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比特幣早期比想像中更中心化、更脆弱

在比特幣的信仰者眼中,去中心化、公平以及一定程度的匿名性,讓比特幣充滿了魅力。

但據外媒報導,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和休斯頓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的數據科學家艾麗莎·布萊克本(Alyssa Blackburn)的研究指出,事實並非如此。早期的比特幣比想像當中的更加中心化,而且,比特幣能夠生存下來並得到發展,要感謝最初參與的那一小撮人,他們本可以對比特幣網絡發起攻擊,但並未選擇那麼做。此外,研究還揭示了比特幣在隱私問題方面潛在的風險。

比特幣的創造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曾提出比特幣是匿名的,在比特幣的交易中,用戶的身份是一串數十位的字符,以此來保護用戶的真實身份。但這種匿名性具有局限性,相比“匿名”,“非實名”的描述則更為貼切,用戶必須隱藏好自己的真實身份和這串字符的對應關係才能保證絕對匿名,不然用戶全部的交易記錄、資產情況都會暴露的一清二楚。數據的洩露,導致這種身份保護並非無懈可擊。

布萊克本則利用這一點進行了研究,並發現,儘管比特幣被設計成為一個去中心化、無需信任便可工作的網絡,但它早期的發展,卻依賴於一小撮人。比特幣早期的產出和使用都非常集中。布萊克本說:“這不是去中心化、無需信任的加密貨幣的精神。”

布萊克本研究了從2009年至2011年比特幣誕生頭兩年的交易,結果發現,那些看起來可能代表許多礦工的比特幣地址,在合併起來以後實際上只來自少數幾人。兩年中,64個關鍵礦工挖了當時大部分比特幣。 (比特幣依據特定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以此保證比特幣網絡分佈式記賬系統的一致性。每隔一個時間點,系統會在節點上生成一個數學問題,網絡中的所有計算機都可以去尋找此問題的答案,找到正確答案就會產生一個區塊,隨即得到一定數量的新生比特幣作為獎勵,其工作原理與開挖礦物十分相似,所以被形像地成為“挖礦”,而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則被稱為“礦工”。)

布萊克本分析了這些礦工通過挖礦得到的收入。她發現,在比特幣問世最初的幾個月內,出現了典型的收入分配不均的狀況,一小部分礦工擁有大部分財富和權力。

學者們質疑,比特幣是否是一種真正的去中心化“貨幣”。布萊克本的研究夥伴,計算機科學家艾雷斯·利伯曼·艾登(Erez Lieberman Aiden)博士認為,這些礦工比看起來的更加集中。分析的結果顯示,在兩年中,關鍵礦工的數量為64人,但根據研究人員的模型,在一些特定時間,這個數量可能只有5到6人,一些情況下,甚至只有一兩人掌握了大部分的採礦權。

在布萊克和艾登利用數據洩露構建的比特幣挖礦地圖中,每一色塊代表一個礦工,色塊大小與挖出比特幣的數量成正比。色塊位置根據礦工挖出首枚比特幣的時間順時針排列。在那兩年中開采出最多比特幣的64個礦工依照從大到小的順序確定。

布萊克和艾登利用數據洩露構建的比特幣挖礦地圖

在研究中,布萊克本還觀察到,算力的集中還威脅到了比特幣網絡的安全。礦工數量越少,單一礦工或是幾個合謀的礦工控製網絡的機會就越大。該研究指出,在比特幣的萌芽階段礦工數量稀少,網絡經常遭受所謂的“51%攻擊”的潛在威脅,即控制半數以上算力的礦工,可以使用同一比特幣進行重複支付。

布萊克本說:“我們都知道挖礦是相當集中的,礦工沒有想像當中那麼多,今天是這樣,一開始更是如此。”布萊克本認為,這項研究的結果可以警醒行業內的人認真對待“如何讓挖礦更加去中心化”的問題。

研究還展示了一個極端的例子:在2010年10月,在某個持續了6小時的時間段裡,最早使用GPU挖礦的那批礦工中,有一位礦工本可以開展51%攻擊。

但讓布萊克本不可思議的是,她們發現有能力實施51%攻擊的礦工,最後都不會選擇這樣做。

相反,他們最後都會選擇合作。即使因為有人掌握了超過半數的算力,比特幣基於去中心化的預防作惡的機制已經失效,但他們依然讓整個系統保持正常運行。

微軟研究院的經濟學家格倫·維爾(Glen Weyl)認為,這一研究發現表明,“去中心化”只是發揮了一種修辭作用,而非實質性作用。

艾登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似乎不喜歡殺死這只’下金蛋的鵝’,他們不喜歡破壞群體的利益。”

研究還介紹了博弈論實驗,用來說明匿名參與者會攜手為群體謀福利,而不是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就背叛群體。而在加密貨幣的圈子中,幣價持續上漲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群體利益。但由此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在熊市的背景下,加密貨幣的價格不再上漲,這些人是否還能堅持合作不去破壞這個系統的穩定?

此外,研究發現的64個關鍵礦工中,包括了幾位臭名昭著的礦工。邁克爾·曼希爾·布朗(Michael Mancil Brown),曾在2012年美國總統競選時,向當時的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勒索價值100萬美元的比特幣。美國聯邦調查局最終揪出了布朗,2013年,他被指控六項匯款詐騙罪名和六項勒索罪名。羅斯·烏布利希(Ross Ulbricht),則是絲綢之路(Silk Road)的創建者,絲綢之路也是第一個接受比特幣支付的暗網。

研究顯示:比特幣早期比想像中更中心化、更脆弱

羅斯·烏布利希圖/CoinGeek

儘管這項研究並未宣稱識別出了全部64名關鍵礦工的現實身份,但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提到,如果這64個關鍵礦工的真實身份能被識別,未來能與這些礦工關聯起來的其他用戶,其隱私也有可能被洩露。艾登補充說:“我們既然能在研究的時間範圍內找到洩漏,其他時間大概也存在洩漏。”另外論文中還提到,即使信息洩露的來源被發現,也無法進行追溯修補。

當然,這項研究也並沒有試圖去弄清楚中本聰的身份,自2008年發表比特幣的白皮書後,中本聰的身份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謎題。

研究的過程中,也發生過有意思的插曲。由於研究的是比特幣的相關課題,布萊克本被誤認為是在挖比特幣,一度被拒絕進入大學的機房。她試圖說服一位管理員相信她只是在進行研究,但“他們完全不為所動”。

歐易okex交易平台,歐易okex交易所官網,歐易okex官方下載APP

LUNA幣,購買LUNA幣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