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合併後:英偉達受難,“礦工”暴富夢終結

在全世界的注視下,世界第二大虛擬貨幣以太坊(ETH)本月正式從PoW轉為PoS機制,完成了業界革命的“The Merge”合併升級。

以太坊合併完成之前,大量持有以太坊的投資者就已經開始拋售,以太坊單幣價格一路走低,從本週的高點1777美元,到合併時的1650美元左右,最終下跌至當前的1333美元,順便還把老對手比特幣也拖下水,目前比特幣再次跌破19000美元關口。

這是區塊鏈誕生以來,史無前例的一次升級,直接將之前的玩法全部推翻,宣告了曾經利用GPU(顯卡)挖礦時代的全面終結,近1億幣圈玩家被影響。大量專職挖礦的礦工們,要開始考慮未來的何去何從。

從2008年開始的挖礦暴富夢,進入了落幕倒計時。

瘋狂的挖礦生意

所謂挖礦,並不是傳統的煤礦、金礦等體力勞動,而是幣圈的行話。

比特幣的發明者中本聰在創建比特幣之時,開發了PoW工作量證明機制,鼓勵全球所有幣圈玩家,用自己的電腦下載軟件,通過特定的算法去解答非常難的數學題,誰先解答成功誰就能獲得這個區塊的比特幣獎勵。

在PoW機制下,投入算力的大小,也就是硬件性能的強度,就成為了獲得虛擬幣獎勵的關鍵。於是乎,通過PoW機制獲取加密貨幣的過程被叫作“挖礦”,而操縱電腦的幣圈玩家被叫作“礦工”,挖礦的計算機設備被叫作“礦機”。

在2008-2012年的早期挖礦,純粹是以個人副業為主,買上一張或多張高級顯卡組裝礦機就能挖礦造富。然而到了2012年之後,隨著礦工數量愈發增加,比特幣價格持續上漲,對硬件性能要求與日俱增,“挖礦”逐漸走向了職業化、工廠化。

光大證券報告顯示:從2020年開始,挖礦行業每年有望新增收入約180億美元。高額的利潤吸引著無數渴望暴富的人參與到挖礦行業中。據劍橋大學新興金融中心(CCAF)2021年發布的一項數據顯示:中國礦工的挖礦算力占到全球總挖礦算力的65.08%。

大量業餘挖礦的幣圈玩家,開始辭掉工作,搬到電力資源充沛且便宜的省份,例如火電資源充足的新疆、內蒙古和水電資源充足的四川、雲南。一家又一家的礦場在城市邊緣建立,沒日沒夜運轉著幾百上千台礦機設備。

不但礦工開始內捲,工具也開始不斷升級,更加專業的礦機設備開始出現。

從剛開始的CPU挖礦開始,因算力過低,逐漸轉型到GPU顯卡挖礦,緊接著又開發出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專門為某種特定用途設計的電子電路( 芯片),也就是俗稱的ASIC礦機,為挖礦而生,除此之外無任何其他功能和作用。

虛擬貨幣越來越難以計算,必須要購買計算力更強大的礦機設備,300台以下的礦機只能算是小型礦場。同時,日常礦機的用電量加上設備的維護,更是一筆天文數字。

虛擬貨幣“挖礦”需要大量的電力支撐,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高到離譜。根據新華社的統計,一些“礦場”一天就耗電上百萬度;西部某省一家“礦場”一個月能“吃掉”4500萬度電;西南某地的“礦場”一年耗電量相當於三個市一年耗電總量。

而內蒙古自治區今年4月底已關停清退35家大型挖礦企業,預計這35家企業年用電合計高達52億度,折合超160萬噸標準煤。

然而以太坊掀起業界改革浪潮,將PoW轉型到PoS機制,曾經的挖礦暴富就逐漸開始走向終結,礦工注定將成為時代的眼淚。

顯卡價格崩盤

這次以太坊升級轉型的PoS機制,是完全不同運算邏輯,簡單來說就是不再依賴於顯卡, 而是憑藉“幣齡”和持有貨幣的數量來充當“算力”,從而杜絕能源高消耗的情況。

這樣一來,影響最大的就是礦工們手頭里囤積的顯卡。

顯卡作為挖礦的第一生產力工具,價格也在狂熱的挖礦浪潮中一度瘋漲。 2021年底,英偉達發布RTX 30系顯卡,原本是遊戲玩家剛需的顯卡設備,還沒等玩家下單,礦工們就開始溢價瘋搶,把市面上的RTX 30系顯卡全部買下,再無一例外地投入到挖礦行列當中。

原本定位中端的RTX 3060Ti顯卡,官方定價2999元,在最高峰時價格暴漲近乎破萬,其它高端卡更不用說了,都是溢價三倍起步。最新的顯卡買不到,礦工又盯上了“過時”的設備,上一代的RTX 20系顯卡都迎來不同程度的瘋漲。

甚至一些使用兩三年的RTX 10系顯卡,都能在二手市場以原價賣出,可見挖礦浪潮對顯卡的影響。

這之間的邏輯也不難理解,礦工們高價、溢價購買顯卡,純粹是他們挖礦獲得虛擬幣收益大於溢價。據2021年某礦工在社交平台的爆料:8張3060顯卡成本在六萬元左右,火力全開挖礦一天能賺三百多塊(去掉電費),差不多半年能收回設備費用,半年後就是純利潤。並且,顯卡價格高漲,不挖了可以把顯卡賣掉,同樣可以收回部分資金。

這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只要有比特幣和以太坊等虛擬貨幣的存在,顯卡永遠是供不應求。

除了虛擬貨幣企業以外,背後的最大贏家莫過於英偉達。研究機構Wedbush Securities數據顯示:在此前挖礦大熱的6個季度裡,英偉達平均每個季度從礦卡中獲得約8億美元收入,6個季度下來至少4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0億元。

靠挖礦賺了那麼多錢,當礦難發生時,英偉達自然要承受“反噬”。

英偉達2022年Q2季度財報顯示:英偉達二季度營收入為67億美元,環比跌幅19%;淨利潤6.5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3.74億美元暴跌72%;英偉達營收增速創下近年來新低,利潤端各項數據全線下挫,遊戲業務表現慘淡;今年以來英偉達股價累計已下跌超40%。

目前英偉達為了重振股市,發布了RTX 40系顯卡,但比起上一代RTX 30系顯卡一問世就被瘋搶、翻倍溢價,RTX 40系顯卡有些不溫不火,價格也回落至正常零售價格。

至此,持續6個季度的顯卡浪潮終於劃上了休止符。

能源、能源還是能源

不論是席捲無數“礦工”的風暴,還是股價下跌超40%的英偉達,虛擬貨幣直接影響了全世界超過一億人的命運。那為什麼以太坊要冒著如此大的風險,也要急於求變?答案就是,虛擬貨幣的時間也不多了。

上文提到,如果想“開採”出加密貨幣,就需要“礦工”借助高性能顯卡的大算力來進行日夜不停地計算,所需要的電力就是個天文數字。

根據以太坊官方透露:如果繼續採用PoW機制挖礦,每個以太坊幣的獲取,所耗費的電量相當於一個家庭2.8天消耗的各種能量;而比特幣則更高,需要消耗一個家庭高達38天的能量。

歐洲央行數據顯示:比特幣每年挖礦所消耗的用電量,相當於西班牙、奧地利等國的能源消耗。而歐洲數年在減少碳排放上做出的努力,都被比特幣+以太坊帶來的碳消耗所抵消。歐洲呼籲禁止挖礦的聲音,一直沸沸揚揚。

而將PoW機制切換成PoS機制的以太坊,據官方說法,在能源效率方面提高了約2000倍,能節約99.95%的總能源使用量。

目前,比特幣的市值超4000億美元,是以太幣2000多億美元的兩倍。兩者之間的競爭從未止歇。

將PoW轉為PoS機制,將是虛擬貨幣的必選項。比起老對手比特幣,以太坊已經搶先一步完成轉型,歐洲等國對其“浪費能源”的不滿,都將由比特幣承擔。這無疑為顛覆比特幣的主導地位帶來一線希望。

但是賺錢的資本巨頭已經酒足飯飽,只留下丟了飯碗的礦工獨自承受時代終結的痛苦。

OKEX下載,歐易下載,OKX下載

okex交易平台app下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