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為什麼說胖應用主導加密世界的未來?

撰文:Matti、Rapolas、Cam

編譯:aididiaojp.eth,Foresight News

胖協議更適用於Web3 的早期階段;長遠來看,胖應用將捕獲更多價值。

胖協議是由Joel Monegro 在2016 年首次提出的概念。到目前為止,它仍是一個不錯的投資主題。但是從長遠來看,胖協議並沒有發揮出我們所期待的作用,創造的價值也很受限。

首先我們來介紹一下胖協議的基本知識,假設如下:

提供廣泛產品的一個應用程序(或幾個應用程序)會產生最大的價值。

儘管Web2 占主導地位的應用程序通常會先從專業化開始,但它們只做一件事:為了充分利用用戶流量,一旦獲得主導地位,他們就會利用網絡效應提供一整套不同的產品:

「用工具誘騙他們,用網絡鎖定他們。」

在加密領域,迄今為止的殺手級應用程序和產品在很多方面都做得很好,而不是只在固定的領域或業務具有優勢地位。 Binance 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它吸引了每一位加密用戶,並逐漸在監管保護傘下提供每一種與加密貨幣相關的產品。當然,FTX 和Alameda 可能是另一個反面教材。

在Web2 到Web3 過渡期間,最主要的應用是提供大量服務的交易所,它們充當用戶通往Web3 的橋樑。此外,我們認為相同的邏輯將會擴展為Web3 鏈上產品。

以下是最有利可圖的加密協議或應用程序(包括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列表:

按照費用排序

按照收益排序

這就是正在發生的事情,從協議到應用程序價值累積的翻轉,更具諷刺意味的是交易所本身並不是Web3 應用程序,而是完全屬於中心化的許可製Web2 應用,但它們卻從加密生態中提取了最多價值。

我們提出了協議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失去為Web3 原生應用程序積累最大價值能力的兩種方法:

  • 應用鏈

  • 超級應用

我們將不太常見的超級應用這個概念定義為「加密微信」。這聽起來雖然很可怕,但這種潛在的反烏托邦願景也許可以成為現實(如下所述)。互聯網時代存在長尾分佈現象:市場中存在像亞馬遜這樣的一個或兩個主導者,然後剩下尾巴玩家爭奪市場的剩餘部分。

歷史如鏡

許多人將區塊鏈描述為城市,將以太坊與現代曼哈頓進行比較,但我們有不同的看法。我們的觀點更加原始,我們將區塊鏈視為宗教,將應用程序視為城鎮。

我們認為今天的應用程序就像中世紀的城鎮,與現代曼哈頓相比,它們在歷史上的地位仍然相對脆弱。在我們的類比中,區塊鍊是宗教,以太坊是中世紀的天主教堂。

在中世紀,城鎮會根據天主教會的禮儀制度進行城市治理,這使得它們在教皇的普遍權力面前僅處於半主權狀態。教皇參與了稅收的控制和指導,並將聖經作為稅法的主要來源,理所應當地向羅馬收取費用。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可以簡化為一位名叫Martin 的開發人員出現後,在教堂門上釘了一份95 行代碼的白皮書,幾年後硬分叉出現了。一些驗證者加入了新協議,其他人決定留下來。

應用程序(城市和公國)變得更加獨立,幾個世紀以來,民族國家和世俗主義的概念進入了大眾意識和社會經濟當中,雖然教會仍然發揮作用,但教會對其收取費用的程度減弱了。

我們想說的是,胖協議論點尚未失效,因為我們還處於區塊鏈時代即Web3 的早期階段。應用程序會像城鎮一樣,組織成強大的價值累積實體——民族國家,進而削弱神職人員公鍊網絡收取費用的影響。

換一種說法:應用程序,即超級應用或應用鏈,將隨著時間的推移積累更多的價值。

應用鍊和超級應用

應用鏈的討論並不是新熱點,它起源於2016 年的Polkadot 黃皮書。 Polkadot 黃皮書提出了通過通用驗證器集共享安全性的異構鏈願景。此外,備選方案之一有Cosmos 提倡的異構願景:每條鏈自成一體,僅有SDK 統一。

從那時起,大多數人因為Cosmos 開始接受了共享安全的想法。但是人們發現如果從頭開始引導安全驗證器集會很困難,而且在產品市場匹配實現之前,這樣做可能毫無意義。換句話說就是低質量的區塊空間就像寄生蟲一樣,不僅浪費驗證者資源,而且在許多情況下利用率也會非常低。

應用鏈通常是專業化的;在核心鏈設計中,他們會針對將在其之上構建的現有和未來用例進行優化。想像一下,為了支持DeFi 應用程序,流動性鏈做出了所有設計選擇之後,就不會與其他應用程序競爭區塊空間,並且流動性鏈還可以強化最適合其用例的執行和費用邏輯。

在我們看來,應用鍊是成為超級應用的良好候選者,一般的流程如下:

  1. 在通用鏈的主網上啟動應用程序,並進行演示概念驗證和PMF,同時享受訪問已知用戶群的機會。

  2. 如果取得成功,可以選擇轉向多鏈來啟動執行環境,這樣就可以在其中施加更大的控制,並獲取更多的價值,dYdX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3. 抽像出所有鏈上協議和執行環境,並提供無縫的超級應用程序體驗,尋找漸進的方式來吸引用戶,並添加讓人們在產品上花費更多時間和金錢的功能。

  4. 恭喜你成為超級應用。

AAVE 似乎正在嘗試構建一個社交與金融相結合的超級應用,兩者的結合可以成為一道強大的護城河(想想無抵押貸款的信用和信用評分)。 Ribbon 似乎也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他們擁有自己的定制rollup 和借貸市場,以配合現有的期權產品。這兩個例子中的「聖杯」都是非足額抵押借貸,這才是真正的DeFi 2.0 的關鍵。

Uniswap 和OpenSea 是迄今為止按支付費用衡量的最重要的應用程序。我們知道他們兩個是如何從一個它們擅長的業務開始逐漸壯大的,這使得他們能夠積累一個關鍵的用戶群,這個關鍵用戶群願意支付超額ETH 來使用這些應用程序。從那時起,我們看到它們收購了NFT 聚合器(Gem 和Genie),這些聚合器要么用來鞏固核心產品(Opensea),要么用來橫向擴展產品(Uniswap)。

這看上去很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但是一旦你有了流動性,你就有了用戶,一旦你有了用戶,你就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定制產品來改善用戶體驗。其中一種方法是向用戶群提供產品錢包,並通過更好用的UI/UX 和定制化錢包功能等改善用戶體驗。能夠確定其產品套件幫助平台和用戶無縫鏈接的面向消費者的應用程序將獲勝。

如果不是超金融化產品,那麼流動性當然可能不是所有超級應用的最關鍵要素,它必須是其他東西(以鏈遊為例,引人入勝的遊戲玩法和具有活躍玩家社區的經濟是關鍵)。

木馬中間件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描述了一種以用戶為中心的超級應用的開發方法。在這種方法中,我們提到了具有卓越UX 的簡單DeFi 應用程序與傳統金融產品或其他鏈上原語橫向集成,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在建立護城河的同時獲得市場份額,並提高貨幣化的目的。在技術方面,這些應用程序將從簡單的智能合約界面轉變為擁有自己應用鏈的成熟超級應用程序。

除了超級應用之外,另一種值得關注的是木馬中間件,它能帶來更好的開發人員體驗和高級功能,如帳戶抽象、搶先交易保護和MEV 現金返還等。木馬中間件與內存池密切相關,並通過使用其對來自應用程序的訂單流的訪問來控制區塊構建。

通過區塊構建,木馬中間件能夠提供應用本身無法輕易複製的特性,如鍊式抽象交易執行。這最終可以通過構建卓越的錢包或應用程序商店體驗來控制接觸點。一些區塊構建者已經展示了訪問獨家訂單流的能力,我們所談論的東西可以在其之上構建:

我們認為任何有抱負的超級應用程序的最終狀態都是成為主要的區塊構建器,這將為用戶提供最佳體驗,並且也能實現以超級應用認為合適的方式為交易執行提供最佳保證。

就像在Web2 中,主要的消費者企業尋求擁有本地支付渠道以避免被單一提供商限制一樣,Web3 超級應用也將尋求對其用戶財務意圖的執行施加控制。

不管怎樣,這就是超級應用最終的樣子:

超級應用最終可能成為以太坊和其他鏈的包裝器,同時託管所有其他未來「應用程序」的端點,這些「應用程序」將成為該超級應用的一個功能。即使在今天,我們也可以將交易所視為包裝區塊鏈以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的應用程序。大多數用戶不需要離開幣安,因為從那裡可以訪問很多功能。

作為加密原生應用,跨鏈橋通過跨基礎層和無縫橋接的部署有效地創建了區塊空間的極端可替代性,即商品化。最佳執行的最佳路徑自然會發生在用戶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執行軌蹟的情況下,不用說這確實有很大限制,它需要依賴於部署的鏈具有足夠合理的安全性。

從這個意義上說,不同的區塊鏈將為超級應用提供服務。此外,應用鏈只是另一個更高級別的執行控制場所,從這個意義上說,超級應用最終將成為一個中心化的場所。

用戶和開發者可以選擇直接使用區塊鏈,但超級應用鏈抽象器在很多方面應該更勝一籌:

  • 提供更便宜的交易費用

  • 應用程序開發更順暢

  • 更好的用戶體驗

超級應用程序將成為亞馬遜,而用戶仍然可以隨意使用多個區塊鏈,他們可以直接使用,就像供應商和買家使用Shopify 一樣。

2020 年代的區塊空間戰爭

應用程序和基礎層之間存在固有的權力鬥爭。基礎層尋求通過交易費用獲取價值,並提供安全性和用戶基礎作為回報。

擁有忠實用戶群的成功應用也會尋求自身獲取價值的能力,並更好地考慮如何最好地為用戶服務。換句話說,應用程序現在正在尋找能使其變得成功的區塊鏈,即通過對原生代幣的需求體現的貨幣溢價。

這個難題中有幾個重要部分,例如交易發生在哪裡(起源點);誰控制區塊構建過程(將外部性轉化為價值捕獲);用戶意圖是什麼以及誰制定貨幣規則?

為區塊鏈創造價值的交易起源於應用程序或錢包層面。用戶想要使用的是應用,而不是區塊鏈,因為他們不是思想家,主要是功利主義者。這種力量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將特定於應用程序的鏈作為執行選項的結論。

這提供了以更廣泛的方式獲取價值的能力,同時更好地控制特定的設計權衡,可能比標準化層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基礎層目前僅需考慮最後一個因素,即貨幣規則方面具有優勢。然而,這是暫時的優勢,總結另一節歷史課:

在許多方面,我們可以將基礎層比作大英帝國和英鎊。在18 世紀後期,美國殖民地反抗英國統治者,因為英國統治者在美國人沒有發言權的情況下徵收苛刻的稅收。這也導致了波士頓傾茶事件和美國革命,即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超級應用」的開始。

將近200 年後,大英帝國在二戰後開始崩潰,英鎊失去了儲備貨幣地位,取而代之的正是美元。這也導致許多國家逃離大英帝國,目前印度正在成為下一個超級應用最著名的候選者。如果基礎層已經耗盡,而應用程序有成為主權的動機,那麼衝突是不可避免的。

值得注意的是,大英帝國崩潰後的全球貿易仍在進行。推動正在發生的事情並不意味著他們將不再使用原來的基礎層,而是通過它們來提高為自己獲取價值的能力。對區塊空間的需求是驅動協議價值獲取的動力,而用戶端點即超級應用決定了需求的位置和內容。

這也推動了應用程序的價值增長,因為更高程度的可選性意味著能夠更頻繁地做出有利可圖的決策。胖應用理論是真實存在的,並且在我們看來,胖應用是最有可能出現的場景之一,甚至有些應用會壟斷可組合性。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