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鏈生態”吸金”七件套缺一不可

還記得當初剛進加密行業那會,公鏈這個詞是個很高大上的東西。

因為人們一提公鏈,往往首先想到的ETH這種“通用智能合約型”,或者說平台型公鏈,而非類似BTC,LTC這種“一幣一公鏈”的公鏈,這些,我們心裡對他們的定義都是“Coin”。

當時每出一個平台型公鏈,那都是萬眾矚目的,從最早的NEO,到後來的EOS,再後來的Solana,每個都是吸足了眼球,漲上過天,畢竟“天下苦ETH久矣”(當時實在是太慢了……)。

而現在,公鏈進入爆發甚至氾濫的節奏,像是LTC,門羅這些個老的一幣一公鏈的Style早已無人問津,新的一幣一公鏈基本都特指Cosmos Appchain這種類型了。平台型公鏈也是隨便數數就大幾十個,認真數數估計可以上三位數的節奏。

搭一條公鏈變成了這麼容易的事兒? 對,也不對。

說對,是因為現在開一條公鏈的確是快得很,早有Gavin Wood 15分鐘拿Substrate起了一條鏈,現有Avax拿命令行42秒起了一個子網……在各類發鏈工具的支持下,做一條公鏈,難度比起之前已經降低了太多

但搭一條公鍊是不是只是單純讓他跑起來就完事兒了?

當然也不是,後面還有一堆事兒等著你呢,公鏈跑起來只是一個開始。

先說硬的

1)錢包
萬事開頭難,想要別人用的公鏈,第一步要有的,就是得有個錢包。

現在的公鏈,錢包上則是完全呈現兩極分化,EVM兼容的像是各種OP系L2,Fantom,Polygon這些,直接小狐狸加個網絡即可,但非EVM兼容的,就沒那麼簡單了,得有自己的“錢包生態“,或者是“龍頭錢包“,且體驗還得做的好。

在這一點上,Solana與Cosmos無疑是做的最好的兩個,Phantom與Kelpr體驗不要太好。

反面教材麼,可就多了去了,最早的NEO,後來的EOS,現在的波卡和ICP,要么錢包極其難用,要么各種反人性設置,要么到現在了還沒個標准或是殺不出一個龍頭……總之錢包的體驗,有時候直接影響一條公鏈生態的繁榮度。

2)RPC節點
最早比特幣和ETH那批玩家,使用錢包的時候自己是要搭一個全節點的。

現在區塊鏈慢慢普及了,自然也很少人這麼乾了,所以大家在錢包上的操作請求,都被直接轉發到了RPC節點(RPC指與EVM兼容公鏈交互相關的服務),而這一塊其實是相對中心化的。

絕大多數公鏈,都在使用Infra或是Alchemy這兩家節點服務商提供的RPC節點,所以一旦這兩家服務商服務器出問題了,公鏈自身往往也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目前去中心化的也有,比如Pocket Network,可惜還處在非常早期,有那麼點像最早Dex的EtherDelta時代吧!

RPC節點屬於平常大家感知不到,但一旦出事兒就很致命的基礎設施,性能不好的話也會直接影響用戶體驗,最知名的可能就是Harmony這條鏈,因為RPC節點垃圾天天在Discord和Twitter被用戶罵……

3)區塊瀏覽器
我想每個玩Defi的用戶,都不可能沒用過Etherscan。

相對於RPC幕後的感覺,區塊瀏覽器則是實實在在的同時面向DAPP與用戶,其使用體驗也很是影響用戶對整條鏈的體驗感。

畢竟區塊鏈這個東西,主打的就是去信任,透明,可查詢這些特點,而這些東西,都得靠區塊瀏覽器給你呈現出來。

所以一條新公鏈出來之後,我在測試和體驗的時候經常看的兩個點,一是錢包,但往往在EVM兼容鏈上也看不出個啥,因為都是Metamask。所以更能體現一條鏈技術能力的,反而是區塊瀏覽器做的怎麼樣,這也是我看的第二點。

4)算力設備(Optional)
這個,基本上新一代公鏈不需要這玩意了,但幾年前那會,各路POW鏈可是炒的風聲水起,各路算力設備也是賣的不亦樂乎。

新一代公鏈還在堅持POW的,筆者知道的也就Nervos與Kadena了,就連ETH都轉成了POS。足以見大勢所趨。

當然,依舊可以在Twitter或是各路中文媒體,看到一些POW的老牌簇擁在不厭其煩的給大家講解著POW在去中心化,技術等各方面相對POS的優勢。在筆者看來,他們說的很有可能都是對的,但並不重要。就像當年MP3播放器橫空出世後,你可以從各個角度去論述CD音質秒殺MP3,而這個市場最終是MP3花了短短幾年時間就把CD徹底踢了出去,後來MP3又被4G時代的手機雲音樂所取代。市場,從來就不是技術決定論,能夠看的清趨勢,就能少踩許多坑。

筆者還是一直以來的那個觀點,從長遠來看,我們有且只該有一條POW鏈,那就是BTC。

再說說軟的

1)Token標准你可能先想到的是Defi套裝,Dex,借代,穩定幣之類的。

這些當然很重要,但依舊只能排第二位。

排第一位的,應該是Token標準,這才是最重要的!

你一個公鏈不發Token,或是上面的生態項目不發Token,大家還玩個什麼呢?去玩聯盟鏈就好了啊。

ETH之所以厲害,眾多ERC標準功不可沒,最知名的兩個,ERC20與ERC721,直接掀起了2017 1CO與2021 NFT兩波大的浪潮。

所以一條新公鏈上線,想要生態繁榮,有一個相對統一的Token標準,是必不可缺的。

這個點的反面教材無疑是ICP,主網上線一年多,居然依舊沒有一個官方的Token標準,導致整個生態基本上處於一個“無Token可用”的狀態,也許官方最早的想法是把標準交給開發者和用戶,在“江湖“自由搏殺出一套標準,後來發現此路不通, 總算今年8月份有了一個ICPC-1的“準官方”同質化Token標準。

2)Defi 五大件- Dex,借代,穩定幣,預言機,橋原先是三大件,但現在基本預言機與橋也是標配了,所以湊個五大件。

  • Dex
    最為重要一個,幾乎所有新公鏈哪怕啥都沒有,你都得有個Swap,當然基本不是Fork Uni就是Sushi。這相當於本公鏈的交易平台,自然是頭等大事。

  • 借代
    這相當於商業銀行,重要性排第二,趕不上Dex,一是價值捕獲不如Dex,所以收入跟Dex沒發比,二是一條新鏈,往往借代需求不高,就像Cosmos到現在,Osmosis火的不要不要了,借代卻是幾乎無人問津,無論是老牌的Kava還是新生代Umee,都是沒人搭理的節奏。

  • 穩定幣
    最好自然是能有原生的穩定幣,但這個通常是你得做大做強,才能吸引Tether或是Circle的目光,把USDT或是USDC引入生態, 在那之前,就只能先用橋從ETH那邊“借”點過來。 UST當初是個例外,可惜後來崩了……

  • 預言機
    最早很多公鏈還想要自己努力或是折騰下,現在基本都放棄掙扎了,現成的Chainlink擺在那不香麼?


  • 各類穩定幣以及主流資產的進出口,黑客事件的超級重災區,但又確實不能沒有。 Cosmos生態這方面佔了不少優勢,因為生態內不需要橋這種東西,IBC直接轉,只有牽扯到ETH或是其他鏈的時候,才需要橋的介入。

3)NFT與域名去年還看不到這個趨勢,今年也幾乎成了所有公鏈的標配。

每個鏈現在基本上都有屬於自己的類似Punk或者猴子的NFT,當然價格跟真正的Punk和猴子沒得比,唯一可圈可點的應該是Solana NFT生態, 有像是Degod這種高價格NFT,以及正在努力追趕Opensea的MagicEden NFT市場。

NFT之外,今年還慢慢有成為基礎設施標配的還有域名這東西,以ENS為首。

現在我們有了.eth .sol .bit .bnb .etc .icp .dot .evmos …… 相信不久的未來,每條公鏈都會有自己相應的域名後綴來方便用戶管理和使用地址。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