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暢想:如何利用隱喻打造更完美的DAO社區?

本文以各種淺顯易懂的方式和說明來解說了現在Dao組織的結構和發展狀況,以及與傳統企模式相比的優勢。

原文:《The Power of Metaphor! Using Our Lenses to Enrich Web3 Communities》by Sara Campbell,Ethan Nelson

編譯:翻譯工會Evelyn

摘要:本文以各種淺顯易懂的方式和說明來解說了現在Dao組織的結構和發展狀況,以及與傳統企模式相比的優勢。通過從最基礎的組織結構來對比分析出各自的優缺點,以及人性/人文和諧的重要性,過度統一的標準化程序會帶來的危害。每件事物都會有兩面性,不能單一判斷,需要進行多重思考才能避免產生錯誤。技術和文化的快速發展有利也有弊,在這快速淨化的時代中也需要保持冷靜合理性。

社區架構大師Rafa 和David Spinks 加入Crypto, Culture, and Society,就使用隱喻作為工具在Web3 建立健康的社區進行了討論。 Rafa 因為將組織設計理論與數字優先社區實踐相結合為大眾熟知,他是Mirror 的社區負責人,也是Cabin 和其他DAO 的貢獻者。 David 是CMX 的聯合創始人,並在Bevy 領導社區直到最近。他是The Business of Belonging 一書的作者,也是Masters of Community 播客的主持人。

Web3 將社區建設的價值帶到了公眾注意的中心。部分所有權、以社區為中心的設計以及集體智慧等概念的日益普及,清晰地表明,我們正在見證一種以更多協作為特徵的新型工作環境的開端,

然而,要發展這些空間仍然很困難。如果沒有共同的理解和視角,集體願景的建立會迅速演變成大規模的衝突管理。

本次研討會上,David 和Rafa 就隱喻是如何影響我們參與社區的體驗提供了深刻見解,並說明了觀念的轉變是如何改變我們所做工作之性質的。

01、隱喻是如何塑造社區結構的

一個簡單的事實:隱喻塑造了人類的互動。它們不僅僅是詩意的寫作工具,更是我們作為群體動力的一部分進行體驗時的各種鏡頭。如今,它們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數字經濟正在經歷的範式轉變。

新的隱喻能夠創造新的理解,從而創造新的現實。 —— George Lakoff

Web2 開創的以數據驅動的、以數字為重點的成功方法,是Web3 正在努力解決的問題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但是,這並不是說衡量指標本身不好。而是說,它們並不是唯一重要的東西。

如果我們想在Web3 中建立一個更加可持續的工作環境,就必須把社區的價值和其他不容易量化的標誌也都納入到我們的決策框架中。

人類的真正問題是:我們有舊石器時代的情感;中世紀的製度;和神一般的技術。 —— EO Wilson

Tristan Harris 和Daniel Schmactenberger 等思想家認為,技術的問題在於,我們的工具賦予我們超過了人類心智的巨大力量,卻沒有相應的愛、智慧和關懷來與之形成平衡。這就是為什麼到頭來,像Facebook 和Snapchat 這樣的社交媒體巨頭,正在大肆採集著我們的數據,將其用於營銷目的,而以犧牲我們的個人福祉為代價。如果我們擁有神的技術,我們也必須培養神的同理心。

隱喻給了我們一種方法,為我們的技術注入目前所缺乏的智慧和關懷。我們可以學習內化不同的隱喻,並將此作為在一個高度複雜、依賴背景的數字時代中創建社區的解決方案。

我們的隱喻影響著我們的結構,而我們的結構又影響著我們的策略。 —— Rafa

使用隱喻是製定更人性化的組織方式的一種實用方法。隱喻塑造了我們建立社區的方式,進而又塑造了我們的技術和行為。

當我們把各種各樣的隱喻結合在一起時,我們首先就改變了自己的目標、溝通方式和工作體驗。再加以實踐,我們就可以塑造出許多集體的現實生活。

02、探索社區建設的隱喻

這裡有一個必須牢記於心的核心觀點:沒有什麼好的或壞的隱喻。每個隱喻在特定的環境下都是有用的,而在其他環境下則是有害的。我們如何使用和內化隱喻是一個複雜而直覺性的過程,明確地給一個隱喻貼上好/壞的標籤可能會產生反作用。

明確了這一點後,讓我們從傳統企業和web2 SaaS 技術公司中常用的一個比喻開始講起:企業就像一台由零件組成的機器。

通過這個隱喻,員工變成可消耗的零件,因為組織的優化比在組織內工作的人優先級更高。自工業革命以來,這種隱喻一直占主導地位。甚至可以說,它是整個資本主義系統的默認操作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我們人類淪為機器上的齒輪。這個隱喻是如此普遍,我們甚至常常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這種隱喻下運作的。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一隱喻和其他隱喻,以創造更多人性化的和諧。

機器的隱喻以許多微妙的方式塑造了我們的思考方式。當我們把一個組織看作是一台機器時,我們忘記了每個個體的創造能力,且往往會創造越來越多的標準操作程序,而不去相信每個個體的自主決策能力。當我們僅通過這個隱喻來運作時,我們容易把世界看成是一個機械的可控過程,而不是讓我們集體的內在品質自然而然地出現。於是,我們淡化了故事和真實的人類處境,而過分強調了對控制和操縱的需求。

這並不是說「企業如機器」的隱喻不好。只是說,以它為基礎去建立強大的組織並沒有產生積極的結果。

不是所有可以計算的事情都重要,也不是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可以計算。 —— Albert Einstein03、各種隱喻的優缺點

下面是一些關於各種隱喻的優缺點的例子,可供我們思考,它們在哪些環境中是適用的,在哪些環境中是不適用的。

社區是一個大腦

  • 優點:問題解決、神經可塑性、創造力、持續成長、學習循環、感知和復雜的整合。
  • 缺點:對多巴胺的需求、偏見、可能被操縱、非完美記憶、應對機制、疾病、情緒、非理性選擇、需要一個身體來運作。

社區是一個有機體

  • 優點:能自愈、適應性強、協作性強、共生性強、能自我維持。
  • 缺點:本能的、低效的、不可預測的、容易有從眾心理。

社區是一個生態

  • 優點:平衡、和諧、出現、進化、反饋循環。
  • 缺點:混亂、多故障點、競爭、容易受到外部干擾、入侵物種(機器人)。

社區是一個城市

  • 優點:地方治理和法律、正外部性、向人們提供共同的物品。
  • 缺點:交通擁堵、需要運輸、鄰里之間的差異、預設的城市規劃、衰敗的基礎設施、官僚主義、污染、負外部性、政府和法律、人口挑戰。

套用這些框架的過程,本身就是生成性的,正如隱喻中的對像一樣。

04、隱喻的用例

請記住,隱喻只有在能夠激發行動的時候才是有用的。我們要闡述並討論恰當的隱喻,但不要被它們分散注意力了,真正的重點是建設好眼前生機勃勃的社區。

沒有什麼關於隱喻的用戶手冊來告訴你,各種修辭表達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時候不該用。這時耐心練習和直覺就開始起作用了。隱喻應該作為一種日常的探究工具來使用。當你和一個特定的人,或一群人說話時,可以聽聽他們的慣用語、meme 和觀念,弄清這個人說話時是從哪種隱喻出發的。

商業中,如果能注意到對話是基於何種隱喻,那麼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一旦你確定了一個人說話時是從哪種隱喻出發的,你就可以(1)參與其中,或者(2)暴露出對話是通過特定假設過濾而來的事實。試試這個方法,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溝通能力以及對社區的支持能力大大增加。

現在就看你了。

問問你自己:你使用的是什麼隱喻?別人默認使用的又是什麼隱喻?

05、社區隱喻的實踐

這裡是一些將隱喻在實踐中運用的例子。

太陽系隱喻

當我們把社區想像成一個太陽系,外環和內環的行星圍繞著中心環行時,我們就可以了解到很多。外環代表社區中參與度較低的成員,內環代表活躍的以及有影響力的社區成員,而這個中心則代表創始人/核心團隊。

每一個圓環都是社區的一部分,但隨著我們從中心向外移動,共同的認同感會減少。如果你想讓一個社區茁壯成長,最好是把注意力放在最高的歸屬感上(也就是內環。)

這是許多人在成立DAO 時會犯錯誤的地方。有些DAO 試圖讓數以萬計的人進入社區的核心,而你只需要大約十個真正對社區有連結感、歸屬感和參與感的核心成員。如果你真正支持這個核心人群,他們的能量將會向太陽系的外環輻射開來,帶來積極的影響。太陽系模型幫助我們把有限的注意力優先放在那些對社區整體健康影響最大的人身上。

我們也可以將此作為DAO 領域內決策制定的衡量標準,問一些像這樣的問題:哪些工具能創造最強大的社區引力中心?

生命週期的隱喻

另一個有用的隱喻是樹的生命週期。社區會經歷一個成熟的過程——誕生、發展、死亡、重生——這意味著它們進化、改變、適應和互動的方式都和有機體相同。

DAO 所面臨的許多問題都是由於增長過快而導致的。而事實上,要以健康的方式成熟是需要時間和關懷的。許多DAO 誕生於瘋狂傳播的meme,然後又迅速地消亡,這種例子並不少見。

平均而言,一個社區會在「種子」階段停留至少6 個月,至少要兩年才會達到成熟階段。這裡的核心觀點是,如果你過分關注關鍵績效指標(KPI)和投資回報率(ROI),急於將社區發展起來,你就有可能失去早期的勢頭——並且失去那些一開始給社區帶來活力的核心人群。

我們,數字詩人,創造新的現實

技術進步將會繼續加速。我們將其與背景相結合的能力也要加速。首先,我們必須意識到自己默認使用的隱喻。然後,我們要擴大視角並採取行動。 Web3 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開始——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我們能夠建立一個遠比過去所創建的更加富有創造力的組織。

通過編織多種隱喻,我們可以看到社區的結構、路徑、生態、機關,還能體會其承載的精神。我們可以共同打造新的現實。

+++

Crypto, Culture, & Society (CCS) 是一個學習型DAO,專注於為加密行業建立人文科學。 CCS 成立於2020 年,現已發展成為一個全棧式的教育計劃,為其成員舉辦研討會、選修課程及其他項目。 CCS 社區包含了技術專家、創作者、社區建設者、教育者和終身學習者。你可以通過Twitter、Substack 以及協會雜誌了解更多關於CCS 的情況。

本文乃協作成果!特別感謝為本篇提供藝術素材的Miru 以及設計圖表的Tasha Kim 。還要感謝Tom White 的編輯支持。

原文作者:CCS

譯者:Evelyn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