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Solana的TVL是如何被偽造的

近期Solana TVL 數據“偽造”事件引發關注。

Coindesk 發布的《曾“偽造”Solana七成TVL的“多重人格者”,正望向Aptos》文章揭示,Solana 生態的開發者兄弟Ian 和Dylan 通過偽造身份,以11個開發者的身份在Solana 上創建了數十個DeFi 協議,通過協議間相互引用,他們項目的TVL 一度達到75 億美元,而同期Solana 的總TVL 只有105 億美元。

因此,Solana 的TVL 或許存在不少“水分”。 (當然,許多其它公鍊或許也存在類似情況)

從數據統計的角度來看,DeFi 協議相互引用以增加賬面TVL 不能算“造假”,而可以說是一種“邪惡”的統計技巧——將某些指標重複統計以增加另一個指標的數值。

在這個統計過程中,改變數據的統計口徑就可以改變數據,每個數據都是“真的”,但對於普通用戶,鏈上資產的“抗風險能力”卻不可同日而語。

下文,Odaily星球日報將簡單介紹“偽造”公鏈TVL 數據的過程,了解這一過程後,用戶就能夠分辨項目方宣稱的TVL 背後的實際價值,掌握對鏈上數據去偽存真的能力。

揭開偽造過程

在公鏈上,一個DeFi 協議TVL 的統計口徑可以包括借貸、質押、二池、以及協議幣市值(區分流通與未流通、單幣與雙幣、三幣) ,再加上協議國庫存款。我們將從DeFi 協議TVL 統計口徑的角度分析偽造公鏈TVL 的過程。

借貸:當A 協議將價值為n 的存款借給B 協議,B 協議將n 繼續借給其他協議,在這個環節中, TVL 為2n。

質押:將價值為n 的代幣質押到協議中,獲得或者藉出價值為m 的資產,在這個環節中,TVL 為m+n。

二池:協議在將用戶存款n 借出的同時還能獎勵用戶一個協議發行的、價值為m 的代幣,如果該協議是雙幣甚至三幣模型,還會有2池,吸引用戶將代幣質押到2池獲得價值為y 的治理代幣。在這個過程中,TVL的計算包括了用戶原始存款存款、質押代幣、治理代幣的價值,TVL 也就是n+m+y。

國庫:如果DeFi 協議有國庫,通過協議獲得的收入歸入國庫,該部分收入也算作TVL。

綜合以上手段,我們可以設計一個這樣的DeFi 協議: A 協議通過放貸收益吸引小紅存入價值m 的存款,然後小明可在受信條件下借出資產n 並用於A 協議質押,再藉出價值為n 的資產,此時協議A 獎勵小明價值為x 的協議代幣,但協議A 設置了雙幣機制,如果質押協議代幣可以獲得協議治理代幣,於是小明把價值為x 的協議代幣按照一定時間條件質押到A 協議二池中,獲得價值y 的治理代幣。

在這個過程中,小明每投入m 個單位的資產就會“創造” m+n+n+x+x+y 的TVL。 (m>n)這樣一個協議就擁有了將1 美元的TVL 變成m+n+n+x+x+y 美元的能力。

與此同時,A 協議是一個可以收取交易手續費的協議,若交易額為z ,交易手續費為0.1%,則協議收入為0.1%z,收入納入國庫,國庫餘額也要算入TVL。

最後一步,我們需要多創立十幾個類似或者一模一樣的DeFi 協議,讓他們相互借貸、質押,這樣我們就完成了讓一個TVL 只有1 億美元的公鏈飛躍到十幾億美元的過程。

注意,在這個過程中每個數據都是真實的,只是被重複計算了。

本文最後,為大家推薦統計支持篩選統計口徑的DeFi 數據網站DeFillama.com ,希望能夠幫助用戶更好地檢驗公鏈TVL 的含金量,做出聰明的投資決策。

一文讀懂Solana的TVL是如何被“偽造”的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