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O,是Decentralized去中心化、Autonomous自治、 Organization組織的縮寫。
《阿甘正傳》裡有一個跑步的名場面,每次看到,都想起run company(經營公司)這個詞。
“現實那麼卷,上區塊鏈run個company吧,我覺得這就是DAO。”Emily呷了一口Macchiato(焦糖瑪琪朵,被譽為”咖啡之魂”)。技術外觀形形色色,要沒了資本的咖啡因, Macchiato們都不會成立。在沒遇到Emily之前,我可能會被各種的區塊鏈技術帖繞暈,但有了這個解釋後,突然感到一劑清涼。
區塊鏈上最早的DAO是一個集體投資工具,出現於2016年,以比特幣為基礎,通過代碼實現去中心化管理,旨在成為一種理性主義的眾籌形式、一種去中心化的風險基金,並首次向世界展示了這種通過代碼運行的去中心化組織應該如何自我管理。參與者向「TheDAO」提供ETH(以太坊)並獲得DAO Token。 18 天募資1.26 億美元。最終募資1.5 億美元,參與人員超過11000 名,創下當時募資金額歷史之最。
隨著一年來非同質化代幣NFT市場趨於成熟,數字藝術創作者的收藏品所有權得以更好地保護。同時也意味著玩家們可以安全地進行長線投資、短線投資,也可以通過DAO與組織內的匿名者擁有同一串碼的NFT作品共同收藏和(或)經營。 NFT作品的維護、競拍(或交易)增強了組織(社區)活動、成員的凝聚力,參與社區自治成為了每個玩家的必修課。
以Pranksy交易NFTRaidParty Fighters為例,整體交易成本在0.5ETH左右。
資料來源:國盛證券
從比特幣到以太坊
Emily說,回顧比特幣設立的規則,特別像看一個“勞動力商品”的模型。通過解決複雜的數學難題(挖礦)獲得幣權的獎勵。然後用於購買各種虛擬的資產,或乾脆做空、或在各種成型交易所中轉手。之後,為了規避去中心化的比特幣被妖魔化的系統性風險,又衍生出各種代幣交易所,代幣發行的主體,是各種代幣DAO——基於智能合約的自組織。你無法分清一朵花椰菜應該是個多大面積,反正一個小朵,和一顆大朵,似乎都是基於同一套邏輯。名可名,非常名。貨幣只要可交易,貨幣本身的樣子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勞動力商品”是馬克思經濟學當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正是因為勞動力成為了商品,貨幣才得以轉化為資本,商品生產所有權規律才得以轉化為資本主義佔有規律。可以說整個資本主義的生產體係都是以工人將自己的勞動力作為商品來出賣為前提的。
與比特幣相比,以太坊屬於區塊鏈2.0的範疇,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支持完備應用開發的公有區塊鏈系統。為什麼會有以太坊呢?因為比特幣的設計只適合加密數字貨幣場景,不具備圖靈完備性,也缺乏保存實時狀態的賬戶概念,而且存在PoW機制(PoW是指用來確認工作端做過一定量工作的證明)帶來的效率和資源浪費的問題。最關鍵的問題是,在商業環境下,需要有高效的共識機制、具有圖靈完備性、支持智能合約等多應用場景。所以,以太坊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
從Web3.0迭代到元宇宙
傳統互聯網是一個全球性的服務器網絡,使用TCP/IP 等協議來專注於特定設備地址之間的數據傳輸。 Web1.0於1980年代後期出現,是只讀型的,缺乏用戶管理,主要用於分享技術和知識。 Web2.0開啟了一個在線連接的時代,工程師開發了cookie和API來跟踪用戶行為,收集有關用戶的購物車內容、興趣、瀏覽歷史和以前查看過的廣告等數據。隨著關於收集個人數據的道德問題被提出,導致2018年歐盟出台了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即,新的數據隱私和安全法)。
GDPR 中提到:“所有有助於識別一個人的東西,無論是指一個人的專業、私人或公共生活”都算作個人數據。用戶有權阻止收集特定數據並強制刪除,但並非所有公司都能完全遵守規則。
Web3.0使用區塊鍊網絡作為底層基礎設施,無需中心化實體控制的服務器即可運行,通過複雜的密碼學保證了個人信息的安全性和不可變性,幾乎無法偽造或更改存儲數據,使用戶能夠真正擁有信息並創造出更有專屬價值的東西。在此基礎上,智能合約錢包用來處理區塊鏈加密代幣,DAO通過社區(代幣持有者)設定的流程投票更改流程運作,使得DAO共治可以實現,跨步解決了元宇宙的治理結構問題。
Web3.0作為元宇宙的技術實現,決定著元宇宙天生具有自主性、自治性、開放性。無論公鏈還是聯盟鏈,不管Meta還是Roblox,元宇宙的核心始終圍繞數字創造、數字資產、數字交易、數字貨幣和數字消費。
Emily喝完了那杯Macchiato,扭身拍下了一幅NFT作品。意義,是一種假設;而快樂,是一種真實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