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CGV Research | The Road to One Billion Users of Web3 Applications》
作者:Shigeru
如今,Web3不再是個紙上談兵的理論或網絡熱詞,它被很多人寄予顛覆互聯網的科技革命的期望。
但是,放眼全球,擁有海量用戶的Web3應用,至今還鳳毛麟角,甚至可能只有比特幣,勉強算知名度最高、用戶數最多的Web3應用。
- 曾經的Web3鼓吹者、將第一條推文轉化為NFT的Twitter創始人Jack Dorsey說,你們並不擁有Web 3.0,風投VC和他們的有限合夥人擁有,Web 3.0永遠不會逃脫他們的(資金)刺激;
- 加密通信應用Signal創始人Moxie Marlinspike在開發完兩個DApp後真言:Web3可能是偽命題;
- 曾募資1900ETH的PandaDAO成立不到1年,就啟動解散程序,只是因為“社區核心工作是投票,而無暇做事”……
不少人疑惑:站在今天的視角看,Web2的世界肯定比Web1更好,但Web3的世界未來肯定比Web2更好嗎?
沒有用戶,何談世界。用戶的自然選擇,決定了Web3世界的繁榮與否。
在Web2的世界,Facebook的全球用戶數逾30億,youtube和WhatsApp的用戶數超過20億,微信和Tik Tok超過10億。
相對來看Web3世界,加密貨幣支付公司TripleA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加密貨幣及Web3用戶超3.2億,約等於全球人口的4.2%。如果將Web3當前的用戶體量與互聯網做對比,結論是目前Web3的發展階段大致相當於20世紀90年代末的互聯網。 Andreessen Horowitz(a16z)預測,Web3可能很快會達到10億用戶。
那麼,真正讓Web3用戶規模達到10億級的應用,可能會在哪些領域誕生?
遠離披著Web3外衣的「偽Web3應用」
去偽存真。不是所有號稱Web3的應用,都是真正的Web3應用。
首當其衝的GameFi,是「偽Web3應用」的重災區。
GameFi,從字面上來看由兩部分構成,Game遊戲+Finance金融,簡單來說,就是指遊戲玩家通過玩遊戲來賺取加密貨幣。市面上被稱為標杆產品的GameFi遊戲,如Axie Infinity、DeFi Kingdoms等,並未能在全球30 億遊戲玩家中留下深刻印象,並隨著加密市場的不景氣逐漸走向死亡螺旋。
以Axie Infinity 為例,2021年以來,通過允許玩家“邊玩邊賺”(Play-to-Earn),不斷推崇“區塊鏈遊戲能夠推動全球經濟變得更公平,為世界各地的人們提供更多機會”的理念,受到市場熱捧。然而,14個月過去了,大部分人都不再去玩這款遊戲,他們普遍感到憤怒、焦慮,有人甚至損失了數千美元。
健康的GameFi項目,會有完善的內外循環生態機制,比如通過品牌聯名等商業合作來獲取真正的外部收益。而在依靠龐氏模型進行用戶增長的GameFi項目中,早期用戶的收益都來自後期進入用戶投入的本金。若項目收入端無法跟上負債端增長的速度,那麼崩盤只是時間問題。
以頭像、圖片類項目(PFP)為主的NFT領域,也存在類似的問題。
過去,PFP幾乎成為了NFT的代名詞。一提到NFT,就會想到那個動輒幾百萬元一個的無聊猿頭像。但是,沒有功能性的支撐,沒有創作者經濟的有效激勵和健康循環,絕大多數的PFP類的項目價值非常小,只是尋求一個群體的認可去支持它的價值。相比於2022年初的市場高點,如今NFT市場整體交易額下滑了90%以上,主流PFP項目的價格基本都下降了60-70%,其他項目更是慘不忍睹。
還有曾經火爆至極的元宇宙項目,相對於Roblox 202M的月活,Minecraft 141M的月活,Web3項目中,Sandbox只有200k的月活,Decentraland只有56k的月活,如此看來,Decentraland和Sandbox的估值是否水分過大?
可以說,除了以上領域,在DeFi、DID、DAO、Sociafi等領域,都存在著大量的「偽Web3應用」。他們的存在,可能是資本泡沫裹挾的產物,也可能是技術成長周期的歷史遺產,掩蓋了很多真正有價值的Web3應用的星芒。
是時候讓我們回歸到Web3的價值本質
從第一性原理出發,讓我們回到Web3本質,去洞悉它的下一步發展方向。
Web3被普遍認為是最接近「價值互聯網」的產業形態。事實上,Web3並非是基於Web1和Web2的簡單升級,其核心是要構建一個去中心化、價值共創、按貢獻分配的新型網絡,賦予用戶真正的數據自主權。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定義「Web3應用」,綜合業內觀點,CGV Research 團隊認為,Web3應用,是基於區塊鏈技術,以Token為工具或媒介,以解決用戶實際需求為出發點,支持用戶進行交互操作,從而實現價值的創造、分配與流通的應用。
顯然,Web3應用並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靈丹妙藥,也絕非任何場景都適合應用Web3,如果為了迎合Web3趨勢去做Web3應用,最終也會是東施效顰的結局。
Web3應用究竟適合做什麼,不適合做什麼?
這個問題值得所有投入到Web3進行創業、投資的人都應該持續思考。個人非常贊同Mint Ventures 的Alex Xu的觀點,即Web3的底層價值,在於它的無許可性和全球性,提供了一個規模和邊界空前廣大的自由市場,而代碼開源和數據的可驗證性,為這個空前的自由市場提供了更低的信任成本,繁榮由此而生。
因此,“自由”與“信任”是Web3的核心優勢,也是Web3的本質價值。
在自由層面,包括:資產、協議、身份、產品矩陣、知識產權等領域的自由組合及遷移;在信任層面,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篡改、透明公開等特性,使得Web3具備了區別於依賴正義、暴力權威、習俗和文化建立起來的傳統信任的新型信任關係。
對於一個業務場景適合的Web3應用,如果沒有在“自由”與“信任”方面做好設計,沒有思考和業務規劃,那在未來運營中會遇到重大挑戰。
比如做現實資產上鍊的項目(如合成資產、STO等),並沒有擺脫原來的信用體系(基於法律、政府的資產確權),簡單嫁接到Web3很難奏效;而加密原生的Web3資產、業務流可以全部在鏈上的項目,兼具自由和信任的雙重屬性,天然就具有優勢。
除了發揮“自由”和“信任”的Web3優勢之外,能否具備基本的商業邏輯,也是保障Web3項目持續運營的基礎。
回頭看2022年的現象級Web3應用StepN,雖然試圖用一套X-to-earn的經濟模型解決產品增長、上市募資和企業治理等多方面問題的努力,這點值得肯定,但是後期,遭遇到滑鐵盧式的衰退。 StepN的最大問題和剛剛提到的GameFi問題類似,即項目的商業模式並不健全,本身沒有創造太多生態外價值,更多將遠期債務(NFT銷售收入)變成現金收益,弱化了項目的價值創造能力。
因此,CGV Research團隊認為,Web3應用的成功,得益於“自由”和“信任”的數字要素基礎,加上商業邏輯的可驗證,三者缺一不可,並依此提出Web3應用的「獨角獸成長指數」(“Unicorn Growth Index” of Web3 applications):
具備「獨角獸」增長潛質的6類Web3項目
1.移動加密數字錢包
自由度指標:☆☆☆☆
信任度指標:☆☆☆☆
商業模式可驗證指標:☆☆☆☆☆
Web3獨角獸成長指數:☆☆☆☆☆
加密數字錢包具有雙重屬性,即資產賬戶和身份象徵。用戶接觸Web3世界的第一步是開設加密數字錢包,無論是在中心化交易所開設賬戶、註冊去中心化錢包還是購買硬件錢包,用戶首先需要一個錢包才能進入Web3。
2009年,比特幣使現有的非對稱密鑰對技術能夠用於寫入公共數據庫,從而創造了第一個”加密錢包”;2016 年,MetaMask正式推出,與之前專注於與比特幣等加密資產互動的錢包和平台不同,打開了通往dApps 的大門。
2011 年11 月至2022 年7 月11 日全球錢包用戶數(百萬)
數據來源於:https://www.statista.com
伴隨著加密資產的發展,錢包經歷了不同時期的衍變:由單資產錢包、單鏈錢包發展為多鏈多資產錢包,從單一的轉賬收款,發展到區塊鏈生態聚合服務平台,衍生出移動錢包,公鏈生態錢包,交易平台錢包,資產託管錢包,硬件錢包,身份錢包等細分賽道。
加密錢包除了用戶及發展其資金存款功能的傳統商業模式,還包括提供增值服務(理財產品、PoS 挖礦、交易、資產聚合、行情資訊等),以及廣告等流量變現方式增加收入。
我們更看好移動端加密錢包的發展,有機會成為Web3 應用的流量和分發平台,最終將促進整個Web3 賽道從「造富效應」到「日常應用」的範式轉變。
值得關注的移動加密數字錢包有:
- Metamask:(@MetaMask)月活躍用戶超3000 萬。輕量級以太坊開源錢包,同時也是APP 錢包;兼具測試以太坊智能合約功能,支持最全的Dapp ;能夠與硬件錢包Ledger 和Trezor 兼容等。
- TrustWallet:(@TrustWallet)非託管移動多鏈加密錢包,總用戶數超5800萬,共支持超過800 萬種代幣和通往數千個Web3 dApp 的網關等。
- BitKeep:(@BitKeepOS)全球800萬用戶,亞洲市場最大的Web3 多鏈錢包,採用冷熱分離、離線簽名等多種安全機制,支持80+ 主鏈,一鍵跨鏈交易等功能。
2.“Play-and-Earn”遊戲
自由度指標:☆☆☆☆
信任度指標:☆☆☆☆☆
商業模式可驗證指標:☆☆☆☆☆
Web3獨角獸成長指數:☆☆☆☆☆
就像遊戲對於互聯網經濟的重要性,加密遊戲一直被看做是Web3生態系統用戶增長的最佳驅動力。
雖然加密遊戲的潛在市場巨大,但對大多數玩家來說並不是很有趣。當今的加密遊戲最常見於GameFi 或P2E(Play-to-Earn),為玩家提供賺取收入的機會是最大亮點,但通過遊戲賺錢的簡單激勵方式,不一定是可持續的模式。如果將周期拉到半年或更長時間,目前還沒有看到真正的成功實踐項目。
做Web3遊戲,依然要回歸遊戲屬性,重視樂趣本身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
隨著市場熱度的減退和用戶興趣的轉變,Web3遊戲出現了Play-and-Earn的新趨勢:一方面,借鑒傳統遊戲Free-to-Earn的模式,讓每個人都可以免費參與,但通過篩選的方式讓部分玩家賺錢;一方面,創建完全鏈上游戲和自治世界,遊戲核心邏輯在鏈上,未來開放架構、自主存續並且具有可組合型等。
遺憾的是,我們暫時還看不到“Play-and-Earn”遊戲的典型代表,誰會是下一個Axie Infinity和StepN,需要歷史去檢驗。
當然,在各個遊戲還在探索如何平衡娛樂體驗和經濟激勵的同時,資本市場先行在市場下注。 2022年5月,a16z成立了一支6億美元的基金,專門用於投資Web3遊戲初創公司,主要投資三個領域:遊戲工作室、支持玩家社區的消費者應用(以Discord為例)以及遊戲基礎設施提供商。三大領域看似分散,但目標只有一個,打造真正意義上的Web3遊戲。
目前,值得關注的Web3遊戲產業鏈相關項目,下一代“Play-and-Earn”遊戲或將由它們聯手打造而生:
- TreasureDAO:(@Treasure_DAO)一個去中心化的遊戲平台和發行平台,通過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生態來滿足獨立開發者的需求,並通過積累玩家的活動內容來形成經濟體。目前是Arbitrum上排名第一的遊戲和NFT生態系統,擁有10萬以上的玩家社區。
- SkyArk Studio:(@SkyarkS)AAA級區塊鏈遊戲工作室,推出SkyArk Chronicles等完全鏈上和僅資產鏈上的系列遊戲,以及獨家研發的NFT 遊戲引擎,該引擎允許NFT 可互操作、可編輯和可進化,幫助玩家在不同玩法的不同遊戲中交叉使用NFT。
- Bedlam:電子競技遊戲中心,為web3遊戲創建和託管個人遊戲身份(性能統計和內容)的平台。用戶可以參加聯賽或錦標賽,並追隨他們喜歡的球隊。
3.Phygital 應用
自由度指標:☆☆☆
信任度指標:☆☆☆☆
商業模式可驗證指標:☆☆☆☆
Web3獨角獸成長指數:☆☆☆☆
對於時尚和娛樂領域的加密原生和Web2 品牌,Web3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將數字和現實世界的物品和體驗帶給其受眾。這種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新流行配對導致它有了自己的詞:phygital。
“Phygital”即“Physical”+“Digital”,是物理環境或有形物體與數字化或在線技術驅動體驗的結合,2013年由澳大利亞營銷機構Momentum最早提出。
我們認為,更廣範圍看,具有數字化表現的物理項目以及能夠影響物理環境或有形物體的數字項目,都可稱之為Phygital 類應用。它們代表了Web3的一個廣泛類別,使區塊鏈開發者能夠開發結合物理和數字世界的新方法。
2022年,奢侈珠寶公司蒂芙尼合作向CryptoPunks 持有者推出了“NFTiffs”,並附贈實物版鑽石吊墜。 250個NFTiffs 在亮相後的20分鐘內售罄,並為公司淨賺了1250萬美元。這種“phygital”項目的創建,是奢侈品對Web3的一種創新業務嘗試。
2021年12月,NIKE宣布收購虛擬潮牌RTFKT,並將其作為自有品牌nike、喬丹、converse之外的第四大獨立品牌。足以見得,耐克已經將NFT建設上升到品牌戰略的層級。 RTFKT正在打造一款實體球鞋,採用了Nike 的電子鞋帶Adapt 技術,消費者可通過購買虛擬鞋款後,進一步兌換相應的實體鞋款。
NBA Top Shot是一款由NBA、NBPA和Dapper Labs共同打造的區塊鏈收集遊戲,旨在將NBA比賽中球星的高光瞬間製成可交易的數字遊戲卡牌。也就是說,從前球迷需要在線下進行的紙質卡牌交換,現在在線上即可隨時隨地發生。
除了以上的快消品、奢侈品,金融類的實體卡業務也在嘗試與Web3連接。 Visa和Mastercard聯合不同的Web3公司開發加密貨幣借記卡。例如,Blockchain.com將與Visa合作推出借記卡,與客戶的加密賬戶關聯,該借記卡交易不收取任何費用,用戶可以獲取1%的加密貨幣返現。
通過結合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phygital drops 不再只是購買用於展示的物品,而是通過將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各個部分結合在一起以創造獨特的體驗來創造更多的東西。
儘管目前實體與虛擬產品的結合只是Phygital產品的初期階段,但依仗由虛擬產品衍生出的的社交分享、DIY等便捷性,我們也能從中一窺Phygital與Web3結合所產生的巨大能量。
目前,值得關注的Phygital 類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包括:
- RTFKT Studios:(@RTFKT)使用最新的遊戲引擎、NFT、區塊鏈認證和增強現實,結合製造專業知識,打造出獨一無二的運動鞋和數字人工製品。
- Dapper Labs :(@dapperlabs)是知名項目CryptoKitties、NBA Top Shot、NFL All Day、UFC Strike 和Flow 區塊鏈背後的公司,它使用區塊鏈技術為世界各地的粉絲帶來NFT 和新形式的數字參與,為更加開放和包容的世界鋪平道路從遊戲和娛樂開始的數字世界。
4.Web3 增長堆棧應用
自由度指標:☆☆☆
信任度指標:☆☆☆☆
商業模式可驗證指標:☆☆☆☆☆
Web3獨角獸成長指數:☆☆☆☆
Web2公司擁抱Web3,將推動Web3的破圈,帶來巨大的增量用戶。有數據統計,全球前100 品牌中,已經有星巴克、等43 個品牌在試水Web3和NFT 的替代用例。
Major Brand Flagship NFT Collection Launches
來源:Messari
Multicoin Capital的Shayon Sengupta最早提出“Web3 增長堆棧”概念,即產品經理和營銷人員使用Web3 技術來構建獲取、吸引和留住客戶的工具。 Web3 Growth Stack 的巨大優勢是可以將應用程序內的事件與鏈上支付緊密耦合。
Web2 產品無法實時向用戶發送價值,但Web3 產品可以,甚至可能從根本上擴大增長工具的設計空間和廣告模型的建立。
此前,星巴克宣布推出了NFT會員計劃Starbucks Odyssey,消費者可以參加Odyssey系列旅程活動,主要包括互動遊戲和趣味挑戰,完成後消費者會收到可收藏的數字旅程勳章(即NFT)作為獎勵。
數字旅程勳章作為NFT 可以交易,把participate-to-earn 進一步升級為collect-to-earn,提升用戶的粘性和復購;星巴克會員擁有NFT 意味著數據上鍊,其他品牌(合作品牌或競爭品牌)則可以給這批會員進行各種空投,演變成airdrop-to-earn :會員越活躍,擁有NFT 越多,獲得的空投也就越多,用戶的粘性和復購得到進一步提升。
星巴克NFT會員計劃的背後,本質是真正回歸到以用戶為中心,用戶拿回屬於自己的數據所有權,同時收穫更多本屬於自己的價值。
如今,更多的商業品牌正在密切關注星巴克後續如何發展和實踐效果;如果成功,我們將看到各大品牌對釋放NFT 獎勵積分模式的極大參與熱情。
星巴克有2740萬會員,耐克有超過3億會員,必勝客有超8000萬會員……這些品牌利用“Web3 增長堆棧”工具,轉型Web3,或許是開啟10億級Web3應用的最快實現路徑。
值得重點關注的Web3 增長堆棧應用包括:
- Blackbird:(@blackbird_xyz)專為旅遊與酒店餐飲業打造的Web3 平台,致力於通過忠誠度和會員服務在餐廳和客人之間建立直接聯繫。綜合忠誠度和會員相關產品,針對就餐頻率、消費以及各種行為提供獎勵。
- Layer Infinity:(@RensOriginal)一個由電子商務品牌建立的Web3平台。幫助傳統消費者品牌輕鬆遷移到Web3,發行與元宇宙兼容的NFTs,可以與實體產品綁定。除了跟踪產品真偽和兌換實物外,每個NFT 都可以鏈接到各種不同的實用NFT。
5.Web3 社交應用
自由度指標:☆☆☆
信任度指標:☆☆☆☆
商業模式可驗證指標:☆☆☆☆☆
Web3獨角獸成長指數:☆☆☆☆
社交平台掌握著大量用戶流量、畫像和行為數據,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一直是web2世界最具價值的互聯網產品形態,Facebook、Twitter、TikTok等等巨頭的估值就是最好的註腳。
根據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即一個社交網絡的價值與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用戶越多,社交平台的價值越大,然後用戶增長曲線會在某一個單點突然爆發。
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圖示
來源:《MICROFINTECH:通過削減成本的創新擴大金融包容性》
因此,在社交項目創新的難點在於“易守難攻”,一旦通過某種範式建立起用戶網絡,對於後來者來說,只能望其項背。
對於Web3時代的社交平台,以區塊鍊為基礎的去中心化技術,使得用戶的創作內容,社交關係數據,身份聲譽等都可以實現去中心化和可組合性,人們將擁有對自己社交數據的絕對掌控權,是一種更加以用戶為本的全新社交網絡。
但是,目前看Web3社交應用的發展還在非常初期,Web 3 產品現在無法承載Facebook、微信每天有十個億級別的用戶體量;Web 3.0 產品上手門檻更高且產品體驗,還遠不及Web2產品。
此外,當前大多數Web3社交產品滿足的只是加密原生用戶純鏈上的社交+金融需求,未來同時滿足鏈上和映射鏈下真實世界社交+金融需求的產品,或將脫穎而出,畢竟社交不止是線上數據的交互,更多應當鏈接的是視頻娛樂、遊戲、音樂、健身等等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CGV Research認為,如果對下一代Web3社交應用進行展望,取得成功的關鍵特質包括:
1)用戶可以接受的使用成本;
2)接近或超過Web 2.的產品體驗,上手使用門檻低;
3)用戶數據同步及時全面(可集成鏈上和鏈下);
4)通過token或NFT,設計有持續的激勵機制;
5)成熟的社區活力,用戶活躍度和粘性較高等。
整體來看,社交應用是Web3應用領域最有發展希望但又最攻下的戰場,如何擴展基礎設施和實施可持續的經濟模式,是當下的重點和難點。對於Web3社交應用的賽道,也許,我們需要目光更長遠一點來看待。
值得關注的Web3社交應用:
- Lens Protocol:(@LensProtocol)開放的、可組合的Web3 社交媒體協議,允許任何人創建非託管的社交媒體資料,構建新的社交媒體應用程序。用戶可以自由開發並且通過持有相應的NFT 擁有他們創作內容的所有權。
- Mask Network:(@realMaskNetwork)幫助用戶從Web 2.0 過渡到Web 3.0 的門戶,集隱私社交、無國界支付網絡、去中心化文件存儲與分享、去中心化金融、治理(DAO)於一體。允許用戶在Twitter 和Facebook 社交媒體平台上加密他們的消息,同時具備加密貨幣紅包收發、ITO、去中心化文件上傳和存儲等功能。
- Galxe:(@Galxe)協作式憑證基礎設施,旨在根據人們的區塊鏈行為來創建用戶檔案。品牌和項目可以使用這些Web3 數字憑證來更好地進行推廣,例如將他們的忠誠度系統遊戲化、開展營銷活動、獲取用戶等。
6.創作者經濟應用
自由度指標:☆☆☆☆☆
信任度指標:☆☆☆☆☆
商業模式可驗證指標:☆☆☆☆
Web3獨角獸成長指數:☆☆☆☆
對於很多人來講,創作者經濟是個很大的概念,內容包括文字、圖片、音樂、視頻等多種形式,彼此的增長邏輯也各不相同。
綜合業內觀點,CGV Research認為,創作者經濟是指獨立的內容創作者(如博客、社交媒體KOL、攝像師等)通過平台或社區等渠道方式,通過文字、視頻、音頻等數字化載體,發布自己的原創內容,並獲取收益的經濟形式。
創作者經濟的有兩個關鍵特質:一是創作者能夠通過獨特的個人內容交換到粉絲和追隨者,並且將流量變現,二是建造工具和基礎設施來創建或管理內容。
Influencer Marketing Hub 報告顯示,目前,全球範圍內有5000 萬人參與創作者經濟。截至2022 年底,全球創作者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高達1042 億美元。
但是,當前的創作者經濟體系存在嚴重的收入不均問題,創作者收益的很大一部分都要作為服務費支付給第三方。在Spotify上,每首歌被付費賬號播放一次只產生0.004美元的版權費;只有0.33%的YouTube創作者獲得全職收入;亞馬遜上排名只有前1%的作者能在一個月內賺取1,000美元。此外,內容管理權缺失、惡性競爭等問題也廣泛存在於當前的創作者經濟體系。
Web3是基於區塊鏈基礎設施的新一代互聯網,也成就了這一時期創作者經濟與此前最大的不同,在消費、創作之外,用戶還可以真正擁有和自由使用自身創建的數據內容。
全球創作者經濟初創公司列表
來源:Speedinvest
依此邏輯,Web3 將為「創作者經濟」帶來了三大範式改變:
1)通過代幣化和智能合約等獨立機制,將平台的價值和權利重新分配至創作者手中;
2) 為想要開始創作的人們提供了可組合、可信任的新視角;
3)用戶第一次有機會獲得獎勵並擁有互聯網價值的一部分。
Web3 創作者經濟項目類型的應用場景涵蓋內容創作、NFT 發行和交易、社區建設、粉絲激勵、資產管理,已經形成完整的價值鏈條,幫助創作者利用內容、NFT、社交代幣等緊密連接粉絲。
當然,需要提醒的是,Web3 創作者經濟的起點不是流量搶奪,而是摒棄爭奪用戶的注意力,從生產力切入,只有提供更好的內容,才會取得更好的收益。
值得關注的創作者經濟類Web3應用:
- Mirror:(@viamirror)將內容髮布與web3 技術相結合,通過連接錢包,將內容存儲在Arweave,並發布給粉絲。此外,Mirror 上的所有帖子都是可鑄造的,可以將粉絲變成收藏者;
- Rally:(@rally_io)YouTube的Web3替代方案,是一個為創作者和他們的社區建立自己的獨立數字經濟的平台。它優先考慮創作者,允許他們圍繞社會代幣推動與社區的互動。
比爾蓋茨曾經說過:我們總是高估在一年或者兩年中能夠做到的,而低估五年或十年中能夠做到的。
現在看起來,10億級web3用戶市場,離我們似乎還很遙遠,但是nothing is impossible,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作為Web3的從業者,唯一我們能做的,是通過不斷building,更好地將Web3服務帶到全球的各個角落,帶到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讓這個時間更早地到來。
注意:本文系CGV FoF 研究報告,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僅供參考。
參考資料:
1.https://a16z.com/2020/12/07/social-strikes-back-fastest-growing-apps/
2.https://multicoin.capital/2023/01/11/the-web3-growth-stack/https://www.robinsloan.com/lab/notes-on-web3/
3.https://future.com/power-of-social-community/
4.https://medium.com/ixfi/SocialFi-what-is-it-and-how-does-it-affect-social-media-as-we-know-it-8c28c023a00d
5.https://twitter.com/jolestar/status/1589830650659753986
6.https://coinyuppie.com/SocialFi-the-key-technology-changing-the-globalization-of-the-blockchain-industry/
7.https://medium.com/coinmonks/what-exactly-is-SocialFi-is-this-a-new-cryptocurrency-trend-1d2bf209dd99
8.https://blockcast.cc/news/an-overview-of-the-SocialFi-ecosystem-social-dao-and-governance-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