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全球AIGC 創業公司中估值在10 億美元以上的已經多達10 家。包括推出ChatGPT 的OpenAI,因《太空歌劇院》而走紅的Midjourney 等。這些獨角獸背後的創業者都是誰?他們又是如何成為時代的開創者?本篇文章帶你一看究竟。
圖片來源:由無界AI繪畫工俱生成。
OpenAI 創始人Sam Altman
8 歲會編程,20 歲從斯坦福輟學創業,28 歲晉升為YC 孵化器總裁。
作為典型的天才型創業者,《紐約客》雜誌將OpenAI 創始人Sam Altman 描述為“YC、矽谷與人類未來的天選之子”。
圖片來源:Scale AI
2015 年,Sam Altman 與馬斯克等人共同成立非營利組織OpenAI。
2019 年,Sam Altman 辭任YC 孵化器總裁,全心投入到OpenAI。
2021 年1 月,OpenAI 創造了文本到圖像模型DALL-E,此後眾多創業公司加入文生圖賽道。
2022 年11 月,OpenAI 發布ChatGPT,中國科技公司競相跟隨。
2023 年1 月,微軟正在談判向OpenAI 投資100 億美元,投後估值將達到290 億美元。
2023 年3 月,OpenAI 正式開放ChatGPT API,每輸出100 萬個單詞價格2.7 美元,開啟全民AIGC 時代。
Midjourney 創始人David Holz
2021 年8 月,前美國宇航局前神經科學研究員、AR/VR 硬件外設公司Leap Motion 聯合創始人David Holz 自籌資金創辦了獨立研究室Midjourney。
圖片來源:forbes
2022 年7 月,Midjourney 項目進入公測。 2022 年8 月,基於MidJourney 生成的《太空歌劇院》繪畫作品,戰勝一眾人類選手,斬獲藝術比賽競賽一等獎。
目前,Midjourney 全職員工11 人,社區成員超1000 萬,年營收約為1 億美元。
Stability AI 創始人Emad Mostaque
Emad Mostaque 是在英國長大的孟加拉國人,畢業於牛津大學數學和計算機專業,在倫敦從事了13 年的對沖基金工作。
圖片來源:Scale AI
2020 年,Emad Mostaque 創辦Stability AI。
2022 年8 月,Stability AI 發布文本生成圖片模型Stable Diffusion。
2022 年10 月,Stability AI 宣布獲得1.01 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已攀升至10 億美元。
Jasper AI 創始人Dave Rogenmoser
2011 年,Dave Rogenmoser 畢業於堪薩斯州立大學。畢業後的Rogenmoser 創辦了多個項目,但都沒有達到讓自己實財務自由的程度。
Dave Rogenmoser(中)
2018 年,Rogenmoser 的公司被Y Combinator 接納。
2020 年,OpenAI 推出GPT-3,Rogenmoser 利用自己在Y Combinator 的關係獲得了內測資格。
2021 年1 月,Dave Rogenmoser 基於GPT-3 推出Jasper AI,最初的功能是為了幫助人們編寫Facebook 廣告。
2021 年10 月,Jasper AI 獲得8500 萬美元A 輪融資。 2022 年10 月,Jasper 獲得1.25 億美元融資,估值15 億美元。
Rogenmoser 的夢想也從賺錢養家上升到通過構建AI 內容平台為地球甚至火星上的每家公司和每位員工提供超能力。
Anthropic 創始人Dario Amodei
Dario Amodei 是加州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學士、普林斯頓大學博士。
圖片來源:Future of Life Institute
Dario Amodei 先後在百度以及谷歌工作過一段時間,工作經歷均不超過1 年。
2016 年7 月,Dario Amodei 加入OpenAI,歷任AI 安全研究組負責人、研究總監和研究副總裁。
2020 年12 月,Dario Amodei 從OpenAI 離職。
2021 年2 月,Dario Amodei 與自己的妹妹、原OpenAI 安全與政策副總裁Daniela 聯手創立Anthropic。
2023 年2 月4 日,谷歌旗下云計算部門Google Cloud 宣布與Anthropic 建立合作,谷歌向Anthropic 投資約3 億美元,Anthropic 將與穀歌云計算平台深度綁定。
中國的AIGC 創業者
隨著ChatGPT 影響日益擴大,“中國版的ChatGPT”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然而,除了像百度這種有技術沉澱和數據資源的大公司,小公司的發展前途似乎並不明朗。
一方面,從上世紀90 年代開始,國內互聯網創業幾乎都是按照“模式創新”的方式在做,比如百度(借鑒谷歌)、淘寶(借鑒ebay)、騰訊QQ(借鑒了ICQ)、美團(借鑒了Groupon)等。模式創新的好處是不用動腦子,拿著現成的技術找落地的商業場景,變現路徑短。而“技術創新”這條路短期很難見成效,不划算。在過去的幾十年,基於中國巨大的人口紅利,“模式創新”的創業項目更容易獲得成功。然而,隨著中國在2022 年人口首次負增長,基於人口紅利的創業模式走到了盡頭。而長達30 年的根深蒂固的“模式創新”思維,短期又很難改變。 AIGC 創業者從頭研製算法模型不划算,用其他公司的開源模型又難以形成產品壁壘。這導致了投資人對國內AIGC 謹慎,不願意給高估值甚至不願意投錢。
另一方面,2018 年成為國內互聯網創業浪潮的分水嶺。在這一年,曾經火熱的互聯網金融創新P2 P 平台連環暴雷,長租公寓連環爆雷,共享經濟寵兒摩拜和OfO 賣身或倒閉,赴美上市的中概股血流成河。大國博弈、金融去槓桿、資本寒冬、人口紅利消失等一系列因素讓2018 年成為時代的轉折點,也讓年輕人和創業者心態發生了變化。苦戰3 年的疫情終於結束,然而就業和創業風氣已經變了,當曾經被捧上神壇的創業英雄被打倒,當一個行業可以因一紙禁令被消滅,於是“躺平”、“內捲”文化逐漸流行,考公、進編制逐漸成為畢業生的首要選擇。當美國矽谷的年輕人在談如何改變世界,我們的年輕人在討論“30 歲碩士如何用100 萬在雲南躺平式養老”。
最後,我們不停頒布產業政策,奇怪的是似乎見效不明顯。 2019 年,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多地發佈區塊鏈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2021 年,Meta all in 元宇宙,國內各地發布元宇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回頭看,這些產業參與者除了央企和國企、大型互聯網公司以及薅政府羊毛的皮包公司外,有多少真正做事的創業公司發展成長起來了呢。
這次,AIGC 的熱潮又來了,或許不久也會頒布相關產業政策,但屬於我們的AIGC 獨角獸創業者會到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