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Web3成為資本和大廠「香饃饃」時為什麼還有人選擇離開?

Web3火熱出圈,吸引了眾多人關注,甚至出現了一些裸辭創業的現象,但Web3真的是良藥嗎?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

Web3火熱出圈,吸引了眾多人關注,甚至出現了一些裸辭創業的現象,但Web3真的是良藥嗎?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

為此我們與3位Web3領域的從業者進行了一番訪談,希望通過這些真實的聲音來看到這個火熱現象背後的情況。

2018年,在區塊鏈進入最近幾年的首個寒冬時,沒有多少人再去談論這項技術的偉大或者創新,大多以“騙局”或者“無用”來形容其表現,甚至有些像過街老鼠般的待遇,以至於當年剛剛在國內起立的Web3直接被按在了地上摩擦。

時間一晃到了4年後的今天,Web3從低谷一躍而成資本、創業者和新聞媒體口中爭相稱好的香饃饃,如果說4年前的Web3是黑暗中劃燃的一支火柴,那麼現在的Web3像極了一個熊熊燃燒的火把。

但是面對Web3的火熱,有人前赴後繼,也有人繞道遠離,一切都像極了錢鍾書筆下的《圍城》,城外的人充滿好奇,城內的人滿目瘡痍,但這真的是事物的兩面嗎?

為此我們與幾位在Web3領域稍有建樹的朋友進行了暢聊,以滿足更多人的好奇心,看看城內究竟是什麼?是否真的又如外人所憧憬的一般。

“我受夠了24小時的波動!”

因為小雨從小受原生金融家庭的影響,從大學開始就對金融投資領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專門研究了資產配置,學習瞭如何炒K線做波段。

大學畢業後,便在一家投資銀行工作,這份工作與他很投緣。在那個時候,朋友們都在談論比特幣,他也因此可以早早接觸到了比特幣。

因為海歸的原因,他對比特幣、區塊鏈這類新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2017年果斷從投行離職,專職於比特幣這類交易中。

也許是因為運氣好,也許是因為自己本身就是金融市場出身,在這個新興市場,他便如魚得水,靠著幾十萬便賺到了上千萬。

小雨說,“我感覺那時候睡覺都是浪費時間,因為行情每時每刻都在波動,甚至有時候我要連著熬一兩個通宵。”

小雨表示,那時候沒有多少人在談論Web3,大家都是當一種投機品,而他也從原本的對區塊鏈技術感興趣轉為了追踪市場熱度。

但是後來的故事大家可能都知道了,隨著2018年傳統金融市場的變化,很快傳導到了Crypto領域,小雨在“賣與不賣”的糾結中資產價值迅速下滑,短短幾個月就從千萬回到了原點,甚至因為一時慪氣,最後的本金都沒有賣出,而是賭一口氣的讓它們隨風飄揚……

小雨回憶說,那段時間他每天都只睡3-4個小時,剩下的時間都處於焦慮和狂躁之中,甚至後來不得不去看心理醫生,通過藥物來調整睡眠。

2018年底,實在無法忍受的小雨套現了僅剩的幾萬塊,然後飛到海南休息去了。

2019年春,小雨又回到了傳統金融市場,他說,“我受夠了24小時的波動!至少股票市場還有周末和休假。”

今年筆者在遇到小雨時,他已經成為了現在這家投行的部門負責人,當我問起他對Web3的看法時,他說,“我們投研部門剛剛成立了Web3方向的研究小組,我打算去報名嘗試下,畢竟當年我也是Web3早期參與者。”

是的,早期很多的Crypto參與者都成為了現在Web3領域的建設者。

“這輩子收到最炫酷的入職Offer”

孫興是筆者2019年認識的一位技術開發者,早年在某互聯網大廠負責一個產品的開發,也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大佬”,其開發的產品註冊用戶接近上億。

2019年他在一家Web3技術公司擔任CTO角色,但是後來因為項目資金鍊斷裂,公司團隊被迫解散,他又回到了本地一家中型科技公司擔任一個小項目的開發負責人,但是此時的孫興已經到了“程序猿”的黃金年齡。

三十出頭的他每天面對的都是日復一日的毫無創新的事項,因為項目已經成熟運行起來,幾乎沒有什麼上升空間,要做的就是維護,盡量不出么蛾子。

和創業公司相比,確實少了很多趣味性,和大廠相比薪資也差一截。

但是,面對家庭開支的壓力,以及同齡人陸續迎來的事業高峰,孫興陷入了很長的思考,到底是維持現狀,還是去到新的領域?

2022年,孫興突然看到了Web3熱潮湧起,一些曾經不被看好的領域再次成為了資本追逐的香饃饃,他突然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了。

時間到了今年6月,他正在吃晚飯,一個陌生電話打來,對方說,“請問是孫興先生嗎,我是X公司的獵頭,我們這邊有家Web3公司缺一個產品負責人,我們在網站上看到了您之前的經歷,不知道您這邊有興趣不?……”

再過了一個月,當我們再次遇到孫興時,他給我們看了下面這張有趣的圖片。

他興奮的說,“這是我這輩子收到最炫酷的入職Offer了,像極了Web3本來的樣子,這款實體Offer上鑲嵌了獨一無二的、帶有員工編號的吊墜,還用了夜光材質,象徵Web3探索者即使在暗處也能熠熠生輝。”

後來我們才知道,當時打電話給他的是負責“OKX 2022擴招計劃”的對接人,因為孫興2019年的經歷,在領英上被獵頭髮現了,順利成為了這家公司的一個產品線負責人。

前幾天另一個朋友反饋說,從2019年後從來沒見到孫興這麼興奮,週末都還在找他討論技術問題,像換了個人似的。

我不知道Web3是不是有這樣的魔力,但孫興讓我看到了互聯網發展的另一面:似乎不只有百無聊賴。

“Web3太遙遠了,我再等等吧”

最後這位朋友是一位好友的前同事,他姓“苟”,朋友們都稱他為“大狗”,他負責一家數字藏品公司的運營,原本是某科技獨角獸企業的片區運營總監,後來在朋友的慫恿下於2021年加入了Web3陣營。

屬於標準95後的大狗總會有各種新奇的點子,因此在數字藏品這類新事物面前,充滿了各種好奇心。

其負責的藏品平台從2021年初開始上線,在短短半年就從零發展到了數十萬用戶,成為了國內小有名氣的數藏平台,他也經常受邀出席各大峰會,按他說的“我總有一種突然成名的感覺”。

事實上,隨著去年海外NFT市場規模突破百億美金,國內數字藏品同樣迎來了高速發展期,一些知名版權商公司的作品從發行的幾十塊漲到了幾千元一份,這吸引了諸多人參與炒作。

當然,這也引起了監管層注意,今年4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了關於防範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該倡議旨在禁止數字藏品的炒作,並警示了各大數藏平台。

大狗表示,真正給數藏平台帶來“寒冬”的還並不是該倡議,而是隨著海外NFT價值的巨大回落,國內數藏應聲下滑。

據海外數據顯示,知名NFT頭像無聊猿BAYC的地板價(即市場最低價)已經從最高42萬美元驟降至了11萬美元。

到了上個月,大狗運營的這家數藏平台活躍用戶已經下滑到了幾百人,和最高的近萬人相比嚴重縮水。他表示,公司已經計劃下個月精簡人員了,而我也準備離開Web3行業一段時間,打算休息一段時間,然後再做計劃。

“Web3還是太遙遠了,我再等等吧,有一家Web2互聯網公司最近在找我去做他們新的產品運營,好像是VR相關的,我還蠻感興趣的”,大狗這樣對我們說道。

筆者不知道大狗最後會不會去那家VR公司,但如果這樣,他好像只是從Web3跨到了元宇宙,說來還是“親戚關係”。

當我們和這些準備或曾離開過Web3的人聊過後,會發現,其實大家都還在“圍城”裡,只是有的人換了方式,有的人依然堅定地在Web3方向行進著,為此,我們又開始了探索Web3的發展情況。

Web3究竟有多火熱?

首先,我們從百度指數來看,“Web3”真正開始發力是在今年5月初,其搜索量從之前的幾乎“地板”位置,直接拔地而起,來到了接近2500的位置,而從筆者切身感受來說,國內Web3的起勢確實是從4-5月左右開始,基本符合實際。

而當我們把搜索趨勢換成Google時,在全球範圍內,其變化邏輯似乎與國內大不相同,從轉折點看,其發生較大增幅的時間大概在2021年年底,隨後出現了小幅下滑,直到同樣今年的4月左右再次上揚,這點與國內基本耦合。

當然,有讀者會好奇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不同,這就要從區塊鏈本身說起,我們知道因為一些特殊性,一些公有區塊鏈在國內是不受推崇的,但在海外反而發展的較為順暢,所以,從發展邏輯來說,Web3之於區塊鏈也是從海外火熱傳遞而來。

正因如此,早在去年我們就看到了海外一些科技巨頭開始佈局Web3領域,包括我們熟知的谷歌、亞馬遜、奈飛、eBay等等。

而反觀國內,出現科技巨頭提起Web3的概念大多從今年才陸續開始,這在搜索趨勢上也進行了側面的佐證。

當然,國內公司對Web3的佈局又以海外居多,諸如TikTok在海外佈局NFT,騰訊參投了Web3遊戲公司Immutable,當然阿里在數藏方向的探索也可以歸結為Web3方向。

同時純Web3的投資機構也在加速佈局,Paradigm正尋求籌集15億美元用於Web3方向,a16z為其第四項Crypto基金籌集了45億美元。

正如OKX Blockdream Ventures合夥人Benson表示,OKX Blockdream Ventures的投資佈局不會受市場週期影響,將持續向區塊鏈項目賦能,所以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機構在加碼Web3方向。

加之最近一些中大型互聯網公司開始精簡人員,眾多從Web2互聯網公司出來的開發者或者運營人士,紛紛加入了Web3的關注大營,畢竟當Web2的格局已經成形,而Web3還是未被開墾的新天地,似乎更值得人們重新去追逐,因此這也帶來了一系列的人才佈局變化。

究竟那些人才在Web3領域做建設?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第一季度,Web3初創公司已獲得超1.73億美元的投資。

而今年內,已經有超15家風投機構推出了Web3專項基金,規模超40億美元,而89%的財富500強高管認為,未來十年的Web3創新將決定未來100年的商業活動。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在最近全球知名招聘平台領英(LinkedIn)與歐易OKX聯合推出的《2022全球區塊鏈領域人才報告-Web3.0方向》中顯示,截止2022年6月,領英全球會員中區塊鏈領域從業總人數同比增長了76%,其中美國、印度、中國位列全球前三大區塊鏈人才國。

值得注意的是前十大區塊鏈人才國中,美國、中國、印度、英國、新加坡、加拿大等國家區塊鏈職位發布量在2021年均呈倍數級增長,這點我們從創業團隊的走向也可以看出端倪。

因此,從人才增速和人才需求來看,過去一年,Web3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報告顯示全球區塊鏈人才對於技術性人才的需求依然很高,但人才缺口繼續增大,這也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才願意湧入Web3領域,因為他們看到了機會。

但另一方面,正如歐易OKX人力資源總監在報告中所說,“2022年4月的全球範圍內Web3.0的職位申請者數量是18.8k,5月為18.9k,人數有所增加。

目前市面上各種人才比較多,但專精於區塊鍊或Web3.0方向的人不多。專業的開發人才仍舊短缺,具備良好審美與Crypto產品思維的設計人才稀少。 ”

歐易作為Web3行業老兵和引領者之一,在產品上進行了多方位佈局,包括DEX、NFT市場和各類Dapp應用。

可以說,他們對Web3行業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所以哪怕其他公司在開始裁員時,他們反而推出了“OKX 2022擴招計劃”,該平台將在未來一年內於全球範圍內增員30%,屆時其團隊總人數將達到5,000人,因此,吸引了不少互聯網人才加入。

而從具體流動情況看,除金融公司和科技公司人才湧入區塊鏈行業外,例如,高盛、JPMorgan、HSBS等傳統金融公司,還有谷歌、微軟、Facebook等科技公司。

同時,全球區塊鏈領域人才學士群體最大,佔比59%,碩士佔比達40%,整體學歷相對較高。

或許這樣真實的招聘數據告訴了我們,Web3行業依然處於發展早期,行業也依然缺少真正的建設者,這也是為什麼像小雨、孫興和大狗這樣的人才會走入Web3領域,甚至哪怕處於崩潰的邊緣,但也依然充滿興趣。

我們該不該對Web3懷抱期待?

最後,筆者簡單來談談,我們應不應該對Web3懷抱更多期待。

首先,我們從歷史進程來說,Web2已經發展到了瓶頸期,不管是投融資,還是對創業者來說,我們已經很難在Web2領域找到很好的標的或創業方向,因此,大家都在尋找下一片未經開墾的荒地,這也是Web3出圈的重要原因。

其次,從用戶角度來看,他們對隱私的要求越來越高,當前的Web2產品已經被大眾詬病,尤其像Meta這樣的巨頭,人們已經厭倦了它的隱私保護問題,尋找Web3的解決方案成為了諸多用戶的選擇。

最後是關於人才走向,正如我們文中所說,一些人才哪怕因為或多或少的原因離開了Web3領域,但他們總會以另一種方式再次與它相遇,就像10年前傳統企業嚷著不進入互聯網一樣,現在還有幾家企業敢這麼說,冥冥之中已經有了定數。

所以,關於Web3,筆者以為,它並不是“圍城”,而是實實在在的河流匯聚地,哪怕我們暫時不去思考,但隨著洋流匯聚的越來越多,它終會形成一股洪流,哪怕執意“不進城”,但終會與其相遇,或早或晚。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