web2.0,用戶實現了內容的消費者向內容生產者的轉變,但並未相應地轉變生產關係。
Web2.0互聯網企業的業務模式是利用互聯網技術高效地、大規模地消除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從而代替傳統中介,並創造出新的中介模式。各大互聯網平台成為了新中介,並獲取了大量的經濟增值,形成了新的壟斷。以打車為例,滴滴合併快滴之後,擁有了幾乎全部網約車司機和乘客用戶。其他打車平台很難再發展起來,司機和乘客想要脫離滴滴平台也非常困難。而滴滴平台的核心使命是給公司股東賺錢,在經過前期的補貼大戰獲得壟斷地位後,後期會盡可能提高約車收費,並壓低司機的分成,實現利潤最大化。
Web2.0的互聯網公司壟斷市場的手段是掌握大量服務提供方和服務使用者的數據。 Web3.0的協議存不存在這個問題?目前來看是不存在的,以近期熱議的OpenDAO、MetaDAO、GasDAO幾個項目為例,他們分別給OpenSea、Metamask、Ethereum的真實用戶空投代幣,通過這種空投代幣給特定人群的方式尋找精準目標用戶。就已經輕易而舉地打破了Web2.0的壟斷行為。
Web3.0將創造一個新的全球數字經濟,催生新的商業模式和市場經濟,並產生大量自下而上的創新。 Web3.0的出現,將帶領我們向“高效、公平、可信、價值”的互聯網世界更近一步。
二、Web3.0的技術堆棧
包括A16Z、Coinbase、Multicoin Capital等區塊鏈行業的諸多頭部機構都在探索:Web3.0究竟會是什麼樣子?目前來看,對於Web3.0的未來,在行業內初步達成共識的是Web3.0的技術堆棧。
根據Web3.0的發展現狀,及我們對Web3.0的理解,宜信區塊鏈研究院也梳理了一個Web3.0的核心技術堆棧全景圖:
圖片
Web3.0的技術堆棧從下往上,主要分為:存儲層Storage Layer、狀態層State Layer、計算層Computation Layer、組件層Component Layer、可擴展傳輸層Scalability Transfer Layer、用戶控制層User Control Layer 、應用層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 Layer。
存儲層
將區塊鏈相關信息分佈式存儲。目前主要有三大明星項目——IPFS、Arweare和Swarm。
區塊鏈上的存儲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Web3的存儲方案一般是鏈外分佈式存儲。 IPFS是一個分佈式的點對點超媒體協議,其激勵層為Filecoin,通過Filecoin世界各地的節點可以存儲和檢索這些數據。 Swarm也是一個類似的去中心化存儲網絡,和Filecoin的區別是Swarm的激勵系統是內置的,通過以太坊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執行,用於存儲和檢索數據。 Arweave走了一條不太一樣的道路:它承諾的是永久存儲。也就是一次付費,永久訪問。
狀態層
狀態層保留發生的所有狀態,還需要提供數據分發和互動能力。狀態層主要是公鏈的集合,如Bitcoin、Ethereum、Solana等。當然,實際上狀態層還可以細分為狀態轉化層、共識層、分片層、P2P層等,但這些模塊的差異本質上是底層公鏈在技術選型上對性能的權衡取捨,所以本文不對這部分做進一步細分。
目前來看,狀態層的公鏈生態發展最好的當數Ethereum,但其他公鏈也還在奮起直追。以太坊繁榮強大的開發者生態相對於其他公鏈算是一個較強的壁壘,無論是Web3.0的基礎設施協議,還是DeFi、NFT等應用層協議,通常都是先在以太坊爆發,然後其他公鏈的生態項目跟進模仿。
計算層
計算層允許人類指示狀態層做他們想做的事。具體指狀態轉換機,如EVM、WASM等。
以太坊虛擬機(Ethereum Virtual Machine)縮寫為EVM,虛擬機是計算機系統的仿真器,可以在一個完全隔離的系統中,提供真實計算機的功能。通過以太坊虛擬機,可以執行智能合約中定義的邏輯,處理以太坊狀態機上發生的狀態變化。
組件層
組件通常不是Web3必不可少的技術堆棧,但通常也是對Web3的廣泛應用非常重要的可選組件。組件建立在計算層上,重複使用標準化的智能合約模版。
可選組件主要包括:查詢層(The Graph、dfuse)、預言機(Chainlink、Band Protocol)、DID、DDNS、Digital Assets(BTC、ETH等)、Crypto Currencies(ERC20、ERC721等)、Stablecoin(USDC、DAI)等。
可擴展傳輸層
可擴展傳輸層,目前來說可以統稱為Layer2協議。主要包括6類:側鏈、狀態通道、Plasma、Optimisitc Rollup、ZK Rollup、Volition等。
這一層增強了Layer1層的能力,實現提升擴展性、加密消息傳遞、分佈式計算等功效,對推動Web3.0大規模落地商業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關於這部分的詳情內容可以閱讀《以太坊Layer2擴容,大勢所趨》,在此不再贅述。
用戶控制層
沒有用戶控制層,普通用戶很難參與。用戶控制層包括:Exchange、Wallet、DAO、Broswers等。
圖片
行業內通常認為Wallet是Web3.0的入口。現在使用最廣泛的Wallet包括Metamask、imToken、TokenPocket等。
應用層
Web3.0的應用層通常都是去中心化應用協議,類別繁多,目前已經有所發展的主要包括:DEFI、GameFi、Social Messaging、Media、Ecomerce、Security。
截至目前發展最好的當屬DeFi和GameFi。對於接下來的Web3.0的應用層發展,我們對創作者經濟領域會保持密切關注。此外,提供開放無線網絡的Helium、音樂流媒體Audius、視頻轉碼和流媒體Livepeer、去中心化的寫作平台Mirror等明星應用協議都有望在Web3.0時代成為各自領域的頭部應用。
除了上述核心堆棧外,Web3.0還有一些距離終端用戶較遠的基礎設施,比如:可信執行環境(TEE)、互聯網協議(IP)、混合網絡數據包路由等。行業內通常也將其列為Web3.0的核心堆棧。這些技術堆棧雖然距離終端用戶較遠,但實際上也是有一些進度的。比如:區塊分發網絡方面有dRoute、BloxRoute等,網絡數據包混合路由有NYM等。
其中有一些堆棧不是底層鏈的一部分,也尚未被認為是對DApp的開發必不可少,例如:Layer2層、查詢層、應用層、用戶控制層等。由於這些堆棧在將來會成為開發的核心堆棧,並且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發展,所以也列入其中。
三、Web3的發展現狀
除了上述的Web3.0技術堆棧外,行業內對Web3.0商業模式也在曲折探索中。行業內對Web3.0商業模式的探索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將Web2.0的Apps升級為Web3.0的DApps。
早在2017年,就已經開始了Web3.0的DApps探索。最初行業內的創業者在Web3.0領域的創業思路是對標Web2.0的Apps,相應地開發一個Web3.0的DApps。這些DApps組成了最初的Web3.0的產品矩陣。
圖片
這個發展思路雖然未必是Web3.0的最終發展姿勢,但也反映了Web3.0發展早期階段的探索歷程。
2、重構Web3.0網絡的基礎設施和應用協議,並初步形成Web3.0的核心堆棧。
Web2.0到Web3.0不是一次普通的升級,而是一次完完全全的根本上的革新,一場技術、商業和用戶模式全方位的變革,所以Web3.0自內而外的重構了基礎設施和應用協議。
行業內普遍認同Web3.0遵循“胖協議”和“瘦應用”理論,底層基礎設施協議能夠很好的捕獲價值。 “胖協議”理論認為,區塊鍊和互聯網價值捕獲模式是不同的,互聯網時代的價值大多被應用層捕獲,比如Google、Facebook、亞馬遜、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的底層基礎設施協議TCP/IP、HTTP等則不能捕獲價值。
Web3.0時代則有所不同,價值將集中在底層協議,較少部分價值分佈在應用層,由此形成了“胖協議”和“瘦應用”的形態。目前來看,Ethereum是一個最經典的“胖協議”案例。
所以,Web3.0發展至今,雖然應用層已經在DeFi、GameFi、元宇宙等領域誕生了不少明星項目,但確實沒有出現Web2.0的騰訊這類應用巨頭。比如Axie Infinity,這個鏈遊已經擁有超過2500萬遊戲玩家,其社區金庫擁有價值超過20億美金的資產(52000ETH+2100萬AXS)。但其市值與底層公鏈類“胖協議”相比,仍然相差甚遠。
3、Web3.0的新項目獲客模式創新:定向獎勵精準用戶
近期,在Web3.0新項目獲客模式方面,出現了一個通過向精准人群空投,實現項目冷啟動的策略。 OpenDAO、Galss.xyz、MetaDAO、GasDAO等高流量項目紛紛採用了這個模式。
一定程度上,這個模式是從Web2.0走向Web3.0的里程碑式的模式創新。 Web2時期,用戶數據都掌握在中心化平台手中,字節跳動的巨量引擎將各類用戶打包分類,理財、旅遊、二次元等各類數據包明碼標價,你想推廣你的產品或內容給精準用戶,那就得花錢買,通過巨量引擎才能將產品或內容推送給精準的潛在客戶。 Web2.0時期的用戶數據養肥了各大平台,但數據價值卻絲毫沒有回饋給用戶自己,這種現狀可能在Web3.0時期不復存在。
圖片
OpenDAO、MetaDAO、GasDAO的特定人群空投機制,已經給Web3.0的B端獲客和C端用戶數據變現做出了示範。 Web3.0時期,各類新協議新應用要冷啟動,要尋找精準的潛在用戶,那就把社區利益空投給精准人群。不再需要中間商,不再需要平台,項目直接可以吸引到精準目標用戶人群。
四、Web3.0的未來展望
我想通過描述Web3.0時期一個普通原住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來暢想Web3.0的未來。
時間來到2030年1月6日。早上8點你剛剛睡醒,躺在床上拿出手機,發現已經有幾條未讀通知。
第1條通知:您在Decentraland中搭建的虛擬賭場昨天淨收益1000枚Token,已經自動劃轉到您的Metamask錢包。
第2條通知:您昨晚渲染的3D模型已經完成,100枚Token從您的快捷支付渠道被扣除,有2333個節點分享了計算資源給你,幫助你完成了此次渲染。
第3條通知:您喜歡的知名加密藝術家宋婷發布了新NFT畫作《算力之鏡》,今天中午12點整將開放搶購。
放下手機,你起身洗漱,然後開始準備早餐,以便及時開始新一天的工作。
你主要在3個DAO組織工作。其中一個是BitDAO,你在其中負責產品研發,最近你主要在牽頭構建一個DeFi3.0的產品,雖然此時的DeFi產品已經非常親民,但在各個元宇宙場景中的DeFi產品還需要更加個性化。
工作之餘,你決定管理一下自己的資產。你將個人數據授權給信譽較高的代理商,專業的投資機構給你發來了一份資產分析報告,其中警示項提到:您的X Token在未來一周的波動性可能高達4%。於是你打開DEX,立即把它換成了穩定幣。由於新型共識算法的突破,這個過程僅僅耗時幾毫秒。
為了參與一個DAO的投資,你需要對數字身份ID做一次深度認證,來證明自己有足夠的資金和風險承受能力。你打開自己的DID管理錢包,把最近兩年的支付流水數據打包,連同在其他地方獲取的投資KYC,一起授權給那家分佈式審查機構。過了一會兒,你就獲得了一個多節點簽名的認證聲明,使用DID驗證身份後,你認購了10萬枚Token,並將你的董事投票權委託給專業的法務DAO組織。
做完這一切後,你決定休息一會兒。你打開Audius打算聽聽你喜歡的歌手的新專輯,你查詢了一下榜單,想看看有沒有喜歡的新音樂,如果有的話也可以通過購買NFT來獲得。一邊聽著音樂,你隨手又點開了Livepeer,但是很遺憾你追的動漫還是沒更新。百無聊賴之際,你點開了Brave瀏覽器中的一篇文章,沒想到這個文章帶有軟廣,還被你踩中了埋在裡面的彩蛋,意外得到了一筆軟廣報酬。
上述行為所需的所有交互、支付和通信都是通過Web3.0的分佈式虛擬世界計算機實現,這套程序跑在所有節點的智能合約和電腦上,不再有集中的服務器。但是對普通用戶來說,這些Web3.0的入口不論是錢包還是瀏覽器,和使用十年前Web2.0的互聯網產品的前端體驗有差別但無感知。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