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不關心去中心化是我們的錯

當人們談論去中心化這個概念時,總會提到抗審查性、去信任化或無單點故障等等這類詞語。不過我想告訴你的是,95% 的人都不關心去中心化,或者他們雖然關心,卻並沒有準確理解這些短語:他們會把抗審查性和納粹或兒童色情影片聯想到一起;當聽到去信任化一詞時,他們會想到俄羅斯和朝鮮的特工秘密運行的網絡;而無單點故障在他們眼裡只是沒人會去關心的無聊備份文件。

因此,我們必須提起普通人對於去中心化的興趣。我的想法是,我們可以少談功能,多談好處。不過在實際操作當中,這種方法也很難推行,因為大部分新興技術都是藉助宣傳功能來推廣的。

比如說,當你說自己的車型可以達到400 馬力時,你就是在談論功能。但每個人都知道,擁有400 馬力比200 馬力更好。這是因為汽車這一事物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人們會下意識地在腦海中將高馬力聯想為該車的優勢:百米加速更快、車速更高、發動機聲音更悅耳,等等。同樣,人們也會將高性能相機和聯網設備自動理解為更佳的畫質或更實用的上網功能。幾十年來,數以千萬的營銷人員不斷向用戶植入這些概念,人們早於習慣於這種思維模式。不幸的是,去中心化作為一個新興事物,並不具備該優勢。不僅如此,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都是中心化的,比如政府、企業、運動隊,等等。

這就好比森林中尚未探索的路徑,如果人們沒有多次穿過這些道路,自然也就不會遵循它們。

那麼我們可以有什麼解決辦法呢?

在我看來,與其不斷重複「去中心化」這幾個字,我們不如用真實的例子告訴人們它的實際含義:

1. 如果你想進入FAANG(五大科技巨頭)的管理層,那你需要花一個月的時間經歷6 輪的面試,最後可能也不會對公司決策有多大影響;而如果你想進入某個DAO 或開源Crypto 項目,那你直接上線Discord 或GitHub 並開始參與就可以了——每個人都可以加入並提出想法,編寫代碼或促進項目的發展。去中心化意味著人們能夠共同創造所使用的產品。

2. 當你在YouTube 或Twitter 上收穫了粉絲之後,平台可以改變算法強制你付費,否則你就無法與你多年積累的粉絲產生任何交集——Facebook 的粉絲頁面就有這樣的設定。如果你在Web3 平台上面建立了受眾,平台所有的決策都公開透明,並且可以由投票決定。因此,即便他們最終改變了算法,你也有時間將你的粉絲轉移到其他地方,比如郵件列表。去中心化意味著人們能夠了解你的產品規劃,並對其未來決策進行投票。

3. 你不能把你的朋友列表從Twitter 轉移到Instagram,因為這些公司通過出售對其用戶的訪問權來賺錢,所以他們不會讓你把這些信息移動到他們競爭對手的用戶數據庫當中。但你可以輕鬆地將你的朋友列表從一個Web3 社交產品轉移到另一個,這是因為所有包含你的朋友或追隨者信息的數據庫並不屬於Twitter、Facebook 或任何其他公司。相反,它們都應該是可供不同服務平台使用的公開數據。去中心化意味著我們可以遷移至更好的產品而不被舊的產品所約束。

雖然這些只是三個我印象最深的例子,但我相信,以這種方式向普通人講述去中心化會更有效果。

原文作者:Mac Budkowski

原文編譯:kxp,BlockBeats

來源:區塊律動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