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复盤Gains Network的啟示:迭代與社區才是crypto產品生命力的來源》
作者:北辰
衍生品DEX、Arbitrum生態、Binance創新區……似乎除了香港概念,最近一兩個月以來產生FOMO情緒的標籤都讓Gains Network集齊了。 (相關閱讀:《解讀Gains Network設計機制:涅槃於“Luna危機”,去中心化衍生品的“最佳範本”》)
中文社區對Gains的討論並不多,雖然已經有了相對完備的產品功能及經濟模型的介紹文章,但似乎沒有一個清晰的觀點來闡述它,以至於有人說Gains Network是GMX的仿盤。
我更願意從Gains的過往背景中去理解它到底是什麼,以及要到哪裡去。那麼我們就得先把時間線拉回到兩年前。
從緊急換殼開始
2021年元旦,DeFi衍生品交易所gains.farm的創始人Seb向白帽黑客@SquirrelDeFi轉賬5000枚GFARM代幣,因為對方提醒gains.farm的合約有漏洞,所有的LP資金(約200萬美元)都有可能被盜走。
Seb答應如果對方展示有漏洞的代碼,將獎勵5000枚GFARM代幣,最後他發現確實如此,並且黑客的攻擊已經開始了。
他趕緊甩賣了由開發基金掌控的25%的GFARM代幣(後來以此作為本錢來啟動gains.farm V2),然後告訴社區成員去出售他們的LP資產,最後在當天關閉了gains.farm的交易功能。
到了第2天,照理說事件才開始發酵(社區開始鬧),但Seb宣布將啟動新的智能合約(也就是gains.farm V2),模式、代幣依然沿用V1,只是新增了監控交易並能隨時暫停的功能。這件事就算翻篇兒了?
是的! gains.farm V2在第15天正式上線。
這次重新發行了GFARM代幣(GFARM2),總量減少約100倍(也意味著價值增加了100倍),用戶在Uniswap上提供流動性就可以獲得GFARM2獎勵。也重新發行了相當於可轉讓的會員卡的NFT。
V2的模式跟之前一樣,交易者要用GFARM代幣來充當槓桿交易的保證金,虧損超過90%會被清算。另外交易者持有對應的NFT,才可以動用10倍以上的槓桿(最大可達150倍),以及充當清算人(可以賺清算倉位的10%)。
今天的Gains Network就是在gains.farm V2的基礎上不斷迭代而成的。
V2的模式及運營
gains.farm V2的迭代不多,都是基於上次被黑而採取了一些小修小補。例如每個區塊最多可以處理10筆交易、團隊可以暫停新交易的開倉、收益限制在400%之類,總之都是出於防範攻擊的考慮。
V2的核心機制是以GFARM作為保證金,本質上這個交易所只是充當使用/消耗GFARM的場景而已。
但小幣種作為保證金,必然會因為價格容易波動而爆倉,因此團隊額外設置了一種機制來規避——雖然存入的保證金是GFARM,但倉位是以ETH來計價的……
讓我們跳過有點繞的邏輯,直接看最終的結果——當GFARM價格上漲時(相對於ETH),倉位裡的GFARM反倒要按比例削減,反之亦然。
V2推出不到一星期,他們的NFT(號稱世界第一個具有真實用例的DeFi NFT)就被OpenSea下架了,於是他們決定自建NFT交易所,並採用拍賣模式——每一次叫價都要把ETH放進池子裡,當有人出更高的價格,就返還給他(但要收取5%的費用),最後當NFT售出後,最高出價者將收取25%的費用——流向Uniswap上的GFARM質押池。
所以此時的gains.farm的業務,是以槓桿交易為核心,另外還有NFT交易所+GFARM2質押業務。但要注意,所有的業務都是圍繞著GFARM代幣而生的,而不是反過來GFARM代幣為業務而服務。
V2上線後推出了交易大賽,但效果一般,上線3天才160多筆交易,市值僅60萬美元,於是Gains團隊很快就開啟了至少兩週一次的迭代之路。
V2之後的迭代
V2雖然解決了V1的漏洞,但它的出發點(也就是所有的業務都圍繞著GFARM代幣而生)有兩個無法迴避兩個問題。
首先是何必多此一舉,幹嘛不直接用ETH或穩定幣來計價?其次是GFARM的價格很容易被操縱(尤其是在Uniswap上)。
Gains團隊首先解決的是價格操縱的問題,採用了新預言機,並對交易實施非常大的價差和限制。後來乾脆去掉了由GFARM代幣充當保證金,直接一步到位保證金轉為錨定美元的DAI。
V2上線一個月之後,社區反饋以太坊的費用太高(不僅Gas費,還有手續費,因為僅ChainLink餵價一筆就得3美元),最終每筆交易的費用超過了24美元,不適合衍生品交易,團隊與社區溝通的結果是轉向layer2,並最後選擇了Polygon。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啟動了測試網,很快就到4月份,正式上線Polygon,每筆交易的費用降到了0.001美元……Gains這才迎來了大爆發——上線24小時就已經有317筆交易,交易量更是達到了860萬美元。
而且Gains團隊在定位上也不斷調整——加密貨幣僅僅只是開始,未來要擴展到股票、外彙和商品。
此後的gains.farm就是不斷上線新幣種、調整前端設計、與腰部KOL聯合營銷等,到9月份已經迭代到V5了,而且V5上線不到48小時,日交易量超過2000萬美元。
如Gains團隊所說,“這就像每天看著植物生長,你沒有註意到一天天的變化,但有一天你會發現它長了多少。”
品牌重塑Gains Network
Gains團隊意識到gains.farm名字很容易讓人誤以為只是一個釋放代幣的farm,而不是一個衍生品交易所,於是在2021年10月份直接一步到位,更名為Gains Network。
不過他們的出發點還是沒有變——所有的業務都是圍繞著GFARM代幣而生,只不過現在開始要佈局產品矩陣了。
gTrade是第一個Gains Network產品,本質上還是之前的gains.farm V2。不過GFARM代幣又分割了1000倍,並更名為GNS(Gains Token)。
模式也調整為以DAI為保證金——用戶如果賺了,就和之前一樣直接從金庫裡提款,但用戶虧損的錢則用來回購GNS,並在金庫超額抵押(超過110%)時銷毀它。
Gains團隊還深刻意識到,營銷尤其是社區營銷乃是重中之重,哪怕項目仍在開發過程中。 “我們優先考慮開發本身,但這是一項持續的工作,因此沒有預計到達時間。”
於是團隊引入了一支營銷團隊,他們都是Gains的早期用戶,對項目有比較深入理解,並相信它的潛力。
後來我們看到了營銷團隊對Gains的知名度有肉眼可見的推動力——展開了節奏更密集且成體系的營銷,包括且不限於與各種合作夥伴舉辦Twitter Spaces、在社區內部積極互動來策劃社區的內容、聯絡KOL來推進推薦計劃等。 3個月後(即2022年1月份)更是讓Polygon授予Gains Network 25萬美元的MATIC用於2場交易大賽。
Gains Network也開始考慮擴展到其他鏈(當時首選是Solana)。
V6到現在
Gains Network上線幾週後呈爆炸式增長,但又決定繼續迭代,也就是V6,後續又有無數次或大或小的迭代,小迭代如優化各種體驗(如增加止損、網頁聊天功能等),大迭代如在LUNA暴雷後不再以GNS為抵押品,而是改為DAI。
不過今天的Gains Network形態在這一階段終於確定下來了。所以我們略過無數次調整,直接來介紹Gains Network現在的模式。
所有的交易(從加密貨幣到槓桿可達1000倍的外匯)都是使用DAI作為抵押品,並以DAI來結算,而且每筆交易都是0滑點。
交易的對手方是DAI金庫(交易者的抵押的DAI仍在合約裡),交易者如果賺了就從中支取DAI,如果虧了就扣除對應的抵押品並放到金庫裡。
那麼問題來了,Gains Network的出發點不是所有的業務都是圍繞著平台幣而生麼,這麼看來是用不到GNS,但Gains團隊給它找了個消耗場景——40%的市價單和15%的限價單的手續費分配給GNS單邊質押池,差不多是Gains收入的32.5%。
另一個場景也很關鍵,那就是DAI金庫回購GNS並銷毀。這個前提是長遠來看,交易者一定是虧損大於盈利(久賭必輸),那麼虧損的這部分錢就進入了DAI金庫,然後回購GNS並銷毀。
總結
現在可以再來回顧一下,Gains Network早期有泡沫且有漏洞,但在產品上不斷迭代,並與社區積極溝通,最終在走向增長飛輪(而不是反向的死亡螺旋)的過程中消除泡沫和漏洞。
嚴格來說,Gains Network不是最專業的衍生品交易所,但沒有關係,迭代與社區才是crypto產品生命力的來源(同理可參考GMX、Treasure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