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郵件營銷可以成為促進你的業務和獲得新客戶的一種非常強大的方式,但前提是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否則,你要做的就是惹惱那些不會向你購買的人,並將自己發送到他們收件箱中可怕的垃圾郵件文件夾中。每個平台也都有自己的最佳實踐,因此,例如,如果你剛開始使用Shopify,請務必查看Shopify 的最佳電子郵件營銷。儘管如此,以下八個電子郵件營銷技巧將幫助你避免跨平台的最常見問題,並以有意義的方式與客戶互動,幫助他們記住你的公司名稱並鼓勵他們將來再次向你購買。
促進業務發展的8 個電子郵件營銷技巧
1)保持內容簡潔
一封簡短但甜蜜的電子郵件比一個不斷運行的電子郵件更有可能被閱讀。拍攝200字或更少的長度,你應該沒問題。然而,簡潔並不意味著你必須寫一封簡潔的電子郵件。大多數人每天要花4 到8 個小時閱讀電子郵件,如果你的電子郵件在某人的收件箱中佔用了一點空間,那也沒關係。只需確保在整個消息中都有明確的號召性用語,包括至少一個顯眼的鏈接,人們可以在其中詳細了解你提供的內容。
2)專注於獲得點擊,而不是打開
一旦你有了潛在買家的電子郵件列表,就沒有必要花大量時間專注於讓人們打開你的電子郵件。相反,請考慮創建鼓勵人們點擊的內容。即使你的列表中只有1% 的點擊率,也可以帶來許多新的銷售機會。使用自動回复器,你可以在客戶點擊並從你那裡購買商品後,發送另一條專門為你的客戶製作的消息。關鍵是相關性——當客戶看到你的銷售電子郵件出現在他們的收件箱中或閱讀他們的社交媒體提要時,他們可能會對從你那裡購買商品感興趣。同時,強調你的客戶將如何從你的產品或服務中受益,強調他們將獲得的價值。這並不總是關於銷售——它是關於吸引一個人對更好、更大和不同的東西的渴望。與其關注你希望他們做什麼(購買),不如強調他們這樣做時會得到什麼(好處)。
3) 針對移動設備進行優化
最近的調查證明,大多數電子郵件都是在移動設備上打開的。智能手機擁有量預計將在2014 年及以後迅速增長。如果你沒有優化你的電子郵件以便在移動設備上查看,你的回复率可能會下跌。因此,在發送任何大規模電子郵件營銷活動之前,檢查電子郵件在智能手機(包括iPad 等平板設備)上的顯示方式至關重要。一些免費工具包括Mail Chimp 的響應式模板或Apple Mail 的預覽窗格。
4)在你的電子郵件中包含圖像
電子郵件中的視覺效果是純文本電子郵件中的27 倍,因此不要忘記那些圖片和圖形。由於大多數電子郵件客戶端現在都支持圖像,因此沒有理由不包含它們。但是,如果你的讀者正在使用純文本電子郵件客戶端,或者由於任何其他原因無法看到你的圖像,你還應該包含一些簡短的文本來描述你希望讀者關注的內容。這可以像在你的圖像上添加一個alt 標籤一樣簡單,其中包含“了解有關我們新產品的更多信息”之類的行。
5)跟進不打開你的電子郵件的客戶
電子郵件營銷的挑戰在於很難知道為什麼你的電子郵件不適合你。現實情況是,你可能會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犯很多錯誤。為了幫助你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請向那些沒有打開你的消息的人發送一封後續電子郵件,並詢問他們為什麼沒有打開你的消息。例如,你好 [Name], 我們注意到你沒有打開我們的上一封電子郵件,所以我們想檢查一下,看看是否有什麼我們可以做的不同的事情?像這樣的電子郵件還將向你的主要客戶表明你重視他們的反饋。
6) 在正確的時間發送電子郵件
許多電子郵件營銷最佳實踐都專注於編寫和提供出色的內容,這很重要——但這還不是全部。時間是成功的電子郵件營銷的另一個關鍵方面。在下班時間(例如深夜或清晨)發送電子郵件可能意味著你在聽眾最忙的時候與他們脫節。另一方面,如果你將它們發送得太近,它們可能不會被閱讀或查看,因為收件人已經厭倦了在收件箱中看到你的電子郵件。衡量你的打開率,看看什麼時間框架會為你帶來更高的參與度,並以此信息為基礎開展未來的活動。
7) 請求許可
如果你正在使用電子郵件營銷來重新建立舊關係,請不要嘗試強行建立聯繫。發送一封電子郵件,詢問你的訂閱者他或她想從你那裡得到什麼。這不僅是吸引某人注意力的更有效方式,而且還可以幫助你根據他們的需求而不是你自己的需求開發內容和信息。想想人們收到他們從未要求過的時事通訊並立即被它關閉的頻率——不要讓這種情況發生在你身上。如果讀者要求你發送電子郵件,請給他們他們想要的。
8) 獲取個人信息
如果人們認為你不認識他們,他們就不太可能點擊你的電子郵件,因此首先上架你的聯繫人並將他們分類。有屬於幾類的人嗎?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一些重要的特徵作為你對它們進行排序的主要方式(例如,地理或關係)。你可以使電子郵件感覺越個性化,同時仍保持其業務性,它在鼓勵人們打開和閱讀你的郵件方面就越有效。當人們有理由相信你對他們有所了解時,他們更有可能做出積極的回應——所以繼續使用這些線索。
本文已根據Socialnomics 的披露政策發表。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SOCIALNOMICS。版權歸作者Socialnomics Trends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