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藏品:“上海禮物”數字化2.0版的新賽道

目前,伴隨著“元宇宙”概念的火爆,NFT(國內一般稱為:數字藏品)這一概念也隨之走入大眾視野。 3月3日中午12點,一款來自上海交響樂團的NFT產品引發了一場小小的“搶購風暴”,限量發行的一萬份產品於一分鐘內全部售罄。

作為上海交響樂團理事會理事長,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方世忠,以一名普通古典音樂愛好者的身份參與了此次線上發售。在他看來,收藏者們看中的是這一加密文創產品的價值稀缺性、形態創新性和歷史傳承性。他表示:文旅行業既要搶抓新機遇新賽道,也要防範新業態新風險。文旅企業可以在開發更多鐫刻上海印記的可看、可聽、可吃、可用的“上海禮物”基礎上,嘗試運用新技術,開發更多數字化“上海禮物”2.0版本,不僅讓遊客把上海的精彩通過有形的上海禮物“帶回家”,還能用數字化手段,長久“保存”、持續回味,借助數字化的“上海禮物”更好地傳播魔都精彩,講好中國故事。

數字藏品:文化和旅遊融合的新媒介

元宇宙無疑是實現文旅產品數字轉型更好的平台。迪士尼CEO鮑勃·查佩克(Bob Chapek)曾經表示,元宇宙是下一代的發展方向,並表示“粉絲們有望在元宇宙中與迪士尼公主共進午餐”。這種依托項目既有空間形態加持沉浸式體驗的模式,為更多上海文旅企業打開了文旅產品開發的新思路。

“讓國寶說話”“讓文物活起來”是當前人們的熱議話題。在上海博物館文創中心副主任馮煒看來,數字藏品是“讓文物活起來”的鮮活案例之一。上博已經在數字文創藏品方面邁出了第一步。今年春節,上海博物館攜館藏文物“黃地黑彩雁銜蘆葦紋虎枕”登上五福彩蛋卡,為全國人民送去新春的祝福。同時,上海博物館還推出源自館藏文物的數字藏品“雲雷紋鉦”和“永樂青花折枝山茶紋扁壺”,剛一推出便被搶購一空。

馮煒介紹說,出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年輕人能很好地接受數字化的世界。與此同時,隨著國潮的興起,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數字藏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上海博物館數字藏品的熱銷,反映了很大一部分年輕消費團體的偏好,也體現了上海文旅融合所需要的“腦洞大開”。通過數字化文創產品,上海博物館可以把文物背後的歷史文化以更年輕化的體驗方式傳遞出來,從而轉化為全新的“上海禮物”供遊客選擇。

讓中華傳統文化在數字時代中“活”起來,另一個鮮活的例子是登上央視虎年春晚的大熱舞劇《只此青綠》,其發售的6款數字藏品紀念票同樣炙手可熱,一搶而空。從中不難發現,在藏品數字化開發的背後,對其自身藝術價值、文化價值的挖掘、呈現,仍是數字藏品背後真正的價值所在,尤其是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好展現,更需要新興媒介的介入和創意的植入。

數字藏品:鏈接文旅數字化轉型的新橋樑

縱觀上海的文旅領域,數字藏品的應運而生不僅是一種潮流,更是一種“剛需”。在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2021年12月30日印發的《上海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元宇宙首次被寫入地方“十四五”產業規劃。隨著技術發展,“元宇宙”概念的普及完善,數字藏品賦能地方文旅領域的功能必將在上海進一步擴大,成為鏈接文旅和數字化娛樂的新橋樑。

一般來說,黃山、故宮、東方明珠這類知名實體景區已在消費者群體中具備了較強的文化IP屬性,但當前主要的IP運營方式是通過線下的文創產品來變現。隨著NFT技術的不斷成熟,其有望成為聯通線下實體景區與線上虛擬世界的橋樑。舉例說,在《原神》《王者榮耀》《江南百景圖》等網絡遊戲為代表的數字娛樂場景中,旅遊景區的聯名數字藏品大有可為。

2022年春天,數字藏品的風潮已然在上海文旅業界風起雲湧。據亞洲藝術品金融商學院創始人范勇介紹,上海作為領先於全國、將當代藝術與科技緊密融合的產業高地,基於大量人才的積累與輸出、政府對文化與科技等創新產業的支持、相關高新技術的支撐,以及集聚的國際人才和比較活躍的國際交流,在國內這一新興領域市場的佔比首屈一指。

在上海景區中,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是較早試水數字藏品的。 2022年1月,上海海昌海洋公園以“元宇宙”為主題,線上線下聯動全球首發“虎鯨騎士團海洋NFT數字盲盒”,在線上發售的3000份盲盒30分鐘內全部售罄。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相關人士介紹說:“過去的文旅行業一直是單向生產、單向消費的供給關係,但元宇宙、數字藏品的出現,通過虛擬和現實相互聯動也賦予了像我們這樣的主題公園更大的想像空間。”

未來,當“虛擬現實”正式成為一種“現實”的時候,元宇宙旅遊不必一定到達現實景點,但卻會在現實中產生消費和引流。遊客可以在旅遊中消費購買數字藏品,和裝飾自己的家一樣把它們裝飾在元宇宙自己的虛擬空間裡,使其具有個人風格的專屬區域,成為一個社交空間。而使用區塊鏈做正品保障、供應鏈的保證,也使得元宇宙旅遊購物甚至比直接去現場買更安心。

數字藏品:開闢文旅新場景的平行空間

有專家認為,數字藏品為文旅行業打開了第二成長空間。當“NFT”與文旅相遇,一張圖片、一首歌、一段視頻,甚至一個頭像都可以與一串代碼引發舊的回憶,觸發新的可能。

上海交響樂團於3月3日推出的第一款數字藏品,是一段2分21秒的錄音,來自於一張1929年錄製的“中國最早的交響樂唱片”。 “我們沒有選擇以視覺藝術為主的藏品,而是選擇以聲音為載體的老唱片,是認為它能最好地和數字藏品概念結合。”這場在風口期上的品牌傳播效果,顯然讓上海交響樂團品牌總監陸菁很滿意。在她看來,這張交響樂唱片目前沒有實地展出,觀眾卻可以通過數字藏品知曉、了解它,並對它產生興趣,從而去上海交響樂團數字音樂廳、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數字博物館做進一步了解,並對上海交響樂團、古典音樂產生興趣。 “在跟已有的觀眾建立新的聯繫的同時,吸引更多新的觀眾。”

事實上,在註意力成為稀缺性資源的時代裡,品牌營銷已成為當前NFT應用的主要領域之一,尤其是在Z世代人群中極具潛力。今年春節期間,上海新天地打造了一場數字藝術之旅,市民遊客在新天地現場可以透過手機攝像頭進入AR場景,通過購買聯名數字藝術藏品將虛擬和現實串聯起來。同時,人們也爭相參與“上海外灘虎年新春紀念數字煙花”的盲盒抽取,希望得到獨一無二的外灘煙花“燃放”體驗。

上海禮物+數字藏品 未來發展空間創意無限

儘管中國的數字藏品在Z世代消費群體中的熱情已十分高漲。然而,市場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變現渠道仍有待探索。不過我們也可以展望在未來的上海,數字藏品與“上海禮物”的結合將會出現更為豐富的運用前景。

上海文旅資源豐富、類型多樣,與數字藏品的結合方案也有多種。比如,可以為線上銷售的上海文旅景區門票製作數字藏品版本,將其轉化為特殊的“上海禮物”,持有此類門票的遊客可視為景點的“俱樂部會員”,後續景點還可以為其提供特殊服務、開發專屬周邊等;又如:邀請名人(文化名家、金牌導遊、明星)為武康大樓等“建築可閱讀”地標錄製個人專屬解說詞,轉化為限量版數字藏品供遊客收藏;聯合長三角乃至全國文旅企業打造“卡牌”式的系列數字藏品產品,擴大引流效果;與上海的非遺傳承人合作打造具有藝術價值的數字藏品;與頭部在線文旅企業聯手打造數字藏品旅行證明等等。

賽博朋克之父威廉·吉布森說過:“未來已來。”NFT的想像空間是巨大的,所擁有的創造空間也是巨大的。

背景鏈接

NFT(Non-funglble tokens),即非同質化代幣,通過區塊鏈技術加密某張圖片、電子專輯或其他數字作品,使得其具有唯一性。不同於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可以不斷分割,NFT強調它是不可分割的唯一資產。簡單來說,NFT就是通過區塊鏈技術給某一件作品打上“防偽編碼”,使其本身變成一種具備唯一性的數字代幣,數字作品也因此可以追根溯源,明確版權並進行交易。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