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的AI 繪畫能否摧毀視覺中國們

圖片來源:由無界AI 生成

只需要輸入簡單的語言描述,短短幾分鐘後便可生成畫作。這種利用AI作畫的技術,以及與之相關的AIGC在去年底很快就火了起來,相關話題至今依然熱度不減。這種顯著降低繪畫門檻的技術手段,也逐漸吸引了大廠的關注,甚至就連美團這種和AI貌似八竿子都打不著的企業居然也推出了自家的AI繪畫產品。

雖然部分知識產權界權威擔心AI繪畫的發展會受限於各家企業的版權限制,但現在看事實並非如此,相關規章制度現在明顯滯後於AI產業的發展。經濟價值決定AI繪圖不會止步於此,發展速度也堪稱意想不到。對於以圖片版權運營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企業如視覺中國來說,如果不適時改變經營策略,AI繪畫估計將給這些企業的經營帶來巨大的衝擊,即便現在還坐擁百億市值,也難免坐吃山空。

視覺中國的來頭

視覺(中國)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視覺中國;英語Visual China Group,簡稱VCG)是國內一家在線視覺影像內容和服務提供商,其全資子公司漢華易美(天津)圖像技術有限公司負責在線視覺影像網站“漢華易美”(CFP)和“視覺中國”的運營。視覺中國的前身Photocome(圖片來了)成立於2000年,主要經營圖片版權代理銷售,網站的首位買家是新浪。據官網介紹,視覺中國通過互聯網版權交易平台,提供並每日更新超過2億張攝影圖片、設計素材及超過1000萬條視頻素材和35萬首音樂素材,並且與多家機構、企業等在內容生態建設、大數據、AI等領域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通過近幾年一系列的整合或併購,視覺中國形成了視覺內容及服務、視覺數字娛樂、視覺社交三大業務板塊。其中,視覺內容及服務占到了公司營收的絕大部分。截至本週一,視覺中國的總市值達110.41億元。在數字媒體行業,其市值僅次於新華社,位列第四。

視覺中國是內地最大的視覺素材版權交易平台,佔有至少40%的市場份額,有分析稱公司擁有“內容壁壘”和“技術壁壘”兩大優勢。其圖片庫在商業類、媒體類在內地的市場份額分別約為50%和30%,此外還擁有獨家、海量、稀缺的海外視覺素材資源。雖然視覺中國之前的運營已經獲得了不菲的收入,但維繫其商業模式運轉的源動力還是海量的版權資源。這些版權資源來自個人創作、機構夥伴、自有版權,而這些版權作品的產生,都要依靠人工創作。而AI繪畫的興起,正在通過技術革新降低圖片創作門檻。其極低的創作成本,未來必將成為與“視覺中國”們同台競技的強勁對手。

AI繪畫VS視覺中國,肉眼可見的成本優勢

據國海證券調研報告顯示,AI繪畫產品在C端通過“內容付費+會員付費”的方式變現;在B端,AI繪畫被應用於廣告製作、遊戲場景製作等領域,有效降低內容成本。同時,AI繪畫作為工具或功能也被集成到一些圖片編輯、社交軟件中,既增強了軟件的互動功能,也增強了用戶的活躍度。與傳統的圖片產業相比,當相關的算法規則成熟後,AI繪畫生產內容的成本可以無限趨近於零,而且速度還很快。綜合現有的幾家產品來看,AI繪畫平均每分鐘出一張圖,費用不到一毛錢,還可用於商用。

作為對比,這裡簡要說下同種工作的人力成本。舉個例子來說,一般國內游戲公司的美術工作都會選擇外包,每張稿費約五六千,時間約一周。對於企業來說,即使僱傭一位應屆生插畫師,也需要支付4K左右的基礎工資。

相較而言,視覺中國等版權運營平台雖然與畫手、攝影師等不存在勞務關係,是採用收益分成的方式支付稿酬。以某網絡用戶公開的創作者分成收入明細為例,一幅圖片作品,視覺中國需要支付創作者少則幾塊錢,多則上百元的稿酬,比AI繪畫的成本高幾十到上千倍。雖然視覺中國也可以將簽約的作品再賣出,應用到媒體、廣告、紙媒等應用場景。但當AI可以高效的出圖,注重降本增效的企業自然會主動壓縮內容創作的人工成本。

對人寶具的版權,對AI有用嗎?

AI繪畫火了,版權爭議也隨之而來。幾個月前,一場針對AI繪畫侵犯版權的集體訴訟在美國打響。據外媒報導,一些創作者在社交網絡上發起了抵制AI的話題,聲稱AI剽竊了自己的作品。同時一些藝術家向美國加州北區地方法院提起集體訴訟,狀告Stability AI、DeviantArt和Midjourney三家公司利用AI技術,侵犯自己的版權。說的更直白一點就是“吃作者的飯,砸作者的碗”。

在國內則是另一番景象,長期以來,視覺中國被一些媒體和網民視為壟斷圖片資源、以保護版權為名行敲詐勒索之實的“版權流氓”,2019年4月11日的“黑洞圖片”事件使得這一不滿情緒徹底爆發。據統計,自2013年以來,視覺中國及其子公司共涉訴訟上千起。此外,2017年時視覺中國開發了一套“鷹眼”維權系統,能夠追踪到公司擁有圖片在網絡上的使用情況。據官方稱,這套系統能鎖定潛在用戶、滿足客戶需求、實現精準營銷、降低獲客成本。但媒體和電商等行業認為,視覺中國常把能得到的圖片都標註為“版權所有”,甚至將不屬於自身的照片和公有領域照片宣稱為自有照片,還向真正的版權所有者發律師函,引發廣泛爭議。

對上述種種行為,有媒體刊文質疑視覺中國長期刻意混淆版權細節,來搞定不明就裡的用戶,同時藉此牟利,並表示“天下自媒體苦視覺中國久矣”。也有媒體人借用“韓國起源論”諷刺“宇宙都是視覺中國的”。 《人民日報》微博賬號以“不敢配圖”的微博配圖表達對視覺中國的諷刺和不滿,又引發更多關注。央視網和CCTV1在2019年4月13日刊發一則題為《嚴懲視覺中國切掉知識產權市場的毒瘤》的一分鐘短評。

繼“黑洞照片”事件被爆出之後,視覺中國更被指將我國的國旗國徽、韓國國旗(中韓的《著作權法》都規定本國國旗國徽屬於“公有領域”,任何個人或團體都不具備所有權),百度、聯想、香港鳳凰衛視等多家知名企業的註冊商標等素材當作自家版權圖片,並且還明碼標價的進行販賣。視覺中國對此表示國旗國徽等是“用戶自行上傳”,隨後刪除了此類圖片,並致歉了事。隨後被天津網信辦連夜勒令整改,此舉亦波及至全行業。截止至12日,除了視覺中國官網無法訪問之外,在新三板掛牌的全景網絡旗下的圖像交易平台“全景”亦然,畫面顯示全景網站對站內所有圖片及供稿人社區進行全面審核;另一家主要影像平台東方IC也一度無法打開,之後恢復正常,後據東方IC解釋,網頁無法打開是因為把舊網站資料轉移到新網站,但至於真相如何還請自行判斷。

有人說地表最強法務部當屬西方的迪士尼與東方的任天堂,但這兩家可都是有能走進千家萬戶的產品的,有專業團隊為自家產品保駕護航倒也無可厚非,完全不是視覺中國這種“版權流氓”能比的。此前視覺中國有一大獨特優勢:各路明星未經處理的原始照片,面部的瑕疵通常一覽無餘。因此經常有吃瓜愛好者將明星自拍照或宣傳照與視覺中國的無修圖片進行對比,以檢驗明星真實顏值。此舉讓視覺中國收穫流量的同時也有了“明星照妖鏡”的別名,但經過此番風波,不免讓人覺得視覺中國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只是沒有照妖鏡去照它。

之前曾說過的,現代的AI的確越來越像人了,但終究還不是“法律主體”,它還是不能脫離人類而獨生,在我國AI的行為及其法律後果最終都會追究到操控者,由該等法律主體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假如AI直接臨摹了視覺中國的某張圖片,導致部分繪畫作品與之前一些創作者的版權作品在外觀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似,視覺中國還會去打官司嗎?對人的“版權流氓”對上機器人是何種表現?莫名其妙的有些期待這一景象。

老話說“強中自有強中手,惡人自有惡人磨”,僅看視覺中國這幾年的所作所為,用AI來與之對抗的確值得期待,雖然這並未改變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依然道阻且長的事實。既然AI繪畫如此高效廉價,為何還要耗費更多費用購買版權庫圖片?這是個關係到生存或毀滅的問題。在同一產業賽道內,新技術產業的誕生往往意味著舊有技術產業的衰亡,如馬車代替步行,汽車代替馬車,新能源汽車代替內燃機汽車。

作者| 番攤123

來源:DeFi之道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