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國際:虛擬人行業研究

最早的虛擬人出現於20 世紀80 年代,受限於技術,當時的虛擬人製作以手繪為主。 21 世紀初,隨著動捕、渲染等技術的逐步發展,虛擬人相關技術開始在影視領域逐漸普及,用於呈現超現實角色和場景。 2007 年初音未來的誕生標誌著虛擬偶像行業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近些年來,隨著AI 和深度學習算法的出現,虛擬人的製作環節被大大簡化,同時虛擬人的功能性也日漸凸顯:數字員工、 智能主持人等新業態被開發。目前國內各大相關公司均已開始虛擬人相關的佈局和變現,預期其在娛樂、電商、教育、文旅等諸多行業的應用將逐步落地。

製作技術逐步成熟,降本普及未來可期

製作技術

虛擬人的製作流程涵蓋了諸多技術,製作方式仍在逐步進化中,存在某些步驟互相融合的趨勢,但尚沒有完全定型的整套解決流程。虛擬人製作流程中最為核心、最具挑戰的是建模、驅動、渲染三大流程。

虛擬人應用端快速發展

應用端

應用場景與虛擬人類型密不可分,功能型與身份型是當前虛擬人應用中最根本的兩個類別。功能型虛擬人作為現實職能的替代,應用於標準化內容生產中。根據內容生產的靈活性,又有非實時交互與實時交互之分。功能型虛擬人主要以替代人工生產,提高效率為目的。身份型虛擬人則是超越“替代”,擁有獨立身份,被賦予個性的人格特徵,參與現實生活中的娛樂和社交,以創造經濟收益。其又可細分為虛擬偶像類、虛擬角色類、虛擬化身類三種。

IP 運作式+項目制

IP 運作式+項目制

完成人設和形象的建立後,粉絲經濟作為IP 式變現的核心, 需要通過持續的多渠道運營以增加曝光、建立、穩固並加強粉絲紐帶。不同於真人,虛擬人圖片和視頻對AI 技術要求高,且高質量視頻製作週期長,成本高,因此在運營中,曝光頻率和內容的選擇也是運營的關鍵變量。

虛擬化身激發無窮想像

在元宇宙設想中,現實人類需要憑藉虛擬化身存在於虛擬世界中,該分身將參與虛擬世界的社交、 娛樂和商業交易。虛擬化身是未來元宇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前往虛擬世界的通行證和在虛擬世界中的身份標識。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