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開源和Web3

一個朋友最近問我:對於一些造成當下社交媒體危害性的問題,Web3 和加密要如何解決?我給了他一個回答,卻被自己的話絆住了──我肯定沒能幫到他,這也讓我為自己對這個領域的熱情感到莫名的愧疚。我相信其他身處類似情境的人也會感同身受,它讓我想花上更多的時間,用盡可能簡潔的語言把具體話題上的爭議寫出來,大致就像「桌邊閒聊」那樣。對我而言,其中最重要的話題之一圍繞著開放源代碼,因此我將從它開始。防槓聲明:許多人比我更有這個資格寫這個話題——我的本意是想試試能不能自己把它講明白,也能在這個過程中讓大家看明白。

開源技術提供了許多每個產品大都在用的基礎部件。所以,將Crypto/Web3 類比成開源領域的外延會非常有說服力——在論證「為什麼值得付出所有這些努力」時,你可能已經(或很快就會)遇到這個類比。問題僅僅在於,開源軟件是一個小眾的話題,不能立刻清晰地呈現出一個令大部分人興奮的心理模型。這就像無關痛癢的掉書袋。我身處這個交叉領域已經有一陣子了,因此打算試著用盡可能簡單的方式來做這個類比,讓你也能用得上它,或至少下次遇到它時能夠理解。

開源軟件的崛起

要拿開源軟件與Web3 相類比,你需要理解三個東西:

  1. 它是什麼:開源軟件的概念以及它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的

  2. 它如何形成:孕育出開源運動的潮流

  3. 為何要讓它變得更好:公共物品困境對開源軟件的感染

一旦理解了這些,你就會明白Web3 和開源軟件都一樣在為了改進模型而御風前行,以便幫助去中心化社區從經濟蛋糕中分得更大的份額──同時也積極做大這塊蛋糕,提升其包容性,我會逐一闡明上述各點,為了遵守「呈現清晰心理模型」的承諾,各部分都會進行不少簡化。只能對不起那些特別較真的人了 :)。

開源軟件的影響

顧名思義,開源軟件的源代碼對任何人都公開可見。 Linux 是一個主流的開源操作系統,其源代碼在開源網站上可供任何人閱讀、下載,或改寫成自己適用的版本。你可以把開源軟件想像成維基百科,只不過一群人聚起來編寫的是有價值的軟件,而不是百科全書。開源軟件之所以裨益良多且值得信賴的原因之一是,任何時候你都能對某個項目進行"分叉",也就是可以復制一個版本來自用。於是許多開源項目變成了某個領域內的主流工具,因為人們不會再戰戰兢兢地依賴某個壟斷產品(在後面的內容中,這一點將非常重要)。

開源軟件的影響之大難以用語言表述。 Forrester 最近一次的報導中提到,96% 的公司認為,"對其業務而言,開源軟件很重要,非常重要,或至關重要",98% 的公司表示,計劃在來年增加或維持對開源代碼的依賴。以Linux 為例,它是現代服務器首選的操作系統──有一篇報導說, 排名前100 萬的網絡服務器中有96.3% 運行Linux。一句話:開源軟件對如今構建的每一項技術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孕育出開源運動的潮流

如果你想要更細緻地了解助力開源運動騰飛的風口,我強烈推薦閱讀"大教堂與市集"或者"Coase’s Penguin"這兩篇文章。簡單來說就是:

  • 軟件開發成本的降低

  • 在線分發信息的成本幾乎為零

  • 通過Git 或者Wikis (允許多人並行工作的版本控制工具)等技術,降低了協調成本

其實這些內容表達的是:形形色色的人們全都能夠聚到一起製造軟件,他們開發的產品可以和傳統公司製造售賣的封閉版本一樣好,甚至更加出色。他們這樣做要么是出於樂趣,要么是為了自用不想掏錢,又或是以此為生(之後關於這一點會聊更多)。一言以蔽之:推動開源運動的這股趨勢歷經數十年才得以形成,而且只算得上剛起步──並不是曇花一現。

為什麼要讓開源軟件變得更好?

多數情況下,獨立開源軟件開發者的收入與其創造的價值,或者在傳統技術工作中獲得的薪酬相比,簡直少得可憐。結果就是開源項目價值很高,但資源匱乏,這帶給我們感受開源運動影響的另一個角度——當開源軟件出現問題的時候。 "心血漏洞"給活躍服務器中20% 的軟件注入了漏洞,引發海量的攻擊,包括造成美國醫療系統中4,500,000 名病人的記錄被盜。最近,在某個關鍵協議中出現一個叫做"Log4j2"的漏洞,它所造成的數據洩露波及了從蘋果到Minecraft 的所有用戶。下面的這幅xkcd 漫畫既好笑又嚇人,而且非常傳神。一句話:開源軟件儘管有著巨大的價值,但許多關鍵項目卻仍然因為公共物品的困境在掙扎求存。

web3 和服務模型

儘管「開源」這樣的標籤或許會讓人會望文生義,但開源領域裡有很多切實可行的商業模式。事實上,有許多市值數十億美元的公司都建立在開源項目的基礎上。其中最大的一個是紅帽公司,該公司向希望使用Linux 的企業出售服務。基本上,企業客戶寧願支付一筆費用來購買高級SaaS 類型的產品模型,以獲得他們需要的安全和隱私功能,而不會自己用開源版本來開發這些功能。 IBM 於2019 年以340 億美元收購了紅帽公司,每年能產生數十億美元的收益。

這些中心化商業模式的一個問題是,它們根本就是寄生在其去中心化的副本上——Linux 之所以如此有價值,是因為它有成千上萬的貢獻者,可以提供其他操作系統所無法提供的穩定性和整合性。如果紅帽公司試圖用僱員來自行生產Linux,它很可能會失敗。出於同樣的原因,維基百科的條目數量遠超大英百科全書或其他集中編纂的百科全書——在創造某些類型的物品方面,蜂群組織能夠擊敗等級制度。這就是web3 爭議的所在。

這看起來應該很奇怪,許多Linux 開發者都靠著(來自紅帽和其他地方)的微薄捐贈過活,而紅帽卻直接在上面加了一層,每年賣出數十億美元。為什麼這些Linux 開發者不一起建立個企業,用利潤來為自己的工作提供資金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考慮一下Linux 社區必須採取哪些步驟才能做到這一點:

  • 建立營銷團隊來應對企業客戶

  • 尋找願意構建企業服務業務的開發者,這項工作可不那麼性感,很可能要支付比私人市場更高的薪酬

  • 如果到頭來這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公司建成了,還得想辦法按每個人的貢獻來給予相應的回報

這些本質上都是協調成本。而協調是公司擅長做的事,所以為此你或許要成立一個單獨的公司。事實上,將股權分配給世界各地的Linux 臨時貢獻者的問題在於,你可能不得不將他們排除在好事之外,還必須保持與開放的去中心化項目之間的這種寄生關係。換句話說,兜兜轉轉,你還是會回到原地。

現在我們假設還是同樣的場景,但是你能夠從根本上擁有無限靈活的、低成本的方法來協調數字所有權。這就是Web3 所應允的——讓我們重複上述同樣的步驟,但這次我們藉助代幣來進行:

  • 創建一個DAO,除了使用代幣分配所有權和治理外,在各方面看起來都像一個傳統的組織。

  • 使用這些代幣和DAO 創造的現金來支付從事無聊工作的開發者和營銷團隊。

  • 對開源版本的貢獻者也進行代幣獎勵將企業版的收入直接與代幣掛鉤,使每個人都能按比例從整個項目的成功中獲得報酬(開源+服務模式)

是的,加密領域仍待發展,但對於那些敢為天下先的人來說,所有這些現在就可以做到。一鍵創建DAO的工具、直接將收入與治理代幣掛鉤的方法,以及根據社區決定的貢獻程度來獎勵貢獻者的系統──這些現在都已經有了。

DAO 和啤酒生意

Richard Stallman 幾乎成為開源教父。他創立了自由軟件運動和GNU 項目,它是最早的開放源代碼操作模式之一。該運動之所以沒有留住其"自由軟件"的稱號,歸根結底是因為Stallman 的名言:"(free是指)言論自由中的自由,而不是指免費啤酒中的免費"。從本質上講,開源的意義在於它是無需許可和開放的,而不是像"免費啤酒"那樣免費。 (譯註:英文free 同時具有自由和免費兩種含義。)

儘管Stallman 說了那句話,儘管開源軟件持續增長,但在很大程度上它仍然是免費的,就像免費啤酒一樣。但這並不是因為公司拒絕為服務付費,而是因為它們更喜歡自己使用源代碼——事實上,如今軟件的主流模式是"SaaS——字面意思是軟件即服務"。公司沒有購買Excel 的永久許可,而是每月支付服務費來使用當前版本的產品(通常在雲上)。公司會為便利性買單,而這正是你可以用開源軟件大規模建立的商業模式。

把這一切聯繫起來,開源軟件之所以一直像免費啤酒一樣免費,是因為開源項目和它基於服務的副本之間的協調成本非常高昂。這正是代幣化、去中心化社區的天賜良機。已經有一些大企業在使用這種模式──將服務業務與去中心化協議綁定,包括Braintree、Parsiq 等大多數中心化交易所,甚至以太坊本身。這些服務業務形態眾多——例如,以太坊的服務是為大量的應用程序提供算力,而Braintree 平台的服務是實現法幣跨鏈,並協助傳統組織進行協議交互。

在開頭有相同的配圖,但希望現在你能明白它的含義了。

並非所有這些平臺本身都開源,但重要的是,與服務模式綁定的收益會直接反饋在其原生代幣的價值上。有了這樣的設定,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源代碼開放出來的激勵是巨大的,因為它讓開發者更具活力,讓基於服務的生態系統得以存續,並讓人們相信,項目將會以最符合網絡利益的方式持續運作(因為倘若不這樣,它可以被"分叉",即容易被複製)。

代幣化、去中心化的社區將不會是未來唯一可行的模式。它們也不是加密領域創新的唯一可能。比特幣是數字黃金,NFT 是數字保險箱(你不能真的往裡面塞任何東西)——這些基元對開源軟件的未來有著深遠的影響。但我覺得這個特別的領域如此令人興奮的原因是,去中心化社區不僅僅是在構建開源軟件,他們正在構建我們現代生活中的許多東西,能夠讓生活得到極大的改善。

它也不僅僅是代碼。想想維基百科、Facebook、Uber、Linux —— 所有這些項目都是由少數人定義平台的規則,然後大量的人參與價值構建。在這些社區中進行價值捕獲和分配面臨各種困境──Facebook 或Uber 模式讓少數人暴富,維基百科或Linux 模式則幾乎無利可圖。我上面描述的結構能夠讓用戶參與價值的創造和捕獲,既適用於Facebook 也可用於Linux。

我一輩子和科研打交道,致力於科學事業,這是我駐足Web3 的原因。科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公共物品。依我所見,最大的問題是:公共物品所依賴的捐贈或募資,若不能直接與其價值聯繫起來,那麼就永遠會資源匱乏,這和它們所能帶來的影響不成比例。通過更加靈活和動態的數字所有權形式,Web3 為我提供了這樣的商業模式:將去中心化組織和公共物品直接和權益綁定在一起——這是通過代幣來融合紅帽和Linux。如果做到這一點,我們將能夠極大地增強開源軟件的根基,從而為一個更有創新力、更公平的世界提供動力。

Scott Moore:https://twitter.com/notscottmoore

Spencer Graham:https://twitter.com/spengrah

David Phelps:https://twitter.com/divine_economy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