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BinaryHB
理解開源,理解Web3,理解世界。
我這一次將繼續拾起《請回答Web3》系列,分享第二篇:為什麼說開源社區是DAO 的雛型?我們會探討「當今世界的開源生態」「中立Linux、Apache 開源基金會的必要性」「成功開源社區如Kubernetes」「公司vs 開源社區vs DAO」等諸多議題。
第一篇回顧:
開源運動,自Linus Torvalds 發明Git 起,讓Linux 成為第一個意義上世界範圍內成功的開源社區• 在新千年隨後的時間裡,以RedHat、MongoDB 和Terraform 等為代表的前後三代開源商業模式,成功將開源運作為成熟的創新軟件革新方式,在一級、二級市場上都備受青睞
然而,當下的「成功」開源創業公司,依然面臨挑戰: 少則數年,動輒十年以計的開源項目成熟週期,比較公司製裡的產品線來說,反而顯得落地時間過長開源社區的實際貢獻者,沒有像公司裡的僱員一樣獲得實際的金錢激勵,所以社區成員流動率很高、整體產出自然慢原文: https://mirror.xyz/weiduan.eth/HasTqEdWCyCB4z2I-7HkYfyHG0gfAQX-L9kfXD-4GEw
首先我們來看看,當今世界的開源生態是什麼樣的:
從分工來說,開源的生態位逐漸清晰:開源商業公司(標杆如國內PingCap、國外Terraform 等)負責通過開源手段,完成創新軟件的孵化和主導;為了平衡多方顧慮,中立的開源基金會Linux、Apache 等誕生,接受項目捐贈,輔助進行迭代;最後項目畢業成為領域內事實標準,和雲巨頭合作SaaS 化變現。
中立的Linux、Apache 開源基金會,有多重要?我們以Linux 下轄的一個子基金會CNCF(雲原生計算基金會)為例進行說明,看一張部分的截圖,自CNCF Cloud Native Interactive Landscape:
注意到,如雷貫耳的項目如容器調度Kubernetes、遠程調用gPRC、服務發現etcd 等數不勝數的項目,IP 統統屬於該基金會。可以說,如果沒有2015 年成立的CNCF 基金會幫助推進這些開源技術成熟,雲計算商業化大潮必然會晚很多年。
中立的Linux、Apache 開源基金會,就像聯合國UN 一樣,以類似NGO 的姿態去調和多方利益,讓後入社區、想貢獻類似開源理念的公司、個人和團隊,不會有所顧忌,不再擔心該社區的利益會被早起發起者所獨占。
同時進行項目的託管,擁有所有的版權IP,並提供進一步孵化、法務、峰會曝光、社區培養、開源導師mentor 等一系列的生態支持。經驗豐富的老開源人,指導後續的新開源人,比如Apache 經典的mentor 項目: https://community.apache.org/mentorprogrammeapplication.html
CNCF 基金會,同樣具有完善、系統的治理結構,來支持開源項目。我在阿里雲的時候,負責捐贈過多個開源基建項目。這個過程就像,我司將一個子公司賣給另一家公司,需要完成至少數月、大量的法律文件交割。
類似於聯合國 UN 有常任理事國,CNCF 也有TOC(最高決策委員會),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代表都是來自於各大金主的指定: https://www.cncf.io/people/technical-oversight-committee/
雖然基金會的這個中立也是有度的,畢竟經費來自於大科技公司們的捐贈,但是整體這個度,已經能給創新軟件的孵化提供足夠的土壤。中立的開源基金會,也成為了所有有關利益方的博弈均衡點。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個最受歡迎的開源項目之一:Kubernetes,雲計算時代的基石項目。截止目前:該項目有93k star,貢獻者3k 多人,7w 個PR(代碼提交請求)。想像下一個擁有3 千員工的軟件公司,肯定是一家巨大的獨角獸啦。 https://github.com/kubernetes/kubernetes
開源代碼自然是放在GitHub 上,包括:
-
有多個repo,主代碼repo、文檔代碼docs repo、社區community repo 等等
-
有官網https://kubernetes.io 全部代碼放在docs repo
-
code of conduct,協作原則
-
社區治理結構
開源社區在創造革新性新軟件上,比公司製更為有效。不過,她也並沒有拋棄公司製已經積累的成功經驗,而是繼承之。比如最重要的就是開源社區的治理結構,一般會放在community repo 的http://governance.md 裡進行說明:
是不是覺得眼熟? Steering Committee,借鑒公司的C-Level manager group,各條線的leader;Sub-project 就是公司各事業部方向,開源社區叫SIGs(Special Interest Groups);Working Group 就是跨子項目協作的工作組。前述提到的code of conduct,也類似於公司「員工手冊」的開源社區成員版本。
不過與公司對比,最核心的區別是,開源社區的分工是角色分工,並不是權力分工。大家不是上下級關係。也就不會出現公司裡常常出現的情況:下級通過佔好隊巴結上級,不用靠實力說話。如果一個開源社區在治理過程中,並沒有最大化推動擇優創意落地,那所有該社區的成員都會直接面臨項目的失敗風險。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沒有工資、沒有實際金錢利益分配的開源社區,實際上在某種意義上卻出現了,所有成員有點像「公司股東」對公司那麼負責一樣的主人翁精神。因為很顯然,如果一個開發者ta 不是對某個開源項目的理念,極其認可,ta 自然不會「自費」留下來,花大量時間精力推動項目往前走。
好最後,我們不妨把DAO 也放進來,在2022 年的今天嘗試對比三者:公司vs 開源社區vs DAO
經過幾百年發展而成熟的公司製(其中LLC 有限責任公司,應用最為廣泛),卻已垂垂老矣,無法繼續大面積為人類提供創新;開源社區誕生幾十年成功商業化後,像養家糊口的中年人,也沒有法理基礎;DAO 這樣的新生兒,好奇又富有無限可能,但它經驗尚缺,希望得到公司製和開源社區這些前輩的教導與指引。
結語:理解開源或許比較抽象,不過它作為人類社會逐漸全盤信息化的底色之一,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更好地投資。比如,開源項目的Fork(分叉)是家常便飯,但同時又有「Upstream First」的基本原則,並不鼓勵大家隨意重複造輪子。
所以當又有新公鏈出現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警惕:這會不會是一個講故事的、面向資本融資的遊戲?畢竟,在ETH 並沒有巨大瑕疵的前提下,開源人更多會選擇「勿增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