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合併成功:通縮何時奏效?後面還有大風險嗎?

本文將對大家關注較多的,諸如通縮問題、中心化問題、風險問題等進行逐一深入淺出的剖析……

今天,不僅僅加密領域甚至財經和科技領域都在關註一件大事,沒錯,以太坊合併。剛剛傳來的消息顯示,以太坊已經於區塊高度15537393(北京時間9月15日14時42分左右)完成了人們期待已久的合併。此前,白話區塊鏈對以太坊合併做過大量、詳盡的科普:合併在即,關於以太坊下半場的主題Layer2,這些你一定要知道,但其實合併作為一個富有“硬核”性的事件,背後蘊藏了很多信息,大家還是表示依然有不少疑問,並深切關注以太坊合併後的進展,在以太坊合併之際,本文將對大家關注較多的,諸如通縮問題、中心化問題、風險問題等進行逐一深入淺出的剖析……

以太坊合併後就能“提速、降費”了嗎?如果不能,為什麼要大費周章合併?

暫時不能。簡單的說,以太坊此次升級主要是“執行層與共識層”合併,說白了最大的改變就是從POW轉POS,把能耗、驗證和出塊的成本降到低位且可控的位置。而一直困擾著以太坊生態的“低速高費”問題,目前尚且沒有解決。只能說飯一口一口吃,合併可以說是以太坊大規模擴容的墊腳石,有了這個基礎,隨後以太坊社區背後的多個技術團隊可以騰出手來專注於路線圖上的Layer2和分片,目前已知的是很快就能讓Layer2的Rollup 費用等問題得到優化。最後ETH2.0(高速、低費用)的網絡完全落地那是一個漫長的事情,路線圖也可能隨時會因為新進展而調整。

以太坊合併後,一千多萬枚ETH將解鎖砸盤?

沒有,即便解鎖也不能大量拋售。以太坊合併後,POS質押部分的ETH並未馬上解鎖,真正開放和解鎖流通時間預計是2023年。另外許多人擔心大量ETH解鎖會帶來大量拋售砸盤的後果,這個理論上是不存在的,因為POS質押提款不會馬上可用,簡單的說,就是單位時間內有提款量上限,需要排隊等待解鎖,因此市場上不會一次性同時出現大量解鎖的ETH。

以太坊合併後,算力都去了哪裡?

多個選擇。據白話區塊鏈觀察,以太坊塊生產者群體較多,他們此前主要通過顯卡和ASIC設備來“挖塊”,在POW轉POS之際,擺在他們眼前的選項有以下幾種:

1、拋售回收設備殘值==》參與以比特幣為主的其它算法POW項目(參考文章:以太坊合併將剝離千億礦業市場,因此受益的POW項目有哪些?)2、不拋售設備==》繼續參與其它同算法POW項目塊生產3、不再參與POW而轉向POS質押,或同時兼顧兩者當然,白話區塊鏈認為,大部分以太坊礦場資源(包括但不限於:廉價電力、場地、機房設施等)在下架以太坊塊生產設備後迅速上架比特幣設備或許可以利益最大化,因此我們也看到了比特幣算力的上漲。另外也有人提到了以太坊塊生產者的“失業”問題,從以太坊退出POW機制的角度上看,這些“工作”都不需要做了,確實屬於”失業“,不過大部分早期參與者早就回本了,要不要參與新的POW或者POS、甚至準備更新潮的零知識證明計算,都是自由的了,少部分虧損者不得不面臨折價甩賣顯卡等設備以降低損失。

以太坊轉POS後,暴露出“嚴重”的中心化問題?

小題大作了。事實上節點中心化問題並沒有那麼嚴重,不少媒體或者KOL有意無意將該問題放大,引發了不少人的恐慌。他們主要指出:過多的POS節點被質押服務商控制、以及質押節點服務的託管商份額過大(AWS等)這兩大問題。我們逐個分析,首先礦霸問題早就已經老生常談,不用再贅述了,如果這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幾乎只有幾大礦池在出塊的比特幣早就被送上斷頭台。再者POS質押服務的份額問題是可解的,而POW的規則幾乎是無解的,一個是去中心化質押服務方案、另外一個就是質押服務商對社區的抗審查承諾(如果不遵守,用戶轉移便是)。另外一個問題,類似IDC服務商的問題就更簡單得多了,以太坊2.0驗證節點部署只需要穩定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即可,門檻非常低,之所以部署到AWS這些大型服務商主要考慮是服務品質問題,即便AWS因為政策問題不能繼續託管,也不意味著節點全滅,要知道AWS節點遍布全球,只要遷移一下不同地區節點即可。另外全球一百多個國家的政策和法律不可能達成共識,簡單舉個例子,像荷蘭等一些國家的IDC服務非常寬鬆,甚至允許侵權類內容的網站存在,因此這從來不是一個問題。如果說擔心AWS作惡,大範圍拔網線之類的,這個問題也很簡單,現在都已經2022年了,人家AWS也都是部署的分佈式的網絡服務,單點的停電、拔網線故障引起大範圍客戶的服務停止的問題幾乎很難發生,當然即便這不能說絕對不會發生,也通常比坐落在POW偏遠地區的基礎設施來得可靠得多。總的來說“嚴重”這個詞是不恰當的,POW和以太坊POS共識機制誰更去中心化只能說各有千秋,完全沒必要小題大做,當然加密領域來自內外的“中心化”問題,本身就在“不斷改進”中。簡單的說,比如說類似Coinbase、Lido這些個份額較大的質押服務商可以直接採用ssv的方案為用戶提供去中心化的質押服務等來解決這些問題。

以太坊升級很複雜、困難,可能會有嚴重的技術性風險?

的確是很複雜、困難,但暫未發現大風險。海外一度有一些主流媒體(對加密領域來說是行業外媒體)對以太坊合併也非常關注,當然了,對於重大升級,本著謹慎態度,廣泛的認為以太坊升級難度高、複雜程度大,容易遭遇技術性問題,合併轉POS後可能出現漏洞,而且有失敗可能。也有人認為POS機制沒有經過測試,不一定像POW穩定。關於這一點,作為業內加密參與者,應該很清楚以太坊背後的數個技術團隊的實力還是過往升級的嚴謹程度都是業內頂尖的,幾輪測試網測試下來基本順利並沒有發現無法解決的問題,合併從立項到技術攻關到測試實施的時間很長,準備足夠充分,從各路生態項目表態支持和參與以太坊開發的技術人員確信的言論中,業內對於以太坊POS共識機制還是比較有信心的。事實上,作為以太坊POS鍊主網信標鏈也已經經過了長時間穩定運行,沒什麼毛病,合併完成後,POS鏈接管後也理應能夠持續穩定運行。

合併完了,那麼何時正式開始通縮?效果何時顯現?

通縮並沒有時間點,它更多是一種狀態。單位時間內銷毀數量大於平均增發數量時,就可以說以太坊這段時間在通縮。近日,Yearn核心開發者banteg在推特上表示,以太坊“基本交易費”(Base Fee)達到15.43Gwei是合併後ETH供應變得通縮的門檻。簡單的說,當以太坊達到這個門檻的時候,通過EIP1559銷毀的ETH會超過POS增發的數量,達到通縮狀態。當然了,在生態活躍程度影響下以太坊的Gas費一直在浮動,而且POS增發率也會因為質押的ETH比例多少而浮動改變,因此以太坊正常情況下是不會一直通縮的,但大幅度減產卻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參考比特幣減半的經驗看,剛開始減半時對市場供需影響並不大,這個勢開始逐漸積累之後就開始變得強力,因此以太坊的大幅度減產或者說通縮未必一開始就能看到效果,但日積月累一段時間後就會開始逐步顯現出來。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