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扎克衝擊」:戳破元宇宙,MetaAvalanche了丨氪金· 大事件
文|宋婉心
編輯|潘心怡
來源|36氪財經(ID:krfinance)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近日的Meta正遭受浩劫。 2月3日公佈最新財報後,Meta週三盤後股價暴跌21%,創下2012年該公司上市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隨後也一蹶不振,截至目前,一周時間Meta已經上漲下跌35%,市值已經逼近6000億美元。
近一年Meta股價變化,來源:谷歌財經
頗具諷刺意味的地方在於,6000億美元正是美國眾議院專門針對大型科技公司推出一攬子競爭法案的“平台”市值門檻,若Meta在立法通過之後市值維持在該門檻之下,或將有助於Meta減少和反壟斷機構打交道的次數。
大型科技公司在美國股市中扮演著重大角色,最大的十隻股票占據了標普500指數整體市值三分之一左右,這遠高於2000年科技泡沫高峰期時的濃度。 Meta的“黑色星期三”足以讓美股整體遭遇一年來最糟糕的一天。
Meta被抹去的市值已經超過一個麥當勞、近乎英特爾的整個規模。 Meta不僅帶崩了美股社交網絡板塊,餘震還波及了大洋這頭的A股元宇宙板塊。
Meta暴雷,究竟是華爾街投資人太過注重短期的財報數據,還是社交時長貨幣化這門生意已經徹底步入黃昏,抑或是Meta的元宇宙之夢太過遙遙無期?
Meta利空接踵而至
從消息面上來看,不及預期的財報數據顯然是暴雷的直接導火索。
去年10月,扎克伯格將Facebook更名為Meta Platforms,這份財報是公司聚焦“元宇宙”以後的首份財報。
Meta新版財報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由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WhatsApp組成的應用程序部分,也就是十幾年來的傳統業務,另一部分則是FRL(Reality Labs,Facebook現實實驗室),包括與AR和VR相關硬件、軟件和內容的創新業務。
Meta面臨的窘境,基本上可以概括為老業務停滯、新業務造血無期。
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Meta營收為336.7億美元,同比增長20%,略超預期,但較去年前三季度明顯放緩;淨利潤方面,Meta更是出現2019年二季度以來首次下滑,錄得102.9億美元,同比下滑8%;月活用戶數則不及分析師預期的29.5億,但Meta四季度MAU僅為29.1億,季環比出現下跌。
Meta上市以來淨利潤,來源:Wind、36氪整理
更悲觀的是,今年一季度Meta營收指引疲軟,公司預計營收可能同比增長僅3%,而在去年同期Facebbook營收增長了48%。
17年來,在社交領域,Facebook都是一台永不停止的用戶增長機器,直至去年四季度,這台機器的增長神話戛然而止。
29.1億的MAU,代表著Meta在去年四季度全球範圍內環比失去了約50萬用戶,儘管數字不大,但對於用戶驅動的互聯網公司來說,不進則退。而從同比增速看,自2020年二季度起,DAU及MAU的同比增速已經開始下滑。
2020年二季度,Facebook的DAU及MAU同比增速均為12%,但去年四季度,兩項指標分別下跌為5%、4%。
Meta近年DAU表現,數據來源:Meta財報、36氪整理
對社交產品而言,廣告營收永遠仰仗用戶數量及活躍度,在用戶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廣告自然難以抬頭。
Meta高管指出,在較高水平上,廣告投放數量和定價方面的“逆風”對業績造成嚴重影響。而廣告營收,長期佔據整體收入的九成以上。
“在廣告數量方面,我們預計將繼續面臨來自兩方面的不利因素,一是用戶時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二是用戶粘性向Reels等短視頻方面轉移,但其貨幣化能力低於Feed和Stories等更成熟的核心產品。”
短視頻產品對用戶時間和廣告商的爭奪,顯然在海內外均“風成交量殘雲”。
cloudflar數據顯示,TikTok去年2月中旬開始突現強勢,首次取代谷歌。感恩節(11月25日)、黑色星期五(11月26日)等西方節日中,Tiktok的訪問量也都是全球第一。 9月份,Tiktok的月度活躍用戶更是達到了10億。
TikTok對傳統社交媒體的衝擊無需贅述,為對抗TikTok、吸引年輕用戶,扎克伯格曾透露:“Reels(短視頻)、社區信息、商業、廣告、隱私、AI及重要的元宇宙戰略產品是我們在2022年的七個主要投資重點。鑑於TikTok大受消費者歡迎,本公司將側重發展Instgram旗下Reels品牌”。
面對TikTok的強勢攻擊,同為社交媒體的Snapchat和Pinterest卻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業績報告,這也使得二者股價被Meta帶崩之後迅速得到了反彈。反差之下,Meta的現況十分尷尬。
此外,政策層面來看,反壟斷一直令Meta壓得喘不過氣來。 2月8日,英國高官警告,如果Meta不遵守新的《網絡安全法》,扎克伯格可能會“蹲監獄”。有報導稱,Meta方面表示,如果沒有新的協議讓公司可以轉移數據,可能會影響到Facebook等產品在歐洲的運營。
北美大本營外,歐洲市場一直是Meta的重要商業陣地。截至去年12月31日,從Meta主營業務的地區構成分析,美國占營收41.02%、歐洲佔營收24.64%,亞太地區佔營收22.67%。拋棄歐洲,對Meta而言只能是“自損八百”乃至更甚。
儘管Facebook此後澄清沒有撤出歐洲的意圖,但利空消息已經導致Meta週一收盤跌超5%,市值持續蒸發。
與此同時,和Meta並稱為在線廣告雙巨頭的谷歌卻迎來了一波利好。
受到蘋果去年4月推出隱私政策的困擾,Meta首席財務官Dave Wehner近日表示,該公司預計蘋果公司的政策將使其2022財年的銷售額損失超過100億美元。另一方面,谷歌的搜索廣告,對在iOS設備上收集個人數據的依賴程度較低,因此受iOS隱私政策的影響較小。因此,廣告商正將更多的預算投向谷歌。
David Wehner指出,與Meta的廣告平台相比,谷歌用於衡量和優化目標的第三方數據可能要多得多,而且,谷歌與蘋果公司達成合作,前者將成為Safari瀏覽器的默認搜索引擎,這意味著谷歌的搜索廣告將出現在更多地方,並吸收更多有用數據。
Meta廣告收入佔比,數據來源:Wind、36氪整理
元宇宙泡沫破滅
儘管扎克伯格曾就“元宇宙”的盈利能力打過預防針,表示“至少在未來三年,Meta元宇宙業務盈利的可能性都非常小”,但財報一出,元宇宙的燒錢能力依舊超出想像。
數據顯示,2019至2021年,Reality Labs業務的運營虧損分別為45.03億美元、66.23億美元、101.93億美元,三年虧損200多億美元,且虧損仍在持續擴大。
雖然Reality Labs去年四季度收入8.77億美元,同比增長22.3%,環比增長57.2%,增速較快,但依舊只佔整體營收的2.6%。
Rreality Labs主要由硬件Quest 2及軟件Horizon帶動增長。其中,VR硬件,在“元宇宙”這一鍋新老技術亂炖中,是目前最為市場吹捧、商業化表現也較好的板塊。而Facebook收購的Oculus更是市面上銷量最好的設備廠商。
在Steam平台的硬件及軟件調查中,VR頭顯的用戶中使用Oculus Quest 2佔去了超過三分之一。但與此同時要知道的是,VR硬件滲透率在去年年底僅為1.84%,且這一數字較2020年還有所下跌。
也就是說,使用VR頭顯的依舊是小眾群體,在沒有將潛在受眾發展為VR用戶之前,再高的市佔率也只是“金玉其外”。
此外,優質VR內容稀缺,也拖慢了“元宇宙”生態的建立進程。開發成本較高和用戶數量較少讓優質VR內容難以回本,更長的回本週期也削弱了VR內容開發者的開發熱情。
今年7月,Steam平台應用總量為99105款,其中支持VR的內容為5941款,佔比僅不到6%。即便是頭部廠商,內容上也沒有那麼得心應手——Oculus曾砸下大筆資金收買多家內容團隊,但Oculus Quest 2目前拿的出手的遊戲也只有一款《Beat Saber》。
實際上,2014年就被收購的Oculus,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曾是Facebook的“雞肋”。 2014年高價收購後,VR產業第一次泡沫破滅,市場在後面六年裡幾乎沒有增長,Oculus的兩個核心創始人也相繼離職。
直到去年年末,在扎克伯格的親自操刀和大力補貼下,Oculus的VR眼鏡銷量才達到全年1000萬台。
但補貼無法長久,自我造血能力永遠是行業有序擴張的前提。扎克伯格預計今年Oculus實現扭虧為盈,只不過,在公司股價全面崩盤、投資者看破“元宇宙”謊言之時,這一目標也顯得愈發無力。
在Meta財報暴雷當天,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也跳空下跌8.31%,而A股“元宇宙”概念則在春節前就開始普遍回調,中青寶等元宇宙概念公司春節後也已較高點出現超過3成跌幅。幾番“大躍進”之後,元宇宙的泡沫已經瀕臨破滅。
不少掘金“元宇宙”的人,將當下階段同2000年左右的互聯網相比,因此,Meta的危機,也就不再僅僅是“元宇宙”危機,連同國內正遭遇瓶頸和重壓的互聯網巨頭一起,2000年科技行業泡沫破滅再次上演。
Absolute Strategy Research分析師Ian Harnett觀點更為直接 ,他認為Meta的本質問題在於其估值。
從基本面來看,高估值的科技股一般依賴融資環境。以往的低利率環境裡,科技股的高增長是合理的,但當利率抬升後,一旦融資出現問題,對於科技屬性大於科技力的公司而言,市場信心很容易發生動搖。
考慮到華爾街對財報業績的重視程度,即使“財大氣粗”的Meta不怕“燒錢”,在實現真正的技術突破之前,投資者們的急切心理很可能促使其轉向其他投資標的的懷抱。
而在“元宇宙”未來長時間難兌現的情況下,Facebook和Instagram應用程序及佔營收絕對大頭的核心廣告收入、蘋果隱私問題、短視頻產品變現等仍是短期內投資者更關注的焦點。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